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元素,元素符号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素,元素符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

元素

原子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

举例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4、板书设计:

height=298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三.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元素的故事

探究活动

“元素的故事”

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

相关知识

元素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元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2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情景导入: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此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7的碳—13,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为8的碳—14,这是三种不同的碳原子,它们核内的中子数虽不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一类原子,这些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即碳元素)
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
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
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
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
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
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一大二小国际统一)的读法、写法。
阅读:课本第73页表4-3的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要求学生掌握26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4、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表示氢元素
 H
 表示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
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小结:
微观粒子
(讲种类、讲个数)原子分子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物质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情景导入:
同学们去过超市吗?超市的商品摆放有什么规律?我们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呢?
讲授新课:
三、元素周期表(板书)
讲解:科学家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了元素周期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投影: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
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
回答:7个横行和18个纵行。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纵行称为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共16族。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板书)
提问:每一个元素符号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
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回答:这些数字是逐渐递增的。
讲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有几种颜色?
回答:两种
追问: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区别?
讲解:元素周期表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除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外,还有什么?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还标出了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结: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化学。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卤族元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卤族元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节卤族元素(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溴、碘在CCl4溶液中分别呈现什么颜色?(橙红色、紫色)?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和相异性?
(相似性:①能与金属反应②能与H2反应③能与H2O反应④能与碱反应)
(相异性:发生上述反应时,所需条件和反应程度均有差别)
[引入新课]卤素单质与各物质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氧化性强弱有别。那么,怎样证明它们氧化性强弱的顺序呢?下面,我们可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得出结论。
[板书]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展示氯水(黄绿色),溴水(橙黄色),碘水(棕黄色)]
[演示实验4—9,氯水分别与NaBr、KI溶液的反应]
[讲述]为了使实现现象更明显,我们再在试管中分别注入CCl4溶液振荡,请大家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来预测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在上述试管中分别滴入CCl4,振荡,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教师]请大家根据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来判断Cl2、Br2、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学生分析]
[结论]氧化性:Cl2>Br2Cl2>I2
[设问]那么,Br2和I2的氧化性顺序又该怎样确定呢?
[演示实验4—10,溴水与KI溶液的反应]
[板书]Br2+2KI=====2KBr+I2Br2+2I-=====2Br-+I2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学生分析、回答]
[板书]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Br->Cl-?
[教师]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所用验证非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方法与初中所学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是否相似?
[学生回忆、回答]
[教师总结]从初中所学知识知道,活泼的金属可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样,活泼的卤素单质也可把不活泼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Cl2+HBr?
Br2+HI
[讲解]实验证明,氟的氧化性比氯、溴、碘都强,能把氯等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为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即氟、氯、溴、碘的氧化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板书]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讲解]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他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
[过渡]我们在学习上节课时,曾提醒大家,除了要掌握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以外,还要认识它的特殊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I2的特性——与淀粉的反应。
[板书]4.I2与淀粉的反应?
[演示实验4—11,淀粉遇I2变蓝色]?
[讲解]碘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检验I2的存在。
[过渡]卤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在自然界中,卤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含卤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本节课我们只简单介绍几种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关的卤化银和含碘化合物的一些知识。
[板书]三、卤化银和含碘化合物
1.卤化银
[教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卤化银,并了解它们的一些用途。
[演示实验4—12,NaCl、NaBr、KI分别与AgNO3的反应?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Cl-+Ag+======AgCl↓(白)
Br-+Ag+=====AgBr↓(浅黄)
I-+Ag+=====AgI↓(黄)
[讲解]在卤化银中,AgF是溶于水的,AgCl、AgBr、AgI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我们常根据它们的这种性质来鉴别Cl-、Br-、I-。这些不溶性的卤化银都有感光性,见光易分解,如:

