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草》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草》第1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自主、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1)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吃草。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让我感动的理由是: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

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②蒜苗()③背阴()

④绽开()⑤瘦弱()⑥火燎()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

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巩固、拓展延伸:

六:反思:

《草》第2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线索。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3、学习周总理的高尚人格。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

1、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的特点: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4、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综合而成。因此,比现实中原形更为典型。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7、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8、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特殊类型-微型小说)

9、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读情节——析人物——揭根源

二、自主、合作、导学:

活动一:(自学书后2、3题,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学会赏析重点或精彩语句: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我认为其他精彩的语句有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当堂训练:

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3、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完整的两句。

五、巩固、拓展延伸:

见《练习册》

六:反思:

小编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上《草》导学案2


四《草》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主备人:万桂荣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理清课文线索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这是一篇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

结局四部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理清思路,写出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5、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写了那些情节?

二、课堂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三、课堂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咀嚼()绽开()修葺()抖擞()

恣情()猝然()紊乱()愠怒()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栩栩如生声名狼藉不知所措自出新裁五彩斑斓随机应变

惩前毕后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油然而生无精打采走头无路

错字:

改正:

3、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体会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4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为什么说“又慢”、“又轻”又说“像沉雷一样”?)

5、怎样理解“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6、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周副主席为什么笑得这么痛快?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一)研读“担架响了一声、、、、、、发出飒飒的声响”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体味其表达效果。

3、卫生员为什么要从挎包里倒出野菜并进行翻检?

4、周副主席的命令下的“非常明确”“十分具体”,可战士们为什么“全部默默不作声”?

(二)思考:

1、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课文开头的一段话,余文章主体内容有关系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藏族同志说,“这里是最甜得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课后练习:阅读《甘甜的井水》,回答问题

甘甜的井水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枣树遮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我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随着我起起伏伏。我的嘴唇(冒出、淌出、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的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周遭舔了嘴唇。

③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了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进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像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

④女主人惊奇地看着我的水量,笑了。

⑤我旋开水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在我的脑子里了。

⑥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们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xuàn)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⑦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流着尝过,纷纷说:“哪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

⑧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变了味儿?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⑨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

⑩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有事呐。”

(11)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我,她还向她的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感谢你们的井水。”我没有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的瓜。

(12)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13)诱人的羊肉抓饭已摆上了炕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那井水。

(14)吃得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个礼拜我喝你这里的井水还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怎么就没了那甜滋滋的味儿呢?”

(15)男主人抹抹胡子——一副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礼拜,差点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了,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不错。”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括号内应选填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选该词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不太准确,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甘甜的水》参考答案:1.沁出血珠极其细小2.我很渴,我需要水3.女主人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4.(1)“我”发现一口井(2)“我”喝了井水,感到异常甘甜(3)“我”将水带回农场,却喝不出甜味(4)“我”再次喝同样的水,仍感苦涩(5)男主人深知其中原因5.任何东西,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最可贵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教案


四草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检查字词

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

抽噎(yē)背(bi)阴

绽(zhn)开火燎(lio)

愠(yn)怒霎时(sh)

焦灼(zhu?)飒飒(s)

踉(ling)踉跄(qing)跄

三、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六、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4王愿坚《草》教学案 苏教版


王愿坚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法】

朗读品析法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2.作者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3.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背(bèi)阴

绽(zhàn)开火燎(liáo)愠(yùn)怒霎时(shà)

焦灼(zhuÓ)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二、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四、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反馈检测】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焦灼(zhu嶾plain)踉跄(li刓plainngqi刓plainng)愠怒(y擻plainn)

B.酸涩(s圽plain)端详(du乗plainn)干裂(li圽plain)

C.撕掠(l圽plain)抽噎(yi圽plain)蔫巴(ni乗plainn)

D.缓慢(hu僜plainn)战役(y孿plain警戒(ji圽plain)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

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适于,合于④位置在两端之间

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②从事,致力③必须

⑶()温和:①平和,和缓②和睦,和谐③不分胜负④结束争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②呜咽③抽噎④哭泣

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1.C2.B3.依次选:⑵⑴⑴4.③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6.成理成文即可

《草》学案及答案5(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检查字词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

背(bèi)阴绽(zhàn)开火燎(liáo)

愠(yùn)怒霎时(shà)焦灼(zhu)

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二、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并归纳段意。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4、分析周主席的形象

5、文中有很多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很生动,找出来,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3、探究课后练习一

