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单元教学概说】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题材的五篇科学文艺作品,体裁和表现手法多元化,凸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纵情疾呼与深沉忧思。
教学时,教师的“导”应重在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其人文关怀精神。懂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恒久和谐关系的重要。
学生的“学”:可走进社会调查;可搜集资料办宣传刊;可为当地环保出点子。
《敬畏自然》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理读式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
1.理解性阅读全文,发现作者的论述思路。
(1)线式梳理:先提出话题,“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接着用层递的议论方式,从“智慧”和“生命”的角度论述出观点。最后一节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阐明中心论点。
(2)手法梳理:突出的对比手法:议论抒情的灵活表达。
2.理解文章总——分——总式的构篇特点。
3.细读文本,例举极富特色的论述语言,赏析其作用。教师示一例,分三步进行。
(1)例举句子。
(2)归类特色。
(3)品析作用。如:类比句的运用使论述说理浅俗易懂。指导学生继续完成:反诘句,修辞句,哲理句。品析:反诘句使观点表达不容置疑,修辞句让文章不失散文色彩,哲理句表意丰富深邃。
方案二
提炼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1.阅读文本,感受作者规劝呼告的说理语言,情感鲜明的观点表达。
2.完成提炼与积累。
(1)提炼两组褒贬词语,每组不少于六个。
(2)结合语境,体味它们的不同情感。
(3)制作词语卡片。
3.提炼七种论述常用的典型句式。
(1)寻读句子。
(2)归纳句式:类比句式,假设句式,条件句式,推论句式,转折句式,猜想句式,反问句式。
(3)提炼句式关键词语。如:“……正像……一样……”;“如同……一般……”;“如果……那么……”;“无论……都……”;“虽然……但……”;“可是……然而……”;“……那么……”等。
(4)完成积累,培养抽象性的逻辑思维。
4.运用练笔。
(1)选词写句:如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等。
(2)套用句式。可单句套仿,可多句连用组成论述语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信息摘要
教学步骤:
1.扫读全文,多角度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四步:
(1)猎取关键词和短语,概括说明罗布泊、塔里木河的过去、现在及消失干涸的原因。如:生命绿洲、恐怖、“四盲”、碧波荡漾等;
(2)从科考的角度,总结一份已来罗布泊考察过的人事资料;
(3)从地理、植物学的角度摘录文字,知识性介绍罗布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湖;
(4)摘引史书记载,佐证曾孕育无数生命,显示勃勃生机的罗布泊、塔里木河。
2.信息外延。分组进行课外收集或网上查找、下载图片文字。或以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为主题;或以长江、沱江为主题,交流整合信息,办知识窗板报,办环保图片展览。
方案二
谈话讨论式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营造氛围。如公益广告《最后一滴水》。
2.学生做客以课文标题为主题的《新闻调查》现场。具体实施:
(1)屏显场景,导入主题。
(2)预定角色:记者吴刚、与彭家木同过事的中科院院士、新疆塔里木老人、西部开发负责人及主持人。
(3)确定谈话内容:记者描述到罗布泊的见闻,科学家讲述中外古今的考察故事,塔里木老人细说百年变迁,西部开发者谈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4)学生分五组积极准备。
(5)推荐嘉宾人选上台做客,台下同学可以作笔录,可以现场提问。
注:该课案设计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层次较高,是基本不脱离文本的内容讲述。
3.课外链接。屏显沱江再受污染的图片说明,要求学生拟写话题,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旅鼠之谜》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说书讲故事
课前准备:读熟课文,能口述旅鼠的三大奥秘。收看电视和查找资料,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实施过程:
1.口头复核文本主要内容。即以“话说旅鼠”为题,解说旅鼠的三大奥秘。
2.趣味加工文本,鼓励有个性的创意,富于想像的故事表达。学生从如下方面活动:
