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四运动教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五四运动教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五四运动教学案
(1919年)05-6-17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特别是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导火线;2、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时间、中心、主力;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4、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一、背景
1、国际上:①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促使中国人民的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道路。
2、国内方面:①根本原因:国内矛盾日益加深——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出卖国家;对内掠夺和,猛增;之间不断混战。
②阶级基础:一战期间发展,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
③思想基础: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1919年)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①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A、废除在中国的;
B、取消“”;
C、收回在大战时夺去的在的特权。
③结果:等国操纵会议,将在的特权转让给。
二、经过
1、第一阶段:①时间:年月日——6月初。
②中心:
③主力:
④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⑤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第二阶段:①时间:年6月初起
②中心:
③主力: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
2、罢免、、的职务;
3、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上签字。
四、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的革命运动。是先锋;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发挥了作用;、等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
2、比具有更广泛的基础。
3、功绩在于“,”(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4、促进了的传播,为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5、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属于的一部分。
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开端。

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相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相同: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反封建);④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不同点);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后,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相关知识

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

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

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

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

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

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

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

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

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

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

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

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

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

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

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

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

2.五四运动的爆发。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

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

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

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

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

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

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

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讲演者“垂泪而道”,

听众则“掩面而泣”。第一天,学生被捕者170多人;第二天,又有700多人被捕;第

三天,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受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

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掀起了更大的革命风暴。从5月6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

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

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时,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

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

到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

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

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

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运动的性

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

态度。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

和科学精神。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

力量的团结”,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开端。

五、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注意和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对初中学生已熟悉的内容,

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可采用观看电影后提问的方式略讲,对而对初中未涉及的内

容或分析较少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应进行比较详细分析。

2、在讲“‘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一目之前,可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

会状况如何?在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顾

已学过的知识,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从而导入新课。

3、在讲“五四运动的原因”时,建议教师结合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引导学生步

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

4、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时,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出示有关

运动的原始资料。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

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

闻报道。

5、在讲“五四运动的影响”时,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

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

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后,教师归

纳小结。

6、讲完全课内容后,教师可采取谈话法,由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

悟,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

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备注、说明

五四运动的起因

播放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

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呜;同时了解史实

提出问题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

1影片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

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

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

五四运动的经过

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

情境再现,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

学生活动:按下列历史场境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

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所写的信要饱含激情与思考;新闻报道要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等基本内容,字数在150字左右)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同时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每组抽部分同学的作品朗读,交流学习结果。

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四运动的影响

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培养民族责任感

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比较能力

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情景

强化学生的爱国情

布置作业

每人写一篇小论文《我与“五四精神”》,字数1000字内

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

七、反馈小结

1、备课中是否正确、全面制定了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在课

堂教学中是否很好地给予了贯彻、落实?

2、科书的内容是否准确、细致地钻研和理解了?课堂教

学内容是否坚持了历史学科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否

依据课标要求,相对丰满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4、语言、板书、教态如何?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八、难点突破: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由于一战间日美加紧侵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等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肩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阵线出现新的组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由于领导力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革命的目标和结果。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21课五四运动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1课五四运动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1课五四运动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与难点
本课有两个子目,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内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历史结论。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2)本单元的时间范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5年红军长征的胜利。(3)本单元的主题知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国共对峙、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
2.以五四青年和党的生日为切入点,导入本课。建议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激发他们探究“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动机。如设计“为什么把每年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好联系当地的标志性变化加以说明)。当时她是怎样诞生的?”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动机。
3.“五四爱国运动”一目,应讲清几点:(1)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及领导者);(3)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说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①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本目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表象,建立历史概念。
(1)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设问:这些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
(说明这些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见问题探究)
(2)阅读正文和第二段小字,设问:五四爱国运动中的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案见课文相应内容)
(3)运用教材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三则材料,加深对五四爱国运动过程的印象。
“还我青岛”影印材料:
设问:①你知道青岛问题的由来吗?②从当时爱国学生打出这一旗号,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具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图片:
设问:①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公元哪一年?②从图片中可得到哪些信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爱国压力,释放被捕学生;间接说明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反动行为;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在场学生均为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
“五四”传单:
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目,应讲清几点(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会议的主要议程);(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4)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然后,运用教材有关中共诞生的三则历史材料,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1)《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设问:①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哪些地方?(国外有东京和巴黎;国内有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等)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了哪些地方的党员?(上述国外和国内的党员)
(2)参加会议的三位代表人物像:
设问:①这三个人是哪些地方的代表?有何共同点?②完成动脑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见问题探究)
(3)“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设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见课文小字)
三则材料间有何内在联系?“示意图”是中共一大召开的条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参加者,“南湖游船”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三则材料均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
5.在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之后,可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进行知识巩固。
(1)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间有何联系?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揭示历史事物间的联系,构建宏观知识结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所以,五四爱国运动属于中共诞生的原因之一)
(2)如果你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情况;如果出一期纪念建党八十一周年的黑板报,请你写一篇介绍中共诞生的短文(口头或书面),并说出你这样写的理由。(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3)如何向同学解释“五四精神”“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含义?
三、学法指导
1.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境、充分运用图表等历史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2.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图片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等,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建议在教学相应环节中,设计如“观察图片史料分为几步”等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步骤,以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练一练
A
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
在以前的民主革命中,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自己的政党,但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妥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分析背景和意义。考虑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以重点放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形成本课的一个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三、能力教育目标
a)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b)通过五四运动和以前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说教学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答案: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黑暗的政治统治,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导致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其胜利只能是“初步胜利”。

2.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根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的不同点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充当领导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何谓“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五四精神”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背景