答案

2、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4、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5、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合作探究答案

1、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2、“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治水必躬亲》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理解文言大意。

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海瑞简介: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自由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小组成员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2、你会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执一:泥于掌故:

妄意:相度:

咨询:穷其致:

躬历山川:胼胝:

布袍缓带:远嫌而避怨: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课文第一段开头是怎样强调治水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治水要防止的现象。

结论:治水必躬亲

活动二: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或者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活动三: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

活动四: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泥于掌故()(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3、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躬亲、清廉。

【巩固拓展延伸】

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者,海瑞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从“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草》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草》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法】

朗读品析法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2.作者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3.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背(bèi)阴

绽(zhàn)开火燎(liáo)愠(yùn)怒霎时(shà)

焦灼(zhu)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二、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四、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反馈检测】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焦灼(zhu嶾plain)踉跄(li刓plainngqi刓plainng)愠怒(y擻plainn)

B.酸涩(s圽plain)端详(du乗plainn)干裂(li圽plain)

C.撕掠(l圽plain)抽噎(yi圽plain)蔫巴(ni乗plainn)

D.缓慢(hu僜plainn)战役(y孿plain警戒(ji圽plain)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

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适于,合于④位置在两端之间

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②从事,致力③必须

⑶()温和:①平和,和缓②和睦,和谐③不分胜负④结束争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②呜咽③抽噎④哭泣

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1.C2.B3.依次选:⑵⑴⑴4.③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6.成理成文即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王愿坚《草》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作者作品介绍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二.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引出本课文体特点

律诗——平仄、韵律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

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

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1.本文为何以“草”为题?

【参考】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

2.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1-5战士误食毒草,杨光前往报告;§6-16杨光恳求医生,医生已有重任;§17-36周副主席尝草,提出处理意见;§37-44周副主席议草,战士受到鼓舞(§40总写周副主席的话带给红军战士的巨大力量,§41、42、43分别写杨光、医生、警卫员、卫生员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的力量。)。

3.明确本文的情节构成(最能表现周副主席高大形象的“尝毒草”这一情节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研读描写,感受形象

1.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

2.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研究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周副主席: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①§22“他慢慢抚摸着……野菜?’”表现出周副主席的平易近人、关怀备至。

②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③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④§38、39议“吃草”,表明了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和敬佩,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以及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表现了周副主席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⑤结尾的神态描写,与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笑得痛快”是因为他为战士们又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而欣慰,传神地表现了周副主席心系战士安危的高尚人格和指挥若定、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袖风范,也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对周副主席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2)杨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①§3“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杨光救人心切(忘我)、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

②§18-20“立时惊住”——“惶惑”(不知所措)——“不安”(内疚)——“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心理描写,形象细腻地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的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集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③§41心理、动作描写表明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心情,并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了力量。

六.揣摩语句,体悟深意(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文章富有深意的句子的内涵。)

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本文“题记”除指出了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外,还借藏族同胞之口,道出写作意图:我们应不忘历史,牢记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最甜最美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甜更美的新生活——与正文§39周副主席的话照应。“最甜”一语双关。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38“革命斗争……把草吃得好一些!”是周副主席在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3.§39“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因为这些草使我们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需要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进而战胜困难;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有两层含义,一是红军吃草维持了生命,战胜了困难,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一是红军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地生存和战斗,练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后文警卫员的话是这个句段意义的扩展和延伸——红军吃草、流血,是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生活虽然困苦,但精神富有、高尚,因此本质上是强大的。

4.§40周副主席的声音既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

5.§41“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总结归纳,情感迁移

1.本文的主人公是周副主席。(§18中,不直接写出周恩来的名字,而用“全军都敬爱的人”这一称呼来代替,一是引发读者去思考,激起阅读的兴趣。同时,“全军都敬爱的人”是对周恩来的至高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周恩来副主席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周副主席尝毒草的情节虽是虚构,但描写准确生动,也符合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所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杨光是线索人物,其所见所闻构成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来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感受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2.主题: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3.写作特色:(1)以小见大。(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3)紧扣线索“草”安排情节。误食毒草——周副主席辨识毒草、咀嚼毒草——周副主席议论“吃草”,结构紧凑、脉络分明。(4)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4.情感迁移: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八.作业布置

从课文联想开去,以“谈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参考】(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学习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大无畏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有毒和无毒的植物,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以吃野菜为时尚,这是物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有把自己比作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中可感受鲁迅先生所倡导的奉献精神。