(1)为故事加新美的标题。
(2)丰富故事情节,如想像旅鼠死亡大迁移的悲壮场面;绞尽脑汁的自我暴露;快口表演、说读旅鼠超强繁殖的文段;中文版的丹尼斯口语;电视书场版的旅鼠之谜;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
3.动物故事擂台。要求:
(1)内容新、奇、趣,表达准确、流畅;
(2)评选能手高手。
方案二
跨文体式品读
主要教学步骤:
1.感受文章的三种表达方式:用记叙述说事件;用生动有趣的说明介绍;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构成情节。
2.一文三体式品读。一句话概说内容:这是一篇的记叙文;这是一篇介绍的说明文;这是一篇的动物小说。
3.找读语段,支撑说法。
(1)潜含记叙的诸多要素;
(2)最显眼的数据说明;
(3)讲究行文有波澜,有高潮,结局留有余味的艺术手法。
4.组合语段,编辑较典型的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教师示一例后学生自主完成。
5.品读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警世性。
《大雁归来》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以朗读为主体的阅读教学
设计说明:此课案是一节多媒体电教课,需配置大雁飞行的视图、音乐及朗读等视听材料。教学流程全靠CAI显示。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建议你这样读文:
(1)速读——读得顺畅、准确;
(2)中速读——读得抑扬顿挫;
(3)慢读——读得舒畅、溢情。
第二步,精彩视听欣赏。学生一面观看画面,一边听读课文第4、6、9节的朗读。
第三步,请你模仿朗读,音乐画面同上。
(1)自选一段仿謣;
(2)仿赵忠祥解说式的风格读;
(3)仿《子午书简》的风格读。
第四步,美读点击语段。
(1)带着钦敬的情感读第2、12节;
(2)带着友善的情感读第6节;
(3)带着怜爱的情感读第8节;
(4)带着赞美的激情读第13节。
第五步,请你欣赏有趣的《动物世界》。
方案二
感悟式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1.感悟两个知识点。
(1)以对大雁的热爱为感动点;
(2)以保护和珍爱动物为制高点。
2.感悟四种阅读价值。
(1)以环保主义者的身份向捕猎、滥杀者忠告;
(2)深情呼唤人类关爱已成弱势群体的动物们;
(3)展示一位爱鸟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4)浓郁的抒情贯注满腔爱意。
3.深层次悟读:
(1)找回人类逐渐消失的善良本性;
(2)雁群由来已久的联合观念人类所不及;
(3)人类回归自然,应带着爱心善待自然。
4.感悟美点。
(1)抒情之美:不直抒胸臆,情满字里行间。
(2)描写之美:源自作者长时间细致的观察与发现。
(3)手法之美:知识与抒情性结合,侧重抒情。
(4)主题之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爱人,爱动物。
《喂——出来》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背景阅读和透视阅读
教学角度:
1.背景阅读:了解星新一和他的微型小说,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
2.透视阅读:挖掘文字表面所渗透的深层含义。
背景阅读教学步骤:
1.制作知识卡片,介绍星新一及其小说。
2.明确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人类急功近利,漠视环境污染。
3.了解科幻小说情节出于想像、理念发人深省的特点。
透视阅读实施过程:
1.筛选一个情节赏析:最具漫画笔法的,最具诙谐幽默的,最具讽刺意味的,最能暗示主旨的,最具深刻内涵的,最能揭示人物本性的。
2.特长发挥。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1)想象情景,模拟演绎:如语态、神情;
(2)创意构图:或漫画勾勒人物,或夸张写意神洞;
(3)点评人物,归结主题。
方案二
人物阅读与情节阅读
人物阅读教学过程:
1.归类个像和群像,依据:年龄、职业、身份、地位。
2.阅读人物行为,揣摩心理。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的动作行为,揣摩心理活动:记者探洞;学者测洞;警察守洞;闲人看洞;村人送洞;商人买洞。
3.积累一批描摹神态、心理的词和短语: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贪婪的目光;装作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反反复复地打量;得意洋洋地眺望;心里不住地盘算。
情节阅读实施环节:
1.情节梳理。快速阅读:
(1)把握情节脉络,准备概述。
(2)以一“洞”字构筑情节,依次是:庙倒洞生→众人观洞→村人送洞→商人建庙经营洞→享受洞的实惠→工人听闻奇怪叫声。
(3)按要素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自由选点赏析。
(1)极力渲染洞的神奇——感受科幻特征;
(2)“喂——出来”首尾两次亮相的用意——揣摩精心的结构;
(3)出神入化的描写——学习刻画人物的技法;
