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0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0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0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______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传统的发酵食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__________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_______等。

2.酿制甜酒:①用冷开水(防止其他细菌污染)冲洗刚煮熟的糯米至温度为30℃左右;②把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③再将糯米装入器皿中,密封;④恒温25~30℃保存(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__________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品的腐败。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目前已广泛利用_____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______对鱼虾等水产品的保存。

5.现代生物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转基因技术是将________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________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中,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

7.细胞工程是指在______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__________,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____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克隆就是不经过_________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__________,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8.___________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

9.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_____万种,但可以根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行分类。

10.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种又叫_____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____,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____,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____,反之,相似程度越____,则亲缘关系越_____。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种类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或者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之分

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叶,没有根,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2万种,我国有2800种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之分,体内有输导组织,叶片背面有产生孢子的孢子囊

12000种,我国现有2600种

石松、蕨、桫椤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根茎叶很发达,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850种,我国现存250种

松、柏、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且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

25万种

玉米、水稻、白菜

11.珍稀植物是指由于______的变迁或______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我国的珍稀植物共有_____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级保护植物有____、______、_____等。

12.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的昆虫对农业有利或有害,例如瓢虫是_____的天敌;有些昆虫可以传播_____,保证农作物的好收成;蚯蚓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动物类群

分布

种类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环节动物

海水、淡水、土壤

3500种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的

蚯蚓、蚂蝗、沙蚕

软体动物

海水、淡水、陆地

8000余种

大多数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河蚌、珍珠贝、蜗牛、乌贼m.jab88.com

节肢动物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超过10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有眼、触角、口等器官

蟹(甲壳纲)、蜘蛛(蛛形纲)、蜈蚣(多足纲)、蝗虫(昆虫纲)

动物类群

适应环境

种类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代表动物

其他

鱼类

水中

2万种

身体呈流线型、两侧大多有侧线、被覆鳞片

卵生

鲫鱼、鲸鲨、虾虎鱼

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近水的陆地

2500种

裸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卵生

青蛙、蟾蜍、大鲵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

陆地

6000种

一般覆盖有鳞片或甲

卵生

蜥蜴、壁虎、玳瑁

真正生活在陆地的生物

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

9000种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被覆羽毛

卵生

鹦鹉

哺乳类

各种环境

4000种

一般有体毛

胎生、哺乳

象、海牛、蝙蝠

生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13.

微生物类群

观察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须通过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外壳、核酸

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有利: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

有害: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噬菌体、SARS病毒

细菌

高倍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寄生、腐生

有利:发酵产生人所需的物质、大地的清洁工;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菌

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作为食物或发酵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灵芝、鬼笔鹅膏、霉菌

14.我国的珍稀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5.生物多样性指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例如,在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______与__________共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第三:___________,例如,未被开发的野生生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8.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19.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同时,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20.生命起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原始大气成分(_________、______、氮、氨、氢、_______)在早期地球环境(高温、雷电、紫外线)条件下合成为_______________;第二,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_____、______等);第三,有机大分子在____________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互相作用,最后逐步形成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_______________。

21.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等的总称。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它们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________的地层中,其中越简单、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________的地层里;越______、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________的。同时科学家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22.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体型由______趋_____,四肢越来越_____,多趾足逐渐变成______发达并______________。

23.1861年,在______国发现的__________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1986年,在我国辽宁省又发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化石,进一步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了______________。根据现在已经发现的鸟及其祖先的化石,按进化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祖鸟→__________。

24.植物进化历程:最早的植物是______中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5.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年代逐步进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原始无脊椎动物。

26.脊椎动物进化历程:由古代_____进化为__________,再进化为____________,某些_____________进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7.生物进化规律:从_____到______、从______到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

28.19世纪_____国博物学家________提出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学说,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在__________中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适者被淘汰。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达尔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发展的研究,对确立他的生物进化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29.人类起源于_______。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化石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________的变迁,生活在数上的人类祖先被迫___________,逐渐地用后肢____________,用前肢____________,并在长期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学会了___________等。而在进化过程中人的____________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30.在一定地域里,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其中非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__________是生产者,它们通过_____________把无机物合成为________,同时也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动植物为食的___________是消费者;许多___________是分解者,它们能够把__________的分解成______________。

3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____________,它们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2.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_____并_______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______的现象。它常常伴随____________而发生。

3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34.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前者由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5.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_一般是_______的,它们之间及其与______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的_______和______的稳定状态。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是生物的种类越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________。

