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
《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文章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本组教材总体建议:
建议教师在扩展活动中制作积分台,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以小学生守则为准则,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学校做的好事都记录在案,用星级的方式表彰,还可以加写表扬信送回家中。月末评比“星心队员”,用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具有优秀
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流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同学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同学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同学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二、通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同桌读读听听,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读,检查是否读通。)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确的要求,同学通过倾听互相检查,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培养默读的能力,有目的地读,让同学养成在读中考虑的习惯。)
师:谁能把自身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同学交流。)
(创设交流机会,使同学获得成绩感,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戴嵩画画很熟练。
生: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
师: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同学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学习提纲。
1、在小组里自读课文后半局部,解决疑问。
2、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不同的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的态度如何?)
(依据学习提纲教会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培养同学合作的意识。)
师:对戴嵩的画的评价众说纷纭,让我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读句子,说说体会。)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读出称誉、夸奖的语气。)
(生自身试试看,伙伴之间相互读一读。)
(通过评价,引导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同学独特的感受,鼓励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风格。)
师:赞扬他人就要这样去表达,可是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称誉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说恭维的话,向戴嵩献殷勤。
师:人们都在赞美画家画的画时,一个小牧童却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说的呢?和小伙伴读一读,大家议一议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
(鼓励同学以自身的理解练习读出不同的风格。)
师:牧童的话很诚实,也很自信。听老师读,谁愿意学?(生再读,体会。)
(增强师生的亲和力,结合自身的体会朗读。通过评价读、模仿读,层层深入,在人物语言的对比中体会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发明,深化感悟
师(出示图画):观察想像,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会有人批评戴嵩。
生:我想围观的人们一定会议论:这个小朋友怎么这么大胆,竟敢批评著名的画家!
(充沛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同学的想像,启发同学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师:大家觉得牧童这样做对吗?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对。面对权威的画家,小牧童丝毫不惧怕,他真诚地向戴嵩说出了自身的想法。
师:戴嵩会接受吗?(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围绕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使同学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获得真切的体验,读好课文。)
(让同学合作读一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然后展示评议,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通过伙伴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师:想不想把课文的情节演成一个故事剧?自由结合或在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生可以加上动作和自身的语言,发挥发明,鼓励创新。)
(师指名一组展示,肯定创新之处。)
(在活动中加深感悟,把人物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师:从戴嵩和牧童真实坦诚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身的话来夸夸谁?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敢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错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你会画得更棒!
(结合感悟,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同学积极考虑问题,流露真实情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带着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合作读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感悟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师: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方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
(结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间评价,升华同学的思想认识,使同学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到老实、谦虚。老师送给大家几句精彩的话,让我们共勉!
(读一读名言,摘抄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读学习中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学反思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同学先自身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同学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同学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
同学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习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3、扮演发明,朗读感悟:
同学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发明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同学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身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
在课上,同学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为使同学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充沛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板书设“多谢指教”“画错啦!”
虚心勇敢
了不起
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上网查询有关骄傲的资料、上课时的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公元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带着华夏儿女五千年的飞天梦想傲然腾空,我们终于成功地飞上了太空!太空中终于留下了我们中国人的足迹!祖先美好而浪漫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亿万华夏儿女欢呼雀跃,全世界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特别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一句什么话?
2、板书课题,质疑问难。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杨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讲对的表扬,讲错的还是表扬。
(谁为谁骄傲?我为什么为你骄傲呢?)
