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另一判定方法。
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SAS结论及其运用.
2.难点:领会SAS结论.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想一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连结另
两个端点所成的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例如,图中ΔABC与ΔABC不是全等三角形。
但如果把另两个端点也用螺栓固定在第三根木条上,那么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就完全确定。
现在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将两木条之间的夹角(即∠BAC)大小固定,那么ΔABC能唯一确定吗?
二、动一动
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ΔABC,使AB=4cm,BC=6cm,∠ABC=60.将你画出的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一般地,有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如图,若∠ABC=∠ABC,AB=AB,BC=BC,则ΔABC≌ΔABC。
例1:如图,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认为只要量出DC的距离,就能知道AB的距离。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证明:在ΔAOB和ΔCOD中,

∴ΔAOB≌ΔCOD(SAS)
∴AB=CD

当堂训练】
1、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

2、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已知AB=AC,AD=AE,则BD=CE.请说明理由(填空)。
证明:在ΔABD和中,

∴≌().
∴BD=CE()
3、如图,已知AC=BD,∠CAB=∠DBA.请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ΔABC≌ΔBAD;(2)BC=AD,∠C=∠D.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证明:
∵BE=CF
∴BE+EF=CF+
即=
在△ABF和△DCE中,
∴△ABF≌△DCE().
∴=
5.如图,已知:AD∥BC,AD=CB,AF=CE.求证:△AFD≌△CEB.
证明:∵AD∥BC,
∴∠A=∠___(两直线平行,相等)
在△和△中,
∴△_≌△(______).
1.如图,已知:AD∥BC,AD=CB,AE=CF.求证:∠D=∠B.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精选阅读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SAS的内容,会运用SAS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通过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学习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3.经历如何总结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体会如何探讨、实践、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2.重点: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全等图形?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将全等的△ABC与△DEF重合,再沿BC方向将△DEF推移如图位置,问线段AD与BE数量关系怎样?BC与EF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
[,BC∥EF
∵△ABC≌△DEF



又∵△ABC≌△DEF

∴BC∥EF]
3.已知:如图,,,,,求的大小.
[,,
∴△ACB≌△AED



∴]
二、新授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两个三角形满足三个条件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情况如何呢?
(三条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2.问题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
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3.做一做
(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比如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和,它们的夹角为,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发现对于已知的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该角为夹角,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这就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另外一种简便的方法: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简记为(S.A.S.)
你能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法来解释这种“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
(一个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即为全等三角形)
(2)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比如两条边分别为和,长度为的边所对的角为,情况会怎样呢?
请画出这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范例
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BD≌△ACD.
解已知AB=AC,∠BAD=∠CAD,又AD为公共边,由(S.A.S.)全等判定法,可知
△ABD≌△ACD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体会、疑惑后,进一步总结本节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另一种SAS,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注意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出是否具备满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五、作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SSS)的内容是什么?
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举例说明。
二、导入新课
1.交流探究
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作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用上述方法画出的△ABC与△ABC全等
在纸片上按上述方法作图,做好后让学生剪下,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
2.交流对话,获得新知
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求证:△ABE≌△ACF.
证明:∵F、E分别是AB、AC的中点
∴AF=ABAE=AC(中点的定义)
∵AB=AC
∴AF=AE
在△ABE和△ACF中
AF=AE
∠A=∠A(公共角)
AB=AC
∴△ABE≌△ACF.(SAS)
(2)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
证明:在△ABC和△DEC中
CD=CA
∠ACB=∠DCE(对顶角相等)

CB=CE
∴△ABC≌△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总结: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3)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教师用直尺和圆规搭建一个简易模型,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0页练习第1,2题
四、课时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5习题11.2第3,4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第6、7页完成《课前预习案》(15分钟)。
2.组内探究、合作学习完成《课内探究》(20分钟)
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探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讨论节奏。
4.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5.带﹡的题要多动脑筋,展示你的能力。
【学习目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定理。
2、会应用判定定理SSS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
1、复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
如图,△ABC≌△DCB那么
相等的边是:
相等的角是:
2、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①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②两组对应边相等

③两组对应角相等

(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按下面给出三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①三组对应角相等

②三组对应边相等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a.作图方法:

b.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的.
c.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简写为“”或“”.
d、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中,
∵∴△ABC≌()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课内探究》
二、合作探究
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证明:∵D是BC
∴=
∴在△和△中
AB=
BD=
AD=
∴△ABD△ACD()
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
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A、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写出全等结论。

2、如图,OA=OB,AC=BC.
求证:∠AOC=∠BOC.

3、尺规作图。
已知:∠AOB.求作:∠DEF,使∠DEF=∠AOB

4.本节课小结(我的收获)
(1)知识方面:
(2)学习方法方面:

三、课堂巩固练习.
1、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ADE。

2、已知:如图,AD=BC,AC=BD.求证:∠OCD=∠ODC
《课后训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个
(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1B、2C、3D、4
2.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AC=DF,BE=CF,请将下面说明ΔABC≌ΔDEF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
解:∵BE=CF(_____________)
∴BE+EC=CF+EC
即BC=EF
在ΔABC和ΔDEF中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DF(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
∴ΔABC≌ΔDEF(_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AB=DE,BC=EF,AF=DC,则∠EFD=∠BCA,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全等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4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