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混合运算。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本册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估计的意识。
使学生练习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4.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辨认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5.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看到的物体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平面形状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6.使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感受生活空间,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7.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8.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9.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0.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1.使学生通过模球、摸牌、抛正方体等游戏活动,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简单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结果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可能性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初步形成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感受游戏、操作等活动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4.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烈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15.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6.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17.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教学进度
时间周次教学活动内容周课时备注
9.1~9.7一升和毫升③机动①4
9.8~9.14二第一单元测试与讲评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①3中秋节放假
9.15~9.21三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4
9.22~9.28四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机动①5
9.29~10.5五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②2国庆节放假
10.6~12六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④4
10.13~19七简单的周期①第二单元测试与讲评②机动①4
10.20~26八观察物体④4
10.27~11.2九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④4
11.3~11.9十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②运动与身体变化①第三、四单元测试①4
11.10~11.16十一第三、四单元讲评①机动①期中测试与讲评②4期中考试
11.17~11.23十二解决问题的策略④4
11.24~11.30十三第五单元测试与讲评②可能性②4
12.1~12.7十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④4
12.8~12.14十五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①第六、七单元测试与讲评②机动①4
12.15~12.21十六垂线与平行线④4
12.22~128十七垂线与平行线④4
12.29~1.4十八垂线与平行线②怎样滚的远①机动①4元旦放假
1.5~1.11十九第八单元测试与讲评②整理复习②4
1.12~1.18二十整理复习③期末复习①4
1.19~1.25二十一期末复习④4
1.26~2.1二十二期末复习④4
2.2~2.6二十二期末考试4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
升和毫升






(三维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实例在具体情景中感受,了解“升”、“毫升”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5、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点1、理解容量的概念,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
难点1、了解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2、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注
要点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观察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理解新知识。
3.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三维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是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1.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
2.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
难点
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关注
要点
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观察物体






(三维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
2、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
重点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

教学
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关注
要点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在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三维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4.本单元继续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
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
难点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关注
要点学生的读图、画图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维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
重点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
难点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注
要点
学生寻找方法的过程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可能性







(三维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教学
重点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教学
难点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关注
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维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
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
难点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关注
要点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或内容垂线与平行线







(三维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
3.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
4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容易理解。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挂装饰画、画图、观察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平行线的过程。
2.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知道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的长度都相等;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3.对周围环境中与平行线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
重点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
难点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
关注
要点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容易理解。

备课日期14年8月30日上课时间14年9月1日第课时学案总第1课时
课题认识升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一、教学“容量”。
1、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后得出结论。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2、完成12页1、2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着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会容量是有大有小的,计量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二、认识“1升”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后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进而获得容量单位“升”的清晰表象。
质疑拓展(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提醒学生细心操作。

检测与
小结三、练习
完成书上5页的3、4题。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
1、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一升的容器。
2、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这节课让学生联系实际和生活中的常识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产生兴趣,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

备课日期14年8月31日上课时间14年9月2日第课时学案总第2课时
课题认识毫升
学习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重点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一.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容器什么单位。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二、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1升=1000毫升尽量让学生多进行操作,使他们对毫升的认识更深刻。
质疑拓展

三、完成练习: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毫升的认识。
检测与
小结
填空: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教学反思认识毫升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实关于毫升,在前两节课的教学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渗透,学生对于毫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还很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不过整节课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老师完成的,孩子没能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孩子有了一定的感受,不过还不是太深入。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以学生回家自我感知、动手操作为主,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毫升这一容量单位。

备课日期14年8月31日上课时间14年9月3日第3课时学案总第3课时
课题教材第5-7页练习一。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质疑拓展
7.第10题。
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比较时说清楚思考过程。