(学贵有疑: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注重引导发现,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骄傲词卡:齐读三遍。
2、仔细观察骄傲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生说师范写。
(学会写一个词,对照一个词。)
4、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人教版实验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齐读课题,课文中谁为谁骄傲?我又为什么为你骄傲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
(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记汉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朗读感悟,自主探究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想怎么读?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来分配朗读任务。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听录音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谁为谁骄傲?我为什么为你骄傲呢?学生回答。
(板书:老奶奶小男孩)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充分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
(板书:诚实)
5、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横线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句子画出来。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⑴出示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害怕──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⑵(出示课文四、五自然段)请喜欢这个小男孩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
(指导朗读)
6、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让生充分说)
⑴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
⑵小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宽容的心胸也值得我们称赞。
(板书:宽容)
⑶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演一演图上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感悟时抓住文中人物心情活动变化这一明线来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对老奶奶这条暗线进行挖掘,在感悟过程后升华到入情入境的充分的感情朗读实践中,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渗透思想教育,总结课文
1、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非常喜欢课文中的这个小男孩,你喜欢吗,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
2、教师总结课文:
文中的小男孩真是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十分崇尚的美德。现在我们全校也在进行诚信班级的评比活动,希望每个同学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班级”的承诺牌在二⑶班闪闪发光!老师也会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
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的,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同时,通过交流自己的见解、感受,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六、扩展活动,拓展思维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有像“我”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犯了错误时,有没有主动承认?别人犯错误向你认错时,你有没有原谅别人呢?请大家课下讨论讨论,下节课把你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并且收集一些诚实守信的故事、格言或成语。
七、欣赏歌曲《红旗飘飘》
雄壮、豪迈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互道再见。
【板书设计】
22我为你骄傲
老奶奶小男孩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生自由读。
②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朗读感悟。
⑶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老爷爷眼中我的眼中
↓↓↓
①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唱歌好听
③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孝敬父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认“具”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小男孩的品质,进而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学习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小男孩的品质,进而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你喜欢的玩具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拼音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课文,读好标上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课文文中除了这位小男孩还有哪些人物?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的节日是哪一天?“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里可热闹了,我们去那里的玩具柜台前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习生字:具、柜。(板书:玩具柜台)出示图片,记住“柜”的字形。
2、联系实际说话。出示图片,认读:药品柜台,认读“药品”,说说还有哪些柜台?
3、看图说话:出示书上的图,站在柜台后面卖东西的我们称为——“售货员”,理解这是一种职业。在公共汽车上卖票的是——售票员,理解“售”的意思。
4、揭题:细心的小朋友都发现这里有位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这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齐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男孩为什么站在柜台前?
2、找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男孩喜欢小汽车,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感悟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出示)
(1)理解“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
(2)指导朗读。让人感受到小男孩真的很喜欢小汽车。随机评价指导。
4、还有其它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他还很喜欢小汽车。
5、男孩这么喜欢小汽车,他得到小汽车了吗?为什么?自由默读2到13自然段。
6、感悟句子:
(1)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①他还不让妈妈给他买什么?
②难怪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他抢着说——引读——
(2)“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①指名读,理解“抢”。
②联系课文师生抢话朗读,男女生抢话朗读。
③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抢着说不要?
④理解妈妈的心情,指导朗读。
7、小男孩的话还感动了谁?
8、指名朗读售货员阿姨和她女儿的话。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朗读感悟第8~13段:
自由读,找你最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
分角色读好8~13段。
2、朗读感悟第1~7段:
过渡:
课文的这位小朋友什么也不让妈妈给他没买,是不是他不喜欢?
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感悟小兵喜欢玩具的心情。找出相关的句子。
采用多种形式读这段话,并理解“目不转睛”。
看图,说说小兵喜欢玩具汽车的心情。
分角色朗读第1~7段。
第二课时
一、学14-15自然段,拓展升华。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除了这三个人物让我们感动,故事结尾还出现了让我们感动的人呢,一起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现在,谁再来给小女孩送上一个词?
2、续编故事结尾。
师:多感人的故事啊,多有爱心的小女孩啊,她和妈妈盼到了小男孩吗?猜猜故事接下去会怎样?
3、拓展升华。
盼啊盼啊,有一天,我们也把小男孩盼来了,你会怎么说?为他做些什么?
