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构成封建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有制。
1、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1)性质: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
(2)兴衰:它始于商朝,完备推广于西周,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3)内容(权利与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
2、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政府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用地租剥削农民。这种制度是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王田制(新)、屯田制(三国)、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三种形式
▲屯田制:
目的:主要是为了戍边和保证军需。不少朝代都实行过,如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都实行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背井离乡,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推行屯田。后来,魏、蜀、吴也都实行屯田。
基本特点和具体做法: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含有兵农合一成分
方式:这是政府或统治者组织的农民或军队的开荒种地。屯田有军屯、民屯。军屯:由士兵屯垦;民屯则招募流亡农民进行屯垦;屯田农民要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政府设官管理;屯田民要分别不同情况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但他们不再负担兵役。
作用: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操推行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
▲均田制:
实行: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主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②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③官吏得给公田;——其利益得到了保障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政府规定,一夫一妇要向国家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产麻的地方纳布一匹(不交帛)。此外,农民还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调。
作用: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比较完备)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占主要地位,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都存在这种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共同构成封建经济基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在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主不断兼并农民的土地,使这种土地所有制不断破产。
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认识:古代土地制度变革与调整的实质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是最大特征:①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级力量增加的表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②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使兼并得到一定的缓和,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知识体系一览
生产工具:原始:,商周:,春秋
耕作方式:原始:,商周:,春秋
农业
公有制:时期
土地制度井田制:出现,瓦解,崩溃
私有制:形成限制进一步发展
部门:
手工业成就:
经营方式:
发展历程:
商业重农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结构上:
农业生产模式上:
组织经营上:
生产部门:
劳动分工:
手工业生产技术:
经营形态:
生产水平:
商业: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一览
天文学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
我国对彗星的记载比欧洲早:
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
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是: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
东汉科学家张衡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
世界上首次恒星位置的变动是和用发现的。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
我国古代最精确的一部历法是:
数学方面:
最先提出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的是:,比西方早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的是: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
农学方面: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元代的详细记载了、
、和等重大发明。
的作者被誉为
医学方面: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是:
的作者被称为
最早的麻醉药剂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是发明的。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他还创立了
四大发明:
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是: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发明是:
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
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
2、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历史之最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他的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是
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屈原楚辞中最著名的诗篇是
唐朝最著名的三个诗人是:
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是
明朝的“四大奇书”是: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在等作品中。
明清时期批判现实的代表性力作是:
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最为著名的“元曲四大家”是
京剧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是在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春秋以来,儒家思想是如何演变和被利用的?
儒家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晚年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史称五经。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是孟子。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宽刑薄税。另一代表是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儒家思想当时不受重视。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
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应当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代理学仪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集大成者是南宋朱熹。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说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2、战国以来,除儒家外,还有哪些学派、思想也有很大影响?
道家: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战国时期,继承老子道家学说的是庄子,他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现象。
战国的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平民百姓也要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渴望社会安定。尚贤就是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战国的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以法为本,法不阿贵。韩非子的思想在商鞅变法中得到体现。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身体力行,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反对君主专制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唯物观点。他还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
3、战国以来,我国诗词发展的情况怎样?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是屈原。他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离骚》是其许多优秀诗篇中最有名的。
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
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了不少诗赋,史称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诗风慷慨苍凉。
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了许多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代表作有《采桑度》,北方民歌有《刺勒歌》、《木兰辞》等。
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初唐诗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他的诗句)的成就最高。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苏轼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代表作有《雨霖铃》。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派。
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陆游文学成就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代表作有《钗头凤》。
4、战国以来,我国散文、戏剧、小说发展的情况如何?
孟子的文章刚柔相济。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
兴起于两汉的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赋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赋代表作是班固的《两都赋》。
宋代兴起话本,艺术成就较高,直接社会原因是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的代表,代表作有《窦娥冤》。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长篇小说。
5、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绘画艺术发展情况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青铜器的装饰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壶身刻画多种画面,形象生动,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性强。
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朝画家有展子虔。
唐朝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
6、东汉以来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情况如何?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有名书法家。
曹魏的钟繇,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造诣也挺高,和王羲之合称“二王”。
唐朝书法家有初唐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中晚唐的柳公权(代表作是《神策军碑》)。草书大家有张旭(草圣)和怀素等。
7、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天文历法发展情况如何?
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那时基本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战国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人早1700多年。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成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
元朝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定《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8、战国以来,我国医学发展情况如何?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是扁鹊,被后世医家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和张仲景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誉为“神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唐高祖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9、东汉以来,我国数学发展情况如何?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外国早1000年。他还著《缀术》。
10、隋唐以来,我国印刷术发展情况如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400年。
11、隋唐以来,我国火药发展情况如何?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
12、我国四大发明的传播情况如何?
