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有关显微镜观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师]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看书后讲解.
[生]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显微镜成像原理
一、显微镜
原理:物镜f<u<2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目镜u<f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放大镜)
[师]继续提问问题
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学生看书后回答
[师]看投影课本图,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星.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望远镜成像原理
二、望远镜
原理:物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师]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师]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
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4.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
影响。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
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具学具: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
滴管、装片(植物).
导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2.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4.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别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再经过目镜成放大。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的虚像。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从显微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2.从望远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3.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年,联合国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三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
选做题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6.望远镜,尤其是天文望远镜都力求,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做物镜。
四、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我的反思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题5.5显微镜和望远镜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设计人宗、核人授课人:编号5.5日期2012.8
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
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学法指导:本节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要做好实验,
认真观察现象,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
识为基础掌握知识。
预习导学: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或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
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
得很大的箭头)
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
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
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
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
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学习导入:一、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
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
的凸透镜叫做______.靠近被观
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_______可旋转,能使
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________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当堂达标: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_____附近成_____、_____
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
拓展延伸:3.哈勃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大的凹面镜,它是利用了凹面镜
的——作用制作的。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
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6、为什么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做得很大,而目镜却做得很小而且焦距很短?
中考链接:(06荆州)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以下正确的说法()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2、显微镜的原理:
探究: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物体
用钢笔在书上或本子上画一组箭头,如图:
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这组箭头,得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进一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3、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深入探究: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m.jab88.com/j/6643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