指名说:
师:你们都非常善良、有爱心,小男孩会感谢你们的。不过我想,送他钱、玩具小男孩也许不会接受,就像他没有接受阿姨的小汽车一样,那么就把你最想说的话送给他吧!(赞美、鼓励、祝福)
交流:听着你们热情洋溢的话,老师心里暖暖的,我也要为小男孩送上一首小诗,送上我的祝福。(课件出示,音乐响起,教生深情地读。)
写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你的目光,
像晶莹的露珠。
你的心灵,
像芬芳的鲜花。
男孩,
让我们一起开始梦的旅程,
请不要拒绝,
梦中那一辆辆飞跑的汽车,
那是我们爱的祝福。
总结:爱是无言的心声,老师也送你们一句话,我们要懂得爱,学会爱,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人,让爱充满人间!(板书:爱)
出示推荐课外阅读和名言。下课
二、实践活动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板书设计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心疼妈妈
多么爱汽车———————————不买,只看看
懂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深浅高低长短粗细多少(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教材P53——66的三位数的加减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优化计算方法。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养成教育训练点:
(1)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与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学过2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下册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2、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将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不退位减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导入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根据回答板书:335-123=
2.探索335-123的算法。
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4)小结: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2)指名板演。3)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4)同桌互说怎么求。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退位减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指名板演。
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
师示范,边做边说。
生跟着自由说一说。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2)生边说,边做。
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4)自己验算。
想想做做第2题。
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指名板演。3)集体检查并订正。
想想做做第3题。
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自己读题。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4)对答案,并订正。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4。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练习课(一)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练习七第1题。
比一比,算一算。
12-515-711-618-9
120-50150-70110-6180-90
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说后汇报。
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
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5)同桌互说后汇报。
2.练习。
150-80120-80160-90
130-60120-50180-90
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4题。
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
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
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
4)生计算后汇报。
三.笔算减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637-449
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被减数546729627434210
减数20543927613873
差()()()()()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
指名说,核对答案。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同桌互说后汇报。
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核对答案,订正。
四.课堂作业
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做练习七第3题。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练习课(二)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隔位退位减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瞧!图书馆又进新书了。
1)指名读题。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你会算吗?
2)指名列式。(师板书:204-108)
3)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4)(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5)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6)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7)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8)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同桌讨论。
9)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生自己先算一算。
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600-347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开火车对答案。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4)同桌互说,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练习(一)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170—90150—60140—80110—40
130—80110-30340—40130—70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
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笔算过程。问:这组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师小结。
3.练习506—287401—255400—255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
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
请学生计算。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练习(二)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5题。
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5.练习八第8题。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
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复习)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
630—600370—301000—500
120—40320—20480—80
40+300200—60170—80
2.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第1组题。
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自己算一算。
开火车核对答案。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被减数(减数)相同……
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2组题。
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自己算一算。
开火车对答案。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
4.完成复习第3题。
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生独立练习。
3)集体核对。
2.完成复习第4题。
指名读题。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2)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是什么意思?指什么村的人多,什么村的人少?
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自己完成。
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三.减法估算的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791598608
2.完成第5题。
提问:怎么算?从哪里看出来的?(大约)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3)学生进行笔算检验。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教学一得
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内容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教学具体内容个人加工、备注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第7题。
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10题。
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1题。
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
教学一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3.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三、单元特点
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
四、具体单元
1.7的乘法口诀
例1的单元思路与前面6的乘法口诀相同。只是右边乘法算式中第二个因数要求学生填出来。
练习十六中除了安排一些用口诀计算的题目以外,还安排了一些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巩固7的乘法口诀的题目:第1、4、10、13、14、15题。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一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倍”的概念;例3,通过操作教学怎样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4,脱离实物操作,借助于形象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看到“1个4根”“2个4根”“3个4根”的关系。教材直接用描述性语言说明“倍”的概念:“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例3
