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黑八月》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黑八月》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黑八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被誉为“边缘诗人”的沃尔柯特的创作风格。
2.透过诗歌的语言来理解其内涵。
3.鉴赏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语
群岛环绕的加勒比海最东端,在一串珠链般的小安的列斯群岛里有一个地图上不易找到的岛国圣卢西亚。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圣卢西亚诗人德勒克沃尔柯特(DerekWalcott),标志着这个12万人口的岛国文化进入了世界诗歌名作之林。
二、作者简介
沃尔柯特,即德勒克沃尔柯特(DerekWaleott)。圣卢西亚人,他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耳法语(本地土语)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他在多种文化交叉错杂的环境下成长,然而他的国家——1979年才获得独立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沃尔柯特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沃尔柯特的诗,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上定位的。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指出,授奖给沃尔柯特是由于他的诗“大量散发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沃尔柯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他的文化环境定了位,并通过它们向我们每一个人说话”。沃尔柯特是一个富于爱心的诗人,尽管异化主题和“海难”主题贯串在他的诗中,但他的诗同时又有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使人得以“海难余生”。《黑八月》即是这样一首诗。
沃尔柯特尊崇希腊诗的古典传统,在他诗中,古希腊的意象屡见不鲜。然而这不只意味着沃尔柯特从古希腊汲取灵感,更主要的是他希望像古希腊诗人一样开创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文化。他笔下的爱琴海实际上是热带风光的加勒比海,他笔下的荷马与希腊英雄则是印第安巫师与加勒比渔夫。
在诗风上,沃尔柯特是传统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诗人,他不随俗,当诗趋于“反诗”而显得艺术性“式微”之际,作为“边缘诗人”的沃尔柯特自行其是,独树一帜地表现出丰富华美的诗风。
这是由诗歌语言、音乐因素、绘画因素的交织共同构成的。在语言上他吸收伊丽莎白时代古典诗的富丽与巧妙,而西印度群岛的驳杂的语言背景更增其丰富色彩;在音乐性上,他在格律诗已经过时的20世纪使用格律(因变体而现代化了的格律)写诗,并大量采用半韵、偏韵和谐声;沃尔柯特自己又是一位画家,以水彩画见长,他的诗与画一样充满了热带色彩与形象,使读者仿佛漫步于印象派的画廊。
沃尔柯特从1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起,至今已出版诗集和长诗15部,包括《海难余生》(1965年)、《海葡萄》(1976年)、《星苹果王国》(1979年)、《幸运的旅客》(1984年)、《仲夏》(1986年)、自传性叙事长诗《另一半》(1973年)和史诗体叙事长诗(荷马)(1990年)等。
三、学生自读,小组内讨论
1.诗中的“雨季”和“太阳”象征什么?
2.如何理解“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
四、小组交流
1.诗中的“雨季”和“太阳”象征什么?
可以是多元的理解。“雨季”和“太阳”是对立的意象,可理解为是人生的灰暗和人生的阳光;是生活中的挫折和转机;是社会的黑暗和光明;是内心情绪的忧郁和开朗等。
2.如何理解“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
理解一:诗的结尾“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是诗意的升华,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不是以廉价的乐观给人安慰,而是以宽广深厚的态度接受生活,坦然面对生活的逆境,才能够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
理解二:我盼望太阳的出现,而当她出现时,“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我已习惯黑暗,而习惯黑暗的眼睛会对光明熟视无睹,这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严峻考验。
理解三:“我将已学会爱黑暗的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爱黑的雨白的山,而从前,/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丰盈的心灵充满宁静、厚实感,它与天空、大地、人群甚至生命中无法逃避的黑暗友好地相处。因为内心的丰盈,诗人的诗歌世界变得十分坚定,任何我们称为“黑暗”的事物都无法对诗人构成威胁。丰盈的心灵,它敏感、开阔,能随时随地接纳身外的悸动,满怀欣喜地在一个朴素的环境中享受风暴之后的宁静。
五、师生对话:这首诗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1.诗歌的语言充满了浓郁的热带气息,色彩鲜明,追求诗画合一。“黑八月”、“肿胀的天”、“黄房间”、“山岭冒烟”“、河流泛滥”、“繁花的额”、“黑的雨白的山”等等,是由诗歌语言、绘画因素的交织共同构成的。
2.语言多姿多彩,将夸张、比喻和比拟等修辞手法使用得出神人化,想象特别、描写新奇、抒情真挚,使人可见、可触、可感。诗歌首先写到了“黑八月”的雨水和“肿胀的天”,“一切东西都进地狱”,大家都在盼望着太阳。诗人想象太阳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拟人化的太阳是非常有性格的,她像一个小姑娘,不管“山岭冒烟”还是“河流泛滥”,她都“抱窝不出”、“躲在房里赏玩古老东西”,这些“古老东西”里竟然还有“我的诗”。“哪管雷/像一摞菜盘从天上摔下来”,用视觉写听觉,形象地描绘雷声。面对这样一个迟迟不露面的太阳,诗人没有抱怨,反而说“我爱你”;而且,“慢慢学会”、“爱这阴暗的日子”。第六节中,太阳终于出来了,这是诗的高潮所在。诗人用了非常亲切、温馨、华丽的词句如“体谅的眼”、“繁花的额”、“雨的珠帘”等,表达出诗人见到太阳的欣喜无比的心情。
3.诗三行为一段,反映一种形式上的对称,造成一种奇特的效果,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种诗的韵味。
六、扩展阅读
读沃尔柯特的作品《海上遇难者》,分析诗的含义,鉴赏其美学特征。