(4)假借现实想象虚幻的情节——发现构思的大胆新巧;
(5)大的题材,小的笔法,深的主题——探究角度的独特。
3.延展想像,设计和续写小说。

相关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单元教学设想]
首先,要从文本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仿写训练。
其次,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可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第三,应充分体现新课标“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鲜活,更有趣。
第四,本单元课文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人情美、风俗美、艺术美……主题是非常积极的、上扬的。因此,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懂得发现美、体味美、表现美。
《云南的歌会》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说读(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搜集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播放云南风俗人情片(景、歌、舞等)。
2.通读课文,感受美。
3.说读课文。
①概说。先理清文章层次,概述段意。再以“我发现了文中的美”说话。初步领略全文。
②品说。将学生分为A、B、C、D组分别就文章内容、主题、语言、创意等进行品味。要求以“文中无不体现美”为格式说话。
③仿说。在“这种年轻女人……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中任选一段,经过赏评后仿写一段文字。在小组中先评选,然后推荐朗读。
④延说。用采访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提炼文章要点并结合课外搜集的知识进行设问、回答。主要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⑤创说。听云南民歌《猜调》,分析其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就自己了解的云南风情风俗,创写歌词填入。
⑥唱说。学生两人一组唱自己填词的《猜调》。
⑦评说。有不少人,一方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洋气”“时尚”,另一方面都到云南、西藏等边远地区旅游、考察,表现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极大兴趣,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方案二:
导读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引。西方人认为“和谐”即美,中国人讲求“和”为贵。“和”也是“孔孟”之道的核心。“和”从宏观上看是人与自然之和,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人性上的人与人之和;从微观上看,人体各个器官也讲求“和”。《云南的歌会》这篇反映民俗民情的文章,字里行间也无处不在跳动着“和谐”的音符。它是景、物、人、情的完美的和谐。
2.通读全篇,初步感受这种“和谐”美。
3.导读全篇。要求学生找准内容后,感情朗读,先在小组中读,再由小组推荐优秀者参加朗读评比。
①读出人与境“和”的内容。
②读出人与景、物“和”的内容。
③读出人与人“和”的内容。
④你还发现了哪些“和谐”?试读出来。
4.美读细节。各人找出你感觉最“和谐”的内容,用一小段文字解说自己感受到的美。譬如,写山野对歌,那是一种才情美;写山路漫歌,那是一种本色美;写村寨传歌体现的则是一种民风美,抑或说是一种人情美等。
5.写读。选择文中一种“和谐”为范例,另通过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体悟,写一段表现此种“和谐”的美。小组综合评议后,推出最佳篇章全班欣赏。
《端午的鸭蛋》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多角度阅读
主要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端午风俗画面展示,最后在鸭蛋上定格。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
3.变换文题(旨在理清行文脉络,构思技巧及思想情感)文章题为《端午的鸭蛋》,而似乎很多文字并非写的是端午节的鸭蛋。因此,文题改为《家乡的鸭蛋》是否更贴切?
4.变换文体(旨在对比运用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情感的表达)。以《高邮的鸭蛋》为题,提取文中的信息,将文章改写成说明文。四人一个小组活动,以期达到更好的“变体”效果。
5.变换内容。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删去好吗?
