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松鼠》
第十四课《松树金龟子》
第十五课《国宝——大熊猫》
第十六课(师生自荐课文)
【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咏物诗的特点。
2.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并能向人介绍动物的外形、动作、习性等。
3.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4.本单元都是科学小品文,要体会其运用生动说明的方式介绍事物的特点,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重点与难点】
(一)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体会咏物诗的特点。
[分析]《蝉》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这首诗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见《初学记》引《瑞应图》)。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呜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字,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宋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命意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今人刘水济《唐人绝句精华》说:“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不待凭藉,自能名声远闻也。”
唐人咏蝉诗除本篇外,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著名,李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前四句写形象,与虞世南的《蝉》诗相似,但显示的是环境的冷酷;后四句写思想感情,表达薄宦漂泊、欲归不得之情。骆诗:“西陆(指秋天)蝉声唱,南冠(指囚徒)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指蝉),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蝉自喻,将秋蝉的艰窘与己身的不幸融而为一。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白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首咏蝉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不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一般咏物诗并不道破所咏之物,但杜甫此诗开篇即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着的精神啊!次联又以“谁怜”二字设问: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三联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析这两句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尾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然鸣噪不停。诗人既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鸦”则是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佚名《杜诗言志》云:“此时庸庸碌碌之人,谁知杰士心中之事。彼纷纷鸣噪者,不过野鸦之类耳,有何意绪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鹧鸪》
鹧鸪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野鸟,似鸡而小,羽色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常栖息于生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野,呜叫时常立于山崩树上。《本草纲目》卷四八:“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本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古人感叹世路艰难,抒写离愁别恨,往往借鹧鸪啼声比兴。唐人郑谷这首咏鹧鸪的名作,也是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故清人金圣叹称其“深得比兴之遗”。
诗的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暖戏烟芜锦翼齐”,是说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又齐整。这种鸟与哪一种鸟比较相似呢?“品流应得近山鸡”,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这首诗除题目外,在诗中并无“鹧鸪”二字,但从首联的描写中,读者已经可以看出或者说猜出是咏鹧鸪.而不是咏蝉或孤雁之类。
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于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楚国诗人屈原遭谗去职,长期流浪于这一带,最后怀抱沙石自沉于汨罗江。黄陵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相传帝舜南巡,死葬苍梧之山,二妃追寻至此,泪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黄陵山上立祠祭祀,这就是黄陵庙。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备感其声之哀怨凄恻。清人沈德潜评论这两句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句胜于‘钩辀格磔’(像鹧鸪啼声,指唐人李群玉《九子坂闻鹧鸪》中“正穿屈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之句)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
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紧承上句“啼”字面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又回到鹧鸪雌雄对啼上来。“相呼相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诗人吟咏鹧鸪,没有把主要笔墨用于描写它的形貌或摹拟它的叫声,而是着意表现它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为传神。
(二)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这篇写作短文共两段。第一段讲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意义,第二段讲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第一段讲意义比较概括。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这一段的第1.2两句,讲被介绍动物的客观实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另一层是这一段的第3句,讲读者对象的主观需要:“对所介绍的动物,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
第二段讲方法比较具体。先介绍方法:“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深入研究。”然后举两个例证具体说明。
一个例证是介绍布丰写松鼠。为了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作者仔细观察并生动描写了松鼠清秀玲珑的面容,闪闪有光的眼瞄,矫健的身体,轻快的四肢,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写松鼠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身上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于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很讨人喜欢。为了介绍松鼠的“乖巧”,写它过水,“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这是何等地巧妙;写它蹲伏在窝里,“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是何等地警觉;写它爬树,“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是何等地敏捷;写它搭窝,“既舒适又安全”,窝口上还搭上“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这又是何等地聪明。布丰能将松鼠的特点写得如此准确、生动,是他认真观察松鼠形态、动作.深入研究松鼠习性的结果。
另一个例证是介绍法布尔写松树金龟子。松树金龟子的特点是能唱歌。
作者仔细观察、反复研究金龟子的发音部位,发现在它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为了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作者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上来回摩擦,发现“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又试用橡皮在玻璃上擦,发现“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作者还将金龟子的发音方法和其他鞘翅目昆虫(如屎壳螂、天牛)作了比较,发现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正是由于观察的认真、仔细,研究的深入、审慎,所以法布尔能写出各类昆虫的特点,准确而又传神。
能不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取决于观察能否仔细和深入。不仅要观察所写动物的静态,而且要观察所写动物的动态,有时还要将所观察的动物和同类动物的特点作比较。如布丰写松鼠,写它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这是静态的;写它的跳跃、追逐、过水、爬树、搭窝,则是动态的;写它的形态、叫声和四足兽、黄鼠狼作了比较。法布尔写松树金龟子的仪表.既有静态(写外套),又有动态(写流苏);写触角,还和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作了功能上相同、外形上不同的比较。
【探究与实践】