海上遇难者

饥饿的眼睛吞没了一小片帆
海景。地平线无穷地穿过它。行为增加狂乱。我躺下,
飘过一株棕榈树的影子,
唯恐我自己的脚印增加。吹动的沙,细如烟缕,
厌烦,移动沙丘。
拍岸浪花如儿童厌倦它的城堡。盐的绿藤带着黄色喇叭花,
一张网,缓慢移过虚无。
虚无:用来充满白蛉之头的狂怒。一个老人的快感:
早晨:沉思的流露,思考着
枯叶,自然的详图。阳光下,狗粪
结壳,如同珊瑚发白。
我们在土地中结束,从土地中开始。
起源,在我们自己的脏腑里。如果我倾听,我就能听见珊瑚肉在建筑,
沉默被两片海浪拍击。
劈开一只海虱,我就劈开雷霆。神一般被消灭的神的头颅,艺术
与自我,我放弃
死去的暗喻:杏树那叶片一般的心,如同一只黄色坚果的腐朽的成熟大脑
孵化出
它那海虱、白蛉和蛆虫的喧哗,绿酒瓶的真理被沙堵塞,
贴上标签,一艘遇难的船,
抓攫钉住的海木,白得像一个人的手。

延伸阅读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交流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

问1:同学们:你们都吃过荔枝吧!味道怎样想必大家都能用“甜”或“又酸又甜”等词来形容,有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为我们作一番介绍吗?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荔枝。

问2:他说得准确吗?为什么?

(展示多媒体课件)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明确:1、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⑵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问3:文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荔枝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不够准确。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扣住说明文单元要求,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进行一次轻松的检验。

调动原有的积累,让说得好的同学有成就感。

顺藤摸瓜,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注释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外部形态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颜色:深红色、紫色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果实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内部结构

内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生长产地我国

习性喜温暖

问4:文中除了有这些知识,还多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概述后讨论以上问题。

作用: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作用: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作用: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作用: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问5:用了哪些典故?

请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比喻句:

问6:有何作用?