6.变换态度。不难发现,文中有几处作者为赞美家乡高邮的鸭蛋好,突现自己的乡情,似有“诋毁”别人、“抬高”自己之嫌。谁敢保证,他所说的“走的地方不少”中不包括我们的家乡?“此情此境闻此言,谁人不起故园情?”让我们好好来和汪先生论论理,大家也把自己家乡里值得骄傲的东西拿出来说说,让汪先生哑言。
方案二:
先写后读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同方案一)
2.写写。分小组写写自己家乡端午的鸭蛋。要求分别写出其韵味口味玩味。
3.读读。课文正是按韵味口味玩味三个方面来写“端午的鸭蛋”的,请同学们一一找出相关文字加以品读。
4.比比。各小组分别对照自己所写的相关部分,从文笔及表现技巧等方面把自己的创作和文本进行比较赏析。
5.评评。各个小组对自己、对对方在以上三个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简洁的评述。
《吆喝》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广告创编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老师将文中的一种吆喝改创成现代型广告,并与传统的吆喝进行对比联播。
2.整体感知。通读全篇,寻找出文中的各种吆喝,并概说其特点。
3.广告创编。分小组自由选点创编,将各种吆喝仿例改写成现代版广告创意。
4.对比表演。体味吆喝的艺术魅力、语言特色、表现技巧及作用。(以上环节可以让学生课前就做一些准备)
5.反弹琵琶。视频播放“雕牌透明皂”和“黄金搭档”的广告,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改编成“北京”版的吆喝。
6.回归原文。体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所持观点。找出具体文字内容加以证实。
7.张扬个性。让学生就现代、传统的广告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8.链接生活。请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几声“吆喝”。
方案二:
自由畅谈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漫谈北京的胡同文化。
2.预读全文。同桌之间交流: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
吆喝,跟课文中哪些吆喝相似。
3.说吆喝。说出自己熟悉的与文中相似的吆喝,要求能像作者一样或对其内容或对其表现方式,或是音律节奏做一番简述。
4.喊吆喝。让学生上台表演,喊出吆喝的艺术效果。
5.论吆喝。①文中所写的吆喝是“北京”的吆喝,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这“北京”味?你认为它仅仅属于“北京”吗?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在逐渐消失,即使是现存的“吆喝”,其内容诸方面也在发生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6.链接生活。(同方案一)
《春酒》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比读——贾平凹的《酒》。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畅说关于“酒”的古诗词。
2.比读。分发贾平凹的《酒》。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比分析竞赛。教师按由宏观至微观的客观认识规律进行导引。
①发现。看哪个小组找出的异同点多、准。
②鉴评。小组互相辨析对方的发现,教师作最后定度。
③赏读。小组抽签完成对主要不同点的分析、赏读。
3.小结《春酒》的特色。小组讨论作书面整理,然后分组发言。
4.升华文章的主题。赛背表现乡情的诗文。
5.抒发浓郁的乡情。写一小段抒发乡情的文字,要求在自然表现中巧妙地引入积累的诗文。
方案二:
细节品读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漫谈酒的酿制过程,说说酒何以香醇?
2.整体感悟。通读全篇,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的最深感受,用“春酒是酒”说话。
3.教师导引。春酒实质上就是母亲酒。因为它是生身母亲的骄傲,因为它是故乡母亲的特色,它更寄予着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与思念。
4.细节品读。先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先找出细节,而后加以品析,语言要明快富于感染力。
①品读出母亲的香醇。
②品读出对故乡、祖国的思念。
5.延伸交流。交流课下搜集的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要求首先简介作品,然后品述最令人感动的细节处。
6.积累拓展。分男、女生组竞背表现思乡情的诗句,或散文片断,唱歌也行
7.观、听《我的中国心》MTV,学生齐唱。
8.创新运用。将《春酒》中的细节融入《我的中国心》重新进行MTV创意。
《俗世奇人》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寻读
主要教学流程:
1.破题。按“傻子不傻”“陋室不陋”的形式改写“俗世奇人”,如“俗人不俗”等。
2.寻读。
①寻读出奇人的“俗”来。
②寻读出“俗人”的“不俗”(手艺不俗、人品不俗)。
③寻读出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从表现技巧、构思角度、语言特色、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着手。《刷子李》主要是在表现技艺之高超中点染出人品,语言中多用对称句(如“白得透亮,白得清晰/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更侧重表现其技艺。《泥人张》则主要是在表现其人品的故事中点染出其高超的技艺,语言幽默犀利,更侧重表现其人品。
④寻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言加以赏析玩味。
3.探究。
①将两篇文章编排顺序换一换,可否?
②将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构思角度、语言特色换换,可否?
