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jAb88.COm/p>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教育目标
(-)知识教育点
1.抗日战争的爆发: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红军的改编,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说明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认识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神圣的全民族抗战。
2.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此,教育学生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统一战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为抗战发展指明道路等内容,激发学生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国共两党实行的不同抗战路线及结果。
(二)难点
国民党政府抗战初期抗战的评价。
(三)解决办法
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先可联系旧知识,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其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一直为实现全民族联合抗日而不懈努力,使建立统一战线有了可能性。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此继续努力,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9月,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实现了国共合作局面,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从必要性、可能性和最终实现把相关事件联系起来,即可掌握建立过程。同时,紧紧围绕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和中共为此作出的努力这两条主线来掌握,而国民党方面态度的变化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
2.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应从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决定他们采取不同的抗战路线这~角度来理解。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虽被迫加入全民族抗战的行列,但从其一贯与人民为敌的阶级立场出发,害怕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故而推行一条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包括争取联合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两种不同的路线,产生两种不同结果是必然的。
3.对国民党抗战初期抗战的评价。可以指导学生从三方面来分析评价。一是在民族危亡的的关键时刻,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为最后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国民政府虽然是被动参加全民族抗战之中,而且在战略上连犯错误,但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抗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国民党的抗战是片面的,因此,又对抗战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1.有关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的录像、《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华侵略、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中共的宣言、方针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等内容,整合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视频材料、文字说明、图片资料结合起来。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搜集近几年发现的日本侵华罪证的新史料或文物。
2.学生动手绘制一张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3.学习《论持久战》原文,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述抗战初期的以下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具体过程和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异同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及其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论持久战》对抗战发展的指导。
2.使学生能正确说明国共两党实行不同抗战路线的原因;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整体感知
七七事变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七七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全国的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共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两党实行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木同的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起了主导作用,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导致正面战场的连续失败,大片领土沦陷。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在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同时,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立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视特点,材料详实的优势,教师生动的讲述,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完成教学任务。
导入新课
结合本章引言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是为实现其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既定方针的必然结果。说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政治、经济因素。
进行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日寇全面侵华和中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部分,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和
结果。第三部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第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强调日本是全面侵华,中国是全国性的抗战。中国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了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之一。强调国共两党抗战态度的不同及中国共产党对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推动作用。可以结合课后的材料解析题,分析说明抗战初,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态度是十分坚决的,要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十分诚恳的。而国民党是被迫抗战的。
指导学生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内容时,可补充早在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方面递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有关内容。宣布中国共产党愿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彻底地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四项保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国民党方面态度的变化三方面把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及其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日本的侵略严重侵害了国民党的利益,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迫使国民党进行抗战。但其阶级本质决定其与人民为敌的立场不会改变。因此,它不可能发动人民抗战,害怕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壮大,故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其结果必然是丧师失地,损失惨重。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抵抗对粉碎日本迅速灭亡的计划起到了一定作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的业绩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些具体史实可由学生阅读或讲述。
第三部分的教学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及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抗战发展的重大意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要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主要根据地的名称、地理位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除要明确历史背景、观点、历史意义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得出观点、结论的基本方法。
(三)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在这一斗争和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容,积累了革命斗争经验。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精选阅读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服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的经过及被日军杀害的人数。
思想认识:卢沟桥事变是日帝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起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使中国丢掉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残暴。
培养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功与过,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
难点:关于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
[教具设计]:电影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章的第五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四个问题,首先是华北事变,它标志着中日矛盾开始转化为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次是瓦窑堡会议,标志着中共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再次是一二九运动,它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高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西安事变,好请大家会议以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哪些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国共两党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同时也挫败了日本企图利用中国爆发内战进一步分裂中国的企图,迫使它加速了侵华的进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第30页。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讲授新课]: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以七七事变为标志的,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采用惯用的伎俩,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称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引言第三段第一句话)这里请大家注意两个词,一个是“全面”,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以前的历次日本侵华都是对中国某个地区的侵略,如“九一八事变”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不仅在华北地区进攻中国,而且也在华东地区从上海,在华南地区从广州全面侵略中国,所以“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个词是“正式”,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以前历次的抗日救亡运动都只有中华民族的部分阶层参加,而西安事变以后,国共联合抗日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已然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各阶层都参加了抗日战争,所以说是正式爆发。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共产党即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后,日本大举入侵北平,天津,在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但因为寡不敌众,平津陷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2、“八一三事变”: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又于8月13日进攻上海,挑起了“八一三事变”。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捐弃前嫌,通力合作终于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下面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形成的?
“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激化。
“八一宣言”: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民族危亡的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正式建立的?
七七事变后中共的抗日宣言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的自卫声明
国共两党的协议-----八路军、新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请思考两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不同点
时间标志
开始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结束
1927年“七一五”政变
1946年初重庆版《新华日报》被封

