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导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昌市一中生物导学案
依靠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并能有伟大的发现。——荷马
课题:1.2(第1课时)课时授课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导入:阅读问题探讨并讨论。

自学与诊断1、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2、理学家把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叫做稳态。
3、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互动与展示合作探究:
1.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

2.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精讲与点拨一.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概念
二.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P8图1-4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总结与升华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达标检测题
1、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机体代谢的紊乱,其根本原因是
A.机体细胞不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B.机体细胞不能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C.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D.机体细胞缺少水分,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2、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是在神经核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的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课后反思:

相关知识

高二生物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生物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案例分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案例分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案例分析

例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小分子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主要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其中,麦芽糖是二糖,只有分解成单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消化酶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属于外界环境中;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因此,答案选A。
A
例2.(20xx年上海生物)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1-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主要考查了细胞外液的成分及与细胞内液的区别。其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
B
例3.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成分ml/l)
Na+
K+
Ga2+
Mg2+
Cl-
HCO3-
有机酸
蛋白质


142.00
5.00
25.00
1.50
103.00
27.00
6.00
16.00

147.00
4.00
1.25
1.00
114.00
30.00
7.50
1.00

10.00
143.00
2.50
10.45
25.00
11.00
-
47.00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C.④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主要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点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而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另在细胞内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其中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10层磷脂分子。
C
例4.(20xx年海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A
例5.(20xx年广东A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维持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
B
例6.(20xx年全国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极体利用。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相对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B
例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只进行神经调节,不进行体液调节。糖原储存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应该是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A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导学案
寄语:勤学苦练,慎思笃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一、本章聚焦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稳态的概念和具体表现。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自主学习
(一)1、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__________获取生存所必需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把废物排入水中。
2、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以外还会含有许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体液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__________是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
活的环境

4、内环境的三种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三者之间成分含量__________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__________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类似于___________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细胞外液三者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方面。
6、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__________,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7、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
8、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通过__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点拨:
1、体液、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三者的关系如图1—1—1: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1)、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
(2)、内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血糖正常水平为0.80~1.20g/L。所以利用血浆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3)、我们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神经调节是主要方式。
5、知识结构图:

高二生物上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上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二生物上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34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