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导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导学案
重点、考点:
1、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2、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地位,主要业务
【课前延伸学案】
(一)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
3、利息:
(1)含义:
(2)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3)影响利息的因素:
(4)利息计算公式:
4、利率:
(1)含义:
(2)表示方法:
5、储蓄存款的种类:
(1)活期储蓄:
(2)定期储蓄:

6、储蓄存款的收益(特点):
活期储蓄,灵活方便,但低;定期储蓄较差,收益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和。因为银行的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较低。
7、储蓄存款的风险: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
2、性质及地位:商业银行是我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企业性质。
3、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其利润来源
①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怎样划分的?
②贷款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
(3)结算业务——包括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4)此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
、等服务。
4、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2)

(3)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1: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零起步,上升到2008年的2.3%。
(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请你谈谈,人们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

(3)有人认为,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越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2:利息和利率是一回事吗?

探究3: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
课堂有效训练: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表明,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居民储蓄在2月末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后,到4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现材料中反映的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②经济发展使居民可支配货币收入不断增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个人倾斜④国家对居民储蓄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为5%,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A、45.5元B、39.2元C、51.3元D、54元
3.下列对储蓄存款的认识,正确的一项()
A、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选择具有收益高的特点
B、储蓄存款可以随时存取,灵活方便,很受投资者欢迎
C、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获得的唯一收益
D、储蓄存款由于收益很低,所以没有风险
4.从性质上看,商业银行是()
A企业法人B非公有制经济C政策性银行D国家机关
5、我国银行的基本业务是()
①吸收存款②发行债券③信托投资④发放贷款⑤发行货币⑥办理结算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形象地用“蓄水池”、“总账房”、“调节器”、“寒暑表”等说明银行的作用。下列属于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的是()
①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④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材料一:中国金融网载文指出,信贷资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防止、消化、抵御信贷资产风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时,总是选择效益好的方案,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此方案在客观条件变化时,可能引起的损失。因此对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采取排除转移的对策,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材料二:李先生到银行申请买车贷款,工作人员从电脑中调出他的资信状况后,告诉他现在无法在银行贷到款。原来两年前在办理住房贷款时,李先生没有按贷款合同如期还款,曾有几次逾期。由于有不守信用的记录,在近期内李先生不会从银行贷到任何款项。看来实现“轿车梦”的日子只有延期了。
(1)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2)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怎样划分的?既然存在风险,商业银行为什么还要开展信贷业务?

(3)分析说明材料二蕴涵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专家之所以呼吁拓宽投资渠道,是因为,居民储蓄的过快增长,可能会()
A弱化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B.导致居民消费持续下降
C.不利于国家扩大投资规模D.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的共同点是()
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②办理结算③设立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④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某银行在一年内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9%,同年吸收存款4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6%。一年中该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10万元,其他开支支出9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应当是()
A.450万元B.210万元C.110万元D.240万元
4.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中,作为基础业务的是()
A.吸收存款B.发放贷款C.转帐结算D.代理保险
5.信用卡的使用体现着银行的一项业务活动,这项业务活动是()
A.发行货币B.发行债券
C.转账结算D.调节利率
2008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回答6—7题。
6、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同期同档次的存款利率,这是为了()
A.获得利润B.限制贷款C.鼓励储蓄D.服务社会
7、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利率,这对企业的影响是()
A.减少银行利润B.抑制通货膨胀
C.增加储蓄余额D.加大生产成本
8.王某于2008年6月10日存入一年定期储蓄存款200元,月利率为9.45%,2009年6月10日到期支取。在这一段期间,虽然从2009年4月15日起,一年期存款月利率由9.45%调整到8.4%。但按储蓄存款章程规定:“对2009年4月14日以前存入的定期储蓄存款,仍按调整前的利率计付利息,直至存款到期。”所以王某这笔存款支取的利息是()
 A.32.45元B.24.54元C.22.68元D.26.32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随着商业银行进程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都把“存款第一,效益第一”作为立行的根本宗旨。商业银行以此为根本宗旨的根本原因是()
A.银行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B.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
C.保证商业银行职能的发挥
D.它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10.下列对储蓄存款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储户与储蓄机构之间的信用关系B它是一种投资行为
C它是指个人将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银行D居民通过储蓄可以获得利息
11.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百分点。
材料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居民储蓄存款的目的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子女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1)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后,我国居民在投资选择上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如果由你撰写调查报告,你认为能的出哪些结论?

