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明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的原因,认识到人民的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2.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通过分析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3.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认识和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以及它对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教材精心构思的两个子目标题不但新颖,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两种命运的决战”──从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写起,提出国民党与共产党分别代表着中国的黑暗与光明两种命运。接着课本以生动的描述和对比的手法回顾了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根据地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国统区的统治黑暗、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通过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命运的选择,从而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故而第二子目的标题定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理解为人民选择了光明的命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介绍在“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光明是怎样战胜黑暗的。教材先是描述了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接着通过图片,表明共产党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因此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改变了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在1948年9月开始的与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三大战役中取得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最后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内容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如阅读、读图方法)、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地思索和讨论,能否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是否形成了基本历史观念以及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的能力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一:问题导入
可先提出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而国民党却想实施独裁专政。由此引入新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建议二:逸闻故事导入
教师可以用史实导入。“同学们在电影电视中常看到日本战败后,美英作为战胜国驻兵日本。那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有没有派出占领军呢?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盟国商定,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驻日占领军。1946年初,中美达成协议:日本的名古屋地区由中国派军占领。国民政府经过严格挑选,决定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荣誉第二师担此重任。当派往日本的先遣队一切准备就绪时,便电请速调‘中国驻日占领军’。然而许多日子过去了,在日本的土地上,一直没有看到‘中国驻日占领军’的影子……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以学生感兴趣的逸闻故事导入,一下子激发起他们想了解本课内容的欲望。)原来,‘中国驻日占领军’正在整装待发的时候,蒋介石策划已久的全面内战爆发了……”由此导入新课。
建议三:想象导入
请学生假设自己是生活在1945年的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教师问:“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现在胜利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有条件,在学生想象前可选放一小段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盼望和平的录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饱含激情地总结:“当时中国人民是多么渴望和平啊!但是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教学建议
○让学生看阅读卡思考:“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阅读卡的内容和图片的直观展示及图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在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完全没有民主和自由。)
此处如果选取一段国民党进行特务统治的录像,学生会有一种感性的认识。
2.根据地的发展的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思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其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图7-72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一番描述,并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因为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说明他们翻身做了主人,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
○让学生观看图7-73、7-74,想一想:“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的什么问题?”(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或者直接回答吃、穿等生活问题解决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选择补充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问学生是否知道南泥湾的故事?并由此总结出在艰苦奋斗、团结紧张的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延安精神。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谈谈革命根据地的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上,人民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经济上,通过大生产运动,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活动]
○赞成女生的观点,教师可就该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之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延安精神并不过时。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阅读卡“胜利的灾难”,通过对比,进一步得出人民当然拥护和信任共产党的结论。
3.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发动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蒋介石暂时做出和平姿态的原因。
[活动]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与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团结和争取对美蒋尚抱幻想的人们,决定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可引用毛泽东所说的话:“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我们是不要内战的。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己,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这个内战是他强迫我们打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内战初期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之后教师可提问:“如果你是1946年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但必须说出合理的理由。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共产党无论如何打不过国民党。此处可补充毛泽东当时的言论和论断。)
○看图7-75,请学生思考:“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共产党制订的作战方针,即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
2.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教学建议
请学生仔细读图7-76,从图中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歼敌人数、主要战役地点、敌军起义地区等内容。通过示意图,对三大战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
也可直接进行“分组读图比赛”之类的活动,看哪组能从图中读出更多的信息,请读到信息最多的一组先回答,其他组补充,然后教师再板书总结。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看阅读卡,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应该打过长江的结论。然后利用图7-78和活动设计,分析内战取得胜利的各种因素。最后知道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新中国成立的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和主要内容。
运用阅读卡,讲述新中国的诞生。教师可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结合图7-79与文字说明进行生动的描述。教师可在国歌配乐声中,充满激情地描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有条件的也可播放相关影像资料。
最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不懈斗争,进行小结: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如能适当精选一些图片、录像,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如有时间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题材影片,像《开国大典》《风雨下钟山》《大决战》等,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打破
第一颗试爆成功:1964、10
2、进程第一颗试爆成功:1967、6
第一颗(“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0、4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与
增强了我国的,提高了我国的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于
促进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南优二号”(1973年)—→“超级杂交稻”
2、效益:20C70年代中期——2001年:增产粮食40多亿吨
“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银河—Ⅱ”型(1992年):10亿次/秒
“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是继“”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影响在未来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元的经济效益
成为带动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增强了
五、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提高了
振奋了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A1964年、1967年B1964年、1966年C1964年、1970年D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
A“东方一号”B“东方红—1”号C“长征—1”号D“银河—Ⅰ”号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B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6、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B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第二次绿色革命”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二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问答: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国际形势怎样?
2、以上材料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成就影响
参考答案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10
2、进程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7、6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0、4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环境,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南优二号”(1973年)—→“超级杂交稻”
2、效益:20C70年代中期——2001年:增产粮食40多亿吨
“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银河—Ⅱ”型(1992年):10亿次/秒
“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影响在未来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增强了综合国力
五、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
振奋了民族精神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A)
A1964年、1967年B1964年、1966年C1964年、1970年D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B)
A“东方一号”B“东方红—1”号C“长征—1”号D“银河—Ⅰ”号
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B)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D)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D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C)
A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B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6、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C)
A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A)
A核武器研制成功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C)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B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第二次绿色革命”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二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问答: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国际形势怎样?
美苏对抗,中苏关系破裂,中美敌对。
2、以上材料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成就影响
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载人航天技术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60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