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北平”,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想北平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读前要热身
老舍佚事四则
一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二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11—1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三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人民音乐家。长虹,即高长虹,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四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知识应储备
●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1—2
老舍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
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
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识记字音
1.字音
什刹海(chà)粘合(nián)辜负(gū)喘气(chuǎn)韭菜(jiǔ)
菜圃(pǔ)廿七(niàn)空旷(kuàng)橘子(jú)
2.多音字
刹shā刹车担dàn重担省shěng省钱过guō姓过
chà刹那dān担负xǐng反省guò过奖
●分辨字形脾:脾气喘:喘气粘:粘合
啤:啤酒湍:湍急拈:拈轻怕重
婢:奴婢揣:揣摩沾:沾湿
犷:粗犷调:匀调
旷:空旷碉:碉堡
矿:矿产凋:凋谢
●文题解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理解标题的含义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情感来分析。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作者笔下的一景一物,都有自己深深的烙印,他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北平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他所表现的,是“我”和北平,“我”和北平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高手支招之二——感受鉴赏
文本需精研
想北平①
老舍
11—3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等都是以北平为写作背景的。]因为我可以捡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③,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第1段:作者交代自己对北平的情况了解甚少。
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很含蓄]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作者与北平的心灵黏合了,那北平中亦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身心亦烙着北平的文化。生于斯,长于斯,自然非匆匆过客所能体会,自然非他乡所能比较,因为作者与北平已经物我神交,难分难舍。]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④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⑤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一连几个“说不出”,把自己对北平的爱,如同爱母亲一样,浸上了自己的心血,一字字,一声声,杜鹃啼血似的倾诉了出来。这诗的语言,诗的声音,诗的韵味,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动这读者的共鸣。]而已。[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
第2段:作者在本段首先直接抒发对北平的爱,然后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对北平的爱作类比,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爱也和对母亲的爱一样的深沉。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杜鹃啼血”刻骨铭心。]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可是我说不出来!
第3段:为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爱,作者将北平的爱与“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进行类比,说明这种爱都是充满审美愉悦的,间接而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的另一层含义。
以上为第一部分,表现作者对北平的爱之深。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北平历史悠久,是我国几百年来的文化、政治中心,要画出这座古城的美实在不易。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一般人不留意的地方下笔,他把北平和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作了对比。]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这是北平优势之一],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作者以工细的笔触,在古老的城廓中描绘出了一幅恬静、清丽的图画。这的确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描写。]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北平优势之二]。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第4段:作者在本段把北平和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的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作了比较,突出了北平“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和“动中有静”的特点。
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⑥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优势之三]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北平优势之四]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位于北京怀柔)与西山⑦呢!
第4、5两段写人们不留意的北平的外观。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总说]。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先说花]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再说菜]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⑧![最后说果子]
