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作品介绍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二.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引出本课文体特点
律诗——平仄、韵律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
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
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1.本文为何以“草”为题?
【参考】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
2.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1-5战士误食毒草,杨光前往报告;§6-16杨光恳求医生,医生已有重任;§17-36周副主席尝草,提出处理意见;§37-44周副主席议草,战士受到鼓舞(§40总写周副主席的话带给红军战士的巨大力量,§41、42、43分别写杨光、医生、警卫员、卫生员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的力量。)。
3.明确本文的情节构成(最能表现周副主席高大形象的“尝毒草”这一情节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研读描写,感受形象
1.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
2.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研究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周副主席: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①§22“他慢慢抚摸着……野菜?’”表现出周副主席的平易近人、关怀备至。
②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③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④§38、39议“吃草”,表明了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和敬佩,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以及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表现了周副主席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⑤结尾的神态描写,与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笑得痛快”是因为他为战士们又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而欣慰,传神地表现了周副主席心系战士安危的高尚人格和指挥若定、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袖风范,也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对周副主席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2)杨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①§3“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杨光救人心切(忘我)、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
②§18-20“立时惊住”——“惶惑”(不知所措)——“不安”(内疚)——“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心理描写,形象细腻地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的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集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③§41心理、动作描写表明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心情,并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了力量。
六.揣摩语句,体悟深意(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文章富有深意的句子的内涵。)
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本文“题记”除指出了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外,还借藏族同胞之口,道出写作意图:我们应不忘历史,牢记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最甜最美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甜更美的新生活——与正文§39周副主席的话照应。“最甜”一语双关。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38“革命斗争……把草吃得好一些!”是周副主席在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3.§39“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因为这些草使我们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需要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进而战胜困难;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有两层含义,一是红军吃草维持了生命,战胜了困难,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一是红军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地生存和战斗,练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后文警卫员的话是这个句段意义的扩展和延伸——红军吃草、流血,是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生活虽然困苦,但精神富有、高尚,因此本质上是强大的。
4.§40周副主席的声音既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
5.§41“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总结归纳,情感迁移
1.本文的主人公是周副主席。(§18中,不直接写出周恩来的名字,而用“全军都敬爱的人”这一称呼来代替,一是引发读者去思考,激起阅读的兴趣。同时,“全军都敬爱的人”是对周恩来的至高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周恩来副主席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周副主席尝毒草的情节虽是虚构,但描写准确生动,也符合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所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杨光是线索人物,其所见所闻构成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来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感受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2.主题: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3.写作特色:(1)以小见大。(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3)紧扣线索“草”安排情节。误食毒草——周副主席辨识毒草、咀嚼毒草——周副主席议论“吃草”,结构紧凑、脉络分明。(4)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4.情感迁移: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八.作业布置
从课文联想开去,以“谈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参考】(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学习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大无畏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有毒和无毒的植物,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以吃野菜为时尚,这是物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有把自己比作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中可感受鲁迅先生所倡导的奉献精神。
《草》第1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自主、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1)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吃草。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让我感动的理由是: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
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②蒜苗()③背阴()
④绽开()⑤瘦弱()⑥火燎()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
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巩固、拓展延伸:
六:反思:
《草》第2课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线索。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3、学习周总理的高尚人格。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
1、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的特点: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4、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综合而成。因此,比现实中原形更为典型。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7、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8、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特殊类型-微型小说)
9、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读情节——析人物——揭根源
二、自主、合作、导学:
活动一:(自学书后2、3题,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学会赏析重点或精彩语句: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我认为其他精彩的语句有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当堂训练:
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3、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完整的两句。
五、巩固、拓展延伸:
见《练习册》
六:反思:
草
王愿坚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法】
朗读品析法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2.作者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3.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背(bèi)阴
绽(zhàn)开火燎(liáo)愠(yùn)怒霎时(shà)
焦灼(zhuÓ)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二、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四、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反馈检测】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焦灼(zhu嶾plain)踉跄(li刓plainngqi刓plainng)愠怒(y擻plainn)
B.酸涩(s圽plain)端详(du乗plainn)干裂(li圽plain)
C.撕掠(l圽plain)抽噎(yi圽plain)蔫巴(ni乗plainn)
D.缓慢(hu僜plainn)战役(y孿plain警戒(ji圽plain)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
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适于,合于④位置在两端之间
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②从事,致力③必须
⑶()温和:①平和,和缓②和睦,和谐③不分胜负④结束争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②呜咽③抽噎④哭泣
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1.C2.B3.依次选:⑵⑴⑴4.③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6.成理成文即可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草》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法】
朗读品析法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2.作者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3.正音: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背(bèi)阴
绽(zhàn)开火燎(liáo)愠(yùn)怒霎时(shà)
焦灼(zhu)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课文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线索: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的含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二、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四、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反馈检测】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焦灼(zhu嶾plain)踉跄(li刓plainngqi刓plainng)愠怒(y擻plainn)
B.酸涩(s圽plain)端详(du乗plainn)干裂(li圽plain)
C.撕掠(l圽plain)抽噎(yi圽plain)蔫巴(ni乗plainn)
D.缓慢(hu僜plainn)战役(y孿plain警戒(ji圽plain)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
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适于,合于④位置在两端之间
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②从事,致力③必须
⑶()温和:①平和,和缓②和睦,和谐③不分胜负④结束争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②呜咽③抽噎④哭泣
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1.C2.B3.依次选:⑵⑴⑴4.③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6.成理成文即可
草
一、检查字词
蔫(niān)巴酸涩(sè)抽噎(yē)
背(bèi)阴绽(zhàn)开火燎(liáo)
愠(yùn)怒霎时(shà)焦灼(zhu)
飒飒(sà)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二、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并归纳段意。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4、分析周主席的形象
5、文中有很多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很生动,找出来,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3、探究课后练习一
答案