1.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2.国内背景

(1)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军阀混战,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1919年初,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二、经过

1.第一阶段

(1)起止时间: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

(2)中心:北京。

(3)主力军:青年学生。

(4)斗争概况

①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提出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但遭到了镇压。

②5月5日,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2.第二阶段

(1)主力军:工人阶级。

(2)中心:上海。

(3)斗争概况: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各地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发生转移,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2)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基础上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波及到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从卷入的阶层来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3)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3.辛亥革命后到中共诞生前中国革命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必然性

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次失败,陷入困境。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因素。

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失败,都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③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抗争精神不屈不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④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失败,护法运动的破产,都说明了这一点。

必然性:①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斗争的失败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②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例题]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陈独秀早期革命活动有关史实和五四运动全过程的掌握。回答时,首先要明确时间限制,主要从五四运动前后进行思考。其次,要根据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实践活动,进行判断。

答案:C

一、选择题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D.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

答案:D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提出的要求不包括

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D.取消“二十一条”

答案:B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5题:

3.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分析:解答此题时要首先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这场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A、B、C都只涉及反帝一个方面,只有D项涉及到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

答案:D

4.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答案:C

5.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还我山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8题: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的领导阶级

B.革命的性质

C.革命的任务

D.革命的发展前途

答案:A

7.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主要原因在于

A.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意识

分析:“广泛”是工人、农民、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参加了五四运动。就四个选项而言,C项明显不符题意。A、B都仅限于一个阶层,D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D

8.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彻底”主要是指

A.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五四运动性质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分析四个选项。B项中的“初步”明显不符题意;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项与革命性质无关。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主要是指它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2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3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4(五四运动)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2,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商人罢市联合起来危及北洋政府的统治。

(3)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0.比较前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者在性质、社会影响方面存在的差异或不同,指出前者对后者在社会实践上产生的影响。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性质方面的差异要从领导阶级的不同入手思考;二者社会影响的不同主要结合各自的历史意义进行思考;最后一问也要从这个方面加以解决。

参考答案:性质差异:前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后者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社会影响不同:前者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后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影响: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发了一批中国人的民主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指导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1.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

顾维钧(1888~1985年)字少川,江苏嘉定人,中国职业外交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外交界任职,27岁出任驻美国公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外交使节。1919年,他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了和会。会议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顾维钧据理力争,他从历史、地理、文化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即令日本有驱逐山东德国势力之功,中国亦断不能以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纷争之种。”顾维钧一席话,使日本代表狼狈不堪。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许多代表与他握手祝贺。但最后美、英、法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2.史学界对五四运动领导权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其理由是:(1)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3)五四运动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体现了无产阶级对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真正领导者。其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有关论述,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第三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不存在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由革命的知识分子担任政治指导和具体指导,其中也包括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包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此外,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3.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卖国行径及其下场

曹汝霖,上海人,1911年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袁世凯统治时期任外交次长,曾代表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公使日置益在北京谈判“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了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后,历任袁世凯政府和段祺瑞内阁的交通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务,直接经手向日本大量借款,1918年9月,日本政府要求用换文的形式正式承认它从德国手中强占的关于山东的各项权益,曹汝霖电告驻日公使章宗祥对日本的要求表示“欣然同意”。五四运动中被免职后,曹汝霖在北洋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进行投资活动,1935年以后任汉奸政府——“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1949年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经香港去日本、美国。1966年死于美国。

陆宗舆,浙江海宁人。袁世凯统治时期任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担任驻日公使,参与签订“二十一条”和向日本借款的合同。1918年任制币局总裁。抗日战争时期,任汪精卫伪政府行政院顾问,1941年病死于北平。

章宗祥,浙江吴兴人。袁世凯统治时期任总统府秘书、司法总长。1916年任驻日公使,与曹汝霖、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1918年在日本提出的要求强占山东特权的换文上签字“欣然同意”,五四运动中,在曹汝霖住宅被学生痛打。五四运动后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1935年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日本投降后迁居上海,1962年10月病死。

研究课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活动方式:

1.阅读下列有关巴黎和会的材料:

材料1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的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所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必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2(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材料3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2.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

有关指导:

1.材料叙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就山东问题和二十一条所进行的外交努力。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教材的观点僵化,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是黑暗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是出卖民族利益的,因而不敢对中国代表团的努力给予肯定。此课题的意义在于试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

2.分析时要注意,材料1表明中国代表团进行的外交努力的目的主要在于争取解决山东问题;探讨“经过”时要结合材料1到材料3中国代表团由提出解决山东问题到拒签和约这一历程的发展演变;在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肯定中国代表团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外交努力。

3.参考分析: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据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教学思路导析

1.教材框架

2.重点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学习本节课时,应重点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伟大意义。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要概念阐释

1.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中国在这次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曾派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所以作为战胜国也派团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废除外国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要求。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经过激烈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会议完全无视中国主权,悍然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大国操纵的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2.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于五四运动,基本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众,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因此,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教材材料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日本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项目1913年1919年

纱锭11万多枚33万多枚

织布机886台1486台

材料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段祺瑞为获得向日本借款的权利,接受了袁世凯在签订“二十一条”时不敢同意的条件,即聘请日本人作北洋军阀政府的军事、政治、财政顾问。日本首相寺内说:在他任期内,“日本对华借款三倍于以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原因及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不超过180字。

参考答案:状况:一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的纺织业得到迅猛发展。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给日本可乘之机;日本给段祺瑞政府大量借款。

影响: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认识: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才能独立,才能走向富强。

文献资料导读

《北京学界宣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按:此材料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主要目的及斗争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07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