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
一、选择韪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请回答1~2题。
1.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内战。请回答3~4题。
3.解放战争中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的是()
A.华中野战军B.华东野战军
C.晋冀鲁豫野战军D.西北野战军
4.三大战役的首发地,并全部获得解放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B.华东地区
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
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1934年开始了长征。请回答5~6题。
5.遵义会议()
A.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请回答7~9题。
7.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反共方针’
B.制造皖南事变
C.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D.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
8.抗战相持阶段,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提出的方针不包括()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斗争中求团结”
C.“有理有利有节”
D.“坚持民主,反对独裁”
9.读下图。该图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哪次会战()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
C.南京保卫战D.徐州会战
二.非选择题
10.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1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1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中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逐渐建立的?
(2)这些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3)后来中共又遇到了怎样的挫折,被迫放弃了这些根据地?又是怎样挽救危机的?
(4)对以上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13.蒋介石为何未杀张学良在长期监禁张学良的过程中,蒋介石为什么不敢杀掉他呢?徐铸成在《旧闻杂忆续篇》一书中写道:少帅当年送蒋介石回南京后,想不到自己被投入监狱,自然悲愤欲绝。在无可奈何中,想起口袋藏有蒋在西安时写给他的接受六项条件的笔据。当时,只有东北几位元老获准探视,张便秘密地托他们把这笔据带给在上海的夫人于凤至。于知道“此事重大”,立即带着子女乘轮赴美,并在美某大银行租了一个保险箱存放。这一着棋是蒋介石始料不及的。他从西安刚刚出来,就在洛阳发表一篇由陈布雷匆忙杜撰的《向张杨两将军训话》,说他的被释放,是由于张杨听了训话的“精神感召”。如果这个笔据一旦在国外公开,甚至在报上揭露,他精心制造的谎言,岂不要彻底破产。于是,彼此心照不宣:你不下最后的毒手,我就不破你的面皮。
请思考:通过阅读材料,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C本题是一道最佳型选择题,对提供的选项要认真分析。1922年的中国,仍然处于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各派军阀在列强操纵下混战不断,中国人民灾难深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B解题关键是把握《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的敌人是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团结合作,才能挽救中华民族。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时间不对。
3.B本题根据对历史进程的掌握,通过历史联系法即可解题。国民党74师被全歼在孟良崮战役中,参加孟良崮战役的主要是陈毅领导的华东野战军。
4.C
5.B遵义会议只是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排除A项。而C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D项是中共七大的内容。
6.D毛泽东这句诗,是反映长征的。“远征”即指长征,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7.A
8.DD项的时间是抗战胜利前后。
9.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10.答案: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②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③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11.答案:态度:主张和平解决。
原因:中共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下,应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逼蒋抗日。
点拨:11~12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12.答案:(1)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遭到国民党的屠杀;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
(2)中国革命的策略开始发生转变,逐渐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3)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革命形势才得以好转。
(4)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断地探索中才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的党,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人民取得胜利。
点拨:读图时注意图右下角所注,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1)问联系所学知识知道它们建立的背景是大革命的失败,而以后的挫折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长征,了解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好答题了。
13.答案:(略)。
点拨: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从材料中了解蒋介石的为人及其政治手段的阴险,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张学良的智慧与爱国之情。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岳麓版学案)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掌握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应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中共成立初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每一个阶段中重点掌握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典型事例和影响。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井冈山道路建立的原因、过程、影响。红军长征原因、会议、影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敌后战场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3.抗日战争:应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它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背景: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
4.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帮助。
(二)标志:中共一大
1.召开:1921年上海,后移至。
2.内容:通过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废除,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三)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将现阶段的目标修改为。
(四)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一)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2年-1923年)
1.主要原因:领导工运是党中心任务;1921年8月成立最高领导机构。
2.主要内容:以为起点,为终点。
3.历史影响(教训):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败:(1924年-1927年)
1.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历史原因:
①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
②中国人民共同要求反帝反封建
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
在孙中山、李大钊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努力下,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了建立的主张。1923年,中共“”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④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伟大的转变: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主要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合作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确定了、、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形成。
2.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1)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全国性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派李立三、领导这次反帝爱国运动。与此相配合,共产党人、邓中夏组织领导了,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2)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
3.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1)革命形势的高涨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随着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年7月,正式出师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统一中国。
(2)为了配合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在的领导下,上海工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举行了起义,终于占领上海,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国民党内以和代表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1927年,他们先后发动了“清党”反共的“”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失败。
原因:中共的不成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请思考1:国民党一大宣言解释的新三民主义应如何认识?