8.第11题。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服用的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检测与
小结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动手做,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会估计,能通过测量检验。
教学反思验算部分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过程,没有即时指正,在练习中错误很多,我感觉自己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备课日期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学案总第4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学习目标⒈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⒉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⒈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⒉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⒈笔算:48÷4=65÷6=93÷3=
⒉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3、观察例题图
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4、学习口算方法:
⑴、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2)、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情境不应凸现生动而应该切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很熟悉,有很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1、练习第1题。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部分学生还有横着写的习惯,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再竖着完成,养成动笔前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2、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质疑拓展
试一试
⑴出示试一试:96÷20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⑵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笔算除法怎样验算)
150÷30的商写在哪位上?为什么?
检测与
小结⒈估算下面各题:
80÷40160÷80200÷50210÷70270÷90
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练习二第2题
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每一道题是怎样确定商是几的,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⒊练习二第3题
要让学生通过验算发现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是怎样错的。
4、练习二第4题
先说一说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再想想怎样进行单位的换算第五题,指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该课的教学应当注重“0”,首先,这课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数末尾有“0”,那么商的每一位数字都要和除数相乘得出的积末尾有“0”。其次,被除数除以除数最后的“0”是否要落下来写,不落下来还要在商的末尾补“0”不能漏写,还有补“0”前除尽的数下面应当有“0”而不是写在最后。

备课日期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学案总第5课时
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学习目标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560÷70420÷60240÷80320÷40
2、观察例题图,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3、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对口算乘法口诀忘记较多,需要再进行练习。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⒈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⒉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提问:380本书每班分30本你觉得可以分给多少个班级?
质疑拓展1、试一试。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2、新课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检测与
小结1、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练习二第7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的商,说一说你的发现。
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商1,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商1,商就是一位数。
3、练习二第8题
⑴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⑵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4、练习二第9题
根据表格所给的信息,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确定商的方法以及顺序。
教学反思

备课日期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学案总第6课时
课题练习二
学习目标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



习一、口算下面各题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同桌互相说一说表内除法
小组讨论与
交流展示练习二、
第10题
可以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口算,并核对得数,再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其间有什么联系。
第11题
1、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估计的?)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4、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学生能在自查的过程中加深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编辑推荐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6》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处处留心的练习中,懂得诚信的可贵和重要。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较为简短的话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短语的大概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能正确背诵和抄写短语。

4、了解读读背背中成语的意思,能联系生活中具体的人来理解。

5、能认真倾听教师对于核潜艇的介绍,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了解现代兵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条理的交流,以激发学生对现代兵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处处留心的练习中,懂得诚信的可贵和重要。

2、了解读读背背中成语的意思,能联系生活中具体的人来理解。

教学难点:

能认真倾听教师对于核潜艇的介绍,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了解现代兵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条理的交流,以激发学生对现代兵器的认识

教法学法:

启发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由读短文,要求

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

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短文

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小组探讨

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4、翻开书,再读故事,完成课后练习。要求用铅笔直接在后面写答案,要求字写得工整美观。

5、交流答案。

其中红火的意思指的是兴隆;

物美价廉在文中指兄弟俩卖的酒很醇很香,但一点也不贵。也可说价廉物美。该词可让学生结合家人买了什么样的商品是物美价廉的来理解。

我们最值钱的东西指兄弟俩原先做生意很诚实、守信用。结尾弟弟会说:我明白了,做生意要诚实,不能欺骗买东西的人啊!

6、总结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别人诚信的重要。

三、学名言

1、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试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读读背背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成语,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的错误。

4、交流课前对读读背背几个成语的理解,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

5、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6、想想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助、亲密合作的。)

7、联系你和同学之间,父母亲之间,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伟人之间的相处,想想可以用上哪些成语。(在运用中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感悟。)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

2、小组竞赛

三、练习读读,想想,抄抄

1、自己读读这几句短语。

2、读给同桌听。

3、交流对这些短语的理解。

人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就难以在世上立足,难以生存和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

驷马难追: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常与君子一言或一言既出连用。

读读背背中八个成语都是讲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八个成语的意思只要教师帮助大致理解就行,不要求背下来。8个成语可以通过整体呤诵烂熟于心,对于词语解释不要死背。