目的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抗击日本侵略者

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党内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党外合作,存在两个政权,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军队。

共产党的态度
软弱妥协
坚决抗击国民党的数次反共阴谋

相同点
都因共产党大力倡导而形成

都因国民党背叛合作而破裂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1、四大会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日,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1)、凇沪会战:“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本企图在10天内“为制中国为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为最重要”,在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其中姚子青营长领导的宝山战役和谢晋元团长领导的四行仓库战役是凇沪会战中最可歌可泣的战役。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会战结束,日本动用了陆海空军二十余万,伤亡六万余人,才占领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内打垮中国的迷梦。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太原会战爆发,其中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组成,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领导下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许多武器物资,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此后,日军向忻口、太原进犯。忻口是晋西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阻击战打得异常艰苦,日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攻克了忻口,忻口战役中,八路军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就是明证。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两个月的太原会战结束。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5月,是抗战以来历时时间最长的会战。双方都投入了五十多万兵力,特别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领导的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寇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使得日军无法打通津浦铁路,极大地激励着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
(4)、武汉会战:从1938年8月到10月,结果华中重镇武汉被日军攻陷,但武汉会战却暴露了日军因战线拉长而带来的隐患,牵制了日军主力。
2、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上海后,沿沪宁线西犯,威逼首都南京,蒋介石命令唐生智守卫南京,自己西撤,唐生智将军进行了顽强抵抗,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南京陷落。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星期之久,三时多万无辜平民及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戮,同时,日军在南京城抢劫、强奸、放火,使六朝古都南京沦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不容改变,但近年来日本少数极右翼份子却极力鼓吹侵略,美化战争,甚至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每一个有正义,有良知的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
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续失利的原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抗战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的顽强抵抗,但结果却是丧师失地,请思考,为什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遭败绩。(片面抗战路线,害怕发动群众,日军强大,敌众我寡,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在国民党进行正面抗战的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下面我们就讲第三个问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请思考:共产党与国民党推行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在具体实施中又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两条路线的根本区别何在?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何在?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结果:⑴丢师----四大会战的失败
⑵失地----丢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路线: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的洛川会议
结果:⑴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平型关大捷
⑵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新四军:苏南、皖东
根本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根本原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根据地
主要领导人
开辟部队

