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交流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
问1:同学们:你们都吃过荔枝吧!味道怎样想必大家都能用“甜”或“又酸又甜”等词来形容,有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为我们作一番介绍吗?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荔枝。
问2:他说得准确吗?为什么?
(展示多媒体课件)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明确:1、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⑵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问3:文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荔枝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不够准确。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扣住说明文单元要求,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进行一次轻松的检验。
调动原有的积累,让说得好的同学有成就感。
顺藤摸瓜,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注释的好习惯。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外部形态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颜色:深红色、紫色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果实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内部结构
内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生长产地我国
习性喜温暖
问4:文中除了有这些知识,还多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概述后讨论以上问题。
作用: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作用: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作用: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作用: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问5:用了哪些典故?
请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比喻句:
问6:有何作用?
①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②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问7:总观全文,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讨论探究
学生参照注释:
答案可能为:
1还引了不少诗文,如《荔枝图序》
如《咏荔枝膜》
如《过华清宫绝句》
如《惠州一绝》
2运用典故
①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②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③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3比喻
①绛囊、红星、珊瑚珠
②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理解诗句,解决重难点。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后文品味语言作准备。
四、归纳总结:
五、品味语言:
六、作业
(一)说明顺序:
由表及里
由一般到特殊
由主到次
(二)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配插图、列数字、引资料等
问7: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教师点评:
明确:①科学的准确性
②文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活动
学生分别找出相应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如用语准确,有分寸;增加对荔枝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点趣味……
写一篇介绍某种水果的说明文。
上升一些理性认识
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10)生态(主)
(次)第二部分(11-14)生产
产地我国二千多年果谱十三种三十二个品种移植成都、福建生长北限产销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实
虚
二段形态(表)
(里)三段果实
一段引子存疑探讨激起兴趣
外壳粗糙有龟裂片颜色深红或紫色果实蒂部大顶端小心脏形卵圆形大小轻重
挂化壳膜白色薄膜果肉白色半透明甜微酸贮运不耐贮藏不利运输果核长圆光滑棕褐色果花二月、四月绿白色小、多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从俄国的特殊性角度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系列政策、法令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施这些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通过对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要实事求是,要按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
2.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教学难点
对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的理解和对十月革命的性质的理解。
4.教学建议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今天的俄罗斯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活动纪念十月革命;今天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对这段历史也有为看重,也会自发的聚集到广场参加纪念仪式,一项民调显示,十月革命时期的众多风云人物中,列宁最受俄罗斯人爱戴。54.5%的成年人对列宁持正面评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道《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曾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导入二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多媒体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十月革命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影响?
多媒体显示:《毛泽东论十月革命》片段
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法及手段
导入设计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拓展提高
课堂小节
导入1
复习提问: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是什么?
导入2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90年前的那场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怎样发生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走进这段历史。
导入3
出示材料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 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恩格斯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
设问: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有何不同?
教师讲授第一个子目:
设问: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看书并结合所给材料回答
俄国1861年的改革
出示图片:
“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总结: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爆发了革命。
二月革命:
关于革命的经过,请同学们看资料(放映俄国二月革命的录像资料)。
设问1: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权特点是什么?
学生:两个政权并存,
设问2: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的要求是什么?
但是,他们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掌握政权的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于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开始计划发动新的革命,满足人民的要求。在这个时候,无产阶级的领袖列宁及时的给人民指出了方向,发表了《四月提纲》。
请同学们看《四月提纲》的内容。
讨论:《四月提纲》的内容为什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呢?
展示《四月提纲》的部分内容和十月革命化装回国的列宁图片。
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列宁认为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但是,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
起义经过:
方法一:展示十月革命的图片、照片。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7日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方法二:播放视频资料
“十月革命”或电影资料《列宁在十月》片断
设问:通过学习概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设问:
请同学们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示范校)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列宁①《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③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不同?(一般校、示范校)
性质、目标、领导者、组织性、结果(见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设问:苏俄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阅读了解俄国国名的变化:沙俄——苏俄——苏联
出示材料(见教材第83页列宁对的十月革命评价。
设问: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情景再现:
假设有一位年轻的俄国农民谢廖沙,后来参了军,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又参加了二月革命,加入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行列。请你简述他的经历。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锻铸了叱咤风云、称雄世界的苏联,苏联也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因为诸多因素,苏联解体了。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为数不多,综合国力也大多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示范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了解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简单情况。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国也走上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学生思考后回答:巴黎公社
观看资料进行情景体验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会同时发生,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对革命的认识比恩格斯有所发展。
阅读课文第1目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上: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物质基础。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
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上:俄国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和面包。
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进行讨论
《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观看图片感受历史
学生总结
(1)二月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提出:正确引导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
(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4)十月革命:攻克冬宫,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学生通过思考填出相关信息
学生讨论从颁布的文件、政权的名称、政治体制的特征、第一部宪法等体现出来。
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教材理解。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学生自由表达谢廖沙的经历
引导学生从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入手,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总结所学知识,总体把握本节知识。
温故知新
新旧知识衔接起来
使学生从现实问题转到去探索历史。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认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通过录像直观了解历史
将二月革命后的形势描述出来为学习《四月提纲》作好铺垫。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能够获取民心,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简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了《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的内容、人民委员会的政权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国家特征。
引导学生从对俄国与世界两个角度评价。
学生体验历史,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
从时政入手谈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总结所学
整体把握
承上启下
讲授法
设问激趣
材料导学
材料导学
激发兴趣
教师讲解
讨论探究
激发兴趣
感知历史
归纳总结
《和平法令》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探究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
情境体验
引导学生关心时政
承上启下
【知识链接】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年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权充分理解和支持人民的这一心愿。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就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而德奥集团希望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同意进行和谈。
1917年12月15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停战协定。22日,和平谈判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正式举行。苏俄建议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民主和约。而德国代表团长、外交部长屈尔曼却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列宁考虑到旧军队已经瓦解,新军队刚开始建立,无力抗击德军的进攻,因此主张忍辱签订和约。2月23日,党中央开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失去大片土地。它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部分地区划归德国;规定红军应撤离芬兰,乌克兰和爱沙尼亚。另外,把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但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教学资源建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光盘版。
2、百度网站。
3、《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4、星岛环球网——十月革命。
【课堂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决议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③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④罗曼诺夫王朝覆灭⑤俄国退出一战⑥苏俄全国确立苏维埃体制(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⑥⑤ C.③②①⑤④⑥ D.④③②①⑤⑥
2.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B.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B.“一战”中俄国惨败
C.列宁的正确领导 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成熟政党
4.十月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俄国退出战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B.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给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D.推动中国等国建立社会主义,壮大了国际正义力量
5.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个别人的意志、策略、计谋的结果?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80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