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1.3.1诱导公式1—4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1.3.1诱导公式1—4”,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1.3.1诱导公式1—4
【学习目标】
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知自学】
知识回顾:
1、背诵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单位圆,并分别找出任意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新知梳理:
问题1:我们知道,任一角都可以转化为终边在内的角,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我们对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是熟悉的,那么若能把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呢?

探究1.诱导公式的推导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公式一:
(公式一)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注意: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
,是不对的
问题2:利用诱导公式(一),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到角后,又如何将角间的角转化到角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
探究2:若角的终边与角的终边关于轴对称,那么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地,角与角的终边关于轴对称,由单位圆性质可以推得:
(公式二)
特别地,角与角的终边关于轴对称,故有
(公式三)
特别地,角与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故有
(公式四)
所以,我们只需研究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关系即研究了的关系了。
说明:①公式中的指任意角;
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
③记忆方法:“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方法小结: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其一般方向是:
①;
②;
③。
可概括为:”(有时也直接化到锐角求值)。
对点练习:
1、tan690°的值为()
A.-33B.33C.3D.-3
2、已知sin(π+α)=35,且α是第四象限角,则cos(α-2π)的值是()
A.-45B.45C.±45D.35
3已知sin5π7=m,则cos2π7的值等于()
A.mB.-mC.1-m2D.-1-m2
4设cos(-80°)=k,那么tan100°=()
A.1-k2kB.-1-k2k
C.k1-k2D.-k1-k2
5若sinπ6-θ=33,则sin7π6-θ=________.

【合作探究】
典例精析:
例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2).

变式练习:1:sin2π5,cos6π5,tan7π5,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例2、化简.

变式练2::
化简:(1)sin()cos(-π)tan(2π+);
(2)sin2(α+π)cos(π+α)tan(π-α)cos3(-α-π)tan(-α-2π).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若,则的取值集合为()
A.B.
C.D.
2.已知那么()
A.B.C.D.
3.设角
的值等于()
A.B.-C.D.-
4.当时,的值为()
A.-1B.1C.±1D.与取值有关
5.设为常数),且那么()
A.1B.3C.5D.7
6.已知则.

【课时作业】
1.已知,则值为()
A.B.—C.D.—
2.cos(+α)=—,α,sin(-α)值为()
A.B.C.D.—
3.化简:得()
A.B.
C.D.±
4.已知,,那么的值是()
AB
CD
5.如果且那么的终边在第象限

6.求值:2sin(-1110)-sin960+
=.

7.设

求的值.
8.已知方程sin(3)=2cos(4),求的值。

【延伸探究】
1、设f(x)=asin(πx+α)+bcos(πx+β),其中a,b,α,β∈R,且ab≠0,α≠kπ(k∈Z).若f(2009)=5,则f(2010)等于()
A.4B.3C.-5D.5
2、设tan(α+87π)=m.求证:sin(157π+α)+3cos(α-137π)sin(20π7-α)-cos(α+227π)=m+3m+1.

延伸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3.会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预习课本P23---26页,理解记忆下列公式
【新知自学】
知识梳理:
公式一: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记忆方法:“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五:sin(90)=cos,
cos(90)=sin.
公式六:sin(90+)=cos,
cos(90+)=sin.
记忆方法:“正变余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意:①公式中的指任意角;
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
感悟: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其一般步骤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习:
1.化简的结果是()
A.B.
C.D.
2.sin(-)=_______________
3.若,则=________

题型一:利用诱导公式求值
例1.计算:.

变式1.求值:

题型二: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例2.化简:().
变式2.化简:

题型三: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例3.在△ABC中,求证:
.

变式3.在△ABC中,求证:

【课堂小结】
知识----方法---思想

【当堂练习】
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2);

2.已知tanα=m,则

3.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
=_________.
4.化简
【课时作业】
1.设,且为第二象限角,则的值为()
A.B.-
C.D.-
2.化简:得()
A.sin2+cos2B.cos2-sin2
C.sin2-cos2D.±(cos2-sin2)
3.下列三角函数值:①;②;③;④;⑤(其中).其中函数值与的值相等的是()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⑤

4.设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下列关系恒成立的是()
A.cos(A+B)=cosC
B.sin(A+B)=sinC
C.tan(A+B)=tanC
D.sin=sin
5.已知sin(+α)=,则sin(-α)值为()
A.B.—C.D.—

6.已知值

7.已知sin是方程5x2-7x-6=0的根,则
的值是.

8.若,则。

9.已知,求
的值.