36.生态农业是在总结___________的生产经验基础上,根据______________,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系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37.生物圈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_____________的共同家园。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只有人类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可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相关阅读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资料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7.1.1植物的生殖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人教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1
2.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3.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4.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zhēn]木。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经嫁接产生的新植物体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状。例如,将甜桃嫁接到毛桃树上,接穗长成的新枝上会结出甜桃。苹果、梨、桃等果树常进行嫁接繁殖。
扦插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取一部分茎、叶或根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的方法。甘薯、葡萄、菊、月季等进行扦插繁殖。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组织培养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培养脱毒植株。
〖练习〗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有一个芽眼,理由是有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蜕皮4次。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
时期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型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发育:受精卵→若虫(又叫跳蝻)→成虫。若虫蜕皮5次后才能发育成成虫。
〖练习〗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2.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腿→后长前腿→尾逐渐消失→成蛙
(求偶)
个体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雄蛙鸣叫的器官:鸣囊。
3.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4.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湿润,水域分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湿润,水域分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7.1.4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2.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3.鸟类生殖特点:体内受精,卵生(有性生殖的一种形式)。
4.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7.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
4.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请你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6.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8.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呢?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有关吗?
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9.请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等方式,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控制人教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1生物性状的特定片段叫基因,基因位于染色
体上。
10.玉米、水稻和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24和64条,它们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还成双成对吗?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由于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且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因此,被孟德尔选作杂交实验材料。
孟德尔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种下去,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得到高茎的杂交豌豆种子。然后再把这种高茎杂交豌豆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约占1/4。
2.孟德尔对杂交豌豆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隐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DD或Dd
③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人教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1
基因型比例:DD:Dd:dd=1:2:1表现型比例:3:1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所谓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从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缘的亲属,再向下数三代。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均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越多。近亲结婚的后代中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7.2.4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44+XY女:44+XX)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1个含1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22+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的,一种是含X染色体(22+X)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22+Y)的,在生殖活动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即形成染色体为(44+XX)和(44+XY)的受精卵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图解如下:人教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1
“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并称为20世纪科学史上著名的三大计划。
§7.2.5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因为有可遗传的变异,就能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高产奶牛的选育——人工选择
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请你尝试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仍然有产奶量高的的和产奶量低的,将产奶量高的继续选择出来繁育,数代后可以获得高产奶牛。
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杂交育种
高产倒伏小麦现形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搞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即“基因重组”。
(2)你认为这种杂交有可能产生低产倒伏小麦吗?有可能
(3)如果用黄色圆粒豌豆品种与绿色皱粒豌豆品种杂交,你能推测后代产生哪几种豌豆品种吗?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太空椒——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请尝试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练习〗1.“南橘北枳”是指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属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也会比正常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明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2)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蛋白质分子差异
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植物进化的历程
人教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1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
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练习〗1。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资料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资料
复习摘要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叫做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基因控制性状物的性状基因和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在亲子基因经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单条存在,代间的传递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⑴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⑵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生物

基因的显
/的遗传和变异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⑶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禁止近亲结婚常染色体:22对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XY性染色体:1对女性:XX

性和隐性

人的性别遗传男性能形成X精子和Y精子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女性只能形成X卵子卵子与X精子受精生女孩,与Y精子受精生男孩变异的类型生物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可遗传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典例解析例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将门出将子”D.“老鼠生儿打地洞”

解析:子女像父母,是指父母的性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了子女,B项和D项也是一样的道理。“将门出将子”是指将军的后代都是将军,但实际上将军的后代不一定是将军,即使出了将军,也是家庭影响和社会造就的成果,并没有可以遗传的“将军性状”。答案:C例2: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分别是AA和aa,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女会不会患白化病?。.他们的子

解析:白化病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白化病,在一个人的体细胞内,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即aa)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白化病患者。因此,题目中介绍的“妻子”是白化病患者。这对夫

妇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方形成的精子中基因是A,女方形成的卵细胞中基因是a,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中的基因组成是Aa,即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由于在这种情况下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都是正常肤色。答案:是不会,一条来自,原因是在

例3:生物体细胞内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来自

形成生殖细胞时,父母双方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中,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融合,

两两配对,形成了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解析:本题考核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问题和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关系。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精子和卵细胞),答案:父方母方减少一半成单存在染色体

例4: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A.遗传B.变异C.遗传的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

解析:同一品种中,遗传物质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应该是相同的。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某些性状有可能发生差异,即变异。题目中所述的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两块农田里种植,由于环境条件和管理条件不同,导致产量上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因而是不遗传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答案:D.例5:已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则一对均为单眼皮的夫妇,生出双眼皮子女的机率为A.25%()B.50%C.O%D.75%

解析:根据已知,假设双眼皮是A,单眼皮是a,则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夫妇双方只可能产生含a基因的生殖细胞,因此后代也只会是aa基因型,所以生双眼皮子女的几率为0%.答案:C基础训练: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叫做性状。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2.基因是染色体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

因都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单存在。3.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4.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XY为男性,XX为女性。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牛的体细胞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牛的皮肤细胞含有30对染色体,