12.背景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辨题:提高存贷款利率,对储户有利,对企业不利。(10分)
12.(1)提高利率,有利于增加储户的利息收入,所以对储户有利。(2分)当前经济形势下,提高利率,还有利于缩小投资规模,抑制经济过热,既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这次银行上调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物价大幅度上涨。(3分)
(2)提高利率,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从企业局部和眼前利益来看,对企业不利。但从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来看,提高利率会使企业因资金成本提高而降低投资热情,缩小投资规模,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进而减少社会总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苗头。并且由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会使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从而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5分)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参考答案
探究1:(1)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量大,储蓄率高,对此,我们应一分为二的辨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居民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进入消费积累阶段,消费心理已趋向成熟,消费水平提高;储蓄存款不断增长也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也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银行一再降息,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居民社会安全感低,求稳怕险,以防万一,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②反映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单一,缺乏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国家应采取相应政策,鼓励居民多渠道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③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形式单一,消费观念传统,不利于国家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2)①储蓄存款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从目前的情况看,也是家庭理财的主要手段。人们参加储蓄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孩子上学做准备,有的是为了购房、买车,有的是为了养老,还有的是为了资金安全。②公民的适量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①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意味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同时,居民储蓄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太多、过量,则会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企业生产的扩大造成不良影响,这不仅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必然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③认为“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越好”是不科学的。
探究2:(1)利息和利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区别: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它是银行因为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而利息率是一定期限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拟定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3)联系: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情况下,利息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探究3: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投资特点的对比:

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活期储蓄强低好
定期储蓄差较高好
课堂有效训练:1—5:ACCAA6.D
7、(1)材料二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拒绝给李先生贷款,是材料一所说的控制贷款风险的体现。
(2)①从贷款对象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前者是发放给工商业者的贷款;后者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②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如果不开展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3)材料二蕴涵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它不会把钱轻易借给任何一个人,每一家银行都会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课后拓展学案】1—5:ABCAC6—10:ADCDC
11、(1)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会降低存款储蓄的收益,当存款利率下调时,居民可能的选择是将投资于储蓄存款方面的资金转移到投资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方式。
(2)①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必须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教育、卫生、住房等问题;③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在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中的作用。

12.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至今占据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半壁河山,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中国政府要把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1)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5分)

(2)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性质会改变吗?(5分)

12.(1)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①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5分)
(2)①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或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②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利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降低其不良资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利益,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的力量。所以,股份制不会使我国商业银行性质发生改变。(5分)

延伸阅读

高一政治《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知识点汇总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什么是储蓄存款?

(1)含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还有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进行储蓄存款的目的:

有上学、购房买车、养老或者是为了资金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获取利息。

(4)存款利息

①存款利息是指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③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④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存款基准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

(5)储蓄存款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①活期储蓄:

A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

B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②定期储蓄:

A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

B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C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6)储蓄存款作为投资的基本特征:流动性强、收益低、风险较低。

(7)正确认识储蓄存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①储蓄存款适量增长,可以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还有利于培养公民个人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但是,储蓄存款增长过快,则弊大于利,因为消费过低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导致居民投资方式单一,影响其他投资的发展,增加银行的金融风险。

2.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商业银行的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贷款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③结算业务:即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和工具的服务,银行为此向人们收取的各类服务费用,这是银行盈利的另一重要来源。

④其他中间业务:如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

(4)商业银行盈利的来源:

商业银行盈利=贷款利息-存款利息-相关费用+服务费用和中间业务收费

(5)商业银行的作用是什么?

