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M.jab88.coM/p>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大量增加,能够引起___________,使地球环境的温度升高。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满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过程。考查对该实验基本知识的掌握。
答案:温室效应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原则和气体收集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案: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水溶性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常温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了制备装置的选择。固液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决定了装置应该选择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
答案:固体液体不需要大能向上排空气法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矿物如CaCO3的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2.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COB.CO2C.SO2D.NO2
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
答案:B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可参加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有剧毒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过多能使人窒息,但二氧化碳是无毒的,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答案:D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
思路解析:选择一种物质的实验室制法,不仅要考虑其理论上是否可行,还要考虑反应速率是否适度、操作上是否简便、价格是否合算、生成物的纯度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能生成该物质的反应都可以作为制备方法。
答案:B
5.在下列图示实验中,漏斗或导管口位置正确的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CD
6.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检验是不是二氧化碳应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答案:A
7.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A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Ⅳ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Ⅰ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B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8.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思路解析:此类题型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原则是:①找出题目所给物质中有特性的物质,依据其特性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依次鉴别;②现象明显,可信度高;③步骤简捷明了;④操作方便可行;⑤叙述要明朗清晰,按操作——现象——结论的程序论述。本题中,氧气的助燃性是其特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而其中的二氧化碳、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的特性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具备这一性质。
答案:分别用燃烧的木条伸入四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木条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那瓶气体是空气;向盛有使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氮气。
快乐时光
好笑的英文笑话!!
调查员:Whatisyourfather’sname?
小弟:Happy!!
调查员:Whatisyourmother’sname?
小弟:Smile!
调查员:Areyoujoking?
小弟:No!!That’smysister!!IamKidding!!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煅烧石灰石
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思路解析:选择一种物质的实验室制法,不仅要考虑其理论上是否可行,还要考虑反应速率是否适度、操作上是否简便、价格是否合算、生成物的纯度等诸多因素,并非所有能生成该物质的反应都可以作为制备方法。
答案:C
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D.人和动物的呼吸
思路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物的呼吸均有二氧化碳的产生,产生的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氢燃料燃烧产物是水,不是二氧化碳。
答案:C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思路解析:A图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证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B图中的塑料瓶将变扁,证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还能与石灰水反应。C图中石蕊试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D图中的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D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NH3+H2O+CO2====NH4HCO3
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C.用炭、氧气和氧化钠制碳酸钠C+O2CO2CO2+Na2ONa2CO3
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思路解析:“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反应的最终生成物应该只有所期望的产品。B项的期望产品是二氧化碳,但生成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钙和水;D项的期望产品是氨气,但生成物除了氨气外还有氯化钙和水。
答案:AC
5.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答案:③①④②
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CO2时不能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C装置来收集CO2时导管口下端位置应在__________(选填“a”或“b”)处;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CO2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实验需要,有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准备对装置做如下改进。甲组:将试管换成锥形瓶(配适当的双孔塞),以便制得较多量的CO2;乙组:将长颈漏斗换成普通漏斗,以使操作更方便。
你认为以上可行的是__________组的方案。
思路解析: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CO2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尽可能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净,导管末端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所得气体为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若将试管换成锥形瓶,容器容积变大,盛装的反应物会增多,故制取的CO2的量也增多;若长颈漏斗换成普通漏斗,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从普通漏斗中跑掉。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CO2能溶于水b
Ca(OH)2+CO2====CaCO3↓+H2O
(3)甲
7.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组合单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制二氧化碳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单元组合为(填写单元代号字母,下同)__________。
(2)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实验室可用它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用此法制氧气和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单元组合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应放在(填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该组合能否控制反应?为什么?
思路解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通常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作反应物,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双氧水是液体,常温时在固体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因此,本实验应该选用制CO2的装置。
答案:(1)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BD
(2)B,C或D试管能控制反应。当长颈漏斗没入液面以后,二氧化锰随时使新加入的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氧气从导气管排出,可以用加入H2O2的量控制生成氧气的量
8.(1)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________(填“是”或“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Ⅰ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图Ⅱ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图Ⅰ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____(填写编号)。
图Ⅰ图Ⅱ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CO2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后填写实验目的及有关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和试剂]___________、玻璃管、CO2气体、肥皂水。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1.将标有“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0mL)放在实验桌上,往B量筒中充满CO2气体
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思路解析:本题围绕二氧化碳的制备、发生装置的设计、性质的探究来设计,意在检验同学们能否运用已学知识,创造性求解问题的能力。问题(1)不是问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CO2气体,而是问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是否能用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及其原因,这样可考查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实验室制CO2气体,通常是用现成仪器装置,同学们照样画葫芦,能制得气体即可。现教学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化学活动。为此题(2)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并说明该装置的特点,考查同学们能否将这些设计思想运用于判断其他装置,是否也具有图Ⅰ装置的特点与效果。题(3)展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CO2的探究实验”方案和实验框架,反推“实验目的”和所需“仪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要求。
答案:(1)否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BD
(3)比较CO2气体和空气密度的大小2000mL量筒2只
9.如图所示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静止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4)试管内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5)欲达到该实验目的,装置必须置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思路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要有二氧化碳气体和光照,故通入的气体a应为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气体,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让植物吸收CO2气体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试管内的气体为氧气,其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另一条件是要有光照,所以必须在有阳光的环境中。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3)小于
(4)带火星的木条
(5)阳光(光照)