2、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
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4、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5、1、“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合作探究答案
1、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2、“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治水必躬亲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含义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对话来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且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与小组同学对话,交流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与老师对话,交流心得
五、与生活对话,理解文意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掌握方法
治水必须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八、作业
请同学以治学必躬亲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治学也要躬亲的道理。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躬亲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感悟--能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草》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的词注音: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
蔫巴(niān)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
2、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三、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读描写,揣摩人物
1、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思考: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七、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内容预览:
十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晏子简介: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字词以学生自学提问为主)
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1)读准字音
(2)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3)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五、1、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
明确: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当然,晏子的成功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2、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3、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
六、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500字左右的一个小故事。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
一、营造气氛:播放电影片断在烈火中永生
二、换位感受:介绍几位革命烈士的诗(老师介绍烈士生平,学生朗诵烈士的诗)
1、陈然的我的自白书
2、周文雍的绝笔
3、方志敏的诗一首
三、学习新课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播放图片)
2、师生互动:讨论如何来读这首诗。(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3、诵读欣赏活动:个别读、师范读、生齐读。(生评师评相结合)
〈花〉
角色互换:学生主持学习
1、作者简介
2、师生互动
3、诵读欣赏活动
四、师小结
四《草》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主备人:万桂荣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理清课文线索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这是一篇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
结局四部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理清思路,写出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5、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写了那些情节?
二、课堂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三、课堂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咀嚼()绽开()修葺()抖擞()
恣情()猝然()紊乱()愠怒()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栩栩如生声名狼藉不知所措自出新裁五彩斑斓随机应变
惩前毕后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油然而生无精打采走头无路
错字:
改正:
3、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体会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4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为什么说“又慢”、“又轻”又说“像沉雷一样”?)
5、怎样理解“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6、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周副主席为什么笑得这么痛快?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一)研读“担架响了一声、、、、、、发出飒飒的声响”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体味其表达效果。
3、卫生员为什么要从挎包里倒出野菜并进行翻检?
4、周副主席的命令下的“非常明确”“十分具体”,可战士们为什么“全部默默不作声”?
(二)思考:
1、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课文开头的一段话,余文章主体内容有关系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藏族同志说,“这里是最甜得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课后练习:阅读《甘甜的井水》,回答问题
甘甜的井水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枣树遮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我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随着我起起伏伏。我的嘴唇(冒出、淌出、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的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周遭舔了嘴唇。
③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了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进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像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
④女主人惊奇地看着我的水量,笑了。
⑤我旋开水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在我的脑子里了。
⑥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们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xuàn)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⑦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流着尝过,纷纷说:“哪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
⑧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变了味儿?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⑨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
⑩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有事呐。”
(11)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我,她还向她的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感谢你们的井水。”我没有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的瓜。
(12)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13)诱人的羊肉抓饭已摆上了炕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那井水。
(14)吃得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个礼拜我喝你这里的井水还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怎么就没了那甜滋滋的味儿呢?”
(15)男主人抹抹胡子——一副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礼拜,差点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了,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不错。”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括号内应选填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选该词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不太准确,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甘甜的水》参考答案:1.沁出血珠极其细小2.我很渴,我需要水3.女主人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4.(1)“我”发现一口井(2)“我”喝了井水,感到异常甘甜(3)“我”将水带回农场,却喝不出甜味(4)“我”再次喝同样的水,仍感苦涩(5)男主人深知其中原因5.任何东西,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最可贵的。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在太空中理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2、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导学案 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5.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在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
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理解文章中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钱泳,号梅溪、台仙。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书。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谥忠介。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潴有浅深(zhū)相度(xiàng)(duó)躬历山川(gōng)
咨询(zī)(xún)胼胝(pián)(zhī)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泥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2)非咨询不穷其致:访问,征求意见
(3)势有曲直:这里指河流的形势。(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此。
(5)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必须像。
(7)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兴办,兴修。
4.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5.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内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还要清廉。
27.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的“总-分-总”的结构。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
1.体会学习本文缜密的语言。
2.领会本文情况介绍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的方法。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作者杰瑞·M·利宁杰,是一位美国宇航员,医学博士,在和平号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打破了美国男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离开和平号空间站后,出过畅销书《太空漂流记》《来自太空的信》。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吮吸(shǔn)拖拽(zhuài)铠甲(kǎi)灼烧(zhuó)疏松(shū)
牙龈(yín)呻吟(yín)暂时(zàn)沮丧(jǔ)镶边(xiāng)
拓展:辨音组词。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吮吸:把嘴唇聚拢在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东西。拽:拉。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沮丧:灰心失望。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习以为常:常做某事,成了习惯。
4.朗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2.查阅资料,补全下面背景知识。
1934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史称“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泥丸(wán)
云崖(yá)铁索(suǒ)岷山(mín)
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你列出并组词。
岷眠(mián)睡眠抿(mǐn)抿嘴泯(mǐn)泯灭
4.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万水千山:也作“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或者路途遥远而艰难。
(2)等闲:平常、寻常。(3)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4)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5)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滚动。
(6)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7)开颜:欢悦。
5.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635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