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学案新版新人教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4、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1、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六、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b、用改锥拧下螺钉:;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d、挑东西的扁担:。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力的方向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其目的在于。
8、如图中的滑轮是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EQF(G物+G动,2)
八年级下册《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1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2、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3、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1、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2、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3、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有哪些好处?○2组装滑轮组,总结方法。
○3分析以上组装图,总结拉力F、物重G、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升高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滑轮组在水平使用时的情况分析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1、如图,物体重为4N,如果用一恒力F向左拉绳,使物体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A、2NB、3N
C、4ND、6N
2、如图,动滑轮重1N,拉力F为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重G分别为()
A、5N、10NB、10N、9NC、5N、4ND、5N、9N
3、如图,如果静止时的拉力F=4N,则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4、如图,A物体重20N,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2cm/s,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则拉力F为______,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
5、如图所示,动滑轮重及摩擦都不计,重500N的人站在重100N的吊篮里拉绕过滑轮组的绳,使吊篮匀速上升。
求:(1)人拉绳的力
(2)人对吊篮的压力
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指导:
根据学习指导自学自主学习。
小组互助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多生相互补充
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小组内消化相关知识,也可以小组互助,教师在最后给予指导。
板书设计
定义:定义:定义:
定滑轮作用:动滑轮作用:滑轮组作用:
实质:实质:实质:
教后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
一、单选题
1、同一物体在相同水平地面上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2、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所挂物体的重量G=100N,不计摩擦力和动滑轮的重,滑轮组平衡时,作用在甲、乙两组滑轮上的力F甲和F乙的关系是().
A.F甲=,与F乙相等B.F甲=2G,大于F乙
C.F甲=,小于F乙D.F甲=G,小于F乙
4、分别用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
A.F2F1F3B.F1F2F3C.F3F1F2D.F1=F2=F3
5、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AB.BC.CD.D
6、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N,则用这个滑轮组能提起的物体最重为().
A.200NB.300NC.400ND.500N
7、如图所示,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通过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用的力().
A.F1较大B.F2较大C.F3较大D.F1,F2,F3一样大
8、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如图所示,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3F2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填”>”、“=”或“<”)
1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m.
1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使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则Fl()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吊车提升大理石板的示意图。已知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板的规格为50cm×50cm×2cm,升降机吊框的重力是600N。不计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不计摩擦,g取10N/kg。则:
(1)一块大理石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如果吊车钢丝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000N,则该吊车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多少块大理石板?
(3)在某次提升作业中,吊车钢丝绳的拉动速度是0.1m/s,则在2min内吊车将大理石板提升的高度是多少?
《滑轮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物体匀速移动,由图知F甲=f,F乙=f,F丙=f,则F甲F乙F丙.
2、【答案】B
【解析】m李=50kg,G李=500N,m胖=70kg,G胖=700N,两者想把对方拉起,需要克服对方的重力,因此决定因素不是两人举力的大小,而是自身重力的大小,自重大的人能将重力小的人拉起来.
3、【答案】B
【解析】F甲=2G,F乙=G,F甲F乙,B正确.
4、【答案】A
【解析】F1=G,F2=G,F3=2G,则F2F1F3,A正确.
5、【答案】C
【解析】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
6、【答案】B
【解析】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组合方法:一种由两段绳承担重
7.【答案】D
【解析】定滑轮为等臂杠杆,不省力,F1=F2=F3=G,D正确.
8、【答案】C
【解析】F1=,F1的力臂为滑轮直径,G的力臂为其半径,而F2,F3的力臂为弦,且F3的力臂小于F2的力臂,所以F1F2F3.
9、解:由题知,甲乙两图都不计绳重与摩擦,甲、乙两物体的重相同
甲图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F甲=G;
乙图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F乙=(G+G轮)/2,
∵动滑轮重G轮小于物重G,
∴F乙<(G+G)/2=G,
∴F乙<F甲.
故答案为:>.
10、解: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重物上升的高度:h=s/3=0.6m/3=0.2m;
∵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拉力F=G/3
∴提升物体的重:
G=3F=3×50N=150N.
故答案为:150,0.2.
11、解: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股数:n1=2,n2=3,则拉力
故答案为:大于.
12、【答案】(1)560Pa;(2)210块;(3)4m
【解析】(1)每块大理石重G=mg=ρVg
=2.8×103kg/m3×0.5m×0.5m×0.02m×10N/kg
=140N
一块大理石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
p====560Pa
(2)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块数
(3)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s=vt=0.1m/s×120s=12m
大理石板上升的高度h=s=×12m=4m
文章来源://m.jab88.com/j/661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