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方案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背景及其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提高阅读材料和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学习,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的状况,掌握阅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通过两极格局时期与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比较,了解世纪之交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结合多极化趋势加强,探究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特征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学习,认识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的“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格局中多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世界格局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对现实问题影响广泛,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所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要点: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②东欧剧变;③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第二目“和平与动荡并存”
教学要点: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②北约轰炸南联盟;③9.11事件。
第三目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要点:①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企图;②欧盟的成立;③日、俄、中等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①营造情境
以美苏对峙的漫画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并提炼出美苏对峙的实质——两极格局,从而引入新课。
②问题导入
结合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2.两极格局的瓦解
采用教师概述及其师生问答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导致苏联动荡。
②东欧剧变。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设问一:苏联解体对两极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设问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紧张对抗的局势有所缓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④制作PPT演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3.和平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
采用教师导学、学生问题研究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②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所了解的世纪之交动荡、紧张的历史事件。如:北约轰炸南联盟,9.11事件和伊拉克问题等。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动荡、紧张事件背后的原因。如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
设问一:科索沃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南联盟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设问二:科索沃危机是怎样从南联盟内部问题演化成国际问题的?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
设问三:美国为首的北约何以会插手南联盟内部问题?美国独霸全球政策、北约东扩企图。
设问四:概括前南地区动荡紧张的原因。美国的独霸政策;北约的东扩企图;前南地区的民族、领土等矛盾。
设问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的做法对联合国宗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冲击了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
④制作PPT演示动荡、紧张事件。
4.“单极世界”于多极化
采用材料研习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结合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材料,引导学生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政策特点。
②结合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主张多极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说明上述国家主张的相似之处;比较60—80年代与世纪之交时期多极化发展的阶段特点。
③结合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分析单极世界和多极化对实际历史发展的影响。
④引导学生认识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⑤制作PPT展示相关材料。
5.小结
“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是主要政治力量通过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国际局势,它对世界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联合国(中文)网站、
电影:
有关纪录片
六、学习评价建议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和概括能力。
2.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举出一个较全面反映当今实际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3.[拓展链接]围绕联合国改革问题,举行学生研讨会。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在世纪之交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形成与扩展;世界多极化趋势
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和平与动荡出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根据要求,主要使用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与苏联由战时的盟友逐渐走向对抗,世界两极格局逐渐形成。那么在这种两极下,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和蓬勃开展的不结盟运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也逐渐出现,动摇着美苏两极格局。那么美苏两极格局发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怎么样了呢,在世纪之交世界政治格局又有哪些新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师:作为两极格局中重要的一极——苏联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在两极格局下也一直是传统意义上苏联的势力范围,推行社会主义制度。可是谁又曾想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内剧烈的政治动荡,东欧发生了剧变,苏联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曾经在二战中顽强战斗最终赢得辉煌胜利的国家,这个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国家,也于1991年12月轰然解体。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个人,有一场改革不能不提起。好,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他推行的改革分哪几个阶段?
生:阅读思考。
师:好,这个人就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他当选为苏联总书记后,面对苏联内外交困的局面,他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下面来简要介绍一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见参考资料)可以说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东欧和苏联的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直接导致了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师:好,下面请大家看第一子目2、3自然段,思考东欧剧变,从什么时候开始,标志是什么?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好,很好。开始的时间是1989年,标志是波兰工人党下台。
师:书上还讲了东欧剧变中的哪个例子?
生:两德统一。
师:好,对于两德统一啊,老师这里还要说几句,大家看图1.图1向我们描述了什么?
生:拆除柏林墙。
师:对,可以说正是这一堵高墙见证了东西德之间将近30年的分离,他的拆除对于两德的统一自然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两德的统一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啊,看书,找原文。
生: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师:对,统一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意味着东德——这个东欧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消亡。
师:好了,请大家考虑一下东欧巨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生:思考
师: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丢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师:东欧的剧变发生的确实相当快。粗略地计算,波、匈风云翻卷了七个月,民主德国的政局变化大约经历了70天,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的变化仅经历了7个星期,而罗马尼亚的“倾覆”只发生在7天之内。为什么一眨眼之间,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就丢失了政权,东欧发生剧变呢?请大家相互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
师;嗯,大家回答的都很有道理,让我们来小结一下。
内部原因: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
外部原因: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2苏联解体
师:东欧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剧变,苏联最终也没能逃脱解体的厄运。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和历史纵横。完成这样两个任务:找出苏联解体的时间,说说八一九事件在苏联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生:时间是1991年。
师:嗯,也就是说苏联自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前后一共存在了69年时间。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八一九事件。面对苏联即将解体的危险,苏共中央一些保守派于1991年8月19日发动举世瞩目的“八一九事件”,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捍卫苏联的完整,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起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正式解体。可以说“八一九事件”非但没有能阻止苏联的解体,反而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师: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血腥的政变,克林姆林宫上高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就这样在1991年12月26日悄然降下,苏联就这样消亡了。痛定思痛,我们来反思一下苏联解体的原因。
生:戈尔巴乔夫改革。
师:对,还有其他原因吗,西方国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西方的和平演变。
师:对。……
师:以上我们一起总结出两个原因,是根本原因吗?想想,要是苏联本身内部不积聚大量问题他能解体吗?