三、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走上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
(一)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后,中国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国共对峙局面
2.过程: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确立了和
的总方针,武装斗争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以后针对城市地区敌强我弱的现实,及时转变方针,开始建立。
(2)三次起义:起义、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率领两万多人在举行了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的第一枪,际志着的开始。
根据“”的决议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
(3)井冈星火: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
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
(4)星火燎原: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主要有根据地、根据地、根据地、根据地、根据地和广西根据地等。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人。
3.历史地位:表明中国革命策略和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中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民主革命道路
(二)红军长征
1.背景:1931年,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红军。由于王明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重大事件
(1)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错误的,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回到中央领导岗位,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
(2)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即《》。宣言针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提出了的主张。
3.结果: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共以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西安事变
1.历史背景:日本发动华北事变;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继续围剿工农红军。
(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强烈感召着各进步阶级和力量共同抗日
(2)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一些进步将领,拒绝执行蒋介石政策,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3)中国各地区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和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奠定社会基础
2.西安事变: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在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及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呼吁。
3.事变和解: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了的形势后,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下,应把放在第一位,逼蒋抗日,于是确定了、
的方针。
4.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的建立和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请思考2:中共为什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四、从中华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
1.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的开始。
在民族危亡加深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再一次进行合作,联合抗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2.过程:
(1)日本政策: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用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采取“”的策略,通过建立进行殖民统治。日军在占领区推行“”、“”和“”,进行残暴的统治。
(2)国共关系: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两个战场,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①正面战场:抗战初、中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
等十几次大的会战,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1941年12月,
爆发,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战。敌后战场开始成为主要战场。
②敌后战场:中共坚持敌后战,1937年9月取得了八路军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大捷。1940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均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政策,中共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历史地位: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请思考3.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搞杀人比赛屠杀中国战俘活埋中国军民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参考答案:
(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第三幅图片。
(二)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1949年)
1.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着未来如何的问题,中国面临着、、与的两种命运。
2.历史过程:
(1)中共用和平手段争取和平民主: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
①重庆谈判:1945年8月,赴重庆进行谈判。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的问题和解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据“”,中国各党派代表和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以
化、化、为和平建国的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和平做了积极的努力,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但国民党执意破坏政协决议,加紧内战部署,全面内战一触即发。这将是事关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请思考4:(08海南历史,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政治民主化问题,题目不算难,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1)问注意材料一给定的时间限定,不难再现抗战即将胜利的大背景,然后再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第(2)问属于根据材料即时回答型,要注意正确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首先注意给定的时间,以便正确判断“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答案要点:
(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分)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分)
(2)解放战争
①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7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进攻。
②战略反攻:
全国性反攻: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的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等部挺进豫西,陈毅、率部挺进鲁西南: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国民党展开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到1948年秋,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了、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总统,国共双方恢复和谈。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和谈破裂。
渡江作战: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
被推翻。
③追歼残敌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
3.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标志着中国的
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请思考5: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简述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特征及结果,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1)特征及结果: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发生内战,日军乘机大举侵华。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再次走向对抗,三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蒋介石国民政权被推翻,败退台湾,造成两岸分离,至今不能统一。
(2)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试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比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是腐败的清政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执行避战求和的政策,导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最终取胜。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3.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是两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与变换。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导致近代、现代两个问题位置变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运动的不同表现及其最终结局,并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结局的认识。
上述观点基本正确。
根本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历史任务;中国现代史上,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首要历史任务。
表现及结局: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洋务运动在社会上兴起,最终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民族工业产生,但步履艰难、处境悲惨。
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捍卫了民族独立;对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认识: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和近代化运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兴起的,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再加上运动领导者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不可能取得民族运动的最终成功。
现代史上,近代化运动和维护民族独立运动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的,中国已经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加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定了新的民族运动的不断胜利。
例1.(08上海历史,A组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解析:C.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例2.(08海南历史,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C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
例3.(08北京卷,40)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3图14图15
图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14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15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第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图()(2分)
历史意义:(6分)
图13:
图14:
图15: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可作答。图1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31年,标志着红色政权的建立;图14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328年4月,对军队进行整编;图15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
答案要点:
排序:15→14→13
图13: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14: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中共成立,一大二大,工人运动,北伐,长征,抗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形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定论
重点
中共成立,井冈山道路,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难点
理解本课的主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程
关键
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
教具
资料
课件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一、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近代中国,多少有志之士谋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终无结果,多少人奋起反抗而最终失败。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做出了走俄国之路的历史抉择,他们是总哦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新授
1、中国共产党成立
情境营造:打出功过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课堂设问: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什么时候、由谁最先建立的吗?当时一共有几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情境营造:在大屏幕上打出中共一大会址,与会代表及浙江嘉兴南湖的相关图片
课堂设问:简述、评价一大所取得的成果
3、公共二大的意义
情境营造:打出公共二大会址图片
课堂设问: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封建,意义何在?