1.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上,可以作一幅画,配上其中一首诗;选择一诗,扩写成一篇短文;自己创作一首咏物(动物)诗,以此加深对咏物诗特点的理解。
2.“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作活动,可以设计一次想象作文写作,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自主修改诗歌、作文,提高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培养交际能力。
【复习要点】
《松鼠》
1.布封和《自然史》
2.词语提示:榉实()榛子()苔藓()橡栗()蛰伏()栎树()分杈()圆锥()褐色()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乖巧:机灵,巧妙,讨人喜欢。
驯良:和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
3.中心思想: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4.全文结构:全文共6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括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至5段),具体说明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2段),介绍松鼠形体的特点。第二层(第3段),介绍松鼠驯良的特点。这一层从松鼠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等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驯良。第三层(第4至5段),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5.写作特色:
(1)本文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文第1段总说松鼠的三个特点,归结为“很讨人喜欢”。下面几段依次分说它的三个特点。再补充介绍它的实用价值,说明它不但“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用”。这样写,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以使读者对松鼠这种小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在具体说明时,又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采用了其他一些说明顺序。如第1段介绍松甩的三个貉点、是从外表(外形漂亮)到内部(习性驯良、乖巧),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又是由主(主要特点)到次(其他特点)。第5段介绍松鼠搭窝,则是以时间为顺序。可见,文章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的目的决定的。
(2)本文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例如,用“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等来描写它的漂亮,用“驯良”“乖巧”“机警”“警觉”等来形容它的性格,用“歇凉”“练跑”“玩耍”“躲”等写它的活动,用“搬”“放”“编扎”“挤”“踏”等表示复杂动作的词来描述它的精明能于,用“又干净又暖和’的窝址和“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等语句写它的生活和居住情况,用“不敢下水”“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等来描写它的心理和语言。这样写,增强了说明效果.可以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3)文章的说明语言准确生动,这得力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
作者在对松鼠做了认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述,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再举几例来说明:“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矫健”“轻快”“敏捷”“机警”四个形容词通常是用来形容运动员的,文中形象地说明了松鼠身体和四肢富有活力的特点。在介绍松鼠尾巴时,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第4段在说明松鼠警觉性强时,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文中在“触动”这一动词前还用了一个副词“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文中这样准确生动的语句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松树金龟子》
1.法布尔和《昆虫记》
2.词语提示:
掠过()锹()颚()枚()卵()翼()天赋()点缀()炫耀()献媚()抑郁()鞘翅()螽斯()
炫耀:夸耀。
献媚: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
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衷:内心。
抑郁: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3.中心思想: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4.全文结构:全文共2l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部分(第4至20段),介绍松树金龟于的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出世”“奔向”“拜访”这些拟人化词语用得准确而又风趣。
第二层(第5至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三层(第8至18段),侧重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四层(第19.20段),说明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第三部分(第21段),从松树金龟子与农作物的关系,呼吁人们“别去打扰它”,渗透了作者对金龟子的人文关怀。
5.写作特色:
(1)从观察人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这篇课文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观察报告,作者在观察,同时也带领读者在观察,在细致地观察。他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如说雄金龟子的折扇“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如“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对没弄清的,也明白地告诉人们,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作者明确地说:“还没有搞清楚。”
(2)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课文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课文在许多地方把松树金龟子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把金龟子人格化,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把金龟子当作人来描述,在课文中是主要的。作者使用的词语,几乎全部是写人的词语,如“仪表堂堂”“慈母职责”“大献殷勤”“视而不见”“舞蹈表演”“炫耀”“献媚”“无动于衷”“大喊大叫”等等。特别是第7段,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二是通过作者跟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全文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昆虫的赞美之情。结尾的“别去打扰它吧!”一句充满对松树金龟子的爱心。“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作者简直是在用诗的语言来赞美金龟子的美丽。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体。法布尔不仅是位杰出的昆虫学家,而且是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科学小品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为了科学地说明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作者准确地选用了动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加点的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如果把“啃”换成“吃”,把“钩”换成“抓”,把“咬”换成“嚼”,那么就会大为逊色。用词的准确,也表明了说明事物的准确。如:“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至少也跟堆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慢慢地老死”等,加点的这些词语起着修饰作用、限制作用,如果把它们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国宝——大熊猫》
1.词语提示:
嬉戏()憨态可掬()笨拙()濒危()貘()璀璨()上林苑()邛崃()南麓()北碚()孤僻()分娩()翌日()繁衍()呵护()
濒危:接近危险的境地。濒,临近,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栖息:停留,休息。
孤僻:孤独怪僻。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翌日:第二天。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2.中心思想: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3.全文结构:全文共18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7段);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第二部分(第8至16段),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
第二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三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4.写作特色: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而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加上适当安排了过渡段和过渡句,文章结构层次既显得清晰,又富于变化,便于加深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的印象。