①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②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问7:总观全文,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讨论探究

学生参照注释:

答案可能为:

1还引了不少诗文,如《荔枝图序》

如《咏荔枝膜》

如《过华清宫绝句》

如《惠州一绝》

2运用典故

①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②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③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3比喻

①绛囊、红星、珊瑚珠

②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理解诗句,解决重难点。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后文品味语言作准备。

四、归纳总结:

五、品味语言:

六、作业

(一)说明顺序:

由表及里

由一般到特殊

由主到次

(二)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配插图、列数字、引资料等

问7: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教师点评:

明确:①科学的准确性

②文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活动

学生分别找出相应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如用语准确,有分寸;增加对荔枝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点趣味……

写一篇介绍某种水果的说明文。

上升一些理性认识

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10)生态(主)

(次)第二部分(11-14)生产

产地我国二千多年果谱十三种三十二个品种移植成都、福建生长北限产销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二段形态(表)

(里)三段果实

一段引子存疑探讨激起兴趣

外壳粗糙有龟裂片颜色深红或紫色果实蒂部大顶端小心脏形卵圆形大小轻重

挂化壳膜白色薄膜果肉白色半透明甜微酸贮运不耐贮藏不利运输果核长圆光滑棕褐色果花二月、四月绿白色小、多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及其后两个政权的并立、《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素养落实:
1.合理解释历史问题,通过时空信息准确对接所学知识,落实时空史观。
2.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革命发生的主客观原因,体会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的关系,及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
3.感悟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共产党建立的重大意义,体会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及其特点与影响。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今年(2018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01周年的纪念日。美国的一个基金会在一次公布了他们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出于1981年-1991年间的千禧一代中,46%的人希望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他们的意识中,社会主义意味着收入平等。
那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怎样建立的?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解读:
1.学习这一课,要能够准确说出十月革命发展过程,利用时空信息准确对接所学知识,把时空史观落实到位。
2.从唯物史观出发,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请同学们务必要高度重视。
3.立足家国情怀,感悟十月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联系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国的飞速变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性。
学案反馈
知识梳理
一、风雨中的飘摇革命的进程
为了让大家更真切感受十月革命发展的全过程,我们选取了俄国五个景区,让四位解说员带领大家开始一场革命之旅。
(学生活动)大家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圣彼得堡宫殿广场的冬宫,它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有人曾做过调查,假如用一分钟时间欣赏冬宫的一件藏品的话,欣赏完所有藏品需要八年的时间。它曾是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
请问大家:你知道沙皇在冬宫的最后一位主任是谁吗?在哪一次革命中被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血腥的尼古拉二世)二月革命。
这次革命以推翻沙皇专制为目的(板书:二月革命到沙皇),这次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后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教师总结)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连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是以工人和士兵组织进行的武装起义,在起义的过程中他们就组织了自己的权利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武装,而起义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则掌握着行政大权。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政权的并存。(回归课本:勾画课本第77页和第78页,两个政权)
临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极力维护旧制度,旧秩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土地、和平、面包的要求。还要把俄国再一次带回到战争中去(什么战争呢?一会儿见分晓)。这再一次引发了人民群众都面临着到底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难题。就在这时候,有位伟人终于出现了?
(学生活动2)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塔夫利达宫殿,这个宫殿在二月革命之后成为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办公地。1917年4月,列宁回国后,在这里发表了一次著名演说。
请问:这次著名演说指的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背景)下制定的?
请大家会看课本第78页第二自然段内容(板书《四月提纲》指方向),想一想,这部文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四月提纲》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提出要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为布尔什维克党致命了方向。那么,各位小伙伴,列宁认为要以哪种方式来实现权利的转移呢?
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利,这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但事情真如他们想的那样吗?
(学生活动)临时政府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就在西方战线发动进攻,结果惨败,这再一次引起了士兵、工人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布尔什维克认为夺取政权的时机尚不成熟,便引导群众举行和平示威。面对群众游行队伍,临时政府导演了什么事件?此事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这次事件表明,临时政府开始用武力镇压人民,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了,政权完全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它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清醒的认识了资产阶级不是可以联合的对象,抛弃了和平方式的幻想(板书:抛幻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阿芙乐尔是黎明曙光的意思,阿芙乐尔号本身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之所以成为景点,更多是因为它的革命意义。
请问:阿芙乐尔号最大的革命意义是什么?此次革命结果、性质分别是什么?
斯莫尔尼宫在十月革命期间,为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在地,是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会议在此召开,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这次会议成立的新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此政府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教师总结)感谢四位解说员的精彩分享,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十月革命发展的全过程,让人心潮澎湃。十月革命分为二个阶段: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大家留一分钟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辩一辩: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哪些不同?