组织学生过网络下在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思考课后的知识链接合约的与思考等习题。
教师提示:陈独秀,1920年,李大钊,北京,8个
教师提示:大会通过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选举中央局,大会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进行了有效分工。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5
15
15
5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情境营造:打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形势图,香港海员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照片
课堂设问: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什么会失败?中国共产党得到什么教训?
5、国共合作的实现
敬请营造:打出国民党一大召开和孙中山步出会场的图片
课堂设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6、国民革命的发展及失败
课堂设问: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会破裂?
7、中共召开八七会议
课堂设问:八七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8、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课堂设问: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思考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远离大城市的农村的原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9、红军的长征和西安事变
三、教学总结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
教师总结: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而面对的敌人过于强大,多议会失败。
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的革命的胜利
总结: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一目的探究活动,侧重点放在国共合作上,联系当前台湾国民党主席和亲民党主席先后访问大陆,思考国共两桑能否实现第三次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学生讲述日军侵华的史实和中共抗战的经过
5
20
15
15
10
15
作
业
A层
课后题
B层
练习册
反
思
与
重
建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840: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法国租界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3)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和性质,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4)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共“二大: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反对帝国主义(2)反对封建主义(3)反对军阀。
4、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宣告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
1、原因:
(1)必然性: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了。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结束,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敌人异常强大,单纯依靠工人阶级是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的。必须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和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的统治。
(2)、条件:
A.中共:《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中共二大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B.国民党:孙中山实现一生伟大转变,同意国共合作。
2、开始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区别:突出反帝主张,表明孙中山先生思想的伟大转变。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和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施的方法与手段。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异同:理解两者都主张反帝反封建,但中共革命纲领规定民主革命阶段后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共实现合作后,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领导,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了!
(1)“五卅”工人运动。
(2)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
(3)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4、失败:“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道路。
(一)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
(1)原因: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
(2)概况: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正式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1)实践:武装起义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暴动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秋收起义中文家市决策,决定放弃夺取长沙计划,把军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理论:毛泽东根据实践经验,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井冈山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革命根据地不断开辟,红军力量不断壮大。
(二)、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1)原因:第五次反国剿的失败
蒋介石为了扑灭这股革命的烈火,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围剿。但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战斗也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进行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A、内容: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的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意义: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了!
(3)结果: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2、西安事变——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为主要矛盾
(1)背景:
(1)根本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重要原因:
A、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概况:在中共的抗日主张感召下,国民党内针对抗日问题发生了分化,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
(4)结果:和平解决。在西安事变中,各种政治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主张也不尽相同,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战争
(一)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两个战场配合抗日
1、背景:
(1)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屠杀中国人民并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抗战过程:
(!)国民党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2)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广州和武汉后,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1、背景: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将军事打击的重点放在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上,而对国民党则采取以政治上的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概况:
(1)国民党的政策转向了反动。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中国共产党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的指导下,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给予了坚决的回击。
(三)抗日战争胜利:
(1)标志:1945年日本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战胜利
(2)胜利的原因: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顽强抗敌
C、坚持正确的战略方针策略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3)胜利的意义
A、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对侵略战争的胜利。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C、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国共两党内战
(一)、背景:两种命运的较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由于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决定了国共在抗战胜利后必然分道扬镳。中国人民仍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还没有最终完成。
1、两种命运
(1)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争取光明的前途即争取民主,和平,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国民党在他们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则坚持准备发动内战,建立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拒绝成立联合政府
2、重庆谈判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去商讨和平谈判的问题。
(1)原因:
A、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
B、加上自己对内战的准备并不充分。
(2)内容:《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意义:共产党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那就是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并且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这样蒋介石再发动内战,就要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3、政治协商会议,:确认和平建国方针。
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并没有改变。六届二中全会上公然推翻了政协通过的民主和平建国的路线。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无法改变内战的事实了。
(二)、经过:解放战争
1、战争防御阶段: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结果:中国共产党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意义: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战争反攻阶段:将战争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3、战略决战阶段: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主力被消灭了。
4、战争胜利:
(1)揭穿国民党企图通过和平谈判达到划江而治的阴谋,
(2)4月21日,渡江作战
(3)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了。
之后,解放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的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全部国土。解放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对“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2.1922年6月.中共发表声明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这说明当时中共已经()
A.放弃了领导工人运动B.开始与国民党合作
C.受到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D.明确了民主革命的原则
3.中共“二大”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是()
A.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和阶级性D.第—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中共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5.从规模和次数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B.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王明“左”倾错误导致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基本结束
6.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作为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共总结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8.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9.下列各事件中,将革命的退却与巧妙地进攻相结合的典范是()
A.南昌起义后按计划撤离B.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
C.第五次反“围剿”后长征 D.平型关大捷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06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