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段一中心五环节高效课堂—导学案
制作人:修改人:审核人:
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第二章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复习有关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总结能力
教学
重点物质的分类;基本概念
教学
难点基本概念。
学法
指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问题发现
自我检测:问题:
你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知识点的学习
第二章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解读]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单质: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吗?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思想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对于下列几种盐:Na2SO4、Na2CO3、NaCl、K2SO4、K2CO3、KCl,你认为可怎样进行分类?
(1)对物质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如
(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4.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按反应中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注意 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5.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备选项挑出选项序号挑选依据
(1)A.S2-B.I-C.Fe D.SO2-4
(2)A.HClB.CO2C.NH3D.CaO
(3)A.蒸馏 B.分液
C.蒸发 D.中和
6.(1)如果按照某种标准能将FeSO4、Na2SO3、NO划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也能划归为此类物质的是________。
A.KMnO4B.Al2(SO4)3C.KClO3D.K2HPO4
(2)现有下列五种气体:H2、O2、NO、NH3、NO2,以上气体的制备反应中,有一反应在原理上与其他反应都不能归为同一类型,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特别提醒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7.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Abcd
①SiSiO2H2SiO3Na2SiO3
②AlAlCl3NaAlO2Al(OH)3
③CuCuOCu(OH)2CuSO4
④NaNaOHNa2CO3NaHCO3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Ⅰ组第Ⅱ组第Ⅲ组
甲BaCl2FeCu(NO3)2
乙Fe2O3K2SO4H2SO4
丙MgNaOHMgCl2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
(2)不跟第Ⅰ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第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__,但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 胶体、分散系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2.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鉴别胶体和溶液。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1)胶体分类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10.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1.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表空白: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质微
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大量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稳定性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
1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④⑥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裂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例1】 物质的变化千奇百怪,但概括起来就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2】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⑨D.④⑤⑥⑧
【例3】 仅通过物理方法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钠、镁B.溴、碘
C.食盐、淡水D.氯气、烧碱
胶体知识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化学的实践性特点。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例4】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例5】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很不稳定
高考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1.(2009广东,13改编)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①辛酸;②壬酸;③环十二醇;④5,9十一烷酸内酯;⑤十八烷;⑥己醛;⑦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⑥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③、④、⑤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
B.①、②是无机物,③、⑤、⑦是有机物
C.①是酸性化合物,②不是酸性化合物
D.②、③、④含氧元素,⑤、⑥、⑦不含氧元素
2.(2010北京理综,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C2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3.(2009福建理综,7)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酸或碱――→+NaOH或HCl盐
A.硅B.硫C.铜D.铁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3)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高考题组二 胶体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2)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3)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4)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
【学习目标】知道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预备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
【基础知识】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看课本表格
观察教材78页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发现葡萄糖和果糖具有相同的________,具有不同的_________,葡萄糖和果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为什么?
根据糖类是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把糖分成、和。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⑴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应用: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②
应用: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用途:
③蛋白质水解:
【思考与交流】
1、我们长时间咀嚼馒头、米饭为什么会感到甜味?
2、现有三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如何利用化学方法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2)
【学习目标】认识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⑵蔗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⑷纤维素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然后再分别进行,
油脂同时还有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食用:纺织业:
皮革业:医药业:
化工业:
⑷酶:酶是一类,是。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学会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质循环及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其中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①________。
(2)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②______、③________和固态。
2.岩石
(1)概念:岩石是④____________(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岩石的分类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和⑦__________。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另一些地方岩石圈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和○21______________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在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探究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
材料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二 下图为某彩石爱好者在攀枝花市金沙江畔购买的一块模树石,购买时卖家说“……这块石头出自形成于4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的沉积岩形成的板岩中,上面这些树枝状的黑色物体是古代植物的化石……”
1.据材料一(古诗),探究下列问题。
(1)诗中所述岩石是________,按成因属于________岩。
(2)这种岩石中能否找到生物化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简述这种岩石的用途。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__________地貌,该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2.据材料二思考:你认为这个卖家说的有道理吗?