晋察冀
聂荣臻
一一五师一部
晋绥
贺龙、关向应
一二○师

晋冀豫、冀鲁豫
刘伯承、邓小平
一二九师

苏南抗日根据地
陈毅
江南的新四军

皖东抗日根据地
张云逸
江北的新四军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相继失败后,抗战渐渐进入相持阶段,为了从理论上阐明抗日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解答如何进行持久战及如何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等问题,批驳各种错误思想,毛泽东于1938年5、6月间发表了重要的《论持久战》的重要讲演。
1、背景:批驳“速胜论”、“亡国论”,抗战前后,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分子散步“亡国论”,认为抗战必亡。亲英美派则鼓吹“速胜论”,特别是台儿庄大捷后,他们鼓吹徐州会战是“准决战”。认为有了英美的支持,抗日战争能够很快取得胜利。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2、内容:毛泽东分析了中日战争的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抗日战争不会迅速胜利,从而驳斥了“速胜论”,因为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所以日本无力支持长期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由此毛泽东得出,由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必须走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兵民乃胜利之本”
3、意义:《论持久战》是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指明了争取胜利的正确方向和具体道路,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思考题:怎样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抗战爆发后存在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抗击日本侵略的作用。
(2)、在抗战初期即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抵御了主要日军,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3)、由于国民党实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几次会战都失败了,连首都南京也沦陷敌手。
(4)、总而言之,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却仍是主要战场,发挥着主要作用。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等重要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2.指导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习历史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的能力。
4.分析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的本质和后果,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学生查阅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自己找到结论,体验探索的成功。
3.通过背景音乐和动态图片的使用,以增强渲染力和真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抗战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抗日,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坚定学生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其间包括
1.影像资料:电影《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片断。
2.音乐资料: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歌唱祖国》。
3.图片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4.资料幻灯片:国共合作实现过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日本记者的话、南京大屠杀数据、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文,并要求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虽为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英勇斗争,历史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的开端──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说明:作者认为,“七七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分开来阐释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故将课本中的内容做了一下划分)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借口发动了对宛平城和卢沟桥的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日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呢?
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1936年,日本制定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已经确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战略是保住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基础上再向南方海洋发展。
(2)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将国内人民的视线引向国外。
(3)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在此要特别强调七七事变的两大意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那么,经历了十年对峙的国共双方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历史背景
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分析,可以从敌我双方两方面分析: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
让学生自己在经过短时间自由阅读第2至第4自然段后,自己归纳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2.实现过程(用电子屏幕展示)
(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2)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电子屏幕打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
(5)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实现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请学生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7)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实现了,但是国民政府会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其抗战的态度究竟如何?(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电子屏幕打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围绕着这一形势图,下面的战役都是以此图为主要线索分别展开。
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战略布置上,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在华北战场,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平浦路三个方向出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北段,然后南下,与沿平汉路、正太路之敌配合,对山西形成会攻之势,以夺取山西为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在华东战场,日军打算先攻下上海,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在攻取南京后,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以打通津浦线,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连接起来,然后西进夺取武汉,同时,为了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日本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针对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方针,并且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与日军的会战。(由此导入下面的问题)
1.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之内“为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3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但是,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共计20余万人,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教师边对照《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边讲解,可以适当介绍上海对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这也是加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之一;还可以根据课本小字部分适当介绍上海守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意欲夺取太原。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和忻口会战组成,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教师做简要介绍:
(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2)忻口保卫战:忻口是晋西北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军队在忻口正面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有力的配合。
教师仍然是边对照《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边讲解,讲解时注意突出体现在战斗中国共双方军队合作抗日的部分内容。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挑起了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事件,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同时,部分右翼又在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兽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幕悲剧的真正面纱。(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在动态的音像资料中感受那段血腥的暴行。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把都城迁往重庆,重庆就成了战时的陪都。在南京这座古城,日军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电子屏幕打出一段文字资料:
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日本记者的话:“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着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50到100个左右的人影在缓慢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电子屏幕再打出一组数据,将数字放大成血红的大字,并设置动态的出现效果:
被日军集体枪杀:19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15万多人=30万人以上
使用静态的文字色彩和动态的效果,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产生心灵的震撼。突出南京大屠杀的血腥与残酷的一面。
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在日本侵华史上,不只是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在此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有甲午战争中的旅顺惨案和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时的济南惨案。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组织了抗战以来历时最长(5个月)的会战──徐州会战。(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4.徐州会战
当时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
对照《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战斗经过做简要描述,重点强调该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它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线路,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李宗仁将军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电子屏幕展示李宗仁的照片,播放《血战台儿庄》电影片断,增强教学效果。
请学生总结以上三次会战的结果,教师说明都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局呢?(由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5.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教师解释何谓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路线。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刚才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大会战,对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要点,并逐条在电子屏幕上展示:第一,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第二,除个别战役外,总体上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的悬殊;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表现,也分析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实施抗战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洛川召开会议,制订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即全面的抗战路线。
