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框复习提纲
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有哪些?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当前世界有哪些力量中心?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1)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2)欧盟:想让自己的实力更强;
(3)俄罗斯:想让自己的实力更强;(4)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
(5)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3.世界多极化
(1)产生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②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世界多极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世界多极化有何特点: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4)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②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5)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是: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4.当前国际竞争的内容(表现)、实质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内容(表现):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当前国际竞争给世界各国提出了什么要求?
①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②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注意:综合国力
A含义: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的力量的总和。
B构成/内容:
①物质力量,如经济、科技和国防力量等,这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软实力;
③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5.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什么?
(1)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2)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原因: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具体原因:
①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立创新;
(4)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改革不是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什么?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三种形式?
(1)国有经济
①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占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②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
A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B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
①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③作用:
A可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B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C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3)混合所有制经济
①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②地位: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
A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
B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3)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③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①个体经济
A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B特点:自己劳动;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较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C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②私营经济
A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B特点:雇佣劳动;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C作用:
a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
b可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③外资经济
A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B作用:
a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b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5.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点理由加上如何坚持的1点做法一共是4点)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根本原因)
(2)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6.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3)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决定我国的经济性质。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次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要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
(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能够激发公有制经济的竞争活力,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有哪四种?如何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评价?应有的正确态度又是什么?
(1)从众心理:
①特点:跟风、随大流;
②评价:有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
①特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②评价:有利—可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③态度:应具体分析,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
(3)攀比心理:
①特点:炫耀性、盲目性、向上比;
②评价:不健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③态度:不可取。
(4)求是心理:
①特点:讲求实惠,符合实际需要;
②评价: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③态度:健康的,值得提倡和发扬。
2.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原则有哪些?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符合自身实际,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过度超前又不过分抑制滞后。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②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③要求: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当今还需要艰苦奋斗的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我国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②从现实国情上看,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③从青少年个人成长上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利于青少年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④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3.如何才能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的含义:金钱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货币的作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也都离不开货币。
(3)如何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4)如何使用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变的价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具体的间接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等,它们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①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导致物以稀为贵,形成卖方市场;
②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的过剩存货,导致货多不值钱,形成买方市场;
(3)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
2.什么是买方市场?什么是卖方市场?
(1)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导致物以稀为贵,形成卖方市场;
(2)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的过剩存货,导致货多不值钱,形成买方市场;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2)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2)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意义:
①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②因此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高于或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
③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劳动生产率
(1)含义: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四大规律:
①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若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若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等价交换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①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是价格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因此,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不一定与价值相符合,但是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③所以等价交换是体现在长期的无数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什么?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此商品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此商品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受的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受的响大;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哪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大?/哪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大?
(1)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小,即其需求弹性小;
(2)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大,即其需求弹性大。
3.替代品与互补品
(1)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近或相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2)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3)一般来讲,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6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