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自主探究]
一.法、德政体改革的历程
(一)法国艰难的共和历程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请谈谈影响法国走向共和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2、自己整理法国的政权更迭。

(二)德国武力实现统一
材料一: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一个德国商人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这一状态使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大国崛起》
⑴结合材料分析,德意志要走上强国之路,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德意志的统一是由哪个邦国完成的?核心人物是谁?统一的方式是什么?

二、法、德两国政体的确立
(一)法国民主共和政体
1.最终确立的标志文献——
立法权:议会分为和,分别如何产生?

行政权:总统、内阁任何产生?职权如何?

议会与总统、内阁的关系如何?

司法权:最高法院
通过分析看出法国实际上是政体。
2.共和的巩固(把握巩固的因素)

3.深远影响

(二)德国民主政体的确立
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联邦制

(2)君主立宪制
国王
首相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2、对德国民主政体客观评价
作用:
政治上:
经济上:
局限:

讲授学案
[重难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假如你是议员……
请问:
1.你是怎样当上议员的?

2.身为议员的你拥有哪些权力?

B:假如你是总统……
请问:
3.你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4.你的任期几年?可否连任?

5.身为总统的你拥有哪些权力?

6.你的命令一经签署就能生效吗?

二、阅读有关德国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成普鲁士人口的主要是日耳曼民族,“日耳曼”在罗马语中,是“好战的战士”的意思。此民族自形成以来,崇尚武功,战争和掠夺成了日耳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掠夺战争的结果,有时是满载而归,有时也不尽然——在一次与罗马人的战争中,日耳曼族中的一支,青壮年男子全部战死,部落中余下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了不当俘虏,竟然集体自杀。
材料二:“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八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十二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市议会延期或结束”。

(1)材料一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什么特点?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队君主权利的规定有什么特点?

三、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比较项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国家元首
及产生方式总统由议会选举皇位世袭
议会的权力和地位有立法权,
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
但权力受皇帝制约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议会选举总统,
2.内阁对议会负责。
1.议会受皇帝制约
2.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相同点阶级利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历史作用都巩固了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议制特征选举产生议会,议会掌握立法。

[课堂小结]
法国——民主共和制——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德国——君主立宪制——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检测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3、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国大革命成功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B.不能连选连任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5.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员,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了这部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
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
参考答案
讲授学案:
一、(1)竞选。
(2)创议并制定法律。
(3)议会依据绝对多数票选出。
(4)7年可以。
(5)掌握行政大权,可以任命官员,提出法案,竟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6)没有。须各部部长副暑。
二、(1)崇尚武功
(2)延续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色彩。
(2)专制主义色彩

三、
比较项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国家元首
及产生方式总统由议会选举皇位世袭
议会的权力和地位有立法权,
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
但权力受皇帝制约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议会选举总统,
2.内阁对议会负责。
1.议会受皇帝制约
2.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相同点阶级利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历史作用都巩固了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议制特征选举产生议会,议会掌握立法。

检测学案:
1-5CDDBB6C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型]

新授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2、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再现法兰西共和国之路的艰难;

2、通过史论结合分析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意义。

3、比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两部宪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其影响的学习,明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为资产阶级管理国家提供了政权组织形式,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

2、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能结合其国内外气势探究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现任的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吗?

法国总统是希拉克,德国总理是施罗德,他们曾多次到中国访问。

2)法德两国是欧盟的的重要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两国元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大家知道这两国的国体和政体吗?

法国和德国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3)那么两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清楚法国和德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渊源了。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历史背景——震荡中的法国;

1)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政局动荡不安(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自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是如何变换的?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1589年—1792年波旁王朝的统治

1792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814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战后1946第四共和国、1958第五共和国)

2)德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德军还占领着法国近20个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还掌握着武装。

4)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①在国会中:保皇派占430个席位,共和派只有200个席位。

②梯也尔政府:“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梯也尔是保皇派,他虽然想恢复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法国名义上仍是共和国,但由于他继续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野蛮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压制共和派,所以做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③麦克马洪政府:直接着手恢复帝制,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马车,缝制了国王的衣服,准备发动政变。

教师总结: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在广大工人群众和士兵的强烈要求下,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只能是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

2,宪法的通过——“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请问:为什么叫“一票共和”?

答:因为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

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

问:宪法是何时通过的?

答: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

老师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3,宪法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1)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行政权归总统)

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对议会是怎样规定的?(立法权归议会)

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3)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

4)法国1875年宪法还有什么规定呢?

