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亡人逸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亡人逸事教案
孙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投影教学目标及作者简介]
三、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四、讨论分析。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贤妻良母
2、作者用那些“逸事”体现了亡妻的这一美德?
明确: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细节2:“盯”“跳”“走”“钻”——腼腆害羞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细节4: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非常辛劳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3、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五、能力迁移
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4)巧妙运用修辞。
3、布置作业: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
亡人逸事
孙犁
亡人:贤妻良母
(细节)↑(真情)
“我”: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相关阅读

亡人逸事 (苏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亡人逸事 (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设计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3),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孙犁一生中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三、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回忆性散文。“亡人”在文中指亡妻;“逸事”指诗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孙犁结婚后一直在外面教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延安教学。而妻子一直在河北安平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儿子。真的是“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但孙犁对妻子的感情一直纯真深厚,这在作品中多有体现。在妻子逝世12周年的时候,作者又写了这篇散文,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悼念之情。

四、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看戏相亲: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总其一生: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五、品读鉴赏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从“天作之合”开始写起?

提示:“天作之合”给全文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子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和宽慰,甚至是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是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子的感念。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这一部分哪几个动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提示:“盯”、“跳”、“钻”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态。

(2)想一想:“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了妻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提示:这一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深重的礼教观念,表现出了她的质朴。

3.学生朗读第三部分,讨论:

(1)文章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么样的美德?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1)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习织布”、“买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

4.阅读文章第四部分,自由质疑探究:

(1)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提示: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展现了一个辛劳一生却又容易满足的妻子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深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极度思念。

六、课文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七、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明确:(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八、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九、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文章,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设计

亡人逸事

孙犁

初次见面礼教观念重、质朴贞洁

无车不回

回家诉苦

背瓜遭遇

细节描写学习织布善于学习、勤劳善良、疼爱孩子

买布粜粮

抱孩夜走

临终话别夫妻恩爱、易于满足

《亡人逸事》导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亡人逸事》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亡人逸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认识文章的细节描写的重要价值并进行合理的借鉴。
3.体会真挚的情感之美
【学习重点】
从“逸事”中感悟妻子的形象,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亡妻的感情
【知识链接】
1.孙犁(1913-2003):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看似平淡,却显出清新和诗情画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文艺界将受他影响的作家群称为“白洋淀”派。他成了“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白洋淀”派又叫做“荷花淀”派)。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优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诗集《白洋淀之曲》。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散文集。
2.1970年4月15日,孙犁的妻子因病去世,时年61岁。这给在文革中历经屈辱劫难的孙犁带来雪上加霜的打击。12年后,文艺界表现个人情感内容的作品开始出现,作者借此东风,以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亡人逸事》,抒发了对亡妻的挚情。
3.
悼内子
孙犁
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
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
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
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
【自学点拨】
孙犁散文之精髓,以“真”、“美”二字即可囊括:它以真的心地写真的景象,直抵“真”的极致;同时,以美的文笔写美的情思,展现“美”的极致。而且,“真”与“美”这二者间也是精神沟通、交相辉映的,即在“真”中探求“美”,在“美”中显现“真”。
【要点摘抄】

【双基过关】
注音:机杼()粜买()瞑目()名讳()
写字:bān_______配cāng______促cāng________海桑田
解释:天作之合:
逸事: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词?

【文本研习】:
1.题为“亡人逸事”,文章写了哪些“逸事”?你感觉哪件“逸事”最有意味?为什么?

2.我的妻子是个怎样的形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3.对文中的“逸事”有没有困惑之处?

4.我对亡妻怀着怎样的感情?试从文中摘录出表达我感情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与探究】
5.细读下面几段材料,说说什么是“细节”。
A.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B.我打算趁这片嘈杂声,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这一天不同于往常,一切都很安静,就像是星期天的早晨。透过敞开的窗户,我看见同学们已经整整齐齐地坐在他们的座上,韩麦尔先生腋下夹着那把可怕的铁戒尺,来回地踱着步子。——都德《最后一课》
C.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D.“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迪陵,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
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
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
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契诃夫《变色龙》
E.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
明确: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人物性格等的具体表现,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细节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烘托心里,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6.名家谈细节。
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
(﹝英﹞塞斯迈尔斯《自助论》)
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法﹞巴尔扎克《个人生活场景后记》)
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的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结点。(﹝苏联﹞阿托尔斯泰《感觉视点结构》)
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微知著”,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神”,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周振甫《文章例话》)
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美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我们怎样认识细节?
①.细节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凝结,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
②.细节对文章有巨大的作用,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灵动。所以写作的时候我们要重视细节的选择和应用。
②.细节要具有真实性。
④.选择细节的时候,要紧紧扣住文章的主题,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对文章是有伤害的。
【达标自测】
能否抓一个细节写出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事、景等。写完后小组交流一下,推荐出一篇来供大家欣赏。100字左右
《评价手册》
【课后反思】
项目目标达成度自评补救措施
完全较好基本未达