①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课题: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基本构成、组织形式、区位

2、了解商业网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商业网点的密度、形成、效益、组织形式的影响

3、分析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

4、比较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社会效益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熟记我国主要的商业城市,能够分析其形成区位

【重点难点】

重点:1、现代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商业中心形成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影响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难点:1、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选择商业中心的区位

2、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制约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兴起、职能、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的因素。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能够读图说明商业中心形成和分布的特点。

2.读图分析:能够读图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分布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1.商业中心形成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

1.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的方法。

2.商业网点分布的制约因素分析。

提问:

1.信息时代的电信通信指的是什么?

2.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电子通信带来了社会变革,也给商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商业活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侧重商业活动的分布与联系,而商业中心是怎样形成的,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一、商业中心

1.商业中心的概念

广义: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 

狭义:城市中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2.商业中心的作用:商业中心是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

3.商业中心的形成: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为市场,成为商业中心。

在许多国家,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而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4.商业中心的分类:根据商店的数目、规模、商品的种类及服务范围等方面,可把商业中心分为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5.商业中心的区位:学生读“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和“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图,回答:“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和“西柳服装市场”的布局符合什么原则?(布局原则:商业街布局在城区中心位置──市场最优;商业小区布局在城区外围──交通最优)

学生回答:“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布局在人口密集和市场广阔的城市中心地带,符合市场最优原则;“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布局在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城市外围地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小区多建在居民小区中,如粮店、小型综合商店、副食杂货店。

二、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商品的地区差异有关。

2.商业中心的密度: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影响和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

学生思考:商业网点是不是越密越好?(合理分布)。

3.商业网点的效益:近的效益好,远的效益降低。

4.组织形式:读“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和“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组织形式的差异和原因?(人口稀少地区: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如货郎担和大蓬车。人口稠密地区:交通方便,形式固定,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提问:电子计算机给组织形式带来什么变化?(电子计算机带来的变化:电视、网上购物、电子商务)

提问:读“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和“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分析商业网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地势崎岖的崇山峻岭地区,高寒的高原地区,往往人烟稀少,交通极其闭塞,商品流通网络难以伸展到那里。平原地区一般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商业网点设置可采用相应规模的固定布局。(2)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为商业提供庞大的市场,商业网点布局的地区范围广、密度大。由于商品(如农产品)存在地区或季节差异,要求组织合理而又便捷的商品流通。(3)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较落后,且人口东密西疏,因此我国商业经济活动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4)商业网点的布局,多集中于城市,广大农村的商业网点分布比较稀疏且规模也小。

[典题分析]

读图回答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城市:A;B;C;D。湖泊:E。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芝加哥成为商业中心的原因。

[答案](1)A纽约;B费城;C匹兹堡;D底特律;E密歇根湖。(2)芝加哥地处密歇根湖南端,中央大平原以北,地势平坦,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商品集散的优良的地理位置;芝加哥为美国中部最大城市和机械冶金、肉类加工等工业中心,拥有很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中部平原及五大湖的经济腹地广阔。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总结解题的关键:

1.熟悉地理分布,有很强的空间概念;2.熟悉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3.能够熟练掌握美国的工农业的分布。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几个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
B.人口稀少的地区,不便设置商业网点
C.商业网点都应该设置在经济发达地区
D.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只受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答案]A。

2.沃尔玛购物广场和部分超市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高等院校云集B.劳动力廉价且丰富C.交通方便D.附近居民购买力强

[答案]C。

3.读我国重要商业中心图,回答: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在地形上以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2)大型商场大多分布在、或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分布在沿线,北方商业中心多靠分布。(3)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商业中心城市较少,分析其原因。

[答案](1)交通便利;平原和盆地;三。(2)沿海;沿江;铁路;河流;铁路。(3)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商品生产能力弱,人口少,消费量少。

一、商业中心

1.商业中心的概念
2.商业中心的作用
3.商业中心的形成
4.商业中心的分类
5.商业中心的区位

二、商业网点影响因素

1.商业中心的形成
2.商业中心的密度
3.商业网点的效益
4.组织形式

高中地理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案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商业中心的概念、形成、组织形式,了解商业网的概念和形成。

能力目标

1.理解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

2.比较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社会效益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结合本地实例,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

2.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区别。

●教学难点

商业网点的形成、效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5649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6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