第6段:作者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并饱含感情地对北平的花、菜、果子作了比较细致的描绘。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以伦敦的严重污染反衬北平的自然美];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晋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第7段:本段承接上文对北平花、菜、果的描绘,通过有着成天冒烟的工厂的伦敦与“使人更接近了自然”的北平作对比,突出了北平的自然美。接着,作者又以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有着自然美的北平的热爱。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第8段:再次直接抒发对北平的爱。
第二部分描绘作者心中的北平的景之美。
①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改动。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样子》、《茶馆》等。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③[陶然亭]位于北京玄武区太平街陶然桥西北侧,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取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陶然”二字为亭命名。④[什刹海]位于北京西北部,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海。⑤[玉泉山]位于北京颐和园西侧,是北京“三山五园”之一,因山上有玉泉而得名。⑥[匀调]匀称,谐调。⑦[西山]位于北京西郊,有香山、八大处等景点。⑧[愧杀]同“愧煞”,意为很惭愧。
读后须品味
主旨: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去世,老舍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对北平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想北平》这篇散文中,老舍通过他与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采用衬托的手法和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他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文法:
1.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语言。通白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作者曾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象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纯净、简洁同样也靠千锤百炼。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有物情感,都笔笔到位,如同天成。
2.精巧的构思。《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结构:
爱北平如同爱母亲(真挚)
想作者对北平的爱之深
北对北平的爱说不出道不出(深沉厚重)
平人们不留意的北平的外观(对比的手法)
作者心中的北平的景之美
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自然美)
探究后争鸣
11—4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如果再加入一点人物的活动,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景写活。《想北平》较多地描绘了北平的自然景观,基本没有描绘人物的活动。对此,有人认为应增添描写人物的句子: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安静自然可爱之中的北平,若有一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平民,更能体现北平的风俗特点,也能在宁静自然之中增添一些灵动色彩,突出作者既爱北平的自然,又爱北平的风土人情,对北平无所排斥,无所挑剔的完全的爱。
也有人认为保持原状好:本文虽然主要写景状物,但情感真挚热烈而亲切,营造一个“我的北平”,老舍个人心中的母亲似的北平,是纯净、简洁的北平。
我的观点
高手支招之三——多维阅读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11—5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
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阅读提示: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是一首歌,忧伤而又苍凉。郁达夫先生是在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故都的秋,真是一物一景总关情。
《古都的秋》和《想北平》同为思乡名作,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我的看法
高手支招之四——素材积累
《想北平》一文采用衬托的手法和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作者对北平的无限眷恋。老舍对北平的眷恋,老舍与北平亲如母子的关系,来自他对故乡真挚的爱。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一方面,作者直接表白了自己对故乡北平的爱;另一方面,作者又以一个儿子爱母亲的心灵直白形象地诠释了这种爱。)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一条潺潺的小溪从村头蜿蜿蜒蜒地一直流到邻县,溪水清澈鉴人,游鱼历历可数。记忆中的故乡,天似乎特别蓝,云也似乎特别白,仿佛水洗过一般的干净。而山上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麻雀,乌鸦,黄莺,布谷鸟,白头翁……除此之外,还有山鸡野兔,狐狸豺狗等数不清的走兽飞禽——那是一个人与自然无比和谐融洽的地方,到处都能感受到活泼泼的生命所带来的欢乐,也到处都能享受自然美景给予人的心灵上的愉悦。(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云,甚至故乡的飞禽走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乡的一切都是美的,这源于我对故乡真挚的爱。)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路途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摘自孙犁《老家》)(梦是人真实心理的反映,作者梦回故乡,反映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唐代诗人宰相武元衡在他《春兴》一诗中写道:“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在这首诗里,作者将春景、乡思、归梦融为一体,借春风、归梦酿就了一曲浓浓的乡情之歌,抒写了他对故乡深沉的爱。)
★京味儿:具体说“京味儿”,即以北京普通的传统市民以及他们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为表现对象,并与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京华市民社会的文化氛围。
我们从老舍的创作中悟出:京味儿作品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这是最起码的京味儿题材的合格线;第二,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第三,写出时代、
11—6
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这三个条件实为三个文化层次,高品位的京味儿作品自然能够达到第三层次。老舍是超越了三个层次的。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从《想北平》去感受老舍的乡情: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是地道的北京人。尽管到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却始终深爱着故乡北京的一切。这种浓郁的乡情是他一生中写北京、唱北京的重要动力。