③探讨课后练习三。
4.运用。也写一个你熟悉的“俗世奇人”。
方案二:
演读
主要教学流程:
1.导入。让学生看一段讲“俗世奇人”的评书表演。
2.评论评书的表演技巧。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可从表演者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语气语调等各个不同角度的表现技巧上加以评论。
3.演练。分男、女生组进行比赛,各小组分别选派两名选手准备分别用说评书的形式演读《刷子李》、《泥人张》。其他同学当导演,给表演者分析内容的要旨、细节的处理技巧等。老师参与其中适当加以点拨、指导。
4.演读。男、女小组选手分别上场表演。学生听众注意记下选手表现成功及不妥之处。
5.评论。学生自由发言,评说表演中的优、缺点。
6.演读回味。教师选其一篇择其中要点给学生示范演读。最好不要看书本。
7.即兴表演。学生先写一小段自己熟悉的“俗世奇人”的绝活片断,然后上台用评书的形式即兴表演。老师最好能融入学生中给学生做好示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单元教学设想】
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更容易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时应有所拓展,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五篇课文均是叙事性作品,适宜朗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藤野先生》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层进式教学——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
主要教学步骤:
1.导读激趣。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2.整体感知。学生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2)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3)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细微品读。细读写藤野先生的文段,从他的肖像特点、生活习惯、治学精神和对待学生的态度等角度,以“藤野先生是个的人”为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全面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并体会鲁迅对先生的感情。
4.主旨探究。
(1)找出文中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有何作用?
(2)鲁迅先生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统摄全篇的?
(3)如何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先生的爱国感情二者之间的关系?
5.思维拓展。把握课文的主旨,展开合理的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方案二
教学角度:选点突破法——由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切入,引出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情,全面感受先生的形象以及鲁迅留学的感情变化,重点研讨文章的主旨。
主要教学步骤:
1.介绍鲁迅的主要经历。
2.局部切入:你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吗?(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
3.全面感受:
(1)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相处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以“点”带“面”梳理文章内容)
(2)留学期间还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贯穿始终?可以从哪些文段看出?(贯穿全文的明暗两条线索)
4.重点合作研讨:结合课后练习一的三种说法,学生各抒己见,在研讨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所在。
《我的母亲》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导读——调动兴趣营造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的欲望;探究文章感人之深的艺术效果,活跃学习的思维;拓展延伸,体验反思,丰富学习的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1.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景。
2.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思考: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读,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
(1)教师美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2)赏析动情的话语、细节。
(3)探究行文的特点(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
4.个性体验: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口述作文,师生点评,有创新的给予鼓励。
方案二
教学角度: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互相切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3)理清文章结构。
3.师生合作研读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4)自由诵读摘抄内容,要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品析文章感人之深的艺术效果。
4.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5.欣赏作品中的“母爱”,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自计课的“理解——练习——拓展”模式。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引领学生诵读牛汉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诗句,转入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思考人生命运这个话题。
2.诵读,感知文意:
(1)默读,初步感知文意。
(2)细读,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畅谈阅读体会,教师因势利导。
3.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归纳品析语言的方法。
(2)学生自由摘读,尝试语言的品析,小组交流感悟。
(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感想,文章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父子之情感动人;同学之情感染人;人狗之默契愉悦人。
4.拓展延伸。阅读《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谈谈自己的感触。
方案二
教学角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营造学习的氛围: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3.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4.反思体验: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评鉴赏——用多角度反复朗读,品评鉴赏本文的精彩段落和词句。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展示晚年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找出作品中描绘托尔斯泰独特的形貌特征的语句。
3.品读课文,鉴赏精段,学习语言。
(1)读出你认为描写中最传神的语句,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2)读出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用词,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3)精读第8段,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进行。
