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噬shì:咬,食。
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遁dùn:逃走。
窥:暗中察看。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宠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是“以之为神”的省略。
蔽:隐蔽。
稍:副词,渐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他日:另一天,有一天。
骇hài:害怕,惊惧。
以为且噬己:认为将要咬自己。且,将要。
然:然而,但是。
往来:走来走去,来来回回。
异能:特殊本领。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子轻侮或戏侮的样子。荡,碰撞;倚,依靠;冲,冲击;冒,冒犯。
不胜怒:非常恼怒。胜,禁得住,不胜,不能承受。
计之:盘算这件事。之,指上文所说驴生气了只能踢的情况。
跳踉:跳跃。
去:离开。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儿本领已经使完了。
庞然大物: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牍dú:公文,书信;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惟吾德馨:只有我品德高尚。惟,只;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主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斯:这。
鸿儒r: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蕃:多。
独:仅,只。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亭亭:挺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鲜:少。
宜:当然。
哗:人多声杂,乱吵。
吠:狗叫。
呓yì:梦话。
叱chì:大声责骂。
曳:文中是拉的意思。
会: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安放。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闻:听见。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同“座”。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既而:不久。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摹仿得极像。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未几:不多久。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俄而:一会儿。
间:夹杂。
无所不有:连用两个否定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全都有了。
名:说出,作动词用。
股:大腿。
战战:哆嗦的样子。
奋袖出臂: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几:几乎,差点。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人境:人世间。
车马喧:诗中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别,说明。
客路:旅途。
风正:顺风。
残夜:夜将尽之时。
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乡书:家信。
天街: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滋润如酥。酥,奶油。
绝胜:绝佳。
黑云:诗中比喻敌军。
临:抵达。
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
玉龙:宝剑的代称。
二、作者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对作者评价、名言名句罗列出来,以便于记忆。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篇。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作品。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贞元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辅佐王叔文执政,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等职。他不但政治态度比较进步,而且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见解。其诗文格调高亢,含意深远。著有《刘宾客集》。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书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王湾,生卒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仕终洛阳尉。王湾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尝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人作为楷式。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晶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史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唐宗室郑王之后家世属皇室后裔。少有奇才,七岁能辞章,二十岁应河南府试,被举进士。但因其父名晋肃犯讳(因为“晋”与“进”两字音同),取消了考试资格而失去进身之路,仅做过礼郎之类的小官,郁郁不官志,致力于诗歌创作。后因贫困和疾病折磨,在二十六岁的盛年死去。李贺年少即有诗名,为韩愈等赏识,是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想象奇特新颖,常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丰富的想象,构思独具匠心,创造出奇特瑰丽的境界。诗歌词近旨远,在唐代诗坛上别树一帜,有“长吉体”之称。但其作品也有刻意求奇,流于晦涩难懂的一面。著有《李长吉歌诗》。
马致远(公元1252?~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录鬼簿》记载他曾“任浙江行省务官”。晚年辞官隐居。所作杂剧有16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间》《汉宫秋》《荐福碑》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另有散曲见于《雍熙乐府》诸曲集,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三、写法的复习
《陋室铭》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3.语言上骈散结合
《爱莲说》1.衬托(正衬、反衬)的成功运用。2.语言的骈散结合。3.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重温阅读语段
爱莲说--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多、洗涤、牵连、更加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3)略4.略5.世人甚爱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2.陋室铭---刘禹锡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刘禹锡2.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引出对陋室的描写。3.这里指品德高尚弹奏4.1)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2)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宾客意少舒.少:
(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4)奋袖出臂.奋:
(5)两股战战,凡欲先走股.走:
3.与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学而时习之巴蜀之鄙有二僧
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2)人有百手()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4.翻译文中画线句。
5.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的。()
(2)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6.用“——”画出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词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8.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9.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____,侧写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句,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
(二)1houjianyehu2.(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种(3)说出(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4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5(1)忽(2)未几(3)俄而6“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9.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10.用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式和夸张手法。11“神色”、“动作”、“情感”、“心理”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重点资料