牛的受精卵中有30对染色体。7.某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这种变异是由基因组成决定的,这种变异能(选填“能”或“不能”)遗传。8.若高秆玉米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矮秆由隐性基因(a)控制。现有一株玉米为高秆,则其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9.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10.人的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现有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该(B)A.都是双眼皮B.都是单眼皮C.单双眼皮都有可能D.不可能有单眼皮

1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D)A.46条B.23对C.46对D.23条

12.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Rr、RrB.RR、RRC.RR、rrD.Rr、RR

13.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B)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遗传的特性C.变异的特性D.自然选择的特性

14.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Dd,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C)A.DD、DdB.Dd、ddC.DD、Dd、ddD.Dd

1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近亲结婚情况下,(C)A.后代因常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较大B.后代因性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表现病症的机会较大C.夫妻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大D.后代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较大16.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D.棉花的绒长和绒短

17.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B)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

18.同一个体内,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可能是(D)A.心肌细胞B.神经元C.白细胞D.精子

19.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D)A.有利的变异B.自然选择C.人工选择D.可遗传的变异

20.对人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亲代的(B)A.卵细胞B.精子C.性激素D.促性腺激素

21.下列细胞中,不存在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的是(C)A.神经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卵细胞(C)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A)D.Cc和cc(B)D.心肌细胞

22.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23.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A.Cc和CCB.CC和cc

C.Cc和DD

24.小明的母亲怀孕了,则她生个女孩的机率是A.100%B.50%C.75%

D.O%(C)

25.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C)

26.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

B.子女一定和父母的性状相同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D.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27.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A)

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C.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个基因28.判断⑴.亲代不是把性状直接传给后代,传递的是遗传物质。(√)⑵.生男生女决定于夫妇中的丈夫,因为男性能产生X、Y两种,女性只产生具有X染色体的一种卵细胞。(√)⑶.隐性性状就是指生物体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⑷.人或动物身体里有许多染色体,所以多一条或少一条问题不大。(×)⑸.生物如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果环境改变了,生物就可能被淘汰。(√)⑹.小明是双眼皮,他的母亲也是双眼皮,但他的父亲是单眼皮,说明小明只接受了母亲的基因,没有接受父亲的基因。(×)⑺.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自然界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⑻.一头黑色的母猪生下的猪崽中,有黑色的,还有白色的,这只是变异的现象。(×)⑼.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⑽.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提高训练29.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

⑴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⑵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也可能不同。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生物体一旦形成,该生物的所有信息就完全表达了B.生物体内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能将遗传信息表达的基因相同C.生物体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与蛋白质有关D.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也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31.基因A和a的关系是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B.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D.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32.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C)B.显性基因被除去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

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33.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根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a、b少(3)B过程为它的染色体数为(4)C过程叫和。。形成的e细胞叫,又恢复到与细胞。f细胞是女儿的,一样的数量。细胞,其染色体数为。。它们的染色体均为,比。

(5)由上述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的遗传物质。(1)23对(46条)(3)受精受精卵23对(2)精子a和b,一条来自

的。生物体细胞中的。因此,后代个体具有

卵细胞23条一半(23条)(4)发育体23对(46条)

(5)一样父方母方父母双方34.一对同胞双生的兄弟,哥哥长期生活在农村皮肤较黑,弟弟生活在城市,皮肤较白,他们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吗?为什么?

这种遗传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兄弟两人肤色的不同,是由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的不同所引起的结果,此种变异并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他们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35.有人认为用枯树叶也能提取到DNA,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说明你的理由。用枯枝落叶做实验材料不能提取DNA。因为枯枝落叶是死亡的细胞,细胞在死亡的过程中,DNA会遭到分解破坏。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复习资料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复习资料

1.生物与环境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因素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共生、竞争、捕食,等等。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结合具体的实例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影响和适应)。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干旱的适应(2)生物对寒冷的适应(3)生物对风的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使土壤疏松(2)生物能防风固沙(3)生物能净化空气(4)生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组成: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是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分解者是微生物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a、阳光b、空气c、水d、温度e、土壤等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4.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如营养性食物链:草→兔→狐、草→蝗虫→青蛙→蛇→鹰。腐生性食物链: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寄生性食物链:牧草——黄鼠——跳蚤——鼠疫杆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食物链可以自我调节。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注意事项: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
如:草→鼠→蛇→鹰
如果存在污染,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
5.生物富集是指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些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食物链而发生。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富集有害物质最多。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又来自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这样能量就流入到生产者体内。能量沿食物链营养级传递。能量随着在各营养级的流动,逐级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信息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7.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水域生态系统(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城市等)。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往往是不稳定的。
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水族箱生物种类齐全的也可以看作是小的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57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