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内容写入了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可能。

4、宪法的影响;

法国宪法的颁布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同学们思考。

1)进步性:确立了共和政体,符合时代的潮流,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部宪法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2)局限性: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共和政体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确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1)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2)根本条件: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年宪法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的势力非常强大,但法国的共和制度是逐步得到了巩固,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2)法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为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脆弱的德国民主;

1,历史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以三次王朝战争方式打败了丹麦奥地利法国,领导人俾斯麦,领导阶级容克贵族。

完成:时间1871,标志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皇帝。

2,宪法颁布:1871年4月。

——帝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宪法的内容:

1)国体——联邦制国家;

①宪法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国家的组成情况如何?

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如何?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家担任,称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4,德意志帝国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5,评价:

1)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德国的民主并不充分,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表现在政治上君主拥有很大的权利,军事上的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所以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2)进步性: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宪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不同:

英国

德国

君主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两院)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德国和英国确立起来的都是资产阶级政体,但都保留了君主。

2)原因:

①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②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他们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对比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治体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权力中心)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皇位世袭

议会构成

两院制

(参议院、众议院)

两院制

(联邦议会、帝国议会)

议会的

权力和地位

国家政治的中心,

有立法权

作用较小

内阁

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议会大受限制。

相同

代议制

的形式

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阶级利益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3,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1)对欧美: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对世界: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三)总结

师:我们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那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的呢?

生: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何特征?

生: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师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师: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但仍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请问有什么意义?

生: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师: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不断扩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没有影响呢?生:有。

师: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政治的扩展,在法国和德国都确立了民主制度,尽管还有局限性,但是毕竟是重大进步,对两国都产生的重大影响。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和完善,对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业布置]

作业本及单元卷

[课后反思]

本课基本上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问题问得比较多。我想做个尝试,发现还是不太好。看上去一问一答,气氛很好。但现在看来问题太浅显,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后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民主化的基本脉络;理解两国政体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迁移,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德法民主化基本史实,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难性、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四国(尤其是法德)政体的异同,认识到国情不同给各国发展造成的影响,从中体会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通过中外对比,培养学生懂得去学习借鉴外国的进步精神和先进经验,是爱国情感在递进中提升;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世界的发展,培养有世界眼光和爱国情怀的现代人。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第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的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法德两国代议制发展对本国历史的影响却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个课时,教师要注意将讲授新课和单元总结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用在本课时涉及到的新的历史知识论证与本单元相关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民主与法制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大支柱;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发展性的特点;不同历史背景是不同国家有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主要原因等。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对进入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学习有利。但法、德代议制的建立过程曲折复杂,加上学生以往知识欠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市重点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大胆创设情境,重新构建体系,以李鸿章率团出国考察这一事件为主要依托线索,创设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情境,以呈递报告单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中得出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规律性认识。因为课时限制,教师通过布置课后探究作业,把学生的思维延伸的课外,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认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

教学难点: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师:08年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也说明了曾经长期以种族歧视著称的美国在民主制度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回首2007年的西欧,也有一个重要大国完成了总统的换届选举及权力顺利交接,那就是法国。现任法国总统是谁呢?(播放法国总统萨科齐图片)。大家请看这幅图片,与萨克齐一起指点江山的这位女士是谁呢?(播放法国总统萨克齐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图片)她就是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当今世界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间接民主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即议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也就是“代议制”(板书: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一种。前两节课大家了解了英国、美国的代议制度,那么法国、德国的政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P43

2、讲授新课:

Ⅰ.(屏幕:一、自学感知)首先请同学们明确本课课标要求。下面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感知。并尽量填写报告单中的报告一。自学时,字、词等方面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现在开始! ······(板书: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Ⅱ.好。通过自学,相信大家对近代以来法德两国的政体已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界限,来亲临体验(屏幕:二、亲临体验)跟随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一次欧洲大陆之行,他是谁呢?——李鸿章。(屏幕:李鸿章图片)在签订《马关条约》后,为寻求“强国”之路,并借机购买军火,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七国,随行的有大学士,外交官等人,故事就由这里开始了······李大人乘的是火车(屏幕:火车、轰鸣声)他最先到的就是德国(屏幕:李鸿章到德国)(板书:德国),下了火车后,他便提出一项要求:要坐轿子。可偌大的德国,上哪找一顶中国轿子呢?德方给李鸿章先预备了一辆汽车,后又准备了一辆马车,李鸿章就是不同意。德国人急中生智,就用绳子把两个杆子绑在一把椅子上,做成个四人抬的“轿子”,李鸿章这才欣然上座。在皇宫见到了高傲的德皇威廉二世(屏幕:威廉二世),照了张合影后(屏幕:合影),李鸿章又到了俾斯麦的家乡。(屏幕:图片:到福里德里斯鲁)在那里终于见到了俾斯麦(屏幕:两幅图片李与俾)。在谈话过程中,俾斯麦向李鸿章展示了一件他一直以来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德皇曾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一副油画(屏幕:油画,教师简介:画中描述的是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里,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情景),李鸿章看了之后,只是感到身着白色衣服的俾斯麦非常显眼,在座的各位,你还能从画中看出什么深刻的政治内涵呢?(1、为什么要突出俾斯麦呢?