第七单元复习重点资料梳理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驻车叩马:拉住马车。驻,停留。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言,大声说。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事亲:侍奉父母。
饰名姝遗之: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宵旰:宵衣旰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却不受:推辞不接受。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文臣不爱民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
师每休舍:军队每次休整。舍,停留,休息。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料。束,捆。刍,喂牲口的草料。
立斩以徇:马上斩首加以示众。
何功之有:有什么功绩。
育其孤:养育他们的孤儿。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摇动一座山容易,要摇动岳家军却很难。撼,摇动。
调军食:调集军粮。
好贤礼士:爱好贤人,尊敬士人。
雅歌投壶:唱雅诗,做投壶的游戏。课文里形容有儒将风度。
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积气: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奈何:为什么。
只使:即使。
有所中伤:有被击中受伤的机会。中,打中,击中。
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办。
舍然大喜:放下心来显得非常高兴。
衣素衣而出:穿着白衣服出去。第一个“衣”是动词,穿衣服。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犹是:也像这样。
向者:从前,前些时候;刚才。
迢迢tiáo:遥远。
皎皎jiǎo:明亮。
纤纤xiān: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几许:多少。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从:跟,随从。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仍怜:依旧怜爱。
感时:感伤国事。时,时事,时局。
烽火:战火。
不胜:禁不住。
白草: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白草很有韧性,风能将白草刮断,可见风力的强劲。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万树挂雪,好像梨花盛开一样。
散入珠帘湿罗幕:(雪)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
锦衾薄:织锦的被子都显得薄了。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hàn海:沙漠;山谷背阴的地方。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愁云:色彩惨淡,望之易于引发愁思的云。
凝:凝滞不动。
饮yǐn归客:为归京的人饯行。饮,给……喝,请人喝酒。
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意思是说红旗在冰雪中僵冻,遇风也不能翻动。掣,牵曳。
去时:分手上路的时候
听取:听到。
见:出现。
二、作者的掌握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脱脱死后十余年,元朝即告覆亡。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1970年发掘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毕沅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他搜求善本古籍,校勘辑佚,编纂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尤其在经学与史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经学方面著有《传经表》、《通经表》等,并撰《墨子集注》,直接指明诽墨始于孟子,提出《墨子》作为一种古代典籍,“不可忽也”。在史学方面,他最大的成绩是撰修了《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
毕沅另一功不可没的贡献是在其抚陕期间,蹭勘了各州府、县治,调查了关中的名胜古迹状况,作了详细记录,计三十卷,六十余万字,并绘有地图,留下了《关中胜迹图志》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在他主持下,整修了西安碑林、华岳庙,翻修了史马迁祠,修缮了苏东坡祠,重建了西安灞桥等。他留下的著作还有其主编的《经训堂丛书》,所撰的有《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杜甫(712~770),唐朝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
岑参(715~770),江陵人,自幼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天宝三年(七四四)中进士,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后出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于成都。岑参的诗,题材多样,想象丰富。特别是几次随军出塞,描写边塞最为擅长,与高适齐名。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仛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重温经典知识
《包拯》
一、解释加点字
第归,杀而鬻之()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虽甚嫉恶()饮食如布衣时()不伪辞色悦人()死不得葬大茔中(
二、一词多义
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
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
三1.题目解说: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人教材时作了删节。“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2.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
3.翻译句子
①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
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③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端州出产砚台,前任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送给当朝权贵。
④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清(一样不可能)
⑤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够进贡的数量,年终回家不带一块砚池
4.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
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强项令》
一、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词。
1.得吏不能得()请得自杀()
2.以而以奴骖乘()葬以大夫礼()
3.被布被覆尸()流血被面()
4.因因匿主家()因敕()
5.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
6.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
二、
1.题目解说:董宣是东汉时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2.故事情节: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着介绍事件的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紧接着写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最后叙述事件的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3.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样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
4.翻译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⑤诏谴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⑥枹鼓不鸣董少平
使鸣冤之鼓不再响的人是董少平
5.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6.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宜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宜”欲菙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宫时,“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文章通过刘秀的言行变化,表现出他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岳飞》
1.多义字
2.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始到“天下太平矣”,写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第二层,从“师每休舍”到“阙一不可”,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其中,从“师每休舍”到“卒有疾”前,写岳飞治军“严”;从“座有疾”到“哭之而育其孤”、写岳飞治军“仁”;“有颁犒,均给军吏”,写岳飞治军“信”;“善以少击众”,写岳飞治军“勇”;从“凡有所举”到“猝遇敌不动”,写岳飞治军“智”。第三层,从“每调军食”到结束,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3.主旨
《岳飞》通过记叙,从岳飞对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将士的疾苦等三个方面的表现,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列子》二则
1.多义字
2.寓意
杞人忧天:现在用来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杨布打狗:批评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的现象。
《诗词五首》
1.思想内容
《迢迢牵牛星》: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最后两句归结到诗题“送别”,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春望》:诗人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西江月》: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素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名句理解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条浅浅的河流,就把牛郎织女隔开了。只能彼此含情地看着,而不能说上一句话。这里,诗人根据古代传说,把银河想象成一条河流。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继“城春草木深”的具体描绘,由泛览满城草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诗人淋漓尽致的把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倾吐出来: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伤感。此句互文见义,因为无论是花香还是鸟语,都增添了诗人的“感时”和“恨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这些描写有意避实就虚,通过想像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随山转,转眼就看不见你了,雪上只留下马蹄的痕迹。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虽尽而意未绝。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横生
4.阅读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②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④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归纳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26课

