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扩展阅读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高斯智断瓶中线》探究感悟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斯智断瓶中线》探究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探究

1、读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人:高斯;事:智断瓶中线。

2、围绕关键字智你想知道什么?

智表现在哪里?智从何而来?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感悟

①快速默读(1~6段),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1)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

(2)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

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

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落(第5、第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突出高斯的聪明智慧。

③讨论:高斯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

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材解析


解读与提示

*第1段:介绍故事的起因。顶着烈日为后来的智断瓶中线做铺垫。匆匆往学院赶去,在这种情况下高斯也能停下来解决别人的难题,说明高斯乐于接受挑战。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完全不相干。

*第3段:高斯的神态说明高斯被突如其来的问题考住了,但他没放弃思考。其他人的言行给高斯极大的心理压力,衬托出高斯不畏惧困难的品质。

*第4段: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的描写既是照应开头,又为下文做铺垫。对高斯神态的再次描写,表现了高斯不畏惧困难、敢于挑战的品质。

*第5段:这个细节为后来高斯解决问题做了铺垫。正是老人的老花眼镜给了高斯启迪,让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6、第7段:这部分是高斯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加之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凸透镜有聚光作用不能理解,故这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以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辅助理解。结合上下文说说高斯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高斯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什么(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科学知识)。

*第8、第9段:在大家的赞美声中,高斯表现得很平静。对他动作、语言的描写,再现了高斯谦虚谨慎、有礼貌的形象。

*识字写字教学:沁字形与泌区分,恭的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课后第1题:旨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一理:断线前发生了什么?怎么断线的?断线后怎样?

*课后第2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完成。

*课后第3题:要鼓励学生从高斯的智慧表现中受到启发,不在所受启发的大小,而在触动学生的思考。

*课后第4题:品读句子,这一细节描写对后文起铺垫作用。学会这种写作方法,会使自己的作文既有悬念又顺理成章,让读者感到新奇而又自然。

教材简析

本课《高斯智断瓶中线》为我们讲述的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年轻时的故事。

故事先讲在高斯顶着烈日上学的途中,一群人出了一个难题,要高斯不打开瓶塞,把瓶中线弄断;接着讲正当高斯一筹莫展时,一位好心老人的老花镜给了高斯启发,于是他借用老花镜把太阳光聚集在瓶里的棉线上,高斯成功解决了难题;最后讲人们都佩服高斯的聪明才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层次清楚。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一个有礼貌、聪明机智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准备

教师:太阳灶的有关知识。

学生: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揭示课题。

(1)读题,本课的主人公是谁?(高斯)

(2)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教师:这篇课文中易错的生字、生词不少,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读得准哦。出示第一组词语:一枚沁出啪嗒紧张聚焦困境适时表扬读的同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两个字的能行,四个字的就不一定都能读得好。出示第二组词语:恭恭敬敬聪明才智炎炎烈日风马牛不相及教师相机理解词语意思,这些词有的形容人物,还有的形容天气。猜想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怎样智断瓶中线的?)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3、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你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生汇报)

5、整个故事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高斯)从课题我们就看出了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聪明的人。难怪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

三、品读课文,探究智慧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铺垫)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谈谈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1)第1、2段,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相机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高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沉着镇静,冷静思考。理解风马牛不相及,适时质疑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难题,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会找到答案。

(2)第3、4段。教师:在小镇街心,高斯就这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瞧他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这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干扰他?

①围观的人多。引读这时,街中心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如果是你面对挑衅者的起哄,你的心情如何?

②天气恶劣。

教师:加上此时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

学生:(接读)紧张地思考着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教师: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是(恶劣)的,此时的高斯心情是(紧张)的,此时高斯思索的神情更是(凝重)的。(3)第5~9段。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为高斯捏出了汗、憋足了劲,最后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难题的呢?在解决问题中高斯的哪些行为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汇报。

适时介绍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补充太阳灶、太阳能利用的有关知识。他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条件:阳光、老花镜、物理知识。利用了阳光这一自然资源,巧妙利用了老花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为什么说高斯很聪明机智?谈谈自己的看法。

5、这篇课文除了高斯以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文中也有几处描写老人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关键人物?(与旁人的行为对比、缓解高斯的紧张情绪给他鼓励、为高斯解决问题带来启发。)再读,感受这位慈祥的老人给予高斯的安慰。

四、朗读课文,感受品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2、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片断?读一读。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3.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高斯智断瓶中线》课外拓展


少年高斯的故事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五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高斯智断瓶中线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高斯智断瓶中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高斯智断瓶中线

【原文】

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突然,一群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一位对高斯说:“听说你是个天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难题,你敢不敢接下来?”说着,他拿出一个玻璃瓶,往街心一放,指着瓶里一枚用一根棉线系住的银币,要高斯把棉线弄断,但绝对不许打开瓶塞。

这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他本以为,对方大不了出一道数学难题。凭他们的水平,出的题也不会难到哪里去。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跟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于是,面对这个玻璃瓶,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这时,街中心围上了很多人,有些也是学院的学生,他们向人们介绍着高斯。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千年没法解的数量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想看看这位天才青年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