4.再读课文,以“我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是”的形式自由发言,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5.小结。推荐阅读书目,课余开展“走进名人”的读书活动。
方案二
教学角度:板块式教学。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
2.第一板块: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前半部分着力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半部分着力描写他非同寻常的眼睛,欲扬先抑。
3.第二板块:激情诵读,体会语言情感。
(1)仔细读:抓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2)研究读: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体会语言精妙。
(3)汇报读: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用声音表达托尔斯泰的形象。
4.第三板块:学以致用,赛写。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当堂朗读片断,比一比谁写得传神。
《再塑生命》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合作自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3.品读控微,合作解难: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训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4.思维拓展:爱虽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它的存在。交流生活中“爱”的体验。
方案二
教学角度:自由摘读——用摘读法把本课处理厉纯自读篇目,让学生自主课堂。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引出海伦·凯勒。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是将《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3.摘读。学生可摘录文中特别富有感情的句、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自己特别喜爱的句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点,一词一句都行,强调个人的体会和感悟。
4.自由诵读摘抄内容,要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5.竞背摘录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这就是文学理论所谓的“外部研究”。这种“外部研究”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因此,学习古诗文可用“综合学习法”。
古诗文流传于世,自有其可称处,其中有的既是名篇,亦复有佳句,即如晚清王国维所谓“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篇有句”者。而且许多名句因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而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这样,“语言积累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必要方法。
(《小石潭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找“文眼”——理清写作思路。
主要教学步骤:
1.阅读全文,找出总括“小石潭”特点的语句。学生纷说,引导归纳——“水尤清冽”。
2.再读课文,解释“清冽”一词的意思。分层阅读描写“清冽”的语段。
3.以“清”字组词,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清响、清兴、清澈、清景)。
4.读第二段。找出能表现水清澈的字眼(空、无)。问学生:此时表现鱼与我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乐)
5.共同探讨:第三段描写“潭源”对表现“清冽”的作用(提示:远景曲折美,幽美的潭源半藏半露表现其曲折之致,潭水“清冽”也自有其幽深曲折的潭源)。
6.画出描写“冽”的语句。说说作者游“小石潭”的心境。
7.总结。多角度理解“清冽”含义:清中有冽,冽中有清;景物“清冽”,心境“清冽”。
方案二
谈“美感”——品析审美趣味。
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课文,讨论文章的谋篇和情感波折,感受行文的层次美。
2.学生自己品析字词美,用“……美在……”或“……表现了……的美”等表述。
3.引导学生进行美点探索。
①从鱼游澄潭,感受其中的图画美。
②从游鱼的“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③从鱼之“空游无所依”,感受以虚写实的意境美。
④从潭的周围景色和潭源的描写,感受映衬美。
4.引导学生进行美点联想。
①从石之多态,联想古代诗文描写山的名句。
②从水之清澈,联想古代诗文描写水的名句。
③从作者游赏自然,联想古代描写人与自然契合的诗文。
5.小结。
(《岳阳楼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诵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介绍文学常识。导入方式提示:
①以题目中地名为视点,介绍岳阳因文人墨客之题咏而声名远播,更因范文而熠熠生辉。
②从主题精神出发,引出古今淹蹇困厄之士,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从文学心理而论,登高望远者多因景生情,亦会景因情异,更会对景伤怀。
2.学生通读全文,老师示范,多媒体播放,学生自由朗读。
3.老师提出问题:范文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学生纷说,总体把握。
4.诵读指导,例文示范,根据本文特点,提出诵读要点:首先是总体把握全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情感波折,叙述处要平,喜者要扬,悲者要抑,抒志时要浑厚。其次是注意本文的骈散结合的特点,既读出其宫商协和,也要读出其奇偶错综之趣。再者是字词句等细节的品读。
5.学生分组练习,自己配音朗诵,评选诵读优秀者,全班表演,共同点评。
6.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朗读要点,学生再揣摩,体会其中朗读之美。
7.学生试背部分段落。
方案二(文章来源:语文潮网)
教学角度:写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出示一朵花,学生看花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全班交流,探讨“观花”之异趣,感受心理对创作的影响。
3.品读范文之悲景,模仿其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4.品读范文之乐景,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5.分组交流,全班点评。
6.创新思维写作训练:
①以乐景写哀情。
②以哀景写乐事。
老师举例说明,学生自由创作。
7.依据课文主题,学生自创逆境警句。
《醉翁亭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朗读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
1.学生自读,辨音正义。
2.分句群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3.分段朗读,理清文章思路。
4.朗读示范。以第二自然段为示范:
首先,第一个“也”字句群,日出雾散,云归岩暗,读出欣然驰往之情,但前者应声清气朗,后者收束畅快。第二个“也”字句群,春夏秋冬景色更替,赏心悦目,春夏趋暖,字数也长,读时音应稍扬稍长;秋冬渐寒,字数也少,读时应即抑又短。第三个“也”字句群,景色多变,心潮起伏,读时应舒展自如,既扬又缓,气顺音强。
其次,读韵律。
第三,读情感。
5.播放多媒体,指导朗读要点。
6.学生学读,自选一段作为朗读表演。
7.小组交流,全班朗读,老师点拨。
8.背诵全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研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学生展示所搜集的有关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资料,阅读并分小组讨论体会。
2.教师指导比较阅读的方法。并提出比较阅读的主问题:
①从社会背景上去比较。问:范仲淹与欧阳修当时的处境的共同点是什么?