4、联系实际举例说说对短语的理解。(可以举本班同学和老师的例子。)

5、说说这些短语有什么共同点?你还能找出跟这些相似的一些短语吗?教师相机拓展。

6、抄写短语,

三、写好钢笔字

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

2、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

①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②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③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

3、练习。

(1)出示提示(1),请学生自由复述。

(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

4.反馈。

每组选择两名同学上台前指图复述,全班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

苏教版小学第四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对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着眼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数学,重组和改编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册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于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干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1)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3)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1)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已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人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如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提醒下经常想一想刚才是怎样得到问题答案的?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四、教学措施
1.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2.充分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自信地说话!让学生多“说”。
3.相信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质疑”。
4.让学生通过做数学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的生活化。
5.认真分析教学得失,认真写反思。对学生典型错例,及时做好记录。
6.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
7.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8.练习前做好复习工作,练习后及时讲评,做好阶段性练习反馈。
9.重视平时成绩练习查。既要重视书面练习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练习查。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10.对突出问题,拿出改进措施,对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要反馈及时,仔细讲评。
五、教改研究课题
1.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2.课题的界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有着好动、好奇、好胜、喜异、爱新等心理特征。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按档次比例优化组合,开放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等。均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满足自己在不同时候的优势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走出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解放思想,寻求更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深入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从而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
3.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4.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3)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合作技能,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全册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期末复习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各单元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周次备注
一有余数的除法571~2
单元练习2
二认数8102~4
单元练习2
三分米和毫米244~5
单元练习2
四加法10135~7
单元练习3
五认识方向358清明
单元练习2
六减法9129~11
单元练习3
七认识角2411~12
单元练习2
八乘法162012~16劳动节
单元练习4
九统计3416~17端午
单元练习1


期末复习4817~19
单元练习4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计划
执教:钮红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1-2页初步体会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3-4页初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懂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第5-7页练习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解答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怎样求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难,先进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再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观到隐蔽,先是能够在图上看到商,然后是图上不显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指导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学生在初学试商时,出现一些不顺利甚至错误并不奇怪。要把这些不顺利和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试商的方法和要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脉络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课时安排:
有余数的除法2
练习一3
综合练习2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谈话: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是老师第一次帮小朋友们上课,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好不好?
2.口算:16÷4=48÷8=30÷6=56÷7=
24÷3=45÷9=25÷5=64÷8=
问:你想到哪句口诀?
二、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但是,有时候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时侯却不能正好分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
(1)新年里,小朋友们来小红家作客,妈妈拿出10枝铅笔,她要考考小红,妈妈要小红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分给客人们。请小朋友们帮小红参谋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同桌同学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铅笔一起来分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本第一页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
2
3
4
5
6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交流答案。
(2)说一说
①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②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枝还剩几枝
25331
52422
61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像这种正好分完的还有其他分法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1枝还能分吗?
强调:这1枝铅笔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板书:10÷3=3……1
③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赶快看书,看哪个小朋友先找到。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4)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2枝还能分吗?
⑤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6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6)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个?这4枝还能分吗?
强调:每次剩下的枝数不够分的情况下才有余数,所以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
2.你认为今天的新课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课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颗糖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一个除法算式,看看有几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明天来告诉大家。

苏教版语文四上:《习作1》教学设计


课题: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2》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2》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练习2

一、教材解读:

本次练习安排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和由来。

3、熟记8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4、练习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的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熟记8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和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开学了,新换的班主任老师要去家访,请同学们各自下一下家庭住址,并写一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我们先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写的。

(2)学生自由读题。

(3)看了示意图,你能找到小芳的家吗?指名说说。

(4)如果你是小芳,从家走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走法吗?同桌练说。

(5)班级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怎样写住址才能让人明白?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要注意些什么?