(2)形象生动的说明。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形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驯()良2.上颚()3.点缀()4.翌()日
5.炫()耀6.濒()危7.分娩()8.锹()甲
9.蛰()伏10.鞘()翅11.繁衍()12.仔()熊猫
13.笨拙()14.榉()实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驯良:
2.品流:
3.矫健:
4.献媚:
5.濒危
6.璀璨: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快乐到极点。()
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悠闲的样子,自己感到十分舒适。()
4.一点也不动心。()
(四)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默不作声仪表堂堂进在咫尺
B.人烟稀少曲指可数憨态可鞠
C.企盼已久悠然自得神态温驯
D.烟波浩翰连蹦带跳视而不见
(五)填空:
1.《蝉》的作者______是___代诗人、著名________,诗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鸦无意绪,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乍闻征袖湿,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A、(甲)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②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③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甩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④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乙)①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②它们在树上作窝、摘果实、喝露水,___________树被风刮得太历害了,___________到地上来。③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④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林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⑤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⑥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⑦它们_________也捕捉鸟雀,__________-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粟。
1.(甲)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松鼠什么?正确的是()
A.形体上的特点B.动作上的特点
C.生活上的习性D.十分讨人喜欢
2.(甲)段第②句中加点的“格外”能否换成“很”?联系上下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体现“松鼠不像四足兽”的句子是()
A.第①句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给(乙)段第①句中加点字注音。
5.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乙)段第②句和第⑦句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虽然……但是尽管……但是B.只有……才虽然……却
C.因为……所以虽然……却D.尽管……但是如果……就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1.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前三句,内容上是递进的。可是第二句里说的“一模一样”和第三句里说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并没有体现递进关系。对这一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能把金龟子发声的原理说得通俗易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不算小的雨.夹带着风,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泥水从花盆里向外溢,使铺着花砖的走廊.溅上了许多,也使原来十分清洁的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在窗棂上.在屋檐下,甚至于屋里的吊灯上面.大蜘蛛张着大的网.小蜘蛛张着小的网,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捻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可是那些蛛网,常常在头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现了;它们是那样勤于和人缠斗.好象永远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意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忍,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大由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来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我这个举动,、起先一定使它大为惊恐,它一定以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干净的地方,它又似乎有点迷惑起来的样子。我好像觉得它回过头来,奇怪地望着我.似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然后便安稳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看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夏天的雷雨是短暂的。雨过天晴后,空气特别清新,闷热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又是分外清纯美丽。那时候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着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蜘蛛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的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种多么安适而优美的处所。
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会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白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作者徐静怡)
[阅读训练]
1.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说说“我”对雨后吃力爬行的那只蜘蛛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我”对蜘蛛的态度的变化,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蛛网,常常在头—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现了;它们是那样勤于和人缠斗,好像永远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让人心生厌恶,但是,如果用“另—种眼光”去看它,你会发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到(五)略
(六)
A、1.A2.不能。“格外”有“更加”之意,因为前文已有“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所以“格外”更显出尾巴的美化作用。如果用“很”,则表示只有在尾巴的衬托下才显得“漂亮”。3.C4.shì5.历害—厉害作窝—做窝橡粟—橡栗6.B7.(1)不能。“经常”是松鼠“在高处活动”比较频繁,如果去掉,就会让读者觉得松鼠偶尔在高处活动,或者一直在高处活动,这都是与事实情况不符的。所以不能删去。
(2)不能。“好象”意味着松鼠害怕强烈的阳光,只是作者根据松鼠“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所做的推断,或许并非事实。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
B、1.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先找到其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后翼摩擦而发声。3.第二句说的是它“叫的音”,第三句是说的它的“歌唱”,这里有递进关系。所以从内容看还是递进关系。4.举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作比,所以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
C、1.因为想到无论在什么地方,蜘蛛都会张网捕虫,无论怎样整洁的屋子,一有蛛网就会让人觉得主人不勤于打扫,于是“我”对那只蜘蛛产生了厌恶,“想把它踩死”;当“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行。萌生了“恻隐之心”;看到它在困难中挣扎,想到了它意志的坚忍,想到它到处结网只是为了经营生活,于是“我”把它送到了干燥的地方;看到雨后夕阳中的蛛网和蜘蛛,从另一种角度欣赏,感到它是那么动人。
2.要以愉快的心情、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这样才能发现美,并爱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3.蜘蛛是那样勤于经营生活,是那样不屈不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2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毛)《卜算子咏梅B》(陆)
一、放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并进行背诵。
二、用原文填空
1.《沁园春雪》中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语句是:数风流》…….