十月革命又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革命很快从首都扩展到其他中小城市,并从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到1981年,90%以上的地区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是代表会议的意思,全俄苏维埃代表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因此,苏俄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权。
(过渡)马克思曾说: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有可能实现,并且是多国同时发生。因此有人认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仅74年就结束了,这足以证明十月革命不是正确的选择。那么,十月革命到底是不是历史的必然?它又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小组探究合作探究和探一探。
二、风雨前的飘摇革命的背景
(学生合作探究、点评)
(教师总结)请大家把课本翻回到第77页。(回归课本)
材料一说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大家有没有想过俄国为什么会落后?1861年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但是保存了大量封建农奴制参与,这使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遭遇了国内市场狭小的窘境。所以,资本主义不得不依赖封建制度,通过对外殖民扩张拓宽海外市场。这就是课本上资本主义临时政府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秘密所在。再者,19世纪末,俄国已进入帝国时代,但是外国资本控制着诸如冶金、煤、炭等工业部门,这就使俄国不得不依赖着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中,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前线接连实力,伤亡惨重,而后方经济崩溃,政府统治危机严重,人民强烈不满。于是,就起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这才有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综上所述,俄国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它又有哪些特征呢?
探一探: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何特征?
(1)从理论的角度看,
(2)从革命的道路看,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
过渡:经过今天在俄国的这一趟旅途,相信大家对十月革命爆发后的原因有了深刻理解,也能感受到革命过程的跌宕起伏,那么今天,我们也来为十月革命举办一场记者会,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大家对十月革命的感悟。
三、风雨后的感悟革命的影响
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经过这次的苏(俄)联之旅,你认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有哪些重要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从对俄国、世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谈十月革命的影响,小记者总结。
(播放视频)150秒回顾改革开放40年.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仅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辛苦努力,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板书
(主板书)
一、革命的进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2.《四月提纲》指方向
3.七月事件抛幻想
4.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革命的背景
1.客观:经济上、社会上、导火线
2.主观: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理论
三、革命的影响
1.对俄国
2.对世界(对中国)
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副板书)
苏维埃:代表会议;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孟什维克:少数派
俄罗斯帝国(1721-1917年)
苏俄(1917-1922年)
苏联(1922-1991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在本单元地位十分重要,学生虽在初中学习过,但是对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知之甚少。基于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分为三大部分:革命的进程以五个景点为立足点,让学生通过参观各景点,感受革命的血雨腥风;革命的背景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在这部分是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图表信息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借此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革命的影响采用前后呼应的方式,通过举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1周年记者会,带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谈参观后的感想,总结得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知识梳理完后,播放小视频,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进步,让学生在为祖国取得的飞速进步深感骄傲的同时,思考:是什么推动着中国不断向前?从而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整体而言,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各部分过渡自然,一气呵成。但同时也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调整:1.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表现,及时调动课堂氛围,在学生因紧张等原因导致出现过渡生硬时,应及时给予鼓励。2.课堂时间把握上要详略得当,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高二历史教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从俄国的特殊性角度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系列政策、法令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施这些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通过对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要实事求是,要按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

2.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教学难点

对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的理解和对十月革命的性质的理解。

4.教学建议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今天的俄罗斯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活动纪念十月革命;今天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对这段历史也有为看重,也会自发的聚集到广场参加纪念仪式,一项民调显示,十月革命时期的众多风云人物中,列宁最受俄罗斯人爱戴。54.5%的成年人对列宁持正面评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道《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曾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导入二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十月革命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影响?

多媒体显示:《毛泽东论十月革命》片段

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高二历史教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法及手段

导入设计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拓展提高

课堂小节

导入1

复习提问: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是什么?