第一次接触老舍的文字,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的一篇小散文,叫《想北平》。印象最深的大概还是作者那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北京方言。老舍善于运用方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并进行加工、提炼,因而形成了特有的北京风味,使人立刻联想到老北京的城门、牌楼、胡同、院落,甚至蔬菜和瓜果,还有春天的风沙、秋后的蓝天、香山的红叶等等。
老舍笔下的北平是这样的:“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寥寥数语,便传达出老北京特有的神韵,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文字和语言功底。
老舍是爱北平的,这种爱与生俱来。正如老舍在文章中所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这种爱之深就在于“说不出”。这种描述充分体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008的奥运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北京城的装点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今的北京城早已和老舍笔下的北京城相去甚远,如果老舍复活,不知对这已变化得翻天覆地的北京城又会作怎样的一番描述?(真情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对某一物产生了感情才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老舍正是因为对家乡北平有着浓厚的感情,才写出了令读者动情的《想北平》。)
高手支招之五——习题探讨
1.散文要不“散”,就要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阅读本文,理清行文线索,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看看老舍是怎样“想”北平的。
解析:本题是要求搞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组材,从而表达中心的。考虑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比如文中的“想”字。再由这些关键词结合文章线索和重点句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外观特点,通过描写花多菜多果子多表现北平的自然美。
相应的句子主要有:“可是,我真爱北平。”;“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个北平”;
“真原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真想念北平呀!”。
2.老舍在《想北平》中对北京的一些风俗、物产作了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孙犁的《乡里旧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作品,加深对这些手法的了解,同时想想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什么样的情感和体验?请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解析:阅读叶圣陶的《藕与莼菜》、孙犁的《乡里旧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理解通过对一些风俗、物产进行描写以寄托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手法,然后比较总结,回忆家乡的风俗与特产,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口头与书面交流都可以,最好先是口语,要具体生动,有细节,绘声绘色。然后进行书面整理,要求不必过高,片断就行,但是要写出明显的地方性和生活气息,写出“味道”。
答案示例:二月初二,家乡里家家要“打囤”。在这天的大清早,老人们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一个大的圆圈,旁边画上梯子表示囤的高度。“二月初二龙抬头”,在一年伊始,这是有特殊意义的,它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月十九和七月初七都说是下雨的日子。据老人们说,六月初九这天是天老爷爷的生日,人们在这天都要包饺子祭天。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年难得一次想见,他们不免要伤心掉泪的。泪水落到了地上便成了雨露,所以这天总也要下雨的。不过雨不会太大,久别重逢是他们喜悦的事,织女不会哭太久。细心的老人说这天夜里的露水特别多,那便是牛郎织女的泪水。天旱不雨的时候,家乡人便盼着这两天的到来。
无论打囤也好,包饺子祭天也好,都是表达家乡人盼望丰收的愿望。
高手支招之六――精读检测
基础演练
1.文学常识填空。
老舍(1898~1966),原名,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短篇小说《二马》《离婚》《月牙儿》等,主要散文集《我热爱新北京》《老舍散文选》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健康夸奖蜻蜓杜鹃
B.辜负空旷摇篮疲乏
C.部置僻静便宜蝴蝶
D.摊子愧杀悠然享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复杂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A.即使可是虽然而又
B.虽然可是既而又
C.即使但是既而又
D.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4.对下面一组句子的顺序调整恰当的一项是()
①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②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③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④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⑤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⑥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⑦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A.①③②④⑥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③①⑥⑦⑤
D.②④⑥①⑦③⑤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5.作者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
6.作者说“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7.分析“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意。
答:
8.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根据上文内容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老家
孙犁
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
11—7
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9.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11.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诗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语言运用
13.(2007山东新课标高考模拟,18)仿写下面的句子,内容自定。
愤怒是人的正常感情之一。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你能不产生火焰般的愤怒吗?
