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一历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知识点

1.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进步的主流,与其相关的有利、不利条件,中国共产党所作的努力

(1)主流: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有利条件: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苏联进一步巩固,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崩溃;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不利条件: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扶蒋反共;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的内战方针;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幻想。

(3)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重庆谈判;促成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内战爆发,发动国统区民主运动;在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同时,积极谋求国内和平。

2.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局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①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②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人民坚决反对。

③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国民党进攻是局部的。

④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独立的主张。

原因:①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在华势力扩大,尚需要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所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故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觉悟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到制止作用。

3.重庆谈判的原因

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宣传共产党无和平诚意,把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方面,如毛泽东去了,就可利用机会准备内战,并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统一”和“政令统一”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响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从捍卫人民的利益出发,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努力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和谈不成,也要以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力量。

4.抗战胜利后制约内战迅速爆发的原因

(1)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在华势力扩张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由当时国内形势所决定;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战后人民民主力量壮大,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国内政治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了制约作用。

5.政治协商会议所反映的不同政治力量的主张及关系

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五个方面的代表。实际代表了中国社会中三种政治力量。会议的过程,就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三条中国道路的尖锐复杂的较量过程。政协会议是一次采取合法形式的斗争。由于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要求进行了斗争,由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国民党中民主分子的努力,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6.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这是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是指改组国民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军队国家化是指将全国的军队交给国家。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代表坚持“军队国家化作为国家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坚持所谓“军队必须统辖于国家”,“军令、政令必须统一”才能顺利“推行宪政,保障民主制度”。首先要“军队国家化”,然后才有“政治民主化”,企图以“民主”为诱饵,欺骗共产党先交出军队。中国共产党代表坚持政治民主化是军队国家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说军队国家化是使军队成为人民的军队,因此,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然后国共双方同时交出军队。

7.如何理解内战的历史必然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主要矛盾。(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武装力量。(5)虽有和平谈判的一面,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进行和谈,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6)二战后的国际大气候,美国扶蒋反共,也使内战不可避免。

8.毛泽东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战争初期,在国内一部分人民中,对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能否打败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军队的进攻,是抱有疑虑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更有一些人被美帝国主义所吓倒。国际上,当时美国正加紧进行“冷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有一些人由于过高地估计帝国主义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的力量,惧怕美帝国主义,惧怕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因而不赞成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

1946年8月,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从本质上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貌似强大,实际虚弱。从长远的观点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因为反动派代表反动,人民代表进步。毛泽东还指出,害怕原子弹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是革命人民的一个根本战略思想。这就是说,革命人民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夺取胜利。但在战术上又要重视敌人,讲究斗争艺术。

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对反动派本质的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大增强了他们打败蒋介石的决心和信心。

相关知识

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3.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政策;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过程与方法:(1)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之必然性的能力。(2)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以及1946年政协会议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2)通过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革命策略的揭露,使学生认清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质。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是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假意邀请共产党商谈和平。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中共中央派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并签定了《双十协定》。(2)全面内战爆发是重点。1946年6月,国民党在美国援助下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被迫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2.难点分析:(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是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了。中国时局的特点表现为:①美国把控制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②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③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渴求,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因此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一对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2)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是难点。政协会议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是先实行政治民主化还是先实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实质上仍是重庆谈判中尚未解决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因为有100万军队和一亿人口的解放区的存在,对蒋介石独裁方针无疑是最大的威胁。政协会议上激烈的争论,归根到底仍是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对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历史的走向将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第三章第一节的课题)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结论)
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发言)
师:美国为了控制中国建立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而支持、帮助蒋介石;(投影:国民政府在美国支持下运送军队)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阴谋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投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所以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发展的呢?
(本目内容可设计系列化问题:第一,蒋介石为何要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第二,在战后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强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何敢于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第三,既然蒋介石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为何还要打出“和平建国”的旗号?)
二、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师:蒋介石为什么没有马上发动全面内战,而是在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呢?中国共产党明知道蒋介石和谈是假,内战是真,为什么还决定去重庆谈判呢?(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认识蒋介石通过两面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概括发言)
师: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尽一切努力制止内战,寻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投影: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另一方面,用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争取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等人到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师:毛泽东一行在8月底到达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定,哪些方面还未达成协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掌握《双十协定》的几项主要内容和未达成的两个关键问题)
生:(阅读教材,掌握内容)
师:重庆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尽管共产党方面作了重大的让步,比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但是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议论)
师: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口达9500余万,军队发展到91万人。农村不脱产的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以上,共产党员已有121万名。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党,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国民党想通过谈判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想用软的一套把共产党吃掉。”因此,在谈判桌上国民党不可能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没能达成协议。但是为什么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生:(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和与战的问题上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广大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推动了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多方努力和重大让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对和平的极大诚意,国民党毕竟被迫承认要避免内战,如果再发动内战,必然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不攻自破,共产党在国统区以及民主党派中间势力中的影响扩大了。因此,这是人民革命力量的胜利。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三、政治协商会议
1.政协会议的召开及其严重斗争
师:(投影:“政协代表人数统计表”)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①有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坚持独裁、内战方针的反动力量。②有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③有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力量。由于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会议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尤其是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重庆谈判中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为什么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这两个问题争论最激烈?国共双方的主要分歧在哪儿?双方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看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想继续坚持一党独裁统治,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国民党代表坚持“军队国家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前提”,目的是以“民主”为诱饵,骗共产党交出军权。共产党坚持先要“政治民主化”,这是与全国人民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求民主自由的愿望是一致的。政协会议上激烈的争论,归根到底仍是独裁与民主、内战与和平的问题。
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政协决议及其意义
生:(掌握教材列出政协决议的五项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师:政协决议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一次机遇,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在1946年夏发动了全面内战,和平建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三、全面内战爆发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
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分析当时的形势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的?(出示投影片对比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革命力量之间敌强我弱的形势)
投影片一
国民党反动派人民革命力量
军事力量陆、海、空总兵力430万得到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军队120万小米加步枪
经济力量控制大部分省区和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占据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和物资援助59亿美元解放区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解放区经过多年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任何外援