造纸术: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罗盘针在宋代海船上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火药和火药武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13、战国以来,记载我国生产科技成就的著作有哪些?
战国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徐光启积极引进西学,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将《泰西水法》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秦朝以来,我国历代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是怎样演变的?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又流行一种更加简便的隶书,是为书同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唐玄宗时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右图为我国古代某文物图片,图中文字
A.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B.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是最早的全国统一标准字体
D.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4、有关“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1819年奥斯特已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第一台电动机。两则材料读完后,你的结论是
A.科技是生产力并随社会需要而发展B.磁性的应用有一定的过程
C.“电的鼻祖是我们中国人”D.我国科技战滞后于西方
5、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
6、《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肆表演杂剧《西厢记》
7、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
8、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但最早把人送入太空的却是西方人,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古代科学重经验总结,少理论研究
B.中国人缺乏创新思想和进取精神
C.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封建统治和殖民侵略,造成中国长期落后
9、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10、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11、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在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A、《五牛图》B、《清明上河图》C、《水浒传》插图D、《五子夺莲》
13、在明清小说中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社会制度的作品,不包括:
A、《碾玉观音》B、《红楼梦》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14、唐朝,其诗体现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陆游
1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
A、《诗经》中的“国风”B、汉赋C、唐诗D、元散曲
1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
17、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邀请国际友人观看了一部根据我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戏曲故事片,引起很大反响,该片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曲电影是
A花木兰B红楼梦C梁山伯与祝英台D穆桂英挂帅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温故知新
(一)中外历史整体框架
(二)古代中国的概况: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3、重要朝代:
4、朝代特点: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西周分封制
谁封:
封谁:
为何封:
封的作用:
最后结局:
2、西周宗法制
(1)何谓大宗?
(2)何谓小宗?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怎样?
(4)为了维护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什么制度?
(5)宗法制的确立对于西周统治有何作用?
3、三公九卿制
名称职责关系
三
公
4、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5、郡国并行制
原因:
结果:
6、推恩令
原因:
结果:
7、三省六部制
唐朝前期皇权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上,说说它们的情况?
8、宋分相权制
行政归,办公机构为
中央机构军政归,拥有之权,统兵权归
财政归(、、)长官(又称
废除了由的制度
州郡长官由出任
地方机构之下设置,有之权。
各州郡的,除自留外,其余运往或其他
指定地点,由掌握。
9、丞相
确立于:
废除于:
存在时间:
10、军机处
设立时间:
设立目的:
军机大臣职权:
。
军机处的特点:
。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说说分封制的来龙去脉?
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受封者是王族、功臣和先代(商代)贵族,是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是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周王作战,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作用是初期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王权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分封制逐渐崩溃。
战国时秦国:废分封。
西汉: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相当于县,封侯享用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2、说说郡县制的历史?
战国时秦国:行县制
秦朝: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秦朝中央机构设置哪些官职?他们各负责什么事务?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务。是为三公诸卿制。
4、隋唐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罚,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是为三省六部制。
5、北宋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又在各州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以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6、明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怎样?这些机构各负责什么事务?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是宰相。
7、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保留着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从中央到地方都直接惟皇命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取消。在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西周分封制的受封主体是
A、殷商降族B、功臣C、先代(商代)贵族D、同姓亲族
2、关于西周分封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使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度B、大宗、小宗制度
C、礼乐制度D、世卿世禄制度
4、在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的哪种关系是不存在的?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
C、平等关系D、相对的关系
5、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8排64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6排,大夫4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64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6、(2006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7、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周王嫡长子B、周王嫡次子C、周王庶长子D、周王庶次子
8、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
A、大宗的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D、小宗的次子
9、周朝礼乐制度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C、是一种等级制度D、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10、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
11、(2006上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1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实行郡县制
1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4、秦朝时,位高的丞相和权重的御史大夫相互之间的主要关系是
A、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B、御史大夫对丞相负责
C、两者紧密合作D、两者相互牵制
1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
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16、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120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主要是因为
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36部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7、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18、“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的是
A.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
B.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皇权排斥相权D.中朝成为决策机构
19、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措施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
2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下列关于秦朝郡守县令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地方行政长官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在辖区内铸造钱币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控制的工具
23、(2006天津)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D、颁布推恩令
24、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
2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26、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加强监察制度B.分封诸侯王C.再三减免租税D.复故爵田宅
27、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2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贾谊这一主张()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B.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汉武帝设立中朝
2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30、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招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
