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2章)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2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2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
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一般定位
指向标定位
经纬网定位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永远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P14_图1.24)
15.高度的计算方法:(P16_图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16_图1.29)
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P29_图2.6)
(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
全部在南半球
东半球的主要大洲
西半球的主要大洲
欧洲、北美洲
南极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美洲、南美洲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非洲
南北美洲
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4.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
全部在东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跨经度最广的
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在右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P37_图2.19)
7.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P39_图2.22)

精选阅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要复习提纲(1-2单元)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要复习提纲(1-2单元)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组成要素: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辨别方向的方法;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指向和经纬网: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南北)纬(东西)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内容详细。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2.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欧洲,赤道通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南极洲、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包括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分界线(陆上分界):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呈S型

§2.3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2.4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如: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
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一般定位

指向标定位

经纬网定位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永远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P14_图1.24)

15.高度的计算方法:(P16_图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16_图1.29)

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P29_图2.6)

(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

全部在南半球

东半球的主要大洲

西半球的主要大洲

欧洲、北美洲

南极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北美洲、南美洲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非洲

南北美洲

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4.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

全部在东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跨经度最广的

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在右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P37_图2.19)

7.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P39_图2.22)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气温较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好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P53_图3.17)

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人为因素

④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P53_图3.17)(P56_图3.21)

影响因素

降水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和人类活动。
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P58_图3.23)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气温温和

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南昌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66_图4.5)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该宗教形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1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我家中没有把握);(P86_图5.1)

人口居前十一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中印美,印巴巴,俄孟尼,日墨→联想为:“中赢美,赢粑粑;我梦你,日末”)(P86_5.2)

2.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P87_图5.3)

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核工业。

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6.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1.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2.政治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3.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4.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5.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

6.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7.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8.最小的洲:大洋洲

9.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10.最大的洲:亚洲

11.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12.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
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一般定位
指向标定位
经纬网定位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永远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P14_图1.24)
15.高度的计算方法:(P16_图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16_图1.29)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