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概述
主要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注意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总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常见误区提醒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好习惯。
高二历史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知识点进行做答,从而取得好的历史成绩。

扩展阅读

高二历史《旧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旧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2016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3)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 资产阶级革命 的道路。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 ,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 、 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华民国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2016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
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 国民党 。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
2.提出标志:1924年,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
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 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 民族民主革命 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1.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三民主义。
(1)从理论上讲,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从实践上来讲,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斗争都失败了。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导学案优势,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知识升华。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听讲但没有积极思考,学习动力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基础不扎实,解题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
活动2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学习:
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多媒体展示)
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
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3、合作探究:
问题: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奋斗一生中,他在方式、目标和思想三方面发生过哪些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成果展示:
明确方法:各小组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统一认识,形成文字材料,可以口头表述或板书展示。
5、激情点评:
明确点评方法(如第五组学生点评第一组),教师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引导型点拨或启发型点拨等。
设计意图:体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原则。
活动3第16课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
高考链接:多媒体展示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37题第2、3问。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
活动2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学习:
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多媒体展示)
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
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3、合作探究:
问题: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奋斗一生中,他在方式、目标和思想三方面发生过哪些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成果展示:
明确方法:各小组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统一认识,形成文字材料,可以口头表述或板书展示。
5、激情点评:
明确点评方法(如第五组学生点评第一组),教师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引导型点拨或启发型点拨等。
设计意图:体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原则。
活动3第16课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过程

导课

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

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师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投影阅读教材文字内容,并自己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二、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53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