32、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D、宋初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
33、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4、(2006天津)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35、宋朝的“计相”总管
A、行政B、军政C、财政D、监察
36、北宋统治者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主要是为了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37、宋朝时,宰相的办公机构是
A、中书门下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
38、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
39、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0、我国封建社会丞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春秋、元朝B、秦朝、清朝C、西汉、清朝D、秦朝、明朝
41、没有大大削弱相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
42、下列措施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A、汉朝设立“中朝”机构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设中书省D、明代废除丞相
43、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封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宰相权力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4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5、(2006广东)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1)参知政事的设置(2)丞相制度的废除(3)军机处的设立(4)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1)(2)(3)(4)B、(4)(2)(3)(1)
C、(2)(4)(1)(3)D、(4)(1)(2)(3)
46、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4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越来越任人唯亲D、专制主义皇权不断空前强化
48、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制的建立D、军机处的设置
4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导入: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那究竟孔子有什么魅力呢?让这位诺贝尔获奖者如此断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的生平
孔子是谁?圣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财产。但他一生历尽坎坷。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幸好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他青年时代曾先后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牛羊的小官。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一定得社会声誉,之后他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成为政府高官。但是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渐冷淡,孔子便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当权者能加以重用。孔子曾经非常自信的宣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可他在周游卫、宋、陈、蔡等国的十多年中却备受冷遇。有时甚至处于饥寒交迫,生命危险,狼狈不堪的境地。
政治上的不断碰壁,使孔子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当世已经无法实现。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便返回鲁国专心致志于文化教育事业。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除了继续收徒讲学外,还收集并整理了古代的文化典籍,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
过渡:《论语·为政》中孔子用一段话总结自己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接着我们来学习孔子的思想
2孔子的思想
a核心——“仁”
“礼”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
孔子说的“仁”的内涵是什么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就是“爱人”.“仁者爱人”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另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而如何实行仁,实现“爱人”。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仁”体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
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是“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揭示了“仁”跟“礼”是什么关系呢?他认为“礼”是实行“仁”的手段。是“仁”的根本要求。要达到“仁”必须做到“克己复礼”,它作为孔子“礼”学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含义呢?它的含义是,做人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里的“礼”是指西周等级名份制度。
如何实现“礼”呢?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正名”(看课本小字介绍)
接下来我们在看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b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展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统治者若能以“德”来治理国家,就能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枢而众星环绕。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如此则国家没有不能得到治理的。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进步性:①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②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C孔子的天人观
展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根据我们所能掌握的资料,孔子并没有正面讲过关于神灵的言论。但从孔子回答他弟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神灵的一些看法。他其中一个弟子子路曾问他如何侍奉神灵候,孔子回答说,你还不能侍奉人,又怎么能侍奉神灵呢?子路接着问到了死,得到的答复是,你还不理解生,又怎么能理解死呢?他的弟子樊迟请教智慧,孔子告诉他说,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就是说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他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于人的本身。
3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孔子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他广收门徒,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状况。
请同学列举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言论
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他的教育思想甚至超越了他的时代。
4.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后世有重大的影响,为何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呢?
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撑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最上等的国君推行无为之治,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身。次一等的国君,用德教感化人民,用仁义治理人民。第三等国君,用政教治理人民,用刑法威胁人民。第四等国君,用权术愚弄人民,用诡计欺骗人民。最好的政治是无为而治,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身,人们得到最好的益处。功成事遂,老百姓还浑然不觉,说是自然如此的嘿。为政者,像肺之于人体,最好的肺是让你没感到有它在替我们呼吸工作。当你天天感到肺在替你呼吸,那么这个肺已经有病了。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聃与《道德经》
老子还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和无哪个作用比较大?一般人注意到了有,而老子却重视无,一个房间,我们利用了它的无容纳人和物,门窗、器皿,正是它们的无成就了其作用;柔弱与坚强哪个好呢?在老子的眼中,柔弱胜于坚强,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可是水却能攻克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滴水穿石
,所以刚强不是最高层次,柔弱才是最高境界;力争上游好吗?老子却发现水是往低处流的,大江大海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处在一般人瞧不起的卑下之处。老子特别崇尚水的品质,在他看来,水柔弱、不争,还能滋养万物,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了。总之,一件事情,一种东西,一般人注意到正面,老子却看到了反面。
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思想不同寻常的人。
1老子的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西周末年人,公元前571年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东周时期,曾被周王召为守藏室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这使他博学多智,精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
这里的“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大概凡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可以得个称号。
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最为著名在清源山,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2老子的思想
老子有一本书叫做《道德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可见老子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伟大思想家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道”
1、“道”的哲学概念
“道”是什么——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2、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即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要使用权谋,以“无事取天下”,认为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为今用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回到刚才的选择题,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老子认为最理想的政府是人民不知道它做了些什么事的政府吗?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更是异彩纷呈,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这些思想家生前或“遑遑然如丧家之犬”;或骑青牛,过函谷,不知所终,然而,他们的思想没有消失,这个伟大时代的不朽精神也不会消失!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42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