高一语文《亡人逸事》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亡人逸事》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语文《亡人逸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二、分析细节描写手法的作用和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感悟平凡生活里的真爱。
学习重点:
一、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二、分析细节描写手法的作用和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感悟平凡生活里的真爱。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文中具体写了“亡人”的哪些“逸事”?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3.找出文中重要的生活细节,思考表现了亡妻怎样的性格?并体味作者寓含的情感。
一、预习检测(课前完成)
1.填空
本文作者,现代著名作家。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小说散文合集《》,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散文集。
2.给加点字注音
稍()门机杼()粜()抛掷()唯唯()诺诺
3.解释下列词语
天作之合
变故
异象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解题
亡人逸事
亡人:
逸事: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对亡妻情感是怎样的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具体记述了妻子哪些“逸事”,并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给文章四个部分拟写小标题?
明确:
(1)
(2)
(3)
(4)
四、探究文本
众多细节描写构成全文的主要内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
1.分组讨论,文中的哪些片段打动你,谈谈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假如有个时空隧道可以返回到以前,给作者和他的妻子一个单独交流的机会,我们模拟他们的口吻进行场景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想象要合理。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综合拓展教程》练习
八、学习反思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他诗文均有成就,尤其擅长散文,著名的有《封建论》、《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
三、初读课文,解题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四、梳理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暴且乱。乱:形容词作动词,发生祸乱。
2.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达其志。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手注善药。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7.杀一老卒,何甲也。甲:名词作动词,穿盔甲。
(三)特殊句式
1.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宾前。
2.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省略句。
3.段公,仁信大人也:判断句。
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判断句。
5.公幸教晞以道:介宾后置。
6.请辞于军:介宾后置。请让我到军中解说/致辞。
(四)古今异义词
1.纵士卒无赖。古义:指横暴,动词。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古义:钱财和货物。今义:指货物。
3.折人手足。古义:指手和脚。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今义:陌生人。
5.请假设草具。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今义:姑且认定。
6.段公,仁信大人也。古义:对老者、长者的尊称。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一夕自恨死。古义:羞侮、遗憾。今义:指怨恨。
五、感知文章内容
1、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总共写了段太尉几件逸事,每件逸事表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1—4勇服郭晞——不畏强暴、刚毅勇敢、为民请命。
5—6仁愧焦令谌——同情百姓,仁爱之心。
7节显治事堂——清廉正直。
8—9叙述作状原因。
2、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教师释疑。
明确:第一段:主要是讲郭晞在浦州担任尚书时,手下士兵恃势为非作歹,无法无天。节度使白孝德畏惧权势,心中忧愁却不敢直说。
第二段:段太尉主动请职,为民除害。
第三段:段太尉单枪匹马进入郭晞军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化险为夷。
第四段:段太尉以理服人,视死如归,表现了他刚正从容之态。
第一件事(1-4段):勇服郭晞
郭晞拥有重兵,权大位尊,却放纵士兵不法肆暴,令人发指。节度使白孝德懦弱无能,忧戚无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段秀实奋身而起。自荐平乱,担任节度使府中的执法官,将郭军中横行不法的十七个人斩首示众(“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段秀实的这一大胆举动,使乱军“一营大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动乱的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中描写他前往军营的句子有“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一方面,段秀实是有智谋有策略而去的;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他的胆识,表现他的大无畏精神。他抓住“副元帅一世功名将毁于乱军”的要害。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利害。震慑了披甲暴怒的士兵,,感动说服了郭晞,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一件事用几个词来概括:驻军为恶,主动请职,勇闯军营,理服郭晞。