炫耀(xuànyào)
称职(chènzhí)
匀称(yúnchèn)
对称(duìchèn)
妥当(tuǒdàng)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呈报(chéngbào)
滑稽(huájī)
陛下(bìxià)
精致(jīngzhì)
头衔(tóuxián)
爵士(juéshì)
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
随声附和(suíshēngfùhè)
御聘(yùpìn)
招聘(zhāopìn)
驰骋(chíchěng)
赏赐(shǎngcì)

第27课

飘渺(piāomiǎo)
缥缈(piāomiǎo)
定然(dìngrán)
珍奇(zhēnqí)
闲游(xiányóu)
笼罩(lǒngzhào)
葱茏(cōnglong)
疏星(shūxīng)

第28课

女娲(nǚwā)
澄澈(chéngchè)
幽光(yōuguāng)
灵敏(língmǐn)
绵延(miányán)
神通广大(shéntōngguǎngdà)
莽莽榛榛(mǎngmǎngzhēnzhēn)

第29课

嬉戏(xīxì)
哞哞(mōumōu)
潺潺(chánchán)
眨巴(zhǎbā)
红润(hóngrùn)
孪生(luánshēng)
痒酥酥(yǎngsūsū)
踉踉跄跄(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酝酿(yùnniàng)

第30课

意味深长(yìwèishēnchǎng
跛(bǒ)
髀(bì)
遽(jù)