相关推荐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方案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三: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7: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学案表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结论

实验1

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

溶解性试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

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

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

实验5

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

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实验7

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总结: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

溶解性

熔沸点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1.5倍)

能溶于水(1:1)

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灯火试验)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碳酸饮料)

3.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化工产品的原料

3.制冷剂

4.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主要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生石灰:CaCO3=====CaO+CO2

3.制水泥

结束: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氢氧化钙)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CO2

C+O2====CO2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的CaCO3会比较坚硬。但引有水生成,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探究活动

1.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4%。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调查报告: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讨论: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提示:

1.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略。3.略。4.略。


二氧化碳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五节二氧化碳(一)

学习目标:1.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体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4.通过对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养成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指导

活动内容方法参考学法指导

1.(1)给你几瓶同一种气体,能通过实验判断是哪一种气体?

(2)通过什么方法能得到哪些物理性质?

若它无色、无味,由此可以排除什么气体?

(3)用燃烧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哪这瓶气体可能是什么?

(4)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变浑浊,则可以知道此气体是什么?1.猜想可能是H2、N2、O2、Cl2、CO2、NO2、SO2等。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哪些先从物理性质再化学性质

观色、闻气味

观察思考

性质特征

2.CO2还有什么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

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来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用下图的装置能称出相同体积的CO2气体与空气的质量大小吗?

倒入气体

空气

小纸袋2.阅读课本P43

由=m/v知

V相同,m越大,越大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大于空气平均分子量

28

(2)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后容易液化成无色液体,“容易”说明了什么?继续降温能凝固成“干冰”,它能直接变为气体,这一变化叫,是吸热还是放热?,有何用途

(3)CO2微溶于水,可以制成汽水、啤酒等。

想一想:如何证明汽水(或雪碧等)中溶有CO2?容易否是指条件的高低

汽石

水水什么是液化、升华

CO2的检验方法

3.已知石蕊试液呈紫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

在二氧化碳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叫,其中CO3叫。

红色的溶液加热后会变成紫色,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吗?3.观察思考阅读书本

CO2水溶液使石蕊变红的本质能变红,有酸生成

红色褪去说明酸消失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试一试: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溶液,生成沉淀物叫碳酸钙,同时还生成水,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物质有无变化

变浑浊是形成悬浊液

5.在碳一节中有C+CO2====2CO反应,这反应中说明CO2具有

性。高温5.分析思考

得失氧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知识结构:(1)与水反应

稳定性

物理性质CO2化学性质(2)使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方法

(1)(3)氧化性

(2)归纳整理


奇妙的二氧化碳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二氧化碳”,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两种反应的理解和区别。
教学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等
教学过程: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
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
说明:右边比左边重。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3.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演示实验:
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CO2H2O
3、学生实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变浑浊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镁+氧气氧化镁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
1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6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27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