(3)班级交流。

(4)教师小结:写住址要写清楚区域名称的大小顺序,先写大的,再写小的,要把住址写具体,别人才能找到你的家。写走法时要弄清方向,必要时可以用数据具体说明,语言要简洁通顺。

(5)如果自己的家离学校很远,怎么办呢?再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如果离家比较远,可从大家都知道的而且离家比较近的标志性建筑写起。

(6)和好朋友交流自家的住址,方便邀请好朋友来家玩。

(7)自己写写家庭住址和走法,并画画示意图。

(8)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明确要求。

(2)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地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3)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找到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记8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2、练习写钢笔字。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的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互读成语。

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理解成语意思:你知道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交流后,老师对学生不理解的适当讲解。)

小结:这几个成语都是歌颂英雄人物的高尚气节的。

(1)练习背诵。

(2)你能用上这里的几个成语来赞美我们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爱国英雄吗?

2、诵名人名言。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练读,纠正读音。

(4)理解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的意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界上,谁能不老,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句的意思是:一面要致力于读书,一面也要关心国家大事,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和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3、指导

学生练习写。

三、口语交际

1、审题:上节课我们和好朋友交流了各自的家庭住址,并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那么第一次把朋友带到家中,应该怎么样向爸爸妈妈介绍他的情况呢?

2、指导

(1)四人小组讨论,你准备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哪些情况?怎样介绍?

(2)交流。

教师指点: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朋友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自身情况,和你之间曾经发生的事情,还有他的家庭情况,做客原因等。

(3)那么做为好朋友,你第一次到同学家做客,你该注意些什么呢?集体讨论。

(4)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5)提出要求: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6)小组交流: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7)讲伙伴,指导交际

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3、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4、小品表演。

表演,练习对话: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5、评议、选最佳角色: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4》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4

一、教材解读:

本次内容包括有五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

二、教学要求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 练习写好钢笔字。

4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 口语训练,说漫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物。

五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处处留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1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初步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三、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2、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情感调动,努力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观点。

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出要求1:

(虾米歌)师:一个小虾米。生:咦!

师:卧在浅水中。生:噢?

师:弯腰又驼背,生:哈哈!

师:我们坐起来。生:不学小虾米!

请评价一下,我们的对话怎么样?

(根据评价,引出要求注意语气[板书])

二、联系实际,激发说的欲望。

1、谈谈你此时的心情,可以根据早上你的经历、昨天的梦境来谈。(指名说,尽量多说,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引出要求大方真实。[板书]

3、谈谈你对张老师的看法?(根据学生实际,抒发内心的感情。)

4、引出要求发自内心。[板书]

5、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保持本次口语交际的参与热情。

三、引入正题,进行说漫画口语交际。

1、提问:同学们喜欢漫画吗?(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喜欢也可不喜欢,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由。)

2、欣赏课文中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刚放出画时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学生小声议论也可,暗暗赞叹也可。)

3、谈谈你的感受。(鼓励学生按口语交际的要求,大方的、真实的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感受。)

4、根据漫画中小花狗的神态编故事,与同学交流。

5、集体交流,讲讲寓意,你明白了什么?(这一环节有难度,要注意引导)[板书:相信自己不过分自卑、不过分自大、]

四、总结,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1、再看图,总结一下漫画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吗?

2、根据回答,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3、谈谈你还看过的漫画有哪些?引出漫画种类。

(卡通漫画、生活漫画)

4、老师与学生同看漫画,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杂志《少年漫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5、师生同看漫画,个别交流。

6、集体交流一、两幅可笑的或印象深刻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

五、提出希望。

短短45分钟过去的太快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的很快乐!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引出口语交际的要求发自内心、大方真实、注意语气)下节课再见!