2、画中人物服装、手中的军刀说明了什么?3、画中人物的位置说明了什么?)

 生:引导学生得出,俾斯麦在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板书:德意志国家统一);军国主义、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李鸿章拜别了俾斯麦后,在火车上,他的随从找到了份旧报纸上面还有一幅漫画就交给了李大人。(屏幕:漫画,教师简介:这幅漫画作于1890年,表现的是俾斯麦被迫辞职,即位不久的威廉二世全面执掌德意志帝国的一幕。)他看后产生了疑问,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为什么会被迫“下岗”了呢?你要是熟知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外交官,会如何告诉李大人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屏幕中打出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来谈一谈。(板书:德意志帝国宪法)(1、宪法确定了什么政体?2、谁的权力最大?3、威廉二世的做法违法了吗?)

生: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不违法。

师:从前面我们了解来看,军国主义、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德意志帝国,如果经济、军事上强大起来,它又会怎样发展呢?谁来预言一下。

生:对外侵略扩张,走进战争的灾难。

(屏幕:大国崛起视频:36:32――38:08)

当然李鸿章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类灾难的发生。他们一行人继续行程。(屏幕:火车、轰鸣声)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很快到了法国巴黎,吃午饭的时候还是那位随从又找到一副对法国而言很有代表性的漫画交给了李大人(屏幕:图片《玛丽安女郎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教师简介:玛丽安女郎一直是法国的象征,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多个帽子散落一地,女郎站在镜子前面,反复挑选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画又有什么内涵呢?这回李大人看后更摸不着头脑,在座各位如果你能说说这幅画又有什么政治含义呢?

 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过了长期曲折的历程。从1789年至1875年,经历了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法国最终才确立了共和政体。(板书: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李大人突然想到,明天要拜见法国总统,可是对法国的基本状况还知之甚少,于是决定马上召开会议,如果你就是其中之一,参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当时法国实行的是什么政体呢?(板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生:总统制、议会制的混合制度,总统权力受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实际上是议会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原则。

了解了法国基本情况后,李大人第二天胸有成竹地拜见了法国总统并递交国书(屏幕:图片),这次会晤取得了圆满成功,李鸿章也听到了法国的国歌?离开总统府后,他又看到了巴黎市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李鸿章感叹之余,也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充满敬意。同学们,大家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持续了70年,那么它为什么会长期稳定发展呢?(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共和政体的确立,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斗争,宪法修正案堵塞了君主派复辟之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等因素)

 李鸿章结束欧洲大陆的访问后,又到了英、美等国,(屏幕:图片),由于是亲身游历,他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由衷的赞叹,并一再大声疾呼:“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他回国后命随行的智囊团根据赴欧美考察情况,在比较英美法德四国政体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会提交一份怎样的报告呢?请同学们拿出报告单,我们分成2个大组(教师分组),前后左右4人为一个小组,一二大组的同学分别针对对报告一、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与探究,达成一致意见,选出发言人代表发言。限时5分钟。······请小组发言人做准备。)

学生小组发言人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及时鼓励。(屏幕:合作探究—报告一、报告二)

Ⅲ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与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德两国因为国情的不同,确立了不同的政体。从历史的对比与验证中,我们看到了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虽然当时代议制存在着局限性,但却为人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Ⅳ结束语

虽然李鸿章完成自己出国考察的使命,但是这次出访并没有改变国家和他个人的命运。

梁启超曾这样说道:“鸿章或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今天的中国要充分发挥代议制的作用应该怎样做呢?就要不断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Ⅴ巩固练习或“最佳拍档”(为巩固知识设置了做习题或做游戏环节,由学生选定。游戏规则:每大组推选两位配合默契,对本课出现的人物或政治事件的掌握信心十足的同学,一位面向屏幕把看到人物或政治事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语言中不能有屏幕上的字或词,背向屏幕的同学说出对方表达的意思,一个猜不出可换下一个。看哪组在1分钟内用最短的时间说对最多的人物或政治事件。)计时员。

Ⅵ课后探究: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的代议制有何异同点?

好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有所收益,下课!

