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9函数性质综合运用
一、课前检测
1.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或
2.已知,
则的最大值为.答案:6
3.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4.表示、、三个数中的最大值,则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C)
A.,B.,C.,D.,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东城期末15)已知函数,且.
(Ⅰ)求的定义域;
(Ⅱ)判断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Ⅲ)当时,求使的的取值范围.
解:(Ⅰ),则
解得.
故所求定义域为.………………………………………………4分
(Ⅱ)由(Ⅰ)知的定义域为,
且,
故为奇函数.………………………………………………………………9分
(Ⅲ)因为当时,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所以.
解得.
所以使的的取值范围是.………………………………13分
小结与拓展:解决对数函数问题,首先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在定义域内研究函数的相关性质。
例2已知函数f(x)=x2+|x-a|+1,a∈R.?
(1)试判断f(x)的奇偶性;?
(2)若-≤a≤,求f(x)的最小值.
解:(1)当a=0时,函数f(-x)=(-x)2+|-x|+1=f(x),?
此时,f(x)为偶函数.当a≠0时,f(a)=a2+1,f(-a)=a2+2|a|+1,?
f(a)≠f(-a),f(a)≠-f(-a),此时,f(x)为非奇非偶函数.?
(2)当x≤a时,f(x)=x2-x+a+1=(x-)2+a+,?
∵a≤,故函数f(x)在(-∞,a]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x)在(-∞,a]上的最小值为f(a)=a2+1.?
当x≥a时,函数f(x)=x2+x-a+1=(x+)2-a+,?
∵a≥-,故函数f(x)在[a,+∞)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f(x)在[a,+∞)上的
最小值为f(a)=a2+1.?
综上得,当-≤a≤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a2+1.
小结与拓展:注意对参数的讨论
例3(2006重庆)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
(1)求的值;
(2)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是R上的奇函数,所以
从而有又由,解得
(2)解法一:由(1)知
由上式易知在R上为减函数,又因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等价于
因是R上的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即对一切从而
解法二:由(1)知
又由题设条件得
即
整理得,因底数21,故
上式对一切均成立,从而判别式
变示训练: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当时,为增函数,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答案:
小结与拓展:本题是一个综合题,需灵活运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四、归纳与总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完成)
1.知识:
2.思想与方法:
3.易错点:
4.教学反思(不足并查漏):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2专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 帝国主义 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 的搜刮,加上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新中国成立后用了三年时间,到1952年,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起步——“一五”计划:
①时间:1953~1957年。
②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同时对农业、 手工业 、 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改造。
(3)结果: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 私有制 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背景: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
②主要内容: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③意义:对当时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和 主要任务 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与失误
(2)三面红旗:
①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又相继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认识: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严重忽视了客观 经济 规律。
③结果:导致1959~1961年严重 经济困难 的出现。
2.探索与失误
(3)经济调整:
①背景:严重经济困难。
②内容:农村工作中纠“左”;实行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③结果:到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3.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文革”的破坏。
(2)表现:1967年和1968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整顿:1971年, 周恩来 的调整和1975年 邓小平 的整顿。
第一,基础知识不过关、阅读观察能力欠缺,没有看懂材料,或者没有建立材料和课本的正确联系,答案错误百出或答非所问。第二,审题不细心或答题时紧张,没注意答题依据、限制性条件和题问的分值,照搬课本或漏答要点。第三,思维狭窄,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第四,罗列史实,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第五,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第六,认为题问很难,无从下笔,留了“天窗”。
材料解析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1)必要性: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
②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认识到大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以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的必要性;
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2)编制: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1952年初,我国就开始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在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历时四载,五易其稿,直至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才审议并正式通过。因此,“一五”计划的编制是很慎重的,并且具有边制定、边实施的特点。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3)特点:
①一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4)成就:“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立。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正确认识我国的“一五”计划
(5)问题:
①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②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③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期留下了“后遗症”。
(2009广东)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A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1)1956年至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①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②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与指导;
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国民经济;
⑤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皇权思想、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迫切需要领导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况,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具有主人翁般的很强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人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而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作用。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③毛泽东在“左”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权力,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执行。1957年以后,处于晚年的毛泽东在关于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方面的很多错误思想,都具有代表性。由于毛泽东成了“左”倾错误的主要代表,“左”倾错误的发展更无法遏制。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2)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③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1976年)的认识
(3)二十年的曲折道路,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⑤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⑥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
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所绘画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体现了()
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左”倾错误发展严重泛滥
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
C