苏教版语文四上:《习作2》教学设计


课题习作2

一、教学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

二、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初步了解通过对具体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 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亮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4、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昨天,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以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的。她说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缺点,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以至于心情郁闷,成绩下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她的心理医生,跟她聊一聊,开导开导她。

2、小组讨论讨论。

3、指名说说。(引出发现自己的长处这个话题)

二、读懂例文。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三、学生练说。

1、同学们,读了这篇作文,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别令自己骄傲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

2、学生展示自己光辉一刻的相关照片做口头介绍。

四、学习习作

1、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给大家听的内容写下来,要注意进行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要洋溢着内心的喜悦和自豪。题目可以从课本提示中选一个,也可以自拟。

2、学生尝试习作。

五、交流习作

1、同桌互读互评。

2、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互评互助,作出修改。

3、大组交流,读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师生评议。

4、学生讨论习作的长处和短处。

六、学生誊写习作。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3》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3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四、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4、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的是什么?

二、.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

2、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二、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三、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四、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五、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六、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苏教版语文四上:《练习1》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1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复习讨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怎么查?

(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带入词中进行比较,看其搭配是否相宜,然后决定取舍。)

3.练习。

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对。

4.反馈。

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应该选择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若学生字典不统一,表格中在字典中的页码一列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最后一列应该选择的解释分别是①、③、③、②(供参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广场上 。

(2)指名读,讨论这一句缺少什么,应该怎样把它补充完整?(广场上是个地方,这一句缺的是有什么或怎么样。)

(3)启发想象,让学生先口头练说,相互交流。

(4)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3.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其它三条练习,同座之间互相讨论,练说。其中第二小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这一句缺少的是谁有或哪里有。

4.反馈。

指名读补充完整的句子,师生评议,及时分析辨正典型的错误。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懂得感谢,心怀感谢的品质。同时在交际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开课从我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我们共同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学生此时,思维有所拓展,由身边的同学,引发到父母,再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接着,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表达感谢的问题?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谢谢你借我或者说:我感谢你的对我的。在语言上比较贫乏。如何引导学生用富于激情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呢?我想到了《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范畴中了,但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应该是个大的概念,不单是用嘴说话。于是,我请学生再说说,你们还曾经用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感谢呢?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车到很远的地方,给妈妈买了一个工艺品。有的说:在妇女节的那天,我为妈妈做了一顿饭。有的说学生骄傲的将自己感谢的故事说给同学听。我想这同样是口语交际。

最后,请学生小组进行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

教学第七题

7.学写毛笔字。(略)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说勤奋》

先从人人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说起,随即以一句设问“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提出观点,引起学生注意。作者接着指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语句凝练,含义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以事实为例(这正是要让学生明白的写法)。你看,司马光小时候,“哥哥、弟弟读一会儿就去玩了”,而他“却在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这就是勤奋啊。长大了,他用“警枕”帮助自己抓紧时间读书写作,这“警枕”上浸透着他的汗水啊。他用19年时间写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19年需要多大的毅力,这巨著里包含他的心血啊。于是,“一生勤奋”的司马光呼之欲出!如果说司马光砸缸的记忆让学生还多少存有司马光是靠聪明取胜想法的话,那么下面“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的童弟周的事例则充分说明“勤能补拙”的道理。“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对学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召唤!最后作者回归现实,“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结论水到渠成。

《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的关键词仍然是:理想、成功、汗水、心血。课文叙述了李时珍带着弟子夜宿破庙,煮水吃干粮,月下记录察访收获,亲口品尝辨别药草的故事。“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好几个月了”,可以说是一路辛劳,一路汗水。“趁着大好月色”“边忆边写”,药草分不清就“放在嘴里嚼嚼”“接着往下写”,丝毫也不敢马虎,可以说每一笔记录都是李时珍心血的凝聚。读到这儿,《说勤奋》中的关键语句“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会再一次萦响于学生耳畔。不过,与前一课相比,从《说勤奋》学生更多理解的是勤奋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而这一课,从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话语,学生会体会到理想信念正是勤奋努力的动力源!两相映照,“走向成功”有了明确的基本内涵。

