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教育目标
(-)知识教育点
1.抗日战争的爆发: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红军的改编,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说明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认识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神圣的全民族抗战。
2.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此,教育学生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统一战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为抗战发展指明道路等内容,激发学生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国共两党实行的不同抗战路线及结果。
(二)难点
国民党政府抗战初期抗战的评价。
(三)解决办法
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先可联系旧知识,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其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一直为实现全民族联合抗日而不懈努力,使建立统一战线有了可能性。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此继续努力,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9月,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实现了国共合作局面,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从必要性、可能性和最终实现把相关事件联系起来,即可掌握建立过程。同时,紧紧围绕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和中共为此作出的努力这两条主线来掌握,而国民党方面态度的变化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
2.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应从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决定他们采取不同的抗战路线这~角度来理解。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虽被迫加入全民族抗战的行列,但从其一贯与人民为敌的阶级立场出发,害怕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故而推行一条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包括争取联合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两种不同的路线,产生两种不同结果是必然的。
3.对国民党抗战初期抗战的评价。可以指导学生从三方面来分析评价。一是在民族危亡的的关键时刻,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为最后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国民政府虽然是被动参加全民族抗战之中,而且在战略上连犯错误,但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抗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国民党的抗战是片面的,因此,又对抗战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有关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的录像、《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华侵略、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中共的宣言、方针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等内容,整合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视频材料、文字说明、图片资料结合起来。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搜集近几年发现的日本侵华罪证的新史料或文物。
2.学生动手绘制一张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3.学习《论持久战》原文,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述抗战初期的以下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具体过程和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异同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及其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论持久战》对抗战发展的指导。
2.使学生能正确说明国共两党实行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因;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整体感知
七七事变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七七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全国的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共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两党实行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木同的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起了主导作用,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导致正面战场的连续失败,大片领土沦陷。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在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同时,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立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视特点,材料详实的优势,教师生动的讲述,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完成教学任务。
导入新课
结合本章引言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是为实现其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既定方针的必然结果。说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政治、经济因素。
进行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日寇全面侵华和中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部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和
结果。第三部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第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强调日本是全面侵华,中国是全国性的抗战。中国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了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之一。强调国共两党抗战态度的不同及中国共产党对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推动作用。可以结合课后的材料解析题,分析说明抗战初,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态度是十分坚决的,要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十分诚恳的。而国民党是被迫抗战的。
指导学生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内容时,可补充早在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方面递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有关内容。宣布中国共产党愿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彻底地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四项保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国民党方面态度的变化三方面把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及其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日本的侵略严重侵害了国民党的利益,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迫使国民党进行抗战。但其阶级本质决定其与人民为敌的立场不会改变。因此,它不可能发动人民抗战,害怕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壮大,故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其结果必然是丧师失地,损失惨重。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抵抗对粉碎日本迅速灭亡的计划起到了一定作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的业绩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些具体史实可由学生阅读或讲述。
第三部分的教学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及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抗战发展的重大意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要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主要根据地的名称、地理位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除要明确历史背景、观点、历史意义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得出观点、结论的基本方法。
(三)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在这一斗争和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容,积累了革命斗争经验。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1937年的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说明了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认识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神圣的全民族战争。
3.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
4.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鼓舞和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教师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分析,教师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2.南京大屠杀
3.太原会战
4.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
2.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本章引言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吞并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华北事变后,日本积极扩军备战,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导入新课。
三、“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这是本课的重点。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述。第一,从背景分析,可从敌我双方两方面进行分析。敌人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我方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第二,从过程分析: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宣言(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提供的“宣言”);7月9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阐述了“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的抗日方针;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提供的“声明书”);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宣布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成立。第三,从意义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一目,需要讲明六个问题。
1.平津作战。7月28日,日军对北平附近的二十九军发起总攻,在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中国守军南苑阵地全部被毁,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日军在大沽登陆,分三路包围天津。双方经过激战,日军占领天津。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守卫宝山的十八军五八三团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与入城之敌巷战肉搏,激战两昼夜,五百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10月26日晚,八十八师五二五团团长谢晋元奉令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坚持战斗了四昼夜,毙敌二百余人后,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二十余万,伤亡六万多人,才占领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在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南京大屠杀》影片、录像片或幻灯片。
4.太原会战。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忻口会战等组成,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平型关战役经一天激战,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武器、物资甚多。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战斗后,日军向忻口、太原进犯。忻口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顽强抗击日军的同时,八路军的主力向敌后进军,破坏敌人后方,如一二九师的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阳明堡机场,经一小时激战,毁敌机24架,使日军损耗空中支援忻口的能力。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5.徐州会战。它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路,极大地激励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教师可结合教材“台儿庄战役示意图”讲述。
6.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是本课难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四点:第一,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第二,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无论“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五、“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一目,需要讲明四个问题。
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2.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有关文字,重点介绍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八路军、新四军创立根据地情况简表。
3.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支援。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六、“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一目,需要讲明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三个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边读边议,在此基础上重点补充意义:《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它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广大群众,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对中国人民坚定抗日信心,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具有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
七、在讲述本节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作小结。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防御阶段,主要战场在华北和华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由于敌强我弱,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接连失败,大片领土沦陷。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统一战线
(1)原因: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选择题
1.(2000年上海高考题)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2.(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两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
3.(2002年全国高考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③历史剧《屈原》④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二、非选择题
4.(2001年全国高考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5.(2001年上海文综高考题)上海近代史是百年中国历史的缩影。今天,上海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上海进行过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某班级《采风》编辑部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请你为该报撰文,简介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包括姓名、主要事迹和简要评价,限30字内)。
6.(2001年上海高考题)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最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扬言要参拜靖国神社,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曾经吞并,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即制造和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因而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政府的上述行径有悖于当今世界与两大主题。
[答案]1.B2.C3.D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
5.如: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他历史人物如周恩来、谢晋元、蔡廷锴、陈毅等)。
6.朝鲜或琉球、“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和平、发展。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服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的经过及被日军杀害的人数。
思想认识:卢沟桥事变是日帝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起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使中国丢掉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残暴。
培养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功与过,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难点:关于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
[教具设计]:电影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章的第五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四个问题,首先是华北事变,它标志着中日矛盾开始转化为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次是瓦窑堡会议,标志着中共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再次是一二九运动,它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高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西安事变,好请大家会议以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哪些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国共两党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同时也挫败了日本企图利用中国爆发内战进一步分裂中国的企图,迫使它加速了侵华的进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第30页。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讲授新课]: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以七七事变为标志的,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采用惯用的伎俩,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称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引言第三段第一句话)这里请大家注意两个词,一个是“全面”,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以前的历次日本侵华都是对中国某个地区的侵略,如“九一八事变”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不仅在华北地区进攻中国,而且也在华东地区从上海,在华南地区从广州全面侵略中国,所以“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个词是“正式”,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以前历次的抗日救亡运动都只有中华民族的部分阶层参加,而西安事变以后,国共联合抗日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已然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各阶层都参加了抗日战争,所以说是正式爆发。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共产党即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后,日本大举入侵北平,天津,在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但因为寡不敌众,平津陷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2、“八一三事变”: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又于8月13日进攻上海,挑起了“八一三事变”。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捐弃前嫌,通力合作终于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下面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形成的?