1.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矿物集合体,由一种和多种矿物组成;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人类利用要求就是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是矿石,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也是矿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简化图来表示。
2.岩石的成因类型
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________岩,B处为________岩。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花岗岩和玄武岩中能形成许多气孔的是________,形成气孔的原因是什么?
(4)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在A、B地层中,形成地层年代较早的是________。
(5)A、B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探究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发现了一批古老的岩石,根据其中所含的锆石矿物晶体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约为43亿至44亿年,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样本。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岩石年龄约为35亿年。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材料中的花岗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花岗岩属于________、片麻岩属于________,花岗岩变为片麻岩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在地球上找不到与地球同年龄的岩石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岩石被重新熔融成________,它们作为岩石的生命暂时终结了。在另外的某些地方,岩浆又转化为新的________。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地质循环
(1)能量来源
(2)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
2.用示意图说明岩石的转化
(1)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冷凝成岩浆岩(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这一过程(图中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下,固结成沉积岩,这一过程(图中②)为外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沉积岩也可以经过外力作用重新变回沉积岩。
(3)岩浆岩、沉积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变成变质岩,这一过程(图中③)为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变质岩也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成新的岩浆(图中④)。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
1.用集合图示法理解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和岩石的关系
2.准确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一般思路
(1)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
(2)岩浆是三类岩石的归宿。
(3)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变质岩)本身也可以形成沉积岩(变质岩)。
(4)岩石的转化过程伴随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化。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的类型及成因是基本的地理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各种变式图的判读是考查的重点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矿产 ②气态 ③液态 ④岩石圈 ⑤岩浆岩 ⑥沉积岩 ⑦变质岩 ⑧岩浆 ⑨玄武岩 ⑩侵入岩 花岗岩 风化 层理 化石 砂岩
石灰岩 大理岩 板岩 软流层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1地壳物质形态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1)石灰岩 沉积 (2)能。(3)大理岩 大理岩 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4)喀斯特 云贵
2.没有道理。化石只能存在沉积岩中,板岩是页岩的变质岩,经过高温、高压后,原来保存在页岩中的化石将不复存在。
考例探究1 (1)沉积 岩浆
(2)(图略)。玄武岩标注在岩浆岩出露地表处,花岗岩标注在地壳内部岩浆岩中。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属侵入岩,是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
(3)玄武岩 玄武岩属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挥发性气体逸出,留下气孔。
(4)变质 A
(5)A A是沉积岩,B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图中看出,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然后有岩浆活动,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少部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由于喷出岩是由岩浆迅速冷却凝固而成,多有流纹和气孔;在A、B接触地带,由于沉积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探究点二
1.石英 长石 云母
2.岩浆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
3.岩浆 岩浆岩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放射能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②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③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却、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考例探究2 (1)D (2)A [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岩浆岩冷却,箭头④表示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第(1)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导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
知识梳理: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的规律。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这就是分类法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一、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
(1)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2)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3)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练习:请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五种物质分类,并画出图示。五种物质分别为CaCl2、Ca(NO3)2、
KNO3、K2SO4和KCl。
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练习:1.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相应的物质类别上。
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2.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
(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
知识梳理:
二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把(或多种)物质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类。
3.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直径大小通常,浊液中的粒子直径大小通常,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直径大小在。溶液中溶质粒子不但可以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浊液中粒子既不能透过滤纸,液不能透过半透膜。
4.根据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胶体可以分为气溶胶(例:云、烟、雾)、固溶胶(例:有色玻璃)、液溶胶(例: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硅酸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墨水)
知能检测
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CaCO3B.SO3C.CuOD.KMnO4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
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4.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
5.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6.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萃取B.结晶法C.沉降D.渗析
7.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3Fe+2O2=Fe3O4B.CO2+C=2CO
C.NH4HCO3=NH3↑+H2O+CO2↑D.CaCO3+CO2+H2O==Ca(HCO3)2
9.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H2=Cu+H2O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3CO2D.Fe+CuSO4===FeSO4+Cu
10.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也不是酸式盐的是
A.NaHSO4B.Cu2(OH)2CO3C.Ca(HCO3)2D.NH4NO3
11.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碘酒、⑨乙醇、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12.把淀粉和NaCl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
(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淀粉遇到碘单质会变蓝)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经分离完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47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