《维生素C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远航探险途中的一个传奇经历。船员中十几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怪病,但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这让哥伦布“又惊又喜”。哥伦布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了维生素C。可以说维生素C的发现与哥伦布的思考习惯、思维品质密切关联。过去遇到“海上凶神”的船员都死亡了,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这样的质疑正是发明创造的发端。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和学生做一个反向思考:为什么不是旁人提出这样的联系思考的呢?当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我们会明白这“偶然”其实是哥伦布对航海事业的热爱,是哥伦布战胜“海上凶神”的迫切心情,是哥伦布对此事高度关注的必然结果。这与阿基米德发现皇冠的秘密、牛顿发现苹果的秘密是同一个理。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表面看似乎与“走向成功”没什么关联,但事实由于这篇课文的时代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连会催生学生许多的探索热情:互联网是怎么产生的?互联网的未来?于是因为互联网而成功的一个个含“金”量很高的名字(如丁磊、陈天桥、马云)会成为孩子们讨论的话题。这样,“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就又多了一份内涵:利用科技,创造无限。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单元设计意图

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16、说勤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警枕、稍微”等词语的意思。(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与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通往理想的桥梁又是什么呢?板书课题,读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勤奋。齐读“勤奋”找近义词齐读课题。解题:“说”就是谈的意思这是一般说理的文章。勤劳奋斗二、指导初读课文讲清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2、读顺句子,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自己练读个别读纠正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生字:桥梁、资治通鉴、宋朝、警枕、稍微、期末、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气馁、勤能补拙、卵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多音字等)正音。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方式解释。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警枕、稍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课文是否读顺。指名读课文3、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引导分段1)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2)怎样证明观点?3)课文最后讲了什么?指名读,正音。分自然段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正音。评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道理。根据问题分段,并在文中做记号。一(1)二(2—3)三(4)四、精读理解第一自然段出示: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出示:“古今中外……心血浇灌出来的。”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1、理解通往理想的桥梁是指“实现理想的途径”。2、将这句设问句换一种说法:勤奋是通向理想的桥梁。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强调“每一个”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五、指导书写枕、末、惯、基交流记忆方法,书写生字。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抄写熟读课文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解暑消热”等词语,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李时珍吃苦耐劳的品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互相讨论给课文分段,理清故事发展的四个过程。

重点与难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李时珍吃苦耐劳的品质。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齐读课题人物:李时珍时间:夜地点:古寺二、初读课文:出示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读词语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齐读词语。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等词语,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三、再读课文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交流2、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你按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外出察访——夜宿古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李时珍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互相讨论给课文分段,理清故事发展的四个过程。四、研读课文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感情朗读第一小节。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路途长:好几个月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五、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阅读配套阅读。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8、维生素C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噙着、蓬头垢面、所谓、艰苦、浑身无力、路程、缺乏、拖累、不治而愈、适量”等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整体感知课文。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维生素C吗,今天就来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解题齐读课题生提问:维生素C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出示:哥伦布噙着蓬头垢面蔬菜所谓艰苦危险浑身无力路程缺乏肚子拖累不治而愈尸体适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生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默读生字新词开火车朗读齐读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噙着、蓬头垢面、所谓、艰苦、浑身无力、路程、缺乏、拖累、不治而愈、适量”等词语意思。(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随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读课文个别按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词语。2、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三、布置作业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比一比,再组词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比一比,再组词蔬()浑()拖()疏()辉()脱()蓬()伦()艰()逢()轮()坚()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2、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齐读3、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自由发言。齐读课题。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读准课文,初步知道“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学生自学。读准课文,初步知道“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知道文章主要从互联网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来说明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紧扣“奇妙”,理清课文。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自由发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内容解决问题。四、作业:1、抄写词语。2、继续研究问题。3、朗读课文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读书勤动脑的好习惯,并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能续写故事。2、读背成语,积累词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读书勤动脑的好习惯,并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读背成语。积累词汇。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处处留心(1)导入活动1、师:我们听说过人的鼻子,眼睛,嘴……争宠的故事,大家听说过电脑部件也吵架吗?翻看书,咱们看一看。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出声音。(2)、组织讨论1、你觉得小主人会怎么说?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2、评议3、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师:你认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要联系上文看看4、画线的部分,你能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替换吗?5、换上成语后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3)、拓展指导分小组表演课本剧。激趣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自由读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补写句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体会1七嘴八舌2情不自禁读句,进行区别体会自由分组表演。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培养学生读书勤动脑的好习惯,并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能续写故事。二、教学成语。(一)、教学成语。1.复习。2.指导。(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3.练习。(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4.反馈。(二)、教学名言。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指导。(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3.练习。(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4.反馈。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背诵学过的成语。多种形式朗读记忆。(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交流词意。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指名试读,正音。齐读。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读背成语,积累词汇。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写钢笔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学会帮别人出主意。(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重点与难点:学会帮别人出主意。课前准备: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指导写好钢笔字1读“我的发现”,明确写字重点2指导书写明确此次写字要求照样子练习展示写字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话。二、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你遇到问题时会怎么做呢?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多了。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就是人多智慧多。多数人遇到困难都喜欢请人帮忙出点子。今天有的同学遇到问题了,要请我们大家帮帮忙,愿意吗?(二)、训练交际。1、小黑板出示问题师:同学们重点选择一两个问题,注意请你多出几个主意,选一选,哪个好一些,在班上提出来。2、读文,明确要求“帮他出点子”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发言,选出好主意学会帮别人出主意。3、根据具体事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4、注意所出主意应该合情合理,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5、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很热心为别人出主意,而且大家都想得很周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热心真诚地帮助别人。班级交流,其余学生评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习作5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重点与难点: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