2.会译会用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女娲: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仙。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
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哞哞:牛叫声。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文句采撷
课内积累
1.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4、月光谈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5、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6、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课外拓展
写水的诗句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D.仁者乐山,智者爱水。
三、文学资讯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基础演练
1.改正下列黑体字的错误注意。
炫(xián)耀称(chàng)职呈(céng)报爵(jiáo)士附和(huò)
莽莽榛榛(zēn)溅(qián)落踪(zhōng)迹萤(yún)火
改正:
2.按照要求默写诗句。
(1)《天上的街市》中表现诗人追求自由的诗句是:你看,,定然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2)《过故人庄》的颔联是:。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夜雨寄北》中虚写相逢情景的诗句是:,。
(5)《泊秦淮》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6)《浣溪沙》中广为传颂的名句是:,。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身着她生气。
蔚蓝的天空像镜子映照着她的心思。;
(1)从体裁看,《女娲造人》是故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故事;《蚊子和狮子》是故事。
(2)选自《伊索寓言》的课文是;选自《韩非子》的寓言是;选自《淮南子》的寓言是;
(3)从诗词的格律来看,《龟虽寿》属于诗;《过故人庄》属于诗;《夜雨寄北》属于诗;《浣溪沙》属于诗。
参考答案
1、炫xuàn称chèn呈chéng爵jué 和hè榛zhēn溅jiàn踪zōng萤yíng2、(1)那浅浅的天河不甚宽广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商女不右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来归3、略。4、(1)神话童话寓言(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五、阅读提升
阅读题《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1.第2段,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
A.他看到两个骗子织出了华丽的布。
B.他看到大臣们抢着介绍布料,热心为他服务。
C.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看到。
D.为了让骗子更努力地织布。
2.第3段,“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
A.他们都看到别人出丑。
B.他们都看到了骗子的精彩表演。
C.他们的性格从来就是乐观。
D.他们看不到布的行为没被揭穿。
3.把文章情节迅速推向高潮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部分反映的皇帝的性格是________。
5.这篇文章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6.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布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把情节推向高潮的一句话是
A.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B.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游行大典
C.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参考答案
1.C2.D3.“他们向皇帝建议……游行大典”4.昏庸,狡诈,虚伪,愚蠢5.想象和夸张6.怕别人说他们看不见布料,从而认为他们不称职。7.D
天上的街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节是写实,第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6.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
C.运用象征手法。
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7.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
(2)月亮古树蜻蜓
参考答案
1.联想想像2.①;②、③、④3.作者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4.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5.不应该改动。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6.B7.(略)(
第二讲:文言文
一、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二、翻译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四、文言文阅读提升
(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二)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出自一书,该书又名,系(时期)等人编著的。
2.给加点字注音。
遽()将()好()髀()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4.翻译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2.(略)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4.(略)(二)1.《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刘安。2.jù;jiāng;hào;bì3.善:精通;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何遽:怎么就,反问语。4.略。5.祸福得失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2.C3.C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资料
《诵读欣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早年即有才名,21岁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张九龄罢相,王维无意仕进,先后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兼有书、画、音乐之长,他在艺术上熔诗歌和绘画为一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2.注释
①使:出使。
②单车:一辆车,意为轻车简行,独自出行。问边:慰问戍守边塞的将士。
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即附属国,臣属于内地的国家。居延:地名,今甘肃张掖县西北,原为汉的属国。
④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常用来比喻行旅漂泊的人,此处是作者自指。
⑤大漠:沙漠。孤烟:狼烟,唐代在边地设戍所,燃狼粪为烟,烟直上不易被风吹斜,以示平安。
⑥长河:黄河。
⑦萧关:地名,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候骑(ji):骑马的探哨,侦察的骑兵。
⑧都护:唐代边疆设置都护府,其长官为都护,此处指河西节度使。燕(yān)然:山名,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指最前线。
3.译文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人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4.诗歌简析
本篇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堪称千古名句。
5.诗歌鉴赏