让学生摆出2个圆片的4倍,通过操作,使学生建立起“2的4倍”与“4个2”关系的表象,转化为已学的知识,用乘法解决。
例4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借助线段图表示图意,帮助学生理解“7的2倍”,线段图本身也有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扫地学生的线段图与7个人的形象图相结合,说明这一段线段表示7个人,擦桌椅学生的线段图就脱离了形象支持。
(3)计算时,教材用两种方法解决“2个7”,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计算,如加法。
3.8的乘法口诀
(1)例5的单元与前面一致,只是用数轴代替列表,用形象的方式得出同数连加的结果,同时渗透数轴的思想。
(2)练习十八中也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第15题,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有意义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可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连加、乘加、乘减,计算“每桌有多少人?”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还可以计算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4.9的乘法口诀
(1)例6的单元与例5一致。
但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的规律,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这些规律(十位数逐次减1,个位数逐次加1,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得9)。
(2)练习十九
安排了一些让学生找规律的题目。如第3题,学生把9的倍数圈出来后,观察一下它们在表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第14题,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的规律,如9×1+1、9×2+1、9×3+1;10、20-1、30-2。
5.乘法口诀表
口诀表:
(1)对1~9的乘法口诀进行系统整理,让学生有条理地记忆,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观察乘法口诀表中的排列规律,帮助记忆口诀(横、竖、斜)。
(3)要加强对每句口诀含义的理解。如一句口诀可以表示两个算式,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4)教学时可让学生自行整理,甚至可以整理出和教科书不一样的乘法口诀表。
练习二十:
第1题,先利用乘法把表格填满,再看表中有什么规律(关于对角线对称)。学生看出的规律可能有很多,要鼓励学生说出来。在填表格之前,还可以利用此表中一部分积来推测所在的行、列,如14、18、24、28那个“十字”位置。
五、教学建议
让学生利用第四单元编口诀的经验自行编口诀,这一单元主要应由学生自己完成。
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
一、活动内容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2.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1)不同的图形有多少个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制作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
(3)用直尺画角
(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用小棒拼摆图形
(1)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2)基本图形的组合(3个小三角形摆在一起,多了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形,等等)
(3)发挥想像,任意拼摆(摆五角星、房子)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活动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如角的认识,乘法的计算(摆3个这样的长方形要多少根小棒)。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组单元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1班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发调查表,做统计。
2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
调查统计:
观察记录:
走访家长:
研究报告执笔: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八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课本P85~90页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7+5=9-4=
8-2=5+5=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6+69=2+65=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6=20+15=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30+2=8+51=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九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第十课时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
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第十一课时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新知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三)布置作业
第十二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时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4、6、8题。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3第9。
2、出示课本第84第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0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 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 泉 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 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 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学棋》
·我来读
围棋弓箭棋艺天鹅出色走神儿独一无二
能手动作听讲长进另作专心致志拉弓射箭
难读的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的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的长进。
·我知道
1、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能手、独一无二
他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学棋的结果怎样?
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的结果会不一样?(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我来练
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
《“黑板”跑了》
·我来读
安培物理学家搞科学研究聚精会神
思考计算演算竖着粉笔衣襟
移动掏出开始结果车厢而是
热闹准备继续车辆只顾黑板
·我知道
1、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2、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3、题目中“黑板”加上双引号,这个“黑板”指的是马车车厢的后壁。
·我来练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心算计算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学家。[著名独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听老师讲课。[仔细专心]
4我下定()把字练好。[小心决心]
《晚上的“太阳”》
·我来读
请来医生分秒挡手简易急性阑尾炎
犹豫手术痛苦发明无可奈何
焦急呻吟自豪智慧一本正经
·我知道
1、题目中晚上的“太阳”加了双引号,“太阳”指的是什么?
2、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来练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闪光的金子”》
·我来读
徐虎修理服务凡是箱内工具取出
提供故障堵塞凌晨按照千家万户
特约急需耽搁疏通纸条挨家挨户
·我知道
1、题目中“闪光的金子”指的是?
2、徐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来练
1、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已经黑了
我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五家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勤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令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单元目标】
1.正确读写25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章,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课文,体会父母之爱,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个人的判断。
4.正确认识父母之爱,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实情感。
5.懂的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惊,让人感动
【单元重点】1.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正确认识父母之爱,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实情感。
【单元难点】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个人的判断。
【单元教学建议】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之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运算(二)》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3、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1-)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运算定律叙述方法字母表示
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a+(b+c)
减法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a+b)c=ac+bc
除法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abc
=a(bc)
=acb
其它凑与拆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泉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201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1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