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二、互相交流习作的特点

互相交流习作的特点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三、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四、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得具体、生动、有趣。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五、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让学生自己选择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六、师巡视指导

师巡视指导生习作。

七、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小组中宣读自己的习作

自己先修改

同学交换了修改。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在班级中交流。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2.22累计教时1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13-9+8=1218-9-9=0

17-9+7=158+7-9=6

2.23累计教时2课时

苏教版语文四上: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3、古诗两首

教材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课文《秋天》是一首现代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生动优美,易于朗读和背诵。

整首诗歌共有七小节,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秋天的特点。主要是抓住了秋天的太阳和空气这两方面来写。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第二到第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秋天到,秋风来,桂花开。接着从不同的视角,抓住稻穗、向日葵、野野菊花、苹果等事物,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 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轴对称图形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

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①交流作图思路。

②交流作图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用描点的方法。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

……

提问: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4)小结。

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

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练习一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千是( )。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

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为一个小组,在算盘上拨珠并数数。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 四百万 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

(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

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

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

(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

(4)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1)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

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

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练习二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63004200 125460 62006200

(2)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四十二万零三百

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读数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

说明:从个位开始,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在读数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写数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这道题是写含有两级数的多位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

2.数的意义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5、8题。

(1)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第8题: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

(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一)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

(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

3090000 506700 45000000

(2)读一读。

3050000 76000500

(3)写一写。

一千零六万 五百三十万零六百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

(1)引导学生读题。

(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

2.认识亿以上的数。

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

(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

二亿是2个亿

二十一亿是( )个亿

八百一十四亿是( )个亿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

3.整亿数的写法。

(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

(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

二亿 写作:200000000

(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

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

4.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出示数位顺序表)

(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数的意义、整亿数的读法练习,先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2)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一亿、一百五十亿、十亿”各是几位数。

(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

3.自学“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二)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上数表示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所表示的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数:

甲地人口为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

乙地人口为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丙地人口为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

写出横线上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独立写数,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亿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除了整亿数之外,还有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

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理解数的组成。

(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

明确:这两个数都含有亿级和万级。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

3.交流亿以上数的读法。

(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

组织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这样的数还是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来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亿>(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近似数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苏教版语文四上:《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课题:5、天安门广场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用概括的语言总领全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二三自然段按照方位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桥、金水河、人们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的广场。本文相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因为生字词语,难读的词语较多,理解难度稍微大一些。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2、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 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

(b)找出方位词

b. 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 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i.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习题。

《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39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