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语句:江山,引;这首词上片写景,作者由眼前的雪景,展开现象的语句是:须晴日,看,。
2.《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语句是:已是,犹有。写梅花的性格的语句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3.《卜算子咏梅》(陆)写出了梅花奉献的句子:
三、判断
1.《沁园春雪》上阙即景生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
2.《沁园春雪》上阙写景,下阙论史。在评论历史人物中,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3.《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用了比兴、拟人、对比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x)
4.《沁园春雪》中,作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5.《卜算子咏梅》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的含义是因为美丽不想使青春很快度过,只是把春来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x)
6.《沁园春雪》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识记文学常识
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教师板书练习。
1.字:帖火多义词:市
2.异义词:爷但郭走
3.活用:市骑策
4.注音:机杼()军帖()胡骑()燕()山麾()下
5.解释词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当户织()相随饷田去()曾不事农桑()
判断
1.朝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8句诗,对偶中含对偶,反复咏叹,既写了从军之初的远征,又写了思念之情,表明了木兰儿女深情和英雄气概。()
2.《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女英雄下形象,不仅歌颂木兰的英雄行为,而且是对封建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讽。()
3.全诗着力写了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儿女情长太多,不能很好的表现英雄的气概。(x)
4.《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著名的长篇抒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诗的结尾几句耐人寻味。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12年没被发现的谨慎、机敏作出了由衷的讴歌和赞美。()
6.木兰辞管的情节主要表现了她思念家乡。急于与亲人见面的心情。(x)
《黄鹤楼》《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读背诗歌
1.写出《使至塞上》以景设喻的诗句:。
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和雄浑开阔的艺术结合的画面的诗句:
2.《黄鹤楼》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这首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3.《归园田居》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他仕途坎坷,厌恶世俗,热爱纯静的自然。41岁辞官,回柴归隐,以耕读自娱,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来展现闲适、恬淡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4.《黄鹤楼》中不仅反映了黄鹤楼的古今变化,也表现了诗人登楼时寂寞之感,它们是黄鹤一去……悠悠;写黄鹤楼远处环境成为千古名句的两句诗是:白云……芳草
5.《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劳动的句子:晨兴》…….归;最能表达诗人隐居园田的心愿的句子的是:衣沾…….惜。
6.“日暮乡关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诗人直抒胸臆,刻骨铭心的乡愁喷涌而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参考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参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六单元 面对逆境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用对比、象征的修辞手法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抒发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不同的写作方法的分析,理解其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三、理解“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思想意义,培养勇于奋斗的意识。
【基础知识学习】
一、叙述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等。
二、圈划符号介绍:
1.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一般来说,词语用圈点(实点、小圈、大圈等),句段用线框(虚线、直线、曲线、粗线、线框等)。
2.句子成分常用符号:主语(双线)、谓语(单线)、宾语(曲线)、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3.圈画的符号不能太复杂,杂了就会搞不清;圈画的内容不能太繁多,多了等于没有。要克服任意圈画的坏习惯。
【教学安排】
《密室日记》二课时。
《你是我的辞典》二课时。
《生命之线》一课时。
《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课时。
【每周一诗】
1.背诵王驾《古意》: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背诵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王驾,唐代诗人。
3.范仲淹,宋代文学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5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