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了解东晋政权的建立,了解东晋特殊政治模式——门阀政治,了解东晋北伐的概况,知道淝水之战后东晋社会的发展。
绘制时间轴并结合地图,了解南朝四个南方政权的更迭以及宋、梁等政权的社会基本状况;
结合文字史料、地图、考古史料等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状况;
小组讨论、分析并尝试着归纳江南经济发展主要原因;
对比南北方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稳定、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从中了解经济格局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第三个课时。本单元前两课时涉及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共有三个子目: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更替与政治局面的变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因此我将本课整合为两大块来处理:东晋南朝等政权的更迭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混乱的局面一方面造成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得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带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方地区,东晋南朝五个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总体而言战乱较少,社会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生产,推广先进技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江南都得到了开发,从而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空观念、读图能力和获取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所涉及的东晋南朝政权更迭、相关政权的社会状况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从时间轴、地图和文字史料中获得信息,发挥课堂的主人翁作用,教师最后整理归纳即可。
本课中的内容中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由学生来讲述,其他内容初一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尤其江南的开发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具象的材料来直观的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重难点
重点: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探究开发的原因。
难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探究,尤其是北方人的南迁对于江南开发的影响。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
(4)邱敏陈明光著:《六朝经济》南京出版社2010年6月版
(5)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贰秦汉魏晋南北朝》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6)佟春燕著《唯美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生活剪影》学林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7)视频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
(8)六朝博物馆
(9)中国国家博物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2)预设问题:大量北方人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3)打出课题。
观看视频
一、东晋南朝的更替
1.东晋
(1)东晋的建立
(1)呈现时间轴,回顾西晋灭亡的历史,介绍东晋建立,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寻找东晋建立基本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书本勾划东晋建立基本信息,完成表格。
(2)东晋门阀政治
(1)列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思考:为何司马睿能成为皇帝?
(2)教师介绍王导的概况和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状况。
学生阅读材料和书本,找出司马睿成为皇帝的关键是得到王导为首南北大贵族的支持。
(3)东晋北伐
(1)ppt打出“东晋北伐”示意图。请学生来讲“祖逖北伐”的故事。
(2)提问:有哪两个成语出自刚刚的故事里。
(3)简单介绍祖逖北伐以及东晋几次北伐的结果。
学生讲“祖逖北伐”的故事。
学生回答。
(4)东晋的发展
(1)打出《淝水之战》示意图,简单介绍前秦战败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
(2)介绍成功抵御北方军事威胁后的东晋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取得发展。
学生阅读书本,了解东晋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社会景象。
2.南朝的更迭
(1)南朝政权的更迭
(1)列出时间轴,介绍东晋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冲突不断。
(2)提问:谁最后灭亡东晋,自立为帝?
(3)讲解刘裕建“宋”的概况。
(4)时间轴示意南朝四个政权的更迭。列出政权的名称、起止时间和建立者。
(5)要求学生计算四个政权的统治时间,找出统治时间最短和最长的政权。
学生回答
学生计算四个政权统治时间,回答问题。
(2)元嘉之治
(1)介绍刘裕和继位者宋文帝在位时期的执政状况。
(2)列出材料,请一位学生分析材料所展示的江南社会状况。
(3)列出“元嘉之治”这个名词,提问:材料的出处《宋书》的“宋”指的是哪一政权?
学生分析材料,讲一讲材料中所展示的刘宋政权的社会状况。
学生回答问题。
(3)梁武帝的统治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了解梁武帝称帝后,江南又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介绍“侯景之乱”以及江南最富庶的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的景象。
学生阅读书本,自行了解梁武帝时期,政治日益败坏的局面。
(4)东晋南朝政权比较
(1)时间轴上列出东晋南朝五个政权形势图,简单介绍五个政权中面积较大