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学策略jaB88.CoM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高质量地完成有关探究活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实验引入:老师用激光笔或者手电筒射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或者手电筒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激光笔射出的光或手电筒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路。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指出: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学生观察、聆听。

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光的反射定律

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如图1,熟悉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图1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的光线;

反射光线:射出平面镜的光线;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提示: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辅助线,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法线用虚线表示,一定要与光线的画法区分开。)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2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图2甲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2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图2乙

(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图2丙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2丙

①将一张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实验次序

入射角i

反射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交流与评估

(1)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即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即反射角有什么变化?

(2)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即入射角为零,反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即反射角有什么变化?

(3)老师拿一块平面镜,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一位学生的眼睛,这位同学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老师的眼睛。老师这样判断有什么依据?同座位的两个学生可以通过平面镜验证一下。

学生观察并和老师一道画图,熟悉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反射光线也会靠拢法线,即反射角也会减小。

反射光线与法线也重合,即反射角也为零。

依据的是光路的可逆性。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做好铺垫。

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光的反射规律。

多选择几个入射角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发现普遍规律。

进行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让学生体会反射定律的应用。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张清晰的动画投影在盖住平面镜的白布上,正当学生欣赏时忽然拉开白布露出镜子,一下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请大家摸摸自己的衣服和镜面有什么不同?光线入射到光滑的表面和粗糙的表面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让氦氖激光发出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指出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让氖氦激光发出的平行光射到毛玻璃上。看到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指出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说明:

(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引导学生回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

(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

学生观赏并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

创设情景,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预习
布置预习及上课时要带的学生器具
预习及准备器具
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

进行新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讨论、交流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水母。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观察、思考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进行新课
设计实验
(二)光的传播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讨论、交流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讨论、归纳举例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讨论回答巩固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练习贴近生活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联系实际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讨论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观察生活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阅读比较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反馈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巩固练习
本课小结
1.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3.光速。
设计作业
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2.完成《一课一练》。
课后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继续讨论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晒,爱护身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能说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现象;

2.会叙述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3.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复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出示复习目标

二、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自学指导:认真阅读八上教材P69—P79内容后,完成《中考新突破》9、10页“考点解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的题目。(10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三、考点例析,自学展示(15分钟)

1.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它们的成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规律引起的.

2.考点二:光的反射作图

例2、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3所示,请你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3.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例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实验中应选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11)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四、当堂训练:(20分钟)

《中考新突破》12页“能力训练”:1、2、3、4、5、6、7、9、10、11、12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反射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反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35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