第二课时
一、(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其余段落)
第五段:焦令谌强取民粮,段太尉代民偿租,为百姓排忧解难。
第六段:段太尉代民偿租,解除民苦的行为感动了尹少荣,而焦令谌更是因此自恨而死。
第二件事:仁愧焦令谌
在段秀实担任营用官时,他的顶头上司泾州节度使焦令谌掠夺北行田地,不顾天灾,依然勒索地租,伤天害理。段秀实委婉陈词,反而惹怒了对方,以致佃农被杖击垂死。段秀实没有和焦令谌正面冲突,没有像第一件事那样勇闯军营,那是否体现了他的懦弱呢?恰恰相反,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用焦令谌的骄横无礼/残暴与段太尉的宽厚仁慈形成对比。段秀实金子为农民敷药晡食,见到含冤挨打的农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仅用寥寥几笔,却写的丝丝入扣,一个正直,仁义而又满腔义愤,无处说理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褒贬分明,爱憎强烈。段秀实一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动上司,绵中藏针,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十分得体。不论是否真的“大愧”而“自恨死”,都表达了作者对段秀实爱民思想名品质的崇敬和赞扬。
第七段:段太尉拒绝收取贿赂,反对藩镇割据,表现了他的清正廉洁。
第三件事:节显治事堂
段秀实最后是因为反对朱泚称帝而遇害的。早在段秀实经凤翔上京上任司农徵时,就早已提防朱泚的贿赂。朱泚果真送来了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因“处溅”推辞不掉,不得已收下。事后,段秀实知道了,一面严厉训导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封存在司农治事堂的房梁上,不许放在家中。这件事表现了他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正廉洁。
心理变化:警觉——大怒——坚决不收
第八段:点明写作目的。
第九段:介绍事件的来历,说明逸事真实可信。
最后一段:说明作状原由。
作者具体说明此“逸事状”材料历经多方面搜寻,遍访边防旧地,查询老校退卒。咨询会州刺史,证实段秀实素有“所立”,“遇不可,必达其志,”并不是为了“取名天下”才“奋不虑死”击贼殉国的武夫,因而将此状送上史馆,以免这些事迹散失不传。(联系学案上写逸事状的目的)
二、拓展延伸
1、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件事来塑造段太尉形象呢?
提示:(1)这是散落在民间的逸事,暂未被正史记载,柳写这些事情给韩愈,如实地提供史料。(2)这三件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3)批驳当时说太尉搏以死“取名天下”的说法。
2、本文结尾一段是否有损人物形象而有狗尾续貂之嫌?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最后一段作者点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一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段太尉形象以及宁死不附叛贼的误解,二是怕逸事遗失不能还人物以真实面目。另外,最后补写太尉的外貌及习惯姿态等非常生动、形象,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物的典型。因此尾段对于整篇文章是很重要的补笔,并非是狗尾续貂。
三、探讨写作特点
1、提问:从文中的第一件逸事来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情节发展中,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者先极力描写悍卒依仗骄将的威势,恣横暴虐,残害百姓的情状,为段秀实出场作了铺垫。段秀实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自荐平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上任不久即严惩凶手,突现了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的性格。随着矛盾冲突的激化,郭晞手下士兵“大噪,尽甲”,暴乱一触即发。段秀实却镇定自若,单骑赴营。他先辞去随从,继而解下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最后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一个浑身是胆、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段秀实慷慨陈词,对郭晞晓以大义,示以利害,最终使骄横不可一世的郭晞心悦诚服。“言未毕,晞再拜”,寥寥数语,生动地摹写出郭晞诚惶诚恐的神态,有力地衬托了段秀实大义凛然的形象。矛盾已经解决,作者却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增写段秀实留宿军营,不仅给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也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提问:描写的事件不同,文字特征也不同。反复斟酌三件逸事,体会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字特征。
明确:勇服郭晞一段写激烈的矛盾冲突,渲染剑拔弩张的气氛,文字锋铓毕露,力度很强。仁愧焦令谌一段采用对比手法,将焦令谌的骄横无理残暴与段太尉宽厚仁慈形成对比,表现段秀实的同情百姓和仁爱之心,写得神气内敛,温婉周详。而尹少荣怒斥焦令谌,则疾言厉色,淋漓痛快,语言恣肆迸泻。节显治事堂则显得简洁明朗
串讲课文
3、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洁,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宏伟,而后半篇相对徐缓恬淡。整篇文章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四、布置作业
1、归纳课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2、熟读全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43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