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①所有。
2.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②。国王把土地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④,同时要向国王交纳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作。土地规整,如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⑥“”。
3.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⑦,土地⑧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开始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⑨,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⑩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解读〗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否认井田制规定的土地“公有制”原则,但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默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①氏族公社;②国家;③层层分封;④转让与买卖;⑤贡赋;⑥井田制;⑦私田;⑧转让关系;⑨公田、私田;⑩实际。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①,以②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秦汉到明清
⑴基本制度:封建土地③制。
⑵社会问题:④严重,阶级两极分化。
⑶政府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⑤。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⑥;明朝政府丈量⑦,按照⑧的多寡收取赋税。
①井田制;②法律形式;③私有;④土地兼并;⑤小农经济;⑥均田制;⑦全国土地;⑧人丁和田亩。
二、“重农抑商”
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采取①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②的问题。
2.推行
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③“”。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⑵西汉:汉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时期,规定货币官铸、④专卖等,向工商业者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⑶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固守⑥政策。继续实行⑦制度,垄断⑧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征收重税,破坏了⑨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⑩的发展。
〖解读〗商鞅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页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晚清时期,统治者还固守本末观念。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秦汉时期对发展农业,稳定社会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①鼓励;②封建政权统治;③重农抑商;④盐铁酒;⑤加重征税;⑥重农抑商;⑦专卖;⑧盐、茶;⑨工商业;⑩资本主义萌芽。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表现
⑴明朝: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①,对外贸易只能在②下进行。
⑵清初:政府厉行海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影响:妨碍③的开拓,抑制④,阻碍了⑤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⑥,逐渐落后于⑦。
①互市;②官方主持;③海外市场;④资本的原始积累;⑤资本主义萌芽;⑥隔绝⑦世界潮流。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私田开垦,井田制破坏;通过税制改革和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危机封建统治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实行均田制;明政府丈量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③评价:鼓励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由来已久:商鞅变法倡导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统治者继承发展
政策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
明清:统治者强调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实行专卖、重税、歧视政策
影响:阻碍工商业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确保赋税收入,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朝: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清初厉行海禁,内迁移民,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规定只开放广州,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探究一: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有: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②层层分封,受封者要向国王承担义务③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探究二:○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
土地的私有,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2古代封建政府采取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这一现象?
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封建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探究三:为什么封建政府要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有何影响?
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1)积极: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前期)
(2)消极: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探究四:明清实施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有何严重的后果?
积极作用:这种消极防御手段,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所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
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D)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
3.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B)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B)
A.土地兼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国家授权许可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
5.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B)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6.《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C)
A.民贵君轻B.施行仁政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7.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B)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8.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延伸阅读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2)“重农抑商”一目是本课重点。使学生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考”,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原因时,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3)“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目,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4)“工商业的管理”一目,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5)“禁奢侈”一目,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古代的经济政策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经济政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规律引导:演变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2、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
土地归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得,但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强迫耕作土地
(3)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产生——春秋时期:由于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田,
井田制日趋公元前594年,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改革,这就形成了新的所有制。
②法律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候国先后开展了运动。
其中较为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它以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
③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屯田制”三国时,曹操为了筹措军粮,实行制。这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实行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种制度,其的规定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这种制度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④冲击:“均田免粮”:明代后期,土地,加上天灾,租税沉重等原因,明末农民大起
义爆发。李自成的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的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⑤彻底废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全国进行,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
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3)演变:①战国:
②汉初:
③汉武帝时:
④中唐以来:
⑤明清时期:
(4)评价①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
②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
(2)具体表现:
①明代:
②清代:
(3)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
②客观原因:A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例如荷兰占领中国)
③C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思想原因:
(4)评价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
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
(1)明朝中后期:产生

(2)清朝:缓慢发展

2、主要特征
(1)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①经济结构方面:

②政治结构方面


综合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

2、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选择题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B.鼓励国人出海贸易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4.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5.《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6.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
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1.(09年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2.(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08天津39题部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封建土地所有制:
(1)基本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变动趋势
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
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
(3)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
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
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1)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1分)不是。(1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
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的正常流通,加剧了土地兼并;(1分)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积累,(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3)回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2分)
原因: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急需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料。(2分)

一、选择题
1.A2.C3.B4.D5.B6.B
二、非选择题
7.(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8.(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

1.D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2.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3.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结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选B。
4.(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本题结合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耕作土地由原来的十亩到治田百亩,岁收粟百五十石。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145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规律引导:演变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2、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所有。(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土地归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得,但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强迫耕作土地(3)封建土地所有制:①产生——春秋时期:由于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田,井田制日趋公元前594年,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改革,这就形成了新的所有制。②法律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候国先后开展了运动。其中较为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它以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③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屯田制”三国时,曹操为了筹措军粮,实行制。这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实行制,隋代和唐代前期,继续实行这种制度,其的规定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这种制度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④冲击:“均田免粮”:明代后期,土地,加上天灾,租税沉重等原因,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李自成的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的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⑤彻底废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全国进行,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3)演变:①战国:②汉初:③汉武帝时:④中唐以来:⑤明清时期:(4)评价①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②消极作用(明清时期):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2)具体表现:①明代:②清代:(3)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②客观原因:A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例如荷兰占领中国)③C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思想原因:(4)评价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1)明朝中后期:产生(2)清朝:缓慢发展2、主要特征(1)微弱、稀疏;(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3)发展水平低;(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发展缓慢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①经济结构方面:②政治结构方面综合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2、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哪些严重后果?(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选择题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3.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4.《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1(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8天津39题部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1)基本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②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变动趋势①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②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3)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2.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1)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1分)不是。(1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2分)(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的正常流通,加剧了土地兼并;(1分)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积累,(1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3)回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2分)原因: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急需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料。(2分)一、选择题1.A2.C3.B4.D5.B6.B二、非选择题7.(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8.(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1.D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2.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3.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结合教材即可解答。故选B。4.(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本题结合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耕作土地由原来的十亩到治田百亩,岁收粟百五十石。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21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