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器、U形管压强计、烧杯(1000ml)、水、盐水、连通器、U形管。
学生用:每两人一组,每组:大、小烧杯各一个、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小桶(口大底小)一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展示课本图11-16和图11-17的图片。
问:这些事例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演示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再做一遍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存在关压强,并且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引入新课
加深理解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ρgh。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问:我们能用现在的结论解释课本图11-16、图11-17所表示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学习图11-21所示的信息窗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学生动手,得出公式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分析、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演示课本图11-22所示的实验。
问: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问:怎样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补充、完善。
问在生产和生活中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学生解释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习兴趣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问:什么是帕斯卡原理?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密闭液体传递的是什么?
问: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小两个活塞上受到的什么相同?根据什么公式可以知道大活塞上可产生很大的力?
讲述:液压千斤顶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图11-27的原理图中,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一辆小汽车。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看原理图,讨论、思考
通过强调“密闭液体及”传递压强加深理解、记忆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课本P31页,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与论证:如课本图11-19所示
F=G=mg=ρVg=ρShg
P=F/S=ρShg/S=ρgh
从公式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用小黑板首先写好)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课型新授课序号8
教育
教学
目的知识方面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
重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关键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教法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教具录相、材料,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新课导入:
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
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
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
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其
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
方法。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
阅读材料:
教材P27-28
学生练习
教师讲述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学生观看录相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有关响尾蛇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交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要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做笔记,将实验法基本程序的关键词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
小结:
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作记录
在确认所有人都已经做了认真的阅读后,可以安排小组进行讨论。
阅读前可让学生观察响尾蛇捕食猎物的录相
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假设?这个假设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或者说在做假设前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工作?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多次重复上述实验?
提 高 与 发 展教 学 反 思
响尾蛇是产于新大陆的一类毒蛇,属蝰蛇科响尾蛇亚科,大约有30种。它的特点是尾部摇动的时候,会发出尖锐的咔啦响声。两只眼睛和鼻间有一个能感觉热量的小颊窝。帮助它们追膛猎物。尾部有一串角质的连锁环,摆的时候靠这些连锁环发出声音。成年的响尾蛇尾巴有6—10块连锁环。响尾蛇共分两属,侏响尾蛇属和响尾蛇属。侏响尾蛇属包括一些小型的响尾蛇,如链侏响尾蛇和地侏响尾蛇。响尾蛇属包括一些大型的响尾蛇,如角响蛇。侏响尾蛇上包有9块大鳞板。响尾蛇属的响尾蛇有大有小,视种而不同。但头上都有小鳞片,这一点和侏响尾蛇属不同。本节课的主题内容是要让学生在前一节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响尾蛇捕食的特性来总结实验法的基本程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学生在收集资料时提高了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知道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会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
(1)、通过在本节,让学生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
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
2.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首先展示上节课学生观察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结构都叫什么?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图。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图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1)、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看图边讲解的方法。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2)、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这时也采用边看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24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