新华网长春 2010年11月14日电 “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东北大地的重工业蓝图如何展开?新华社调研小分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进行了10多天的调研,通过20多场面对面访谈,记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斥巨资300多亿元,把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摆在了东北,使东三省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在这片黑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成了撑起国家建设的大梁。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参加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巡展,与这幅作品相关的选项是()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③全行业公私合营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①④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事件特征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A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我们热烈地向发射早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祝贺。
去年,我国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单季稻是两千四百多斤。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所创造的纪录,比去年增长十四倍以上。去年我国花生亩产的最高纪录是一千五百多斤,南安县所创造的最高纪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录,比去年增长了六倍。这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样高速度的增产,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预见。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的出现,同不久以前小麦高产“卫星”的出现一样,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湖北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社的同志们,在小麦高产“卫星”的鼓舞下,发扬
“大跃进”时期的农业战线
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打破了陈规,实行了高度密植及其他许多革命性的措施,终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节选自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解读:1958年开展“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D
1.(2010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D
2.(2010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D
3.(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C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3专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条件:
(1)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2) 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 科学技术 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发现和发明。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2.进程:
(1)瓦特改良 蒸汽 机。
(2)作为动力应用于各行业。
(3)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应用。
3.影响:
(1)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化 大生产逐渐形成。
(2)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多个 工业国家 。
(3)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电影等。
3.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 形成。
(2)改变着 社会结构 和世界形势。
(3)使 城市 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1946年 美国 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紧研究和开发。
(3)1969年,美国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
(4)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 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 信息化 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 全球化 的步伐。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一要看表头及出处,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解答方法
1.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背景①早期蒸汽机排除矿井积水
②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①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②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冷战”时期,美国争霸需要
主要发明①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①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③爱迪生发明电灯①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互联网的产生
1.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主要特点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②从一国到多国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多国同时进行①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各学科互相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意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②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
④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③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④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⑤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
A.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D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④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易于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反映了()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整个网络时代
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
B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
CNNIC报告显示,在4.2亿的网民数量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而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学历结构则呈低端化变动趋势。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现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已居于世界前列。
“人肉搜索”在中国网络中曾是一个热门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的事情。这些情况表明()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C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A
以棉纺织业中心城市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左右,几条又窄又暗的街道,连通城外高凹不平的旧路,河边的独木桥形影相吊。它没有市政机关,也不选派议员到英国下院,作家笛福称之为“英国最大的村落之一”。1786年,居民们看到了第一根烟囱,即高耸在屋顶的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仅过了15年后,曼彻斯特已有约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了蒸汽机,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纱厂周围是工人的棚屋,绵延数里,几乎将旧城区包围。城市中心区域已经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
──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解读:城市化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工厂污染严重,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A
1.(2008上海卷)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2.(2008重庆卷)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组织答案。
第(1)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问,也有两小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第(3)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从科技的负面作用来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
以来
世界
的科
学发
展历
程
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
物理学
科学
理论
经典力学
伽利略——奠基
牛顿——建立
现代物理学
爱因斯坦
普朗克
发展
生物学——进化论
细胞学说的创立
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达尔文进化论
科技成果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理学的发展,按自身特点为主,按时代划分为辅,通常分为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又称经验科学和“自然哲学”时期。特点: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力求用简单原理来说明复杂现象。试图同人的直观经验与常识一致。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经典物理学时期:15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技术大发展,给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这一时期物理学特点是: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从自然科学中逐步分化出来,同时在科学研究方法上,也逐步走向了科学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开始挣脱封建枷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现代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理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况。研究对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观到微观,深入到广垠的宇宙深处和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和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原因进展