全诗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起因,说将奉命出巡边地,此去征途遥遥。“单车”,独自驱车前往,“属国”即典属国,暗用汉武帝时,匈奴四万人来降,置五典属国之典故。“过居延”,虚指,言“边”更在“居延之外遥远的地方,可以想象行程之艰辛,与“单车相对照,表现出独担重任的自豪感。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以“征蓬”比喻自己出汉人塞,承接“单车”句言自己远道而来。“归雁句则借景叙事,以“征蓬、“归雁”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与抑郁。“出、“入”二字勾勒出阔大的意境。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边塞风光的壮观: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千里黄河之上悬挂着一轮夕阳。写景壮丽雄奇,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千古佳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显出边塞外的辽阔荒凉。“大”字展示出沙漠的浩瀚无边,一直向无尽的远方伸展,境界开阔、广袤、深邃。“孤烟”的“孤”字显出大漠上人烟的稀少;“直”字写出狼烟如柱冲天而起的壮观景象,又表现出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字描绘出在茫茫无边的黄沙之间的黄河横贯其中的奇特景象和雄伟气势;“落日”本有苍凉之意,令人伤感,但一“圆字的出现则给人格外亲切温暖之感;“圆”字也巧妙地掩盖了大漠、孤烟、长河所表现的寒荒,具有盛唐时代边塞诗人所具有的豪放与浪漫,体现出盛唐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超凡的创造活力。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照应开头,叙述途中偶逢候骑报告:近来边庭战事,屡获大胜,唐帝国军威已经远震域外,犹如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刻石铭功于燕山。“燕然”为虚指。意境阔大,意韵不尽。
6.相关资料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此诗即王维出塞途中所作。
7.总结
这首出使凉州途中所作的诗,借用声威远震的汉帝国的史实典故,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广大、国内强盛和抒写自己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奉命远至边塞的自豪感。写景则捕捉住塞外最鲜明的景色特点,充满画意,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布局巧妙,意境具有浑然一体的气势。因此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作者简介
崔颢(约704-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天宝中官司勋员外郎,诗名颇大。
2.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上,即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位置。楼因黄鹤山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②昔人:指传说中的盛鹤仙人。
③悠悠:漂浮的样子,形容自由自在飘动的白云。
④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江水。历历:清清楚楚。
⑤萋萋:草长得茂盛。鹦鹉洲:本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被水淹没。东汉末年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有献鹦鹉于此洲的,故以此为名。
⑥乡关:故乡、家乡。
⑦烟:江面上的水雾。烟波:雾气苍茫的水面。
3.译文
往日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
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早已渺无踪迹,一去不复回,
千载以来只有片片悠悠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遥望对岸,只见山川晴朗明丽,汉阳的树木显得清清楚楚,
芳草茂密地长满了鹦鹉洲。
太阳昏暗已近傍晚,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啊?
我的愁绪也如同这江面上的烟波,渐渐充溢于空阔的天地之间。
4.诗歌简析
这首诗从内容上来看,并不复杂,不过是抒写登临黄鹤楼时的古今联想和远眺时的一种渺茫的愁思,无其他的深意。它为世人所推崇为黄鹤楼之绝唱,关键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
5.诗歌鉴赏
前四句借用传说故事,抒发登临黄鹤楼时古今对比的感受,信笔挥洒,一气呵成。诗从黄鹤楼的命名之由来起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一去不复返”,顿生古人不可见的憾恨。仙人离去,黄鹤楼空,惟余天边白云,飘悠千载,令人慨叹世事苍茫,诗人的内心不禁有惆怅、颓丧之感。其中前四句三出“黄鹤,两见“空”字,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并没有运用对仗,表面来看有犯格律和诗歌要领,情形与李白的诗歌相似,只要不影响主旨的表达,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可以冲破诗歌的格律,从而达到自由表达自我情感的意图。崔颢就是这样依据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进行写作,从而写出了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后四句描写登楼北望时看见的景物,抒发思念故乡的感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远景,作者的视野由远及近,先是江北汉阳历历可辨的葱茏树木;接着是鹦鹉洲头茂盛、繁密的芳草,相继闯入诗人的眼帘。诗人由怀古的情思中回到现实之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由《楚辞招隐士》中诗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脱胎而来,强烈的思乡之情跃上心头。“日暮”、“烟波江上”是近景,近看楼下,大江之上烟波一道,江空暮色苍茫,暮霭遮断归乡之路,乡愁油然而生。“愁”字与前四句凭吊之时的惆怅之感相照应。
6.相关资料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载: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此诗而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早有崔颢题上头。”(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白另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从形式、格调等比较,与崔颢诗如出一辙,可见崔颢的《黄鹤楼》绝非浪得虚名。
7.总结
这首诗名为《黄鹤楼》,实写登临黄鹤楼的观感,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境界开阔。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由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文思如形云流水,富于变化。“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成为写景名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志在兼济天下;又因曾祖和东晋的密切关系,十分关心东晋皇室的命运。他先后五次出仕。29岁,因为家贫,出仕江州祭酒,不堪吏职;37岁开始居家躬耕;40岁时为刘裕镇军参军。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八月,为彭泽令,十一月弃官归隐,结束时隐时仕的生活,终老田园。
2.注释
①盛:兴盛、繁茂。
②理:整理,清除。荒秽:指代杂草。
③荷:肩负,扛。
④不足惜:不足,不值得;惜,惋惜。
⑤但:只。愿:这里不仅指希望种的庄稼能够丰收,更主要是指脱离污浊的官场,返回自然,过喜爱的村居生活的心愿。
3.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田,杂草茂盛而豆苗稀疏。
.(为此,)我早起去除草,一直到晚上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
小路狭窄,两边野草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打湿不值得我惋惜,我只希望不要违背我的愿望。
4.诗歌简析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5.诗歌鉴赏
诗的前六句皆为写实之语,叙述了一次锄草的劳动。第一、二句用语平淡朴素,交代地点、劳动的原因。“盛与“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野草茂盛,豆苗稀少,交代了诗人种田的现状,也反映出作为读书人的诗人农业生产技术不精。第三、四句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描述了一天的劳作。“晨”与“月”相对,交代了劳动时间的漫长;“荒秽”与前“草盛”反映除草任务的艰巨,劳动之辛苦;然而“带月”、“荷锄”则丝毫不见劳动的艰辛,更多的是表现出诗人在细细地品味劳动的喜悦和归隐的自豪感:夜晚里诗人踏着月辉归来,仿佛月亮在与他为伴,被他带回到村里来了。这是在污秽混乱的官场中从来未体会到的快乐,他终于在淳朴宁静的、优美的田园生活中寻找到慰藉与归宿。
第五、六句描写回家路上的感受。小道崎岖而狭窄,新开垦的田间草木格外茂盛,加上天色已暮,水气已凝结成露珠,挂满在草叶上。诗人穿行其中,露水沾湿了衣衫。“狭”、“长”二字表现出归家途中的田间小道的难行,“沾”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露水对诗人的情谊,很有情趣。天晚道路难行,衣衫被沾湿在诗人眼中都不是痛苦之事,反是极有情趣之事,“沾”字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愉快之情。