《草》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草》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的词注音: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

蔫巴(niān)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

2、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三、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读描写,揣摩人物

1、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思考: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七、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律·长征》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资料链接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一座不朽的丰碑。就你对长征的了解,与同学作广泛地交流。

提示:从历史教科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等。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朗读《长征》,感悟诗意

(1)浏览,明确体裁

这是___。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____________。

(2)初读,读准字音逶迤()磅礴()云崖()岷山()

(3)再读,解释词义

等闲:

逶迤:

细浪:

云崖:

磅礴:

开颜:

(4)译读,感悟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帅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两句紧承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作者选择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既合乎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学生分组赏析三四句

二、合作交流

(1)五幅画面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画卷。

(2)三种修辞这首诗对仗工整,除对偶外,还突出使用了和的修辞,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充满浪漫气息。

(3)一种情怀这首诗通过“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着重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三、听听录音,想象意境

提示:诗歌是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再回顾一下: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

诗中的形象构成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这些画卷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四、演读背诵,互相评价

1看谁节奏把握得准确

2看谁重音处理得恰当

3看谁背诵得更有情感

五、巩固提高

填空

1七律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的诗,它每首()句,每句()字,两句一联,偶句

押韵,中间两联一般须()

2(),()这两句是全诗的纲,写得极有气势。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写山,上承“万水”两字。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以()两字承上启下。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知

1给下列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闲()崖()

2背诵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组有感情的读

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2“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3诗中选取哪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来展示红军征服困难的气概和决心?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赏析

1诗也有眼睛,称为“诗眼”。诗中最能概括内容、最能集中表现思想感情、最具表现力的字、词就是“诗眼”.反复吟诵这首诗,找出诗眼

2诗中讲究炼字。这首诗就精于炼字。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中“暖”和“寒”字用得极妙,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巩固提高

1、默写全诗七律长征

,。

,。

,。

,。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

1写一篇文:《长征》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画卷,请选择其中的一幅,放飞想象的翅膀,把它描绘出来。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2怎样认识毛泽东这位领袖诗人

柳亚子先生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一词中曾这样高度评价与赞扬毛泽东的诗词: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3阅读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教学后记:

《晏子使楚》导学案9(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晏子使楚》导学案9(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

3、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重点)

*知识链接

①、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②、“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给加点字注音。

赐()晏子酒酒酣()缚者曷()为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二: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

示例: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活动三: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四: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

活动五:你觉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表现在哪里?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训练(略)

※巩固、拓展延伸(补充习题36-37页三、四)

※反思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齐之习辞者(习辞:)

⑵今方来,吾欲辱之(辱:)

⑶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⑷齐人固善盗乎(固:)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2、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简答:

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重点)

2、学习晏子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维护尊严的品格(难点)

*资料采撷:

机智善辩的故事:

(1)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时,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扬起头,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闪到一旁,微微一笑,说:“我正好相反。”

(2)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秘密建了一处潜艇基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有关的消息,罗斯福压低了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好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罗斯福

说:“你能保守秘密,我也能保守秘密。”

※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晏子和楚王各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更哪一个?说说理由。(组内可以先谈论交流)

晏子是一个:

楚王是一个:

我更喜欢:因为

活动二: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

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活动三: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总结:

※巩固、拓展延伸(补充习题38页七)

※反思:

※课堂检测

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A.生病B.疾病C.窘迫,尴尬D.忌妒

3、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晏子使楚》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导入:

【教师寄语】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战国策》开篇就以生动的个案显示了语言的魔力。

【语言轶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3.培养自己归纳整理的能力。

【相关背景:】

作品简介

《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记叙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走近晏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后来为墨家所推崇。

《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不朽艺术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所塑造的众多的艺术形象中,晏子具有引入注目的地位,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的喜爱。晏子的形象是政治家和智者的和谐的统一。做为一个政治家,他忠君爱民,诚笃地身体力行自己信奉的“礼”,他抓住一切时机直言谏净,为民请命;做为一个智者,他博学多识,辞锋锐利?机智幽默。作者塑造晏子这个形象,并不是靠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节,使晏子这个人物在读者面前站了起来,活了起来,取得了人们对这个形象的承认。在作者那个时代,塑造像“晏子”这样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还是绝无仅有的。