生:回答,斯大林模式下……
师: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斯大林模式下积聚的大量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是根本原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原因。
二、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
师: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关系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生:和平与动荡并存。
师:导致和平的因素有哪些?书上讲的很少,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自己想想。
两极格局解体后;各国基本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和平和稳定。
师: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师:举个例子呢。1巴以冲突、2波黑战争3卢旺达种族屠杀。
师:嗯,很好,显然某个超级大国推行强权主义、霸权政治,插手这些地区冲突无疑又加剧了这些地区的动荡不安。
书上举了科索沃战争这个例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索沃问题的由来(见参考资料)。
现在我们对美国在世界上充当国际警察到处指手画脚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当年美国对科索沃危机的插手创下了几个第一,这是我们要引起注意的。大家找找,有哪几个第一啊?
生:思考回答
师:第一次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干涉理论,第一次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50年以来第一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师:美国对南联盟内政的粗暴干涉,不仅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强烈抗议,大家看书上的图,反战示威游行此起彼伏。更令人气氛的是,美国在对南联盟的粗暴干涉中竟悍然攻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中国许杏虎等三人死亡。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压力下,美国不得不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中美关系那时降到了冰点。
师: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引起动荡的因素呢?
生:9.11。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师: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那么9.11事件到底指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读书。
师:是啊。9.11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不只是世贸双塔的倒塌,三千多人的死亡。国际恐怖主义,这颗人类文明史上的毒瘤专以大量杀伤平民制造恐怖气氛来到达其政治目的为能事,它不光是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全人类共同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师: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告诉老师。
生:一超多强,多极化。
师:对。苏联解体后,美国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因为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我们下面来看一下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大家可以分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第一组负责探究西欧,第二组负责俄罗斯,第三组负责日本,第四组负责中国。尝试用最简单的语句来概括他们各自的特点。
师:好,大家来说一下.先说一下西欧。西欧的特点是:从欧共体到欧盟。
这里啊尤其要大家注意的是欧盟的形成和扩大。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的知识,说说战后欧洲联合的步伐截止到欧盟为止都经历了哪些关键的过程?
生:思考作答。
师:1951《巴黎条约》——欧洲煤钢联营;后来相继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签订《马赫特里斯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师:好,再请大家看书上的地图,数数截止2005年欧盟已经有多少国家了,总部设在那?
生:读图,回答截止2005年一共是25个国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师:嗯,大家可能不知道。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师:俄罗斯的特点呢?日益恢复的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师:日本呢,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师:中国呢?和平崛起的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师: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师:好,分析完各自的变现和特点,我们再来想想这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不同的政治力量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可以遏制各国冒然发动战争,谈判和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主要途径。
师:很好,大家在考虑一个问题,这种多极化趋势的逐步形成和以往世界格局的形成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两点:1.没发生世界大战2.不是通过将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导致的国际地位变化
四、中国的应对
我想提请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样一种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采取什么措施,才能确保我们能实现和平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下面我给大家几个具体的思考问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该何去何从?
国际局势和平与动荡并存,面对大国霸权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你有何良策?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一、简析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世界由两极到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和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2)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样化的标志。
(3)第三世界的实力的增强对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主张。
(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取胜,就可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4)国际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4.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1.动荡的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和平主流的原因
(1)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下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渗透,推行“新思维”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终于引发了严重后果。
2.过程: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联解体前,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了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第三,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第四,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空前的曲折和困难。人们从苏联的兴亡中借鉴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发展寻找正确道路。
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
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势力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力量不够强大,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此,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各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2.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虽在后来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各种手段诱惑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和概括能力。
2.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举出一个较全面反映当今实际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
第四届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2011年11月16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来自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外长或外交大臣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以及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共同声明。共同声明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2007年成立,旨在加强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文教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对话。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从此,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经过多年的战争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由于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表明他的改革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B.取缔了苏共
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能够推动苏联政局稳定
2.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
3.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4.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B.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C.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过渡
C.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政治对抗过渡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一超多强”局面短时期内就会改变
D.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7.多样化的新国际格局不能很快确立是因为
A.世界动荡不安
B.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尚未形成
C.各国之间尚未达成妥协
D.新的国际较量尚未开始
8.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旧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
9.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钱其琛外长所说的“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1.C2.D3.B4.D5.D6.C7.B8.D9.A
10.(1)其一,各国内部原因。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效仿的准则和法度。东欧各国虽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这些都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日益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其二,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其三,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最根本在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经验,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含义是指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走向缓和。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东欧剧变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①原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执政党的失误和腐败——内因
②过程:局势激烈动荡→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③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错误——现实原因
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外因
②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③标志:“独联体”的建立(1991、12)
④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⑤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①建立:决定建立(1992年)→正式建立(1993年)
②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学思之窗: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①决心: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要在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②办法:走联合发展之路,不断加强一体化
③实力:通过联合,西欧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欧盟成立后,西欧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实力越来越强
3、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多极化趋势加强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随堂练习——《全品》第2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39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