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
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分布:黑色人种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从使用人数来看最多的是汉语,第二位是英语,第三位是西班牙语。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3.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4.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成为聚落。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乡村和城市的差异:景观特征不同,生产活动不同。
二.聚落和环境
1.聚落大都选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②地形平坦③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④候适宜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⑥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居民。
2.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3.列入历史遗产名录中的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
3.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少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4.大洋洲在大洋中。南极洲没有国家和地区。
5.世界国家面积前六位: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997万平方千米),中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美国(937万平方千米),巴西(854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769万平方千米)。
6.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7.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
8.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世界上发达国家共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2.发展中国家: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独立成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出售轿车,轮船,飞机和高档日用品,赚到的钱多。
4.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赚到的钱少。
5.目前在一些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2.它是由中国,韩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3.国界线: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主要是国家行使主权范围的边界。
4.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民族,语言,宗教。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居民和聚落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66_图4.5)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该宗教形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1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地图”,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线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
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向南变大的是南纬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向西变大的是西经
特殊线(点)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60°、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0°—30°N(S)为低纬度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4.经纬网(重点内容)
(1)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除0°纬线、0°经线、180°经线)
(2)利用经纬网进行判断
例:甲地(50°N,20°E)位于(北/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在五带中属于。乙地(20°S、170°W)位于(北/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在五带中属于。
二、地球的运动: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重点图:P11图1.14,P13图1.18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例尺的表达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识记P18图1.25一些常用图例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山顶一般用▲表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
(2)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4)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