【学法指导】

1、请在问题引领下,认真自学课文,解决能够解决的预设问题,生成“我的问题”。

2、生成问题路径:一看目标、二看预设、三看习题、四悟文本。

【问题导读】

一读课文:大声朗读,积累字词,感知内容。

(1)初读,给加点字注音

酣诣曷枳熙耶

(2)通过查工具书,你解决了哪些难懂的词?请写在下面。有疑惑的请标出。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

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

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

人反取病焉。”

有疑惑的请标出

4、朗读课文并尝试口译全文。标出不会翻译和翻译不全的句子。

【活动方案】

活动1:预习检查。

活动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不准节奏的地方小组内讨论→小组合作,组长合理分配,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合作朗读→小组间朗读大比拼。每小组可任意选择自己所要挑战的小组进行比拼→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

活动3: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翻译时,有疑惑吗?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些疑惑,同时,讨论重点字词的翻译,小组展示。(组长合理分配,派2-3名代表把重点字词的翻译整理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翻译课文时,组内合理分工,同时,注意讲解重点字词的翻译。)

活动4:归纳整理。

(学生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教师明确小组分别板书,并进行讲解,现场记忆,组内1+1口头检测)

一、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同,解释

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解释

二、古今异义

何坐古义今义其实味不同古义今义

所以然者何古义今义寡人反取病焉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楚王闻之为其来也

吾欲辱之为何为者也

之楚之习辞者也生于淮北则为枳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

2、固定格式

例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倒装句

《晏子使楚》学研案(教师稿)(二)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感受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活动方案】

活动1: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鼓励创造性复述)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活动2:品读文本,探究以下问题:

(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3)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活动3:小组表演课本剧或有感情的表演读。组长合理分配角色,注意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神态、性格特点。

板书:开始:楚王和臣下谋划侮辱晏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

水土异也

生于淮北则为枳

针锋相对: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入楚则盗

结果:楚王反取病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导学案 苏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导学案 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晏子使楚

课题

晏子使楚

主备

学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读、背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情节,试着分析人物的形象。

3、情感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做到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尝试用“/”断句: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味不同。

(二)注意文言现象。

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晏子将使楚(出使)

2、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

如:(1)齐之习辞者也(古义:熟练今义:学习);

(2)谓左右曰(古义:手下的人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3)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今义:疾病);

(5)王曰,何坐?(古义:犯罪今义: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的物体上,支撑身体重量)

3、通假字。如: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4、了解词类活用。如:齐人固善盗乎(“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于、擅长)

5、一词多义。(见题四的部分题目)

6、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

(1)倒装句如:何以也(“以何也”,宾语前置);

(2)省略句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介词省略);

(3)固定结构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即“莫非……吗”);

(4)判断句;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表判断)。

二、知识链接

①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②“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三、给加粗字注音

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一词多义的要准确掌握。

(1)晏子将使楚()(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今方来,吾欲辱之()()

(5)为其来也()(6)何以也()

(7)生于淮北则为枳()(8)吏二缚一人诣王()

(9)缚者曷为者也()()(10)齐人固善盗乎()()

(11)晏子避席对曰()(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3)所以然者何()()(14)入楚则盗()

【合作探究】

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晏子是怎样的人?

【拓展阅读】

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2)事夫子:侍奉晏子。(3)仄陋:狭窄浅薄。(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5)弼:纠正。

【译文】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您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三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犯的错误,这就是辞退他的原因。”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事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思考:1、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教师、家长听。

【预习困惑】

订正栏

《七律·长征》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七律·长征》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律·长征》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及长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过各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意义,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难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包含的感情。

二、自主、合作、导学:

(一)走进文本:

1、明确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2、了解作品的体裁:七律。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1)、了解长征的相关情况。把你所了解的长征知识用你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

(2)、把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3)、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把诗歌抄写一遍,并读出自己的特色。

(4)、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1、读课文,写下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哪些字让你感动,你读出了什么?

2、从哪看出“远征难”,又从哪儿看出“只等闲”?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关于毛泽东的诗句你还喜欢哪些?

2、如果你是红军,你怎样想,我们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略)

五、巩固、拓展延伸:

1、默写《七律*长征》

2、摘抄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六:反思:

《七律长征》课堂练习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红军不怕远征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2、给加点字注音。磅礴()云崖()逶迤()()

泯()山

通过预习你觉得能够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是:。

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引用毛泽东同志长征时期所写《忆秦娥娄山关》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抒发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中的诗句是:

《《草》导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6560.html

更多
上一篇:生命起源 下一篇:Lesson3Experimentinfolk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