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

高斯朝那位慈祥的老人笑了笑,感激他的关心。突然,高斯想起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不打开瓶塞,弄断瓶中那段棉线。他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了句话。那老人连连点头,把自己的老花镜摘下来,递给高斯。

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高斯解决了难题。

在一阵欢呼声中,那群想考考高斯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高斯捧着老花镜,向老人鞠了个躬,说:“谢谢您,老人家!全靠您的眼镜,我才能把阳光聚焦,并透过玻璃瓶,把那根棉线烧断。”

老人接过眼镜戴好,高兴地在他肩上拍了拍,说:“小伙子,不用谢!这全靠你的聪明才智!”

【字词学习】

字:皱、眯、炎、隆、撑、蹲、缕、鼓、鞠、戴

词:玻璃、棉线、瓶塞、意料、解决、困境、晶莹、慈祥、聚焦

【重点句子】

1.这大大出乎高斯的意料。他本以为,对方大不了出一道数学难题。凭他们的水平,出的题也不会难到哪里去。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跟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一时间,他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于是,面对这个玻璃瓶,他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

2.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这时,街中心围上了很多人,有些也是学院的学生,他们向人们介绍着高斯。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千年没法解的数量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想看看这位天才青年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

3.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

4.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高斯解决了难题。

5.在一阵欢呼声中,那群想考考高斯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高斯捧着老花镜,向老人鞠了个躬,说:“谢谢您,老人家!全靠您的眼镜,我才能把阳光聚焦,并透过玻璃瓶,把那根棉线烧断。”

【主要内容】

《高斯智断瓶中线》讲述了高斯运用阳光,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将阳光集聚在棉花线上,使之在阳光下自燃的故事。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信任》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信任》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分享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作者用轻松、闲适的语言,描写了她与丈夫的一次有趣而难忘的采摘,将她感受到的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传递给了读者。
通读全篇文章,读者会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始终沉浸在采摘的喜悦之中。这里的喜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摘本身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在文章的描写当中很容易感受到;二是通过采摘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情感,这种喜悦需要读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悉心感受。因此,对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与理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第2段:一张写有桃子自采五千米的告示板让我感到真有趣,引发了我和丈夫想看个究竟的好奇心。那么这块告示板究竟什么地方让我感到有趣呢?恐怕是自采两个字了。自采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果园主人对来果园采摘的游客的一种信任。

*第3~20段:作者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从我们驾车寻找果园、来到果园,到进入果林采摘、交款付费,再到恋恋不舍地离开果园,描写了我和丈夫采摘桃子的全过程。整个描写条理清晰,语言清新自然,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采摘的轻松愉悦、人和动物之间的友善和谐,更与作者一道深深感受了果园主人那颗朴实而充满信任的心。

*从红箭头的适时出现,竹篮和纸条以及狗的带路可以看出果园主人的细心和周到。

*第12~19段:写我们进入果林采摘并按主人纸条上的要求交款付费。课文对我和丈夫在果园采摘情形的描写生动有趣,使读者也深深感受到了他们采摘时候的愉悦。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一句中,根深叶茂、丰实写出了果园的丰收景象,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给人以嗅觉感受,写出了我对果园的喜爱。于是,我和丈夫立即向大桃树跑去,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愉悦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这句话既写出了我俩亲手采摘果实的愉悦,又写出了得到信任的喜悦。沉甸甸说明我俩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收获了主人的信任。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一句中,小心翼翼既写出了我对自己亲手采摘的果实的珍视,也说明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珍视。

*第20段:写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果园。我对这个果园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有了一种特殊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廉字的书写应作重点指导。

*课后第2题:小心翼翼表现了我怕碰伤桃子,对亲手摘下的桃子倍加爱护的感情。回头、久久地注视表达了我对那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的依恋之情。

教学设计参考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桃子自采五千米。
2.你看到这块牌子后有什么想法?(不相信、好奇、半信半疑)
3.作者也看到了这样一块告示板,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你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果园吗?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也同样喜欢这个果园?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品读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①理解根深叶茂、丰实、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②读句子,说说你从根深叶茂、丰实中体会到什么,从沁人心脾、馋涎欲滴中体会到什么。
③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2)品读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①读句子,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②你从沉甸甸中体会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品读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①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你从小心翼翼中体会到什么?
②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品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①为什么说这里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②回头、久久地注视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二)我刚看到告示板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我和富兰克决定去看个究竟。引导学生抓住终于、看个究竟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悟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1.我的内心从开始时的好奇、怀疑,到来到果园采摘时的喜欢、愉悦,再到离开果园时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珍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认为使我的情感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人的热情周到、对客人的信任。)
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主人的热情周到以及对客人的信任?
3.当你看到桌上的纸条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4.我为什么如此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分享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吗?与同学议一议。
2.这样的购物方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实现吗?为什么?

