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污染的危害》知识点总结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水污染的危害》知识点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污染的危害》知识点总结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各种废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普遍下降。水污染的类型十分复杂,下面简介几种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的典型水污染。

(1)病原微生物污染

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水污染类型之一。

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是:①数量大;②分布广;③存活时间较长;④繁殖速度很快;⑤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⑥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能够去除99%以上的病原微生物,但出水浊度若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而穿透。因此,此类污染物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生存,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其中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等病菌。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类尿中就有一百多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欧洲19世纪一些大城市的水污染,曾造成多次霍乱爆发和蔓延。

(2)需氧有机物污染

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有机物质。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中,一般均含需氧有机物,因为它能提供病原微生物所需的营养。需氧有机物没有毒性,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易于分解,分解时消耗水中之溶解氧,故称需氧有机物。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也愈多,水质也愈差,说明水体污染愈严重。

水体中有机成分非常复杂。需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都用水温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统一指标。目前,还用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溶解氧(DO)作为统一指标,以反映需氧有机物的含量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需氧有机物由于造成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中鱼类危害最大。目前,水污染造成的死鱼事件,几乎绝大多数是由于这种类型污染所致。充分的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当水中溶解氧下降到1mg/L时,大部分鱼类就发生窒息、死亡。当水中溶解氧消失时,厌气细菌繁殖,形成厌气分解,发生恶臭,分解出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更不适于鱼类生存和繁殖。

需氧有机物的来源多,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大多数污水体都含这类污染物质。防止需氧有机物污染危害的途径有:①从根本上减少排放量;②避免排放物质直接进入水体;③对需要进入水体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氧化塘处理等;④人工曝气、人工充氧等;⑤研究水体的容量和自净规律。

(3)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富营养→沼泽→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而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中积累,则可称为“肥水”。

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显著的危害是:①促使湖泊老化;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4)恶臭

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公害,我国及日本环保法均列为公害之一,它也发生于污染水体之中。人能嗅到的恶臭物达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它们主要来自金属冶炼、炼油、石油化工、塑料、橡胶、造纸、制药、农药、化肥、颜料、皮革、油脂等工业生产过程。恶臭的类型取决于发臭物质所具有的“发臭团”的分子结构。我国黄浦江就曾受到有机物的严重污染。1964年后每年夏天都出现恶臭,1978年曾达100多天。

恶臭的危害表现为:①使人憋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使消化功能减退;精神烦躁,头昏脑涨,头痛等使工作效率降低;严重时,可损伤中枢神经,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调解功能;②使水产品染上恶臭,无法食用;③破坏了水流作为旅游、疗养、饮用、养鱼、游泳等的用途和价值;④产生H2S、甲醛等毒性公害。

(5)地下水硬度升高

地下水硬度升高明显的地区,一般均在城镇及其周围人类居住与活动地区,是地下水间接污染的结果。据北京地区的研究结果,硬度升高存在以下三种作用过程:①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及土壤中有机质等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CO2,打破了原来地下水中CO2平衡压力,促使CaCO3分解;②盐效应促进地下水硬度升高;③盐污染产生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导致地下水永久硬度的持续增长。

高硬水,尤其是永久硬度高的水,其危害是多方面的:①难喝,有“苦”“涩”味;②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腹泻、孕畜流产;③对人们日常生活不利,耗肥皂多,耗能多;④锅炉用水易结垢;⑤许多工业需软化水,成本提高。

(6)毒污染

毒污染是水污染中特别重要的一大类,种类繁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危害。造成水体毒污染的污染物可分为四个亚类:①非金属无机毒物(CN-、F-、S2-等);②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Hg、Cd、Pb、Cr、As等);③易分解有机毒物(挥发酚、醛、苯等);④难分解有机毒物(DDT、666、狄氏剂、艾氏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

(7)油污染

油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是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排入海洋的石油每年高达数百万吨至上千万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油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石油运输船只的油舱清洗、机件及意外事件的流出、海上采油作业等造成的。

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①破坏优美的滨海风景,降低其作为疗养、旅游等的使用价值;②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它可以粘住卵和幼鱼而影响活力;堵住鳃、鼻孔、喷水孔等而造成窒息;刺激眼而导致失明;粘住毛而丧失防水、保温能力;体内积累,产生臭味降低食用价值;③组成成分中含有毒物质,特别是其中沸点在300~400℃间的稠环芳烃,大多是致癌物,如苯并芘、苯并蒽等;④油膜厚度达1×10-4cm就会阻碍水的蒸发和氧气进入,在污染区可能影响水的循环及水中鱼类生存;⑤引起河面火灾,危及桥梁、船舶等。

(8)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水体热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工厂,特别是核电站。水体热污染可导致水体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的变化: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水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也因水温升高而毒性增大;②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③水温升高使鱼类不能繁殖或引起鱼类死亡;④促进藻类生长,加速水体原有的“富营养化”污染。

(9)放射性水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是由放射性核素引起的一类特殊污染,包括放射性水污染。放射性物质通过自身的衰变而放射出一些射线,能使生物及人体组织电离而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放射病。水中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其他工业中的放射性废水及废弃物。jAb88.COm

水中放射性核素可转移到水生生物和粮食蔬菜中,对人造成损伤。人体对辐射最敏感的是增殖旺盛的细胞组织,如血液系统和造血器官(红骨髓、淋巴组织)、生殖系统(睾丸、卵巢)、胃肠系统、眼睛的晶状体、皮肤等。射线引起的远期效应主要包括: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白内障等。

扩展阅读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知识点总结

(1)净化方法及原理
方法: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降
吸附:加入明矾,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沉降;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悬浮杂质和臭味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蒸馏:净化程度较高,除去溶于水的杂质,使硬水软化
此外,水中还含有细菌,病毒,可使用杀毒剂如通入氯气等杀菌消毒

(2)硬水的软化
硬水: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对人的健康不利,锅炉中有硬水浪费燃料,甚至引起爆炸
软水: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3)蒸馏和过滤
①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水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也可以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不挥发性杂质分开,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②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操作时应掌握的要点是:“一贴、二底、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底: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在过滤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一是倾斜液体的烧杯口与引流的玻璃棒紧靠;二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与三层滤纸的那边相接触;三是指漏斗的下端与烧杯的内壁紧靠,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且形成液柱,加快过滤速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物质混合物(按元素种类)化合物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
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
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答: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重点】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7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