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的生产经验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哥白尼)
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原因进展
迅速发展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经济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的发明和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等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条件
1.地理环境:
(1)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厚。
(2)山岭与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2.城邦制度:
(1)形成:公元前8~前6世纪逐渐形成。
(2)特点: 小国寡民 和 独立自主 。
(3)性质: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 成年男子 ,才享有公民资格。
(4)影响:使 公民 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3)内容:
①根据 财产多寡 ,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② 公民大会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③建立 四百人议事会 ,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④建立 公民陪审法庭 。
⑤废除 债奴制 等。
(4)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 部落 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建立 五百人议事会 ,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③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 十将军委员会 。
④继续扩大 公民大会 的权力等。
(3)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
2.表现:
(1)所有 成年男性公民 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2) 五百人议事会 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3) 陪审法庭 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古人总结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仍然有用。边听讲或边看书的同时,在课本上边写、边做记号,可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并为以后的继续复习创造条件。写的内容包括:
“不动笔墨不看书”
①表示知识要点的词语,如原因、特点、性质、结果、意义等;
②序号,使知识要点化、有序化。写序号时,要注意序号的规范性、层次性;
③学习提示,主要指老师补充的知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相似知识的归纳和比较等。为节约时间,划记号一般使用横线、波浪线、圆圈,长短记号交替使用,以突出知识的层次、重难点。
1.古代希腊文明的三要素:城邦、公民、民主
城邦: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城邦主要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家,雅典是其中最强大的。城邦是孕育希腊文明的载体,其本质特征在于其社会政治结构,即它是公民的自治团体。
公民:是指父母祖籍都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包括平民和贵族两部分。公民是雅典文明的主体。
民主:在雅典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民权利。作为制度是指城邦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的政治制度;作为权利是指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公民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雅典公民的权利包括:参加公民大会;参与讨论、决定本城邦各项重大问题;参加陪审法庭;监督公职人员;参加立法等。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D
D。四篇参考文章分别从地理和自然环境、城邦、宽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2.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①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为周全。
③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虽然多数人也会犯错误,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但多数人自我调解的功能一般比君主个人相对有效。
④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⑤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2)历史局限性:
①它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那些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利。
②古代世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雅典也不例外。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我们的城邦这样伟大,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的出产品一样。”这段话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大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B.雅典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C.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到了全世界
D.雅典进行了对外掠夺
A
A。通过材料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影响的理解。从材料内容看,材料引自当时人的记述,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材料内容,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当时的雅典社会。B、C、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雅典。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达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为行政、陪审法庭为司法)。
(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经济条件差的男性公民则无法享受。
2010年5月1日下午,以“POLIS—充满活力的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希腊馆举行开幕式。
“POLIS”,在希腊是城市的意思,指的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城市”。希腊语中,有许多单词都是以“POLIS”为词根,如“politis”(公民),“politismos”(文明),“politia”(国家),“policy”(政策)和“politics”(政治)。
今天繁荣、舒适、充满活力的希腊城市,源于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城邦。古希腊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的地区。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不仅创立了民主政治,而且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是希腊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
柏拉图在评价古代雅典时指出:“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要作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工作时,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这说明()
①古代雅典城邦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
②柏拉图提倡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③古代雅典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集体荣誉感
④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B
用排除法:①虽正确但不能从材料中得出;④不正确,公民大会的决定还需要陪审法庭核准。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五百人议事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它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
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D.英国的法院
B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权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解读:苏格拉底认为统治权力不应该交给全体公民,而应该交给有道德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实际上也是在批评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雅典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雅典,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是理想的政治模式。
古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向全部居民开放
B.五百人议事会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
A
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不享有民主的权利,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
1.(2010天津卷文综)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权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D
2.(2010海南卷)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B
3.(2009上海卷)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A
4.(2009海南卷)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C
注意材料给出的军职与其他公职的比较。军职需要更加职业和更高的军事专业水平,承担起保家卫国、对外殖民的重任。抽签并不能选出理想人选,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和军事才能,就有可能连选连任。雅典是民主国家而不是军人专政;享有崇高威望的不仅是军人;军职和公职都重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14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