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期末复习提纲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九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期末复习提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期末复习提纲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实验可证明: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6、硬水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Ca2+、Mg2+)的水。
检验硬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很少,还形成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
用玻璃棒蘸取硬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定会留下白色固体;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留下白色固体的不一定为硬水。
使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煮沸,②蒸馏。(方法①更简便,方法②更彻底)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碳酸气)。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H2O2——,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化学变化)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可以反应)。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但在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来)。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是P2O5,不能说)。(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不能说)。(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不能说),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O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高温2CO
①除杂:CO[CO2]通入NaOH溶液CO2+NaOH—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SO2用紫红色的KMnO4溶液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等
8、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的用途:(充入灯泡或膨化食品袋中)做保护气、生产氮肥等;
稀有气体用途:充入霓虹灯、充氦气球、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二氧化碳的用途:温室肥料、灭火、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雾、食品保鲜。
9、“烟”由固体小颗粒形成;“雾”由小液滴形成;
“火焰”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固体直接燃烧只发光无火焰。

相关阅读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我们身边的物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作为研究物质的开端,主要包括人类生命活动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制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妙,进一步体会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如何研究物质。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共包括四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物质,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研究以及空气的重要用途;第二部分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第四部分包括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和它的防治措施,这四部分内容看似独立成节,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本章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其中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同时空气的污染、水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科学研究和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四、学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别,通过类比掌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性质。
2、加强参与意识,亲自参加试验活动,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联系,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九年级《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提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性质:①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所以可以撒盐融雪
②酸、碱、盐溶于水,溶液导电(因为电离产生离子)。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
③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①加水②升温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_______________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4、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分离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5、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6、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水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M前×a%=(M前±水)×b%
规律: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倍,所蒸发的水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的水等于原溶液的质量。
7、往溶液中加溶质时要注意: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增加;②所加固体能否完全溶解(看溶解度大小);③能否与水反应(如CaO、CuSO4都会反应消耗水),如:温度不变时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则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变小,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8、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a%)的关系(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无关)
①S>a②a%=S÷(100克+S)×100%
9、将A克某物质溶于水形成100克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等于A%,可大于A%,也可小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等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期末复习提纲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期末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期末复习提纲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36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