这六句描述了一次劳动的始末,而当时士大夫们视躬耕为拙,高唱“耕稼岂云乐”(谢灵运《读斋中书》)的时代,陶渊明的行为不可不为难能可贵、特立独行。它选取了田园生活中一件极寻常的题材——除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即劳动归来时环境的苦与心中的乐来展示劳动的乐趣。“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等诗中描绘的景物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并不对某一景物或人物作客观的描摹,而是取其神态,如“盛、“狭”、“长、“沾”、“荷”等词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情感上的寄托和追求,情景交融而又意味深长。
最后两句承接前六句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衣沾”并没有什么可惜的,这里应与作者在“仕途”之中的情形相对照,“官位俸禄”、“名利”、“富贵等作者毅然弃绝,选择艰辛的劳动,这更“不足惜”,不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愿望吗?“但使愿无违为本诗的主旨。田园劳动虽苦而乐趣无穷,这种生活既是为了与“仕途”生活对比,也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生活不仅仅是种豆,更主要的是指脱离世俗名利纷扰的官场,返回山林田园,躬耕以谋生,而无求于世俗,从而真正得到“自然”,也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陶渊明历经归隐与出仕的矛盾,自29岁起为江州祭酒,到42岁辞去彭泽令,前后l3年始终为此苦恼着。他也未曾忘怀富贵,但最后终于寻找到最符合自然的原则,那就是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在劳动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和归宿。最后二句将前六句的意境升华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6.相关资料
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郡里督邮下来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前去迎接,他愤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遂挂印归乡。归乡后作《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此为其三。这首诗写作于公元406年即作者弃官归隐的第二年。
7.总结
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而有情趣,在写田园劳动的细节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即超越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以达到精神的满足。别人习以为常的不以为是享受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他觉得已是最高的享受,其所带来的快乐超过了高官厚禄。没有对人生的独特透彻的悟解,怎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写作——自由作文
一、学习目标及要求:
1、学会选择写作内容,进行自由创作。
2、写出真情实感,展现自己个性。
二、写作指导
自由作文有别于以往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式的习作练习。既不出题目,又不限制内容范围,写什么都可以,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在这块领地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观察与体验,自由想像与联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智。但要想很好地完成自由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非自由条件
自由作文虽然对写什么、怎么写、采用何种表现形式不加限制,但要写好自由作文,动笔前,一定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之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自由作文中的“非自由条件”是对所写内容的约束和限制,目的是使所写的文章更规范、完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非自由条件”是自由作文的附属条件,不宜忽略不考虑。
2、选择合适内容写
自由作文为同学们的自主写作留有很广的空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见闻和独特的感受,就应选择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来写,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写以下内容:a、自然景物或景象,如日出日落、高山小河、校园风光、家乡风物、山川形胜等;b、事件,如家中事情、学校里的事情、路上见闻等;c、人物,如同学、老师、亲人等;d、心理,如科学幻想、个人理想、青春絮语、人生顿悟、做梦的情况等。选什么内容去写,可根据同学们自己的意愿而定。写人记事要做到:选材真实有趣,叙述具体有条理,中心要明确;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记叙,恰当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想象作文,选材、立意要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但切忌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要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基础,以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想象、创新。
3、自由的记叙要具体
无论选什么内容去写,都要分清主次,把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写详细、具体,切记平淡无奇,无论写哪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注意这一点,否则将失去自由写的意义。
此外,自由作文不仅要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还要特别注意写想像中的事物。这样才会使自由作文的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愿同学们把握住自由写的机会,去写自己的自由吧!
三、写作例文讲解
例文:
泪水擦干以后
我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着。我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任泪水打湿刚发下来的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我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我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我的心跳得厉害,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我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绩,但我不得不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失败了。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我的脸色发白。我想起了父母,此时也许还在辛勤的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晒得发黑的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了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腿;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人。如今……我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我的眼帘。我定睛再看,原来是窗外那棵白杨,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我突然又想到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去那曾属于我的第一。失败只代表昨天,只能意味着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作零,我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我的全身,我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我看着被泪水浸湿的试卷,擦干泪水,握起笔,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我要让这次失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点评:标题富有情感色彩,也起到了悬念的作用。全文以“我””的一次失败的考试为核心事件,以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为线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在失败中找回信心和勇气的过程,笔墨细腻,情真意切。考生还在文章中三次描写月亮,既暗示了时间推移,又渲染了主观情感,增加了文章的情趣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43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