导入2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90年前的那场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怎样发生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走进这段历史。

导入3

出示材料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 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恩格斯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

设问: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有何不同?

教师讲授第一个子目:

设问: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看书并结合所给材料回答

俄国1861年的改革

出示图片:

“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总结: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爆发了革命。

二月革命:

关于革命的经过,请同学们看资料(放映俄国二月革命的录像资料)。

设问1: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权特点是什么?

学生:两个政权并存,

设问2: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的要求是什么?

但是,他们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掌握政权的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于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开始计划发动新的革命,满足人民的要求。在这个时候,无产阶级的领袖列宁及时的给人民指出了方向,发表了《四月提纲》。

请同学们看《四月提纲》的内容。

讨论:《四月提纲》的内容为什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呢?

展示《四月提纲》的部分内容和十月革命化装回国的列宁图片。

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列宁认为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但是,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

起义经过:

方法一:展示十月革命的图片、照片。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7日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方法二:播放视频资料

“十月革命”或电影资料《列宁在十月》片断

设问:通过学习概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设问:

请同学们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示范校)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列宁①《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③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不同?(一般校、示范校)

性质、目标、领导者、组织性、结果(见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设问:苏俄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阅读了解俄国国名的变化:沙俄——苏俄——苏联

出示材料(见教材第83页列宁对的十月革命评价。

设问: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情景再现:

假设有一位年轻的俄国农民谢廖沙,后来参了军,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又参加了二月革命,加入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行列。请你简述他的经历。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锻铸了叱咤风云、称雄世界的苏联,苏联也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因为诸多因素,苏联解体了。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为数不多,综合国力也大多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示范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了解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简单情况。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国也走上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学生思考后回答:巴黎公社

观看资料进行情景体验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会同时发生,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对革命的认识比恩格斯有所发展。

阅读课文第1目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上: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物质基础。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

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上:俄国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和面包。

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进行讨论

《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观看图片感受历史

学生总结

(1)二月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提出:正确引导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

(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4)十月革命:攻克冬宫,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学生通过思考填出相关信息

学生讨论从颁布的文件、政权的名称、政治体制的特征、第一部宪法等体现出来。

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教材理解。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学生自由表达谢廖沙的经历

引导学生从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入手,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总结所学知识,总体把握本节知识。

温故知新

新旧知识衔接起来

使学生从现实问题转到去探索历史。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认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通过录像直观了解历史

将二月革命后的形势描述出来为学习《四月提纲》作好铺垫。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能够获取民心,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简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了《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的内容、人民委员会的政权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国家特征。

引导学生从对俄国与世界两个角度评价。

学生体验历史,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

从时政入手谈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总结所学

整体把握

承上启下

讲授法

设问激趣

材料导学

材料导学

激发兴趣

教师讲解

讨论探究

激发兴趣

感知历史

归纳总结

《和平法令》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探究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

情境体验

引导学生关心时政

承上启下

【知识链接】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年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权充分理解和支持人民的这一心愿。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而德奥集团希望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同意进行和谈。

1917年12月15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停战协定。22日,和平谈判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正式举行。苏俄建议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民主和约。而德国代表团长、外交部长屈尔曼却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列宁考虑到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开始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因此主张忍辱签订和约。2月23日,党中央开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失去大片土地。它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划归德国;规定红军应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另外,把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但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教学资源建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光盘版。

2、百度网站。

3、《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4、星岛环球网——十月革命。

【课堂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决议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③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④罗曼诺夫王朝覆灭⑤俄国退出一战⑥苏俄全国确立苏维埃体制(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⑥⑤ C.③②①⑤④⑥ D.④③②①⑤⑥

2.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B.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B.“一战”中俄国惨败

C.列宁的正确领导 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成熟政党

4.十月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俄国退出战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B.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给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D.推动中国等国建立社会主义,壮大了国际正义力量

5.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个别人的意志、策略、计谋的结果?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8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