[板书]2AgBr=======2Ag+Br2
[讲解]卤化银的感光性质,常被用作感光材料,如照相术上。AgI还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
[过渡]含卤化合物中的含碘化合物对人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日常的食用盐就含有含碘化合物——碘酸钾。那么,碘元素有哪些用途?对人体又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国含碘状况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2.含碘化合物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含碘化合物]
(1)碘的生理作用
(2)缺碘的危害
(3)我国含碘状况
(4)政府针对缺碘采取的措施
[投影思考题]
1.实验室制取Cl2时,常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了氯气,说出其使用原理。
2.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D.硝酸银溶液,稀HNO3
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小结]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卤素原子结构相似性与递变性的必然反映。含卤化合物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

[板书设计]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Br2+2KI======2KBr+I2Br2+2I-======2Br-+I2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
4.I2与淀粉的反应
三、卤化银和含碘化合物
1.卤化银
Cl-+Ag+=====AgCl↓(白)?
Br-+Ag+=====AgBr↓(浅黄)?
I-+Ag+=====AgI↓(黄)?

2AgBr======2Ag+Br2
2.含碘化合物
[教学说明]
本节内容学习时,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外,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本节课即是以结构——性质——用途为线索,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加以记忆。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普遍之中有特殊。

碳族元素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族元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能推断出碳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典型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1.结构特点

画出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比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重复正确答案后板书。

相似点:最外层4e。

不同点: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

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在草稿纸上写。

比较C、Si原子结构的异同。

板书

投影

组织讨论

2.性质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页,总结规律,填写下表:

(见附2)

从物质结构角度分析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点高的原因?

阅读课文,总结规律,填表。

讨论后回答:

都为原子晶体,但碳原子半径比硅的小,碳原子间键长比硅的短,键能比硅的大,所以熔点高。

讲解

实验

板书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Mg2Si和盐酸反应

Mg2Si+4HCl=SiH4↑+2MgCl2

SiH4+2O2=SiO2+2H2O(自燃)

观察、比较硅烷、甲烷的稳定性,确定非金属性碳比硅强。

展示

讲解

金刚石、石墨图片,C60结构图片,硅、锡、铅实物样品。

碳族元素从上到下由非金属递变为金属的趋势非常明显。碳族元素C、Si、Ge、Sn元素的+4价稳定,而+4价的Pb有强氧化性,Pb的+2价稳定。

观察、记忆:

C、Si:非金属

Ge: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

Sn、Pb:金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

讲解

投影小结

二、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碳族元素的代表物之一——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过一部分下面分别讨论和总结:CH4、C、CO、C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碳的化合价分析;CO2、Na2CO3的化学性质——从物质类别分析。

(见附3)

分组讨论、总结:

一组:CH4、C

二组:CO、CO2

三组:Na2CO3

(举他反应实例)

实验

练习

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当出现大量沉淀时暂停实验。

继续通入CO2至沉淀完全溶解。

将amolCO2通入含b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讨论a∶b为何值时:

产物为CaCO3、H2O____________

产物为Ca(HCO3)2____________

产物为CaCO3、Ca(HCO3)2、H2O___________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一学生黑板板书)

练习、讨论。

a∶b=1∶1

a∶b=2∶1

1∶1a∶b2∶1

实验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清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入浓盐酸。

一份加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并根据反应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HCl+Ca(HCO3)2=CaCl2+2CO2↑+2H2O

Ca(OH)2+Ca(HCO3)2=2CaCO3↓+2H2O

OH+HCO3+Ca=CaCO3↓+H2O

(两位学生黑板板书)

讨论后得出结论:

弱酸的酸式盐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

小结提问

碳族元素重要性质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从哪几方面讨论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碳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它们的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引起的。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入手分析。

作业

课本第2页1、2题。

随堂检测

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

A.CH4B.SiH4C.H2OD.HCl

2.将下列物质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H2CO3、H2SiO3、HNO3、H3PO4。

3.将0.8molCO2通入含1molNaOH的溶液中,求反应后溶液中CO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随堂检测答案

1.SiH42.HNO3H3PO4H2CO3H2SiO33.1∶3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28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