②比较这两文的创作动机。问:这两篇文章所表现的“乐”是否相同?
③比较这两文的艺术风格。问:这两文章在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色?
④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比较。问:你对哪篇文章最让你感动?
3.学生先自己研读,然后分组共同讨论。
4.全班集中点拨,指导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5.学生自主发现。老师问:你自己还怎样的发现呢?
6.老师梳理本节课内容。
《满井游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读课
主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知的描写春天的诗文。多媒体展示诗文。
2.导入新课,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字词,正音辨义。
2.再读课文,提问: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3.教师指导阅读要点,提问:用文中的原语言回答,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4.读课文,思考文中所描写的画面。
5.多媒体播放北方初春的画面,学生分层读课文。
6.重点品读课文第二段,主问题探究:
①本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②全段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描写的?说说你的道理。
③文中多用比喻,尤其刻画山情水态,颇为新颖,请你思考其中的妙处。
④从本段找出表现早春“早”的句子,并画其“字眼”。
方案二
教学角度:语言积累课
主要教学步骤:
1.课内语言积累。
①师生共说说语言积累的重要。学生读文,互相交流,说丽词雅句。
②指导学生做语言积累卡片。词语积累;句式积累;修辞格积累。
2.语言运用练习——比喻句。
①写一个描写高兴或低落时的比喻句。
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柳”和“红装”三词连成一段话。
3.课外语言活动。目标:
①搜集有关描写春景的诗句。
②剪裁春景的图画,为画写一段散文诗。
③通六法可以为文配画。
《诗五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诵读
主要教学步骤:
1.通读诗篇,咬准字音;分篇诵读,总体把握。
2.诵读指导,要点说明:
①五言律句节奏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形式;七言律句节奏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形式;
②平声字韵脚读音要拉长,仄声韵脚不延长。
③激昂的诗句要高声稍快地读;伤感的诗句,要低沉稍慢;叙述描写的诗句要高低适中,不快不慢。
④以龚自珍《己亥杂诗》为例画音节和韵脚,并作诵读示范。
3.分组试读,感受诗韵。学生划各篇的音节和韵脚,自由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4.画面演读,体味诗情。分别播放各诗的情景画面,学生配画诵读,理解各诗表达的情感。
5.美点想读,涵泳诗境。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句的意境。
6.展示曲谱,师生吟唱。以李白《行路难》为例。
7.自主美读,背诵诗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拓展
主要教学步骤:
1.介绍拓展课的要点:立足教材,知识延伸;主题探究,综合会通。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给出主问题:
①陶渊明诗中有“酒”,李白诗中也有“酒”,你还知道多少关于“酒”的诗文和故事?
②对本能的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生存能力,但杜甫在风雨之夜想到的是大庇天下寒士的广厦,你能联想一些古今这样的事例吗?
③请你谈谈龚自珍对“花”的意象的翻新。你还有怎样的新发现呢?
④李白要学宗悫长风破浪,请你再搜集有关这样励志的警句。
⑤岑参的雪花以梨花喻之,说说你的理解,利用网络搜集描写“雪”的诗文。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0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