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根深叶茂:根扎得深,树枝叶就会长得茂盛。比喻事物基础牢固就会蓬勃发展。
沁人心脾:沁,气体、液体等渗入。心脾,心脏和脾脏,比喻内心。指空气、芳香、幽静等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馋涎欲滴:馋,贪吃,想吃。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形容急欲吃到口或占有的样子。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恭谨,唯恐出错。
丰实:本课是指桃子又大又好。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尖锐凄惨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味有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难点: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了解与作者相关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母鸡乱叫时、下蛋后、带小鸡时、保护小鸡时的样子。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出示挂图或课件认识母鸡。)
同学们回家都认真观察了母鸡的一些生活习性吧?把你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母鸡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再来读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朗读。惊恐田坝疙瘩警戒颤颤巍巍预备啄食尖锐凄惨如怨如诉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四、熟读课文,感悟母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批注:作者对母鸡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说说你的理由。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品评母鸡
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深入品味文章。学习第1、2段。
1.自读第1、2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词句。
2.结合作者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说感受。
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第1段:抓嘎嘎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第2段:抓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自大、爱炫耀。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2段。学习第4~7段。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2.读课文第4~7段,思考: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边读边用笔做上批注。
3.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4.全班交流,提炼品评。负责:出示句子: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不论还是总是体会到母鸡对鸡雏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歪着头挺着身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体会母鸡的机警、负责。)
(2)师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再读句子,说说用上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好处。
慈爱:
(1)自由读第4~7段。思考: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
(2)交流感受。(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你还能找到类似的语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交流汇报。
勇敢: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母鸡的勇敢?
(2)交流: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辛苦:交流: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5.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4~7段。学习第8、9段。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生自由读。
2.师范读。
3.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5.自由朗读第9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六、拓展升华,感悟母爱
1.说说对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囚歌》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囚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解字导入新课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二、初读,质疑问难
1师放范读录音带。
2生自读课文,要求想办法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质疑,师筛选补充。

三、研读课文
1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设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
3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等的喻义,重点体现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自由讨论。让学生体会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师补充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4再读诗第一、二小节。集合学生从书中读到的,从影像中看到的,从老师那儿听到的进行强烈对比,相信学生对敌人和叛徒的憎恨会更深一层,对叶挺的坚贞不屈会更加佩服,真情流露,感情会水到渠成。
5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同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③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四、指导朗读
1初步划出节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多形式读背诵。

耕荒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看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间、澎湃(p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蝈蝈》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蝈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蕴含的深意。

2能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一段蝈蝈鸣叶的录音。

2激趣对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吗?(蝈蝈)这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注意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文章内容。

(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

(2)了解第2~17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

(3)理解18~19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

②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

2学习第2~17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1)自主朗读第2~7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

(2)朗读第8~12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

(3)朗读第13~17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课文第18~19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1)读课文18~19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不是逃走的。引导学生讨论。

(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他为什么要放走它?

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

2提问学生: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能否自由生活?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

3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

五、作业设计

1自主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美美地读课文,想一想对话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狼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俯首帖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狼群的团结、勇敢。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狼的多媒体资料(文字)。
学生:收集一些狼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多媒体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把你看到的介绍一下吧。
3.师:是啊!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
5.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狼群给你留下的印象。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7.再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语句旁作批注。
8.学生交流。

三、熟读课文,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的生活习性?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四、精读感悟,交流体会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并读关键语句。
A.(1)找出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边讨论边板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B.(1)找出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原因。(边讨论边板书:团结)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C.(1)找出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头狼的权利和义务。(边讨论边板书: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总结延伸
面对如此勇敢、团结的狼群,它们的确有资格笑傲江湖!关于狼的集群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1.生交流汇报。
2.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从狼的生活中受到些什么启发?
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人类也像狼群一样勇敢、团结合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们才有资格笑傲江湖!
1.拿出你们的笔,写下你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
2.交流。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狼群》。
愿狼群勇敢、团结的精神永伴我们左右。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

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

2.学生汇报。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③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生汇报。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

④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⑤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触呢?情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声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可串读创设情景,生说感受。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赞赞这弹琴人。

师相机板书(猜想-钦佩-赞美-想见)

⑥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⑦读课后2题的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美妙感受。

四、谋面解惑,虔诚祝福

教师: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的那位弹琴人了吗?课文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的小姑娘?

1.生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怎样的印象。

2.课文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小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五、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质疑理解虔诚一词。

2小组探究我为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3指导朗读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情景读)

(1)春天的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2)夏天的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4)冬天的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4总结: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收获。

5试着背一背第2段和第6段。

附:板书设计弹琴姑娘春天好奇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秋天赞美冬天祝福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

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3)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你就进入课文的相关段落,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独特美景。

(4)学生汇报自己欣赏的段落。

①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②斗鸡山景点。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学习第五段。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你可以幻想那里有多种形态的马,也可以幻想其他形象,能让喜欢思索的游人,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迷人的图画。(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

(5)再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4读课文最末两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

(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四、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

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五、作业设计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体育教案小学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3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