“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激化。
“八一宣言”: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民族危亡的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正式建立的?
七七事变后中共的抗日宣言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的自卫声明
国共两党的协议-----八路军、新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请思考两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不同点
时间标志
开始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结束
1927年“七一五”政变
1946年初重庆版《新华日报》被封
目的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抗击日本侵略者
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党内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党外合作,存在两个政权,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军队。
共产党的态度
软弱妥协
坚决抗击国民党的数次反共阴谋
相同点
都因共产党大力倡导而形成
都因国民党背叛合作而破裂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1、四大会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日,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1)、凇沪会战:“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本企图在10天内“为制中国为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为最重要”,在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其中姚子青营长领导的宝山战役和谢晋元团长领导的四行仓库战役是凇沪会战中最可歌可泣的战役。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会战结束,日本动用了陆海空军二十余万,伤亡六万余人,才占领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内打垮中国的迷梦。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太原会战爆发,其中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组成,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领导下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许多武器物资,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此后,日军向忻口、太原进犯。忻口是晋西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阻击战打得异常艰苦,日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攻克了忻口,忻口战役中,八路军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就是明证。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的太原会战结束。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5月,是抗战以来历时时间最长的会战。双方都投入了五十多万兵力,特别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领导的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寇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使得日军无法打通津浦铁路,极大地激励着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
(4)、武汉会战:从1938年8月到10月,结果华中重镇武汉被日军攻陷,但武汉会战却暴露了日军因战线拉长而带来的隐患,牵制了日军主力。
2、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上海后,沿沪宁线西犯,威逼首都南京,蒋介石命令唐生智守卫南京,自己西撤,唐生智将军进行了顽强抵抗,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南京陷落。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星期之久,三时多万无辜平民及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戮,同时,日军在南京城抢劫、强奸、放火,使六朝古都南京沦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不容改变,但近年来日本少数极右翼份子却极力鼓吹侵略,美化战争,甚至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每一个有正义,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
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续失利的原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抗战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的顽强抵抗,但结果却是丧师失地,请思考,为什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遭败绩。(片面抗战路线,害怕发动群众,日军强大,敌众我寡,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在国民党进行正面抗战的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下面我们就讲第三个问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请思考:共产党与国民党推行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在具体实施中又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两条路线的根本区别何在?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何在?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结果:⑴丢师----四大会战的失败
⑵失地----丢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路线: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的洛川会议
结果:⑴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平型关大捷
⑵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新四军:苏南、皖东
根本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根本原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根据地
主要领导人
开辟部队
晋察冀
聂荣臻
一一五师一部
晋绥
贺龙、关向应
一二○师
晋冀豫、冀鲁豫
刘伯承、邓小平
一二九师
苏南抗日根据地
陈毅
江南的新四军
皖东抗日根据地
张云逸
江北的新四军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相继失败后,抗战渐渐进入相持阶段,为了从理论上阐明抗日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解答如何进行持久战及如何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等问题,批驳各种错误思想,毛泽东于1938年5、6月间发表了重要的《论持久战》的重要讲演。
1、背景:批驳“速胜论”、“亡国论”,抗战前后,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分子散步“亡国论”,认为抗战必亡。亲英美派则鼓吹“速胜论”,特别是台儿庄大捷后,他们鼓吹徐州会战是“准决战”。认为有了英美的支持,抗日战争能够很快取得胜利。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2、内容:毛泽东分析了中日战争的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抗日战争不会迅速胜利,从而驳斥了“速胜论”,因为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所以日本无力支持长期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由此毛泽东得出,由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必须走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兵民乃胜利之本”
3、意义:《论持久战》是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指明了争取胜利的正确方向和具体道路,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思考题:怎样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抗战爆发后存在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抗击日本侵略的作用。
(2)、在抗战初期即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抵御了主要日军,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3)、由于国民党实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几次会战都失败了,连首都南京也沦陷敌手。
(4)、总而言之,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却仍是主要战场,发挥着主要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2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