【延伸探究】
1.已知函数求的值。

2.已知cos(75°+α)=513,α是第三象限角,求sin(195°-α)+cos(α-15°)的值.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学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3.能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抽象符号刻画客观事物的优越性.
【考纲要求】
1.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课前导学】
1.集合的含义:构成一个集合.
(1)集合中的元素及其表示:.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i)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
(ii)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______或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
【答】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_,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整数集记作________,有理数记作_______,实数集记作________.
3.集合的分类:
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限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限集;
(3)______________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
4.集合的表示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列举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描述法.
(3)_______________叫做文氏图
【例题讲解】
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高一年级所有高个子的学生;(2)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的全体;
(3)所有正三角形的全体;(4)方程的实数解;(5)不等式的所有实数解.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所有大于10且小于2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②直线上点的集合记作;
③不等式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
④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
⑤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作;
⑥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记作.
例3、已知集合,若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①不超过45的正整数;②鲜艳的颜色;③中国的大城市;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⑤高一(2)班中考500分以上的学生,其中为集合的是____________
2.已知2a∈A,a2-a∈A,若A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取全体实数;②a取除去0以外的所有实数;
③a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④a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3.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

【教学反思】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
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3.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
【考纲要求】
3.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4.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
【课前导学】
1.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有个.
2.若集合为无限集,则.
3.已知x2∈{1,0,x},则实数x的值.
4.集合,则集合=.
【例题讲解】
例1、观察下面三个集合,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1)(2)(3)

例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也可表示为,求.

例3、已知集合,若,求的值.

【课堂检测】
1.用适当符号填空:
(1)(2)
2.设,集合,则.
3.将下列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1.2子集全集补集(1)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考纲要求】
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子集.
2.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
【课前导学】
1.子集的概念及记法: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
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读作“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
2.子集的性质:①AA②③,则
【思考】:与能否同时成立?
【答】
3.真子集的概念及记法:
如果,并且,这时集合称为集合的真子集,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4.真子集的性质:
①是任何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真子集具备传递性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1)若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则中的元素都属于;
(2)若集合不是集合的子集,则中的元素都不属于;
(3)若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则中一定有不属于的元素;
(4)空集没有子集.
例2.以下六个关系,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1);(2)(3)(4)(5)(6)

高中数学必修四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学案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三角函数线或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其应用.
【新知自学】
知识回顾
1、三角函数线的有关定义?
2、三角函数中,已学习了哪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
新知梳理
1、设为两个任意角,你能判断恒成立吗?
2、我们设想的值与的三角函数值有一定关系,观察下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cos(60°-30°)cos60°cos30°sin60°sin30°

cos(120°-60°)cos120°cos60°sin120°sin60°

猜想:=
3、试推导上述公式(利用三角函数线)
思考感悟
1、公式中的角适用于任意角吗?
2、公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记忆?公式能逆用吗?
对点练习
cos17等于()
A.cos20cos3-sin20sin3
B.cos20cos3+sin20sin3
C.sin20sin3-cos20cos3
D.cos20sin20+sin3cos3

【合作探究】
典例精析: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变式练习: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变式练习:2、=

例2、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等式.

变式练习:3、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等式.

例3、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变式练习:
4、,,则=()
A.B.
C.D.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
A.B.
C.D.

【课时作业】
1.计算的结果是()
A.1B.C.D.

2.已知,则=()
A.B.
C.D.
*3.化简=()
A.
B.
C.
D.
*4已知则

*5.已知
,求的值.

6.已知sin,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7.已知都是锐角,
,求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四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学案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学习目标】
1.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了解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
2.会应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与证明;
3.理解二倍角公式在“升幂”“降幂”中的作用.
【新知自学】
知识回顾: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新知梳理
由上述公式能否得到的公式呢?

注意:
思考感悟
公式cos()、cos()、sin()、sin、tan、tan、、、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点练习:
(1)已知=-,且,则的值等于()
A.B.13
C.-D.-13

(2)若,则的值为()
A、B、
C、D、

(3)已知,则

【合作探究】
典例精析:
例1、已知
求的值.

变式练习:
1、已知,求的值.
例2、在△ABC中,,

变式练习:
2、已知,则=()
A.B.C.D.

*例3、已知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若x=π12,则的值为()
A.B.
C.D.
2.=

3.已知:,求:的值.

【课时作业】
1.()
A、
B、
C、
D、

2.若,则的值等于()
A、B、C、D、
3.的值等于()
A、B、
C、2D、4

4.已知sin(x-π4)=35,则sin2x=()
A.825B.725
C.1625D.-1625

*5.求函数的最大值.
*6.已知:,求:的值.

*7.已知:=-22,求:的值.
【延伸探究】
已知向量,
,设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求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17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