14.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
一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城市标志、名片、宣传主题口号。截至2007年1月25日,共收到应征作品9461件,其中,城市宣传主题口号8783条。经过4轮评选,确定了1条城市宣传主题口号:“乐山,乐水,乐在其中——中国乐山”,并于4月11日公布。
值得说明的是,在应征稿件中,有一条“乐山乐水,乐在其中”与“乐山,乐水,乐在其中”十分接近,除1个逗号外,文字完全相同。征集方最终采用了仅多1个逗号的那条。
(1)请给这段文字加一个不超过15字的标题。
(2)权且站在口号征集方的立场,说出“乐山,乐水,乐在其中”比“乐山乐水,乐在其中”更好的理由。
写作训练
15.本文第四五自然段将北平和巴黎、伦敦等城市进行对比,写出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等特点,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北平的深沉的爱。请运用同样的手法写一个片断,表现出对某一个地方的喜欢。
精读检测提示与答案
1.舒庆春《骆驼祥子》《茶馆》
2.提示:C项中“部置”的“部”应写作“布”。
答案:C
3.提示:可根据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答案:B
4.提示:②句是整个句群的总括句,其他各句都是这句话的具体解说。解说句的顺序可参照②句中“花多菜多果子多”。
答案:D
5.提示:代词指代内容应从其前后语境中从寻找、归纳。
参考答案: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
6.提示:注意这句话前面的“不是——而是——”这个句式。
参考答案:(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7.提示:此句的含意有“作用义”、“内涵义”和“感情义”。要从上下文和句子表达的感情上去找。
参考答案: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
8.提示:可从选文最后一段查找,找出有关信息加以整理便可。
参考答案:(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9.提示:段首的两句诗开篇点题并有总起作用,流露了作者对“老家”故土的深切怀念以至魂牵梦绕之情,并具体通过对梦境的描写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回答时从主题表达和效果两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10.提示:描写从方式上分主要有细描和白描。从原文看这里的描写基本上不饰雕琢,直白如话。前后的对比描写,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或: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11.提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态。根据原文: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参考答案: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12.提示:B项说“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之说牵强附会;C项说“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表述有误,因为原文说到晚年,“不管怎样想如何说,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矛盾心情;E项“主要表现作者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不对,因为原文接着一转,表明了“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的看法。
答案:AD
13.提示:注意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各句之间的内容联系。
答案示例:哀愁是人的正常感情之一。当你的感受被忽视,当你的希望被击碎,当你的亲人被夺走,你能不产生潮水般的哀愁吗?
14.⑴提示:此标题由两个主谓短组成,第一个短语表明了特定的地点及所发生的事件,第二个短语突出了事件的焦点及结局。此标题表意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有传神之效。
参考答案:乐山征集城市口号一个逗号定胜负。(意思同即可。)
⑵提示:可从节奏、情调、效果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①节奏不同。对称固然美,错落有致也能出彩,多了1个逗号的那句,节奏更富于变化,更跌宕多姿。②情调不同。多了1个逗号,对乐山的山和水的“乐”,展现得更充分,品味得更悠然自得。③效果不同。广告语是语言的艺术,有了以上两点“不同”,多了逗号的那条,无论用在哪种媒体刊裁,对以山和水为特点的旅游城市乐山市,宣传效果都会增强。(意思同即可。)
15.提示:所写片段的内容是表达对某一地方的爱,表达过程中要使用对比、动中有静等表达技巧。
参考例文: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旱,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尚略黄昏后”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山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情调。……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想北平 [苏教版必修1]”,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维目标】
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布置预习:老舍对北平有怎样的情感?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导入
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番品读,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样话老北京的完美与个性的呢?下面一起来品读他的《想北平》。
三、研读文本
1.(1—3)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明明反复说“说不出”可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它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2.(4—7)作者为什么这么爱北平?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3.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Ⅰ衬托手法。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Ⅱ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Ⅲ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Ⅳ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4.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京,老舍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知识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它的整体结构让人快乐而安适,还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5.小结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主观感情,就称得上好文章。
四、作业布置
选取某一细小的事物(景物),写出自己的主观色彩,不少于300字。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想北平》课前预习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想北平》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
1、资料链接
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
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
课内探究学案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资料链接
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二)合作探究:
1、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自己对北平的钟爱的?从文中找出表现这种爱的句子,分析。
3、在这三段中,老舍先生一共说了四次对北平的爱“想说而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三)精讲点拨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
2、(1)我真爱北平
分析:正面描写,直抒胸臆,表达对北平特殊的爱。
(2)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分析:爱到深处已无言,更强调爱的真挚深切。
(3)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分析: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正体现一颗赤子之心。
(4)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分析:我和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完全融为一体。
3、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了作者对北平的爱强烈、深沉、真挚。
(四)反思总结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老舍先生并不是以一个观光客的身份来看北京,北京的点点滴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这样选材,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老舍之所以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三】课后练习与提高
写一篇怀念家乡的散文,不少于400字,本文的手法至少用两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133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