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问题探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1、背景:①19世纪末,中国程度加深,加剧
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均失败
③的初步发展
④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
2、提出
3、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4、作用:①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
1、思想论战⑴背景
⑵内容
⑶影响
2、临时约法
(1)颁布:年春
(2)内容:
(3)性质:
(4)意义:对建立、反对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问题探究〕
三、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
背景:①孙中山的挫折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作用: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②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提出背景:背景:
内容
实践
评价
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延伸阅读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出示教材P78《时局图》。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内部步调不一致,丧失了时机,再加上叛徒告密,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清朝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陆皓东被杀,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后孙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他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资产阶级政党)
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开创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正面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评价:
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方面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将满洲贵族称为鞑虏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为防止袁世凯今后擅自篡改《临时约法》,特地在附则中规定,修改约法,必须“参议院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的结局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等,说明两点: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
(2)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早在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时就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三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对,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并赞同依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随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表、张太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
(1)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等一批国民党高层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共产党高层共一百五十六人参加了会议。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此外,大会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二是剥夺“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的政治权利,实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专政。可见新民权主义不同于旧民权主义只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的空洞口号,而是主张民权不为资产阶级所专有,而为人民所共有;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旧三民主义早已提出,但内容空泛。新民生主义指出,将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对“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这就给平均地权注入了新的内容。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对于工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其生活,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结合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二者的原则区别(中共民革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5)新三民主义地提出意味着孙中三确立了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目标;三大政策则是实现纲领目标的方法手段,有纲领目标无正确的方法手段纲领目标就无法实现。正如毛所讲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7)影响见教材最后一段
★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B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作业: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集体备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集体备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国庆佳节,刚刚过去,天安门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与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画像遥遥相对,然而,这常规的举措再次引发网上争议,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根据课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的提出
结合视频材料,让学生探究近代中国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主张及其实践的结局。
学生回答: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结局都失败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16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让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孙中山选集》
问题:民族主义反对的对象是谁?有何局限?
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
问题:为什么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材料三: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宣言》
问题一:平均地权是平分土地吗?为什么要平均地权?
问题二:当今社会房价飞涨,有人豪宅数栋,有人没有立锥之地,你能从民生主义中汲取解决良策吗?
问题三:民生主义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了吗?这会对革命造成怎样的影响?
历史的丰碑——三民主义的实践
学生结合视频材料探究三民主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捍卫共和而进行的斗争,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思想的创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与时俱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了“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结合下列材料探究这个问题。
民族主义:
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演说
民权主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给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精神的传承——三民主义的光芒
学生先看一段孙中山的视频,然后汲取孙中山的精神,探讨自己的人生之路。
小结: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然后老师进行升华总结。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过程
导课
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
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师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投影阅读教材文字内容,并自己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二、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过程

导课

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

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

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

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师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投影阅读教材文字内容,并自己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二、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87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