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上册《科学之旅》导学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上册《科学之旅》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上册《科学之旅》导学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八年级上册《心声》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心声》导学案

1、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文章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心声所包含的主题思想。
4、学习主人公积极争取不放弃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方法:点拨引导,讨论交流,阅读体会等
四、教学设计: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心里曾经有过什么强烈的愿望吗?不妨说来大家听听。你是否为这些愿望付出行动吗?结果如何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与你们是同龄人,他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家读读看,他是什么?他实现了吗?(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1)读一读,字词积累里有不少生字,你读的准吗?
(2)写一写,把它们在练字本上写写,你都记住了吗?请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棱角分明lng:骨骼轮廓清晰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恍惚huǎng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窸窸窣窣xī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桢zhēn:古书上指女贞树
捻niǎn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
噗pū:拟声词。
蜷qun肢体弯曲。
簪子zān: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毛毛刺刺c:毛躁
琅琅lng: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发窘jiǒng:感到为难,不知所措。
嘟囔nāng: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抽泣q:是小声地哭泣,轻轻的哭或一吸一顿地哭泣,也可以形容哭泣后止不住的急促呼吸!
快速阅读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1)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开端————发展————发展——————高潮和结局
4、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他深情的回忆小时侯与爷爷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内容是插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老师安排声音清脆的赵小桢读课文,为什么在公开课上她却不敢举手?而老师一开始不让李京京读,后来却让他全读完,这是怎么回事?结合课文对程老师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说说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5、深入阅读,理解人物形象。
(1)李京京和你们是同龄人,你喜欢他吗?说明喜欢的理由。从李京京为了实现心里的愿望而经历的曲折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类似经历谈一谈。
(2)程老师为了学校荣誉上好公开课可谓是煞费苦心,你对她的哪些作为有看法?她是个怎样的老师?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请给她说上几句心里话吧!
 6、难点探究,合作学习.
 课文题目为《心声》当然是李京京的心声了,请你阅读文中对李京京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的语段,说说他的心声的多重内涵。
思考:作者是借助哪些描写来刻画李京京形象的,你觉得哪些地方最精彩?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
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来
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
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总结归纳:第一层:即渴望亲情友情;第二层:渴望朗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第三层:呼吁教育工作者理解尊重没一位学生的情感和愿望。
教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故乡》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主旨。
2、学习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
目标1、2
【预习导学】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一)查资料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锐感觉,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许多的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进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视。《故乡》一文,从闰土、杨二嫂十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将本文中你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写在下面横线上
阴晦(hu)装弶(jing)脚踝(hui)嗤笑(chī)
恣睢(zsuī)萧索()隔膜()惘然(wǎng)
2、解词:
隔膜:恣睢:
惘然:聚族而居:
(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组织材料。
(四)研讨课文

3、找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闰土、杨二嫂、“我”
这两个人物20年前和20年后在外貌、动作、神态,及对我的态度几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在书上画出来。
变化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肖像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旧毡帽,薄棉衣,手又粗又笨且开裂。
动作语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只是摇头,默默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分别时躲到厨房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羽毛态度恭敬,称“我”老爷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要一副香炉和烛台。
性格特征聪明伶俐、勇敢能干、纯真无邪、朝气蓬勃,脑海里有许多稀奇事的充满活力的少年英雄。毫无生气活力,憔悴不堪,麻木,呆滞,但有着农民特有的憨厚、纯朴、诚实的性格特征。
4、闰土要“一副香炉和烛台”表明了什么?
明确:表明闰土已经信奉神灵,希望由“神”来帮助自己改变命运。
5、“二十年时间”,是什么使得闰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及一般民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不仅剥夺了他的青春,吞噬了他的活力,麻木了他的神经,而且简直使他变成了一个木偶式的人。
二十年前外貌“豆腐西施”、年轻貌美

二十年后来源学§科§网§§§来源外貌细脚伶仃、“圆规”、凸颧骨、薄嘴唇、
动作塞、拿、跑
语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尖刻
性格泼悍、放肆、明拿暗偷、尖酸刻薄、爱贪小财、自私自利、势利庸俗
6、20年来,杨二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20年前,杨二嫂年轻漂亮,是一个以自己的姿色招徕主顾,得以谋生的“豆腐西施”;20年后,她变得泼辣尖刻,自私庸俗,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她也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杨二嫂对“我”的种种嘲笑、吹捧和诬陷又无不反映了旧社会对她的毒害。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目的是说明,在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的统治,故乡的日趋破产和城镇市民的日趋贫困。
教师小结:二十年,少年时的小伙伴已经由一个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少年英雄变成了一个麻木、呆滞、憔悴不堪的农民,“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也变成了一个“圆规”,而且尖酸刻薄、爱贪小财,更可悲的是“我”与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闰土的形象。
闰土的形象: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2、分析闰土杨二嫂的形象。
(1)作者是怎样刻画杨二嫂的形象的?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答:都是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闰土:质朴老实,痛苦麻木;
杨二嫂:尖刻泼辣,自私庸俗。都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见,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在作者头脑中印象深刻。写杨二嫂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教师小结:这篇小说,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尽管他们有着各自的处境和遭遇,但他们同样受到旧社会的毒害,从他们前后的对比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故乡人的变化,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统治的罪恶。作者对人物的对比描写,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3、“我”“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二、深层探究,分析课文。
1、课文描写宏儿与水生的作用是什么?我希望宏儿与水生过怎样的生活?
明确:宏儿与水生是“我”和闰土亲密关系的延伸。“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文中“我”与宏儿的对话,是寄希望于下一代,表达了打破彼此间的隔膜,再探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2、阅读(86——88段)思考:
(1)作者否定了哪三种生活?“新的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如“我”辛苦展转:到处奔波,不安定的生活。如闰土辛苦麻木,在生活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如杨二嫂辛苦恣睢:生活每况愈下而变得尖刻、泼悍、势力。
(2)“新的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新的生活”指消除了人与人之间隔膜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生活。
(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为什么害怕?“我”害怕什么?
明确:表现“我”既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不免迷惘的思想。
(4)“手制的偶像”比喻什么?为什么把“希望”比作“手制的偶像”?
明确:“手制的偶像”比喻“我的主观愿望”。“手制的偶像”是脆弱的、虚拟的,形容“希望”的脆弱。如果说闰土是用泥塑木雕的偶像来麻木自己的话,那“我”使用“希望”来安慰自己。
(5)如何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明确:把“希望”比作路,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表现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哲理:告诉我们路是人走出来的,希望是靠人去实践的,只有美好的希望而不去实践,希望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有去探索实践,才有实现的可能。
教师小结:《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
三、中心思想: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四、拓展延伸:
积累三句关于“奋斗”的名言警句。
【教后记】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导学案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嬉()闹觅()食驱()除雍()旧茬()儿戳()破

撩()逗凹()地掺()杂胆怯()撅()给()予()

2、释词

⑴厚实:⑵嬉闹:⑶撩逗:⑷茫然:⑸乖巧:

3、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4、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5、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二、探究展示

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3、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4、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6、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三、练习反馈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的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会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只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50字)

(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像,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

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7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