教师在此要强调在抗战中,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但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在不同时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电子屏幕展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在讲解时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对照地图讲解清楚:
(1)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华北):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2)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请思考“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所执行的两条抗战路线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后说明:
(1)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2)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士。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3)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正当国共两党第二次亲密合作,全国人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中时,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这声音极有可能会破坏团结和抗战。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导入下面内容)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教师注意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到处散布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认为由于中国武器不如日本,再战必亡;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宣传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可以迅速战胜日本,提出“速胜论”。对于战争进程究竟会如何发展,中国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于是,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并且作出了科学而又精辟的分析:
以歌曲《歌唱祖国》为背景音乐,电子屏幕展示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国家领土战争性质国际援助基本特点
中国大正义、反侵略多助弱国
日本小非正义、侵略性寡助强国
分析结果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华民族各阶级和阶层抛弃前嫌,最终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由于国民政府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失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的抗战路线,开辟了大片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及最终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在国民党“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迷雾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电子屏幕展示下面两段课本中的材料,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有没有彻底贯彻?为什么?
参考答案:(1)“八一三事变”。(2)没有。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无法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以失利告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1.本课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内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学中适当加人背景音乐和影像资料,将会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又难以磨灭的印象。
2.本课所涉及到的战役比较多,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地图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这对教师电脑技术要求比较高。
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设计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方面。
4.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全国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卢沟桥事件”,即“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国共合作实现①中共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②八一三事件,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③中共改西北红军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两党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会
战①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③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
战路线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开辟敌
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平型关
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发表《论持
久战》时间1938年
内容①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②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是胜利的保证。
意义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教学设计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论持久战》的发表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本章引言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是为实现其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既定方针的必然结果。说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政治、经济因素。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利用记录片讲解《七七事变》。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内容,通过分析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重强调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通过回忆中共在华北事变后为实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采取的措施以及西安事变和平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可能性。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出抗日统一战线确立的经过。
指导学生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内容时,可补充早在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方面递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有关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提出了三项主张和四项承诺。三项主张是:“(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需切实的迅速的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需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四项承诺是:(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的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让学生评价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在评价时,教师应强调指出,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讲述正面战场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全面抗战爆发后,进行的主要战事、战争特点以及结果。教师适当提供相关历史图片。
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图片、记录片或当事人的回忆等资料。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及其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原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日双方的国力、备战状况、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来分析战争失利的主、客观原因。在评价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时,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中国打的是败仗,但是,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欲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建立巩固的大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使日本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应肯定国民党在抗日防御阶段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而公牛队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的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要求学生掌握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利用动画讲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引导学生从国民党、共产党的阶级性来分析国共两党实行不同抗日路线的原因。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防御阶段的战况以及结果、国内外环境,分析、预测抗日战争以后的发展趋势,每组派一人说出本组所得结论并讲清原因。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写作的背景,掌握其观点,正确评价其意义。
小结
由学生总结概况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抗战的特点。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2.南京大屠杀
3.太原会战
4.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
2.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1.背景
2.结论及其依据
3.意义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解析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统一战线

(1)原因: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选择题

1.(2000年上海高考题)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2.(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两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

3.(2002年全国高考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③历史剧《屈原》④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二、非选择题

4.(2001年全国高考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5.(2001年上海文综高考题)上海近代史是百年中国历史的缩影。今天,上海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上海进行过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某班级《采风》编辑部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请你为该报撰文,简介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包括姓名、主要事迹和简要评价,限30字内)。

6.(2001年上海高考题)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最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扬言要参拜靖国神社,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曾经吞并,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即制造和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因而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政府的上述行径有悖于当今世界与两大主题。

[答案]1.B2.C3.D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

5.如: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他历史人物如周恩来、谢晋元、蔡廷锴、陈毅等)。

6.朝鲜或琉球、“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和平、发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5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