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重点)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重点)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重点、难点)
技能目标:
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重点)
情感目标:
1、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的愿望。
2、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2、FLASH:(1)普利斯特莱实验;(2)光合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言]: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请同学们想一想,植物生长靠太阳吗?植物靠太阳干什么?
[讲述]: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讲述]: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书上为我们介绍了3个经典的实验来解释。
齐声回答:进行光合作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的发现
[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思考题]:
1.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
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3.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讲述]:范·海尔蒙特第一次企图用实验来回答植物营养物质来源的问题。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其他营养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土壤晒干后的重量仅比原来少100g。因此范·海尔蒙特说,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
[思想题]:
1.请你描述实验一、二、三。
2.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一]: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和燃烧的蜡烛是互利的。植物能放出使蜡烛燃烧和小老鼠存活的气体。
以4人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
回答:柳树增加的质量是80公斤,土城少的质量是100克。
直观地发现柳树增重的原因是水。结论: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三组同学代表尝描述实验一、二、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是在光下进行的。
[实验二]:在光下没有蜡烛,植物无法生存。植物需要蜡烛燃烧放出的气体(二氧化碳)。
[实验三]:在光下,没有植物,蜡烛无法燃烧;在光下,没有植物,小老鼠无法生存。说明蜡烛燃烧时耗尽了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讲述]:希尔带着氧气是由叶绿体在什么时候产生的问题,把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放到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中,发现光照射有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就停止了。
[思考题]:
1.该实验中,进行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的变量是什么?
2.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讲述]:三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二氧化碳、光照有关。请小组讨论并完成书上P80的图6-3(光合作用示意图)。
[实物投影仪]:展示每个小组的结论。
[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从外界获得水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有机物,
纷纷举手说出结论: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二氧化碳和阳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思考并回答:
1.变量是光照。
2.研磨过滤后的绿色叶片在阳光下放出气泡。
3.有光照时,有气体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气体。
小组讨论,并在书上填写。
跟着老师的引导理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释放出氧气;植物把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提问]:请同学们尝试用公式的形式表达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提高]: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化学分子式(CO2,O2,H2O)。
[讲述]:不论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还是高大的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积累有机物。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尝试着在书上写下公式。
修正自己的光合作用表达式,认识到光合作用的6个要素。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需要水
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是在光下进行的。
4、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光合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2.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指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在希尔实验中,为什么在光下叶绿体滤液中有气泡产生,而在暗处无气泡产生?2.分析范·海尔蒙特、普利斯特莱、希尔实验的基本原理,归纳这三个实验的结果。3.羊吃草与光合作用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尝试画一幅图来表现这种关系。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4.1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
2、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海尔蒙特的实验
1、实验过程
90kg土壤+2.3kg柳树+雨水5年土壤少了60kg+柳树增重76.7kg
2、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有何意义?
活动二: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
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别的植物?
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为什么要用黑纸片?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而不是全部?为什么是正反两面都要夹紧?
d.为什么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观看视频后讨论问题
——可以,只要是绿色植物
——这个过程叫暗处理。
提问: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对照实验
把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明白实验的各个步骤
e.为什么要浸入酒精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f.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4、光合作用的定义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1)条件:光照
2)场所:叶绿体
3)物质转化: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作业:补充习题
——去色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酒精是易燃物品,不能在火上直接加热。
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酒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生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需植物则没有摄食现象,那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吗?
2、观看视频
3、学生产生疑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怎么来的?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一)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1648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哪一权威的挑战?
回答要点: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的挑战。
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
回答要点:不能;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对柳树长大的作用。
③我们可以怎样使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观察到的空气成分的变化间接的表现出来?
回答要点: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长而引起成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空气与外界的空气隔开;②验证空气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设计?)。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科学家、1771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与实验过程中植物有没有接受光照有关,有则成功,否则失败。
③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回答要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中增加阳光这一实验条件。
3、介绍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三)萨克斯实验(德国科学家、1864年)
1、分析萨克斯实验(视频、动画演示):
①现象记录
植株的部位现象
叶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
叶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②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混浊的空气。
2、学生讨论:
①这个实验探究的是什么问题?是否设置了对照组?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如何显示实验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探究的是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问题。
对照组:见光的叶片部分与遮光的叶片部分。
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光。
通过淀粉遇碘能变蓝来显示实验结果。
②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要点:让叶片内原有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被植物运走或耗尽,以免干扰探究实验。
③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回答要点:植物长时间放在黑暗处,就会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使植物因缺乏生长发育必须的有机物而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原因是农作物接受光照少,从而使产生的有机物减少引起的。
(四)恩吉尔曼实验(德这科学家、1880年)
1、Flash动画演示
2、阅读、分析课文P85页第二节。
3、讨论: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变量是光照。结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72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