第10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10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教学目标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
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3.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教学过程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制和君主制持续斗争;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
(2)建立: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共和派与保守势力(共和制与帝制)进行了反复斗争。
(2)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以微弱多数艰难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了解宪法内容)。
A.立法权归于议会:①产生(略);②权限: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B.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①产生(略):②权限:他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确立原因: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②而总统等关键职位则是共和派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的。
(4)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反复斗争最终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二)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国的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2)条件: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3)过程及方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普鲁士宰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了解宪法内容)。
A.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①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②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规定议会:议会是立法机构(组成、产生、作用)。
B.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3.评价:
(1)局限性:形成了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立宪是虚,君主是实);使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对后来其政治走向、两战时期的世界形势产生严重影响。
(2)进步性:①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②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三、本课问题检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何时在什么背景下建立?法国共和政体何时在什么背景下确立?标志(内容)?确立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德国何时在什么背景下统一?条件、过程及方式?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何时确立?前提?标志(内容)?评价?
★德法两国政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主要原因?
相同:①都是资产阶级政体;②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不同:①元首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世袭);
②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不同(制约与平衡——行政控制立法权);
③与旧制度关系不同(典型的共和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
四、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
1.1792年至1875年,法国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是
A.共和制与君主制之争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
C.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D.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2.法国1875年宪法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才最终确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共和制要被君主制推翻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的必然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拥有自主解散众议院的权力④拥有缔结条约和特赦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B.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D.众议院可以独立提出并通过法案
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
诱思导学
●目标诱导
学习本课时,应掌握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解决好如下问题:
1.马丁路德改革的历史条件是怎样的?导火索是什么?路德的宗教主张有哪些?
2.加尔文对宗教改革的贡献有哪些?
3.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是怎样决裂的?英国的宗教改革有何独特之处?
4.罗马天主教会为抵御新教的攻势,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5.为什么要实行宗教宽容?德国、法国是如何实行宗教宽容的?
6.欧洲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点拨引领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有力的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下级贵族也积极投入,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因此,恩格斯指出:“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直接受罗马教廷支配,是“国中之国”。大主教、主教、神甫和僧侣都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拒绝向世俗政权效忠。13世纪,当教皇的权利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并且可以解除该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它也可以宣布该项法律无效,禁止人们服从。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这是16世纪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宗教改革运动之发生,也得利于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对《九十五条论纲》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神权;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加尔文与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改教时期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地位仅次于德国的马丁路德。他所著的基督教要义是改教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加尔文是法国人,却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教会行政机构。他的成就在基督教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实加尔文只是日内瓦一个教会的牧师。但在他的引导下,日内瓦全城都变为一个完全基督化的城市。人民的生活在教会法庭的监督下显得有规律。在加尔文的影响下,城市内的污秽地方得以清除。他又注意贫苦的人民,为他们谋取福利。
实际上,他成为日内瓦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并实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教会机构和政府机构虽有分工,前者负责宗教信仰与思想道德等精神生活,后者负责世俗事务,但实际上二者已结合成一体,不仅人员交叉,而且职责也难截然划分。日内瓦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权共和国。
4.英国国教确立的艰难历程
1543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1537年亨利八世还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英国人从此可以自由阅读圣经了。
在英国断绝与罗马教廷的联系之后,英国路德教派和其他教派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天真地相信英国已真的称为新教国家了。面对群众运动的复活,亨利八世的宗教思想又回潮了。他又回到天主教的立场上来,声称天主教的任何信条都是金科玉律,不能变更。并宣布以恐怖手段惩罚宗教不同意见者。据统计,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因宗教问题被处以极刑者达数千人之多。
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1547—1553),政府为英国国教制订的教义条文带有明显的新教性质。
但是,爱德华六世短命而且无后,死后由亨利八世的公主玛丽都铎嗣位(1553--1558)。玛丽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废除了父亲及异母弟在位时的宗教立法,恢复了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的上下级关系。玛丽女王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惩罚新教徒,在她在位期间,有300个新教分子被处死,大主教克兰默竟被处以火刑。她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
玛丽无后,王位传给她的异母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位(1558--1603)期间,英国教会在教义及实践方面最后固定下来。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1563年议会制定的《三十九项信条》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伊丽莎白女王采取严酷的措施去强迫所有的英国人都遵从她在宗教上的这些决定。信奉天主教者,处以极刑。成立宗教法庭,专门审判异教徒。
5.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区别
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6.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认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是推动宗教改革的根本动力,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际上是后来政治上夺权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奏。