投影片二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摘自《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生:(结合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体会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掌握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和方法,)
师:毛泽东对于当时形势特别是对反对派本质的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增强了他们打败蒋介石的信心和勇气,加上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军队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师: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机动兵力锐减。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同学们想一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解放区呢?
生:(相互讨论,并发表看法。)
师:重点进攻的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内容及插图,了解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情况)
生:(结合电脑动画《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示意图》掌握西北战场的战况)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及电脑动画《孟良崮战役示意图》掌握山东解放区的战况)
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学习)
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都被粉碎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起了显著变化,这就为下一年的全面反攻,争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结(略)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知识点总结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知识点总结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853年,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2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考点23国民大革命a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24南昌起义
①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考点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考点26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考点27遵义会议
(1)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
★考点28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考点29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考点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考点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一)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主要表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1)国际意义:

新中国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它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国内意义: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腐败、落后的旧中国的终结;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瓦解;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三座大山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摆脱了内战分裂、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

1、解放全国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继续追歼残敌的同时,又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

(2)1951年,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进行三大运动

(1)抗美援朝:

①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组成“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经过及结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之后经中朝人民与美军反复较量,美国军队遭受沉重打击。1953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军的失败而胜利结束。

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美国出兵朝鲜及将舰队开到台湾,给新生的人民政权造成严重威胁。中共中央认识到,如果让美军占领朝鲜,强兵压在鸭绿江上,我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建设,国内外反动势力气焰势必嚣张,对中国及东方各国都极为不利。朝鲜的存在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④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土地改革:

原因:①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进行土改;

②土改是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所必需的。

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土改中实行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到1950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土改,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都得到了土地。

意义:①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②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翻了身;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思考:建国初的土改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此特点?

特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镇压反革命运动:

原因:蒋介石集团退往台湾时,在祖国大陆留下大批反革命分子,他们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对刚诞生的人民政权威胁较大。

概况: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批示,镇压运动开始。同时,人民政府还取缔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娼妓、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丑恶现象。

结果及意义:经过一年的斗争,基本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创造了条件。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原因:

一些不法商人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毒”横行。有些国家工作人员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和罪行。

(2)措施:

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猖狂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三反五反运动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知识点总结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一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知识点总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一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1905-1911)
一、同盟会成立(1905)
1、条件阶级上资产阶级初长成,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思想上革命思想广宣传,邹容天华章炳麟。
③组织上革命团体广建立,统一领导势逼人。
2、成立(1905)日本东京聚群英,政党成立订章程。
选举领袖①办《民报》,组织健全②新纲领③。
3、意义民主革命新阶段,统一领导反清廷。
二、三民主义及其传播(1905-1907)
1、内容民主革命有纲领,民族民权与民生。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复中华,革命手段反满清。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建共和,政治革命是根本。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地价,地价收入④归国民。
家给人足国富有,土地制度图变更。
2、评价资产阶级新纲领,政治经济全反映。
①进步性民族独立与民主,进步局限两分明。
②局限性反帝地制不彻底,民革任务难完成。
3、传播康梁为首保皇派,维护清朝反革命。
①论战内容革命保皇⑤三争论,是否暴动反清廷。
民主政治是否行,土地制度废或兴。
②论战影响双方论战清浊分,三民主义深人心。
民主思想广传播,民革高潮渐来临。
三、革命党人武装起义(1906-1911)
1、目的推翻清朝建共和,系列起义反清廷。
2、萍浏醴起义武装起义萍浏醴⑥,规模巨大促后人。
3、桂浙皖起义孙黄暴动镇南关,浙皖秋瑾徐锡麟。
4、黄花岗起义青史留名黄花岗,黄兴率领攻衙门⑦。
烈士牺牲⑧显精神,鼓舞斗志启后人。
[注释]
①选举领袖:1905年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②组织健全:同盟会本部设在东京,在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等地设支部。③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④地价收入:平均地权“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化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⑤革命保皇:指革命派和保皇派。⑥萍浏醴:指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萍乡、浏阳、醴陵的会党,发动了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⑦衙门: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率领起义军猛攻总督衙门,因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故又称“三·二九”广州起义。⑧烈士牺牲: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第二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1905-1911)
★一、清朝统治空前孤立(1905-1911)
1、背景世纪之交多风云,列强瓜分八国侵。
扶植清朝为工具,统治危机清新政。
2、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练新军,派人留洋学堂兴。
清朝新政激矛盾,增加捐说民抗争。
3、“预备立宪”(1905-1911)
①原因日本东京政党①兴,民主革命有精进。
三民主义反封建,清朝“立宪”“反革命”
②概况出洋考察五大臣②,清帝下诏仿宪政。
皇帝独裁无民权,宪法大纲为钦定。
预备立宪士绅欢,海外康梁空欢欣。
“预备立宪公会”③兴,立宪派别终形成。
责任内阁多满人④,独裁专制欺骗人。
③影响各派离心清孤立,参加革命反清廷。
二、武昌起义及其影响(1911)
1、有利条件双十武昌起义兴,起义条件早奠定。
①阶级上武汉民资力量强,知识分子聚群英。
②群众上武汉列强侵略早,双重压榨民抗争。
③组织上湖北地区多组织⑨,新军参加反清廷。
2、武昌起义万事俱备风云变,武昌戒严无首领。
(1911、10、10)主动起义熊秉坤⑩,光复武汉立功勋。
3、起义影响湖北独立建政府⑾,“中华民国”国号新。
各省独立如席卷,清朝瓦解势喜人。
立宪官僚掌军政⑿,革命成功危机存。
[注释]
①政党:指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东京。②五大臣:指载泽、徐世昌、端方、绍英、戴鸣慈五人。③公会:由张骞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组织“预备立宪公会”。④多满人:1911年清朝设立的责任内阁,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⑤四省:指广东、湖南、湖北、四川。⑥保路同志会:四川立宪派成立的组织。⑦吴率领:四川同盟会会员吴永珊领导荣县起义。⑧鸣剑组织同志军:指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包围成都。⑨多组织:湖北地区的革命组织有日知会、同盟会汉口支部,文学社和共进会等。⑩熊秉坤:有熊秉坤和金兆龙。⑾政府:指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⑿掌军权: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多省脱离清朝独立,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大部分独立省份的领导权。
第三节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1912)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1、成立条件①政治上辛亥革命起风云,各省独立反大清。
②组织上资产阶级初掌权,选举领导为孙文。
③外交上列强“中立”寻工具,南北和谈①局未定。
2、南京临时中华民国都南京,国旗五色纪元新②。
政府成立立法机构参议院,领导就职政府兴。
(1912、1、1)资产阶级为主体,立宪官僚亦参政。
3、政府举措①经济政府颁布多法令,发展工商实业兴。
②政治禁贩华工除酷刑,自由平等禁儒经。
③外交对外《告各友邦书》,承认条约不平等。
争取列强助民国,与虎谋皮事未成。
4、《临时约法》
①主权《临时约法》初颁行,国家主权归国民。
②民权国内各族全平等,民主自由选举兴。
③体制政治体制三权分③,立法司法与行政。
政府体制内阁制,总理副署掌军政。
④目的限制独裁护共和,民主宪法④反帝君。
二、北洋军阀篡夺革命果实(1912、3)
1、主观原因革命失败多原因,反帝反封未完成。
民资发展不充分,阶级局限为根本。
立宪官僚又进攻,孙文辞职袁接任。
2、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列强惊,调兵武汉订协定⑤。
①列强干涉各省独立清瓦解,“中立”寻找找理人。
胁迫清朝启用袁,策划和谈反革命。
民国外交图妥协,列强干涉续调兵
对华外交又孤立,经济封锁计得逞。
②军阀两手袁任总理掌军政,进攻南方又反清。
通电逼宫⑥帝退位,就任总统都北京。
3、教训辛亥革命教训深,民资软弱妥协性。
革命任务未完成,救国救民待探寻。
三、辛亥革命功绩及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反帝封,民主革命最典型。
2、功绩①政治上推翻清朝建共和,君主专制终寿寝。
打击列强易工具,中华政局不稳定。
②思想上民主自由民欢欣,民主共和入人心。
③经济上推翻清朝办实业,民族工业大跃进。
④外交上亚洲民解⑧互促进,亚洲人民新觉醒。
[注释]
①南北和谈:1911年冬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代表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②纪元新:指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③三权分: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④民主宪法:指《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⑤协定:指武昌起义不久,日本与清朝签订出售武器合同。⑥通电逼官:1912年2月,袁世凯指使段祺瑞等四十多名将领通电要求清朝立即采用共和政体。⑦从此停:指辛亥革命结束二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⑧亚洲民解:指在辛亥革命的同时,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爆发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35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