学习建议:学习本课时,还应注意理解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因信称义、先定论、《至尊法案》、《九十五条论纲》、耶稣会、宗教宽容等概念。
●感受历史
1.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
15、16世纪时,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但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在政治上,封建割据,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矛盾的集中点就是天主教会。
在德意志,教会和世俗诸侯掌握着最大的权力。他们的领地俨然是独立王国,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世俗诸侯不满德意志教会的横行无忌,他们不但反对财富流向罗马,还觊觎教会的巨大财产。骑士阶层已经日渐没落。随着火药和步兵作用的增大,他们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收入不多,甚至债台高筑。他们既反对诸侯的专横跋扈,也嫉视教会的富有。市民阶层,即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新兴的工场主,受教、俗诸侯的压迫,不满教会的特权,嫉妒它的财产,其中的激进派要求用“廉价教会”代替想尽办法压榨勒索的封建教会。城市中的平民群众,如破产的手工业者、帮工、日工、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境况尤其悲惨的是农民。遭受着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肩负着什一税、地租、人头税、战争税、死亡费、结婚费、财产转移费和劳役的繁重负担,面临者挖眼、割鼻、截指、断手等刑罚的威胁。地方起义不断爆发。教士集团内部情况也不一致。上层人物行为堕落,生活腐化,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低级教士出身平民,收入微薄,他们对于上层人物同样心怀不满。德意志的一切矛盾都围绕着宗教剧烈地发展者。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并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2.加尔文的先定论
按照加尔文的观点,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先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剧烈竞争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涌现出来的巨大经济力量,使个人感到畏惧,不能不受它的支配。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积极竞相追求利润,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这样就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恩格斯
“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德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恩格斯
解析:加尔文的宗教主张比路德更激进,把信仰解释城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阅读建议
有条件的可以阅读吴于廑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或查阅人教网(http://),http://www.cnread.net等网站。
●习题点拨
1.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动者是马丁路德;导火索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2.新教认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新教三大派别: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路德教起源于德国,创始人是马丁路德,加尔文教起源于瑞士,创始人是加尔文,英国国教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亨利八世。应用体验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天主教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C.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D.天主教会促进了14、15世纪社会的发展。
2.之所以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A.德国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B.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德国为教皇喂养了很多奶牛
D.教皇从德国劫走大量财富
3.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
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
C.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
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教皇兜售赎罪券
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C.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D.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5.路德教主要传播区域是①德国②北欧③法国④尼德兰⑤英国
A.①②③B.①②
C.③⑤D.①②⑤
6.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7.16世纪30年代,加尔文发表著作,提出一些新的神学观点,包括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建立民主教会④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8.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显著特点是①国王自上而下推行改革②建立了民族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③改变了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④改革中发生了宗教战争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是
A.《南特赦令》
B.《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C.《至尊法案》
D.《三十九条信纲》
10.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是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④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⑤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
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材料五: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材料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12.欧洲宗教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拉开该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派别有哪些?这场变革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探究感悟
材料一:凡犯有异端罪行的,不仅应该革除教籍,还应该处死,从世上清除。伪造钱币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命,而异端活动腐蚀信仰,毁灭灵魂,性质比伪造钱币更为严重。世俗君主对伪造钱币犯判处应得的死刑,对异端分子就更有理由判处死刑。———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材料二:凡属认为我们对异端及亵渎神明者处置不当的人,显然,已使自己成为异端及亵渎神明者之共犯。……我们有权严惩异端,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人一旦犯了异端之罪,为了荣耀上帝,即使至亲,也应绳之以法。
———新教派创始人加尔文
材料三:加尔文原来的朋友、人文主义学者赛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奥在加尔文烧死塞尔维特后,悲愤不已,发出了下面的呼声:“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信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和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唯有抑制住我们的不宽容,我们方能够和平共处。”
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思考宽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1.D2.D3.D4.B5.B6.A7.D8.A9.B10.C
二、非选择题
11.(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3)《至尊法案》。严重削弱了英国教会的实力,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政府的民族教会,大大增强了王权。
12、.发生原因: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会的腐化;德国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

提示:“异端”可以理解为与传统、正统不同的,或对立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信仰自由已被普遍接受,只有宽容,人们才能和谐相处。专题一 梭伦改革(学生预习课文用)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 ,但因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包揽官职,,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上没有地位,不满的统治,逐渐与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与的矛盾,与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和 ;禁止以和做抵押;限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和限制谷物,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 、 、 和 。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官职,第三等级担任官职,第四等级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势力,奠定民主政治乃至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知识链接
★必修Ⅰ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6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专题一 梭伦改革(教师讲解参考用)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不满贵族的统治,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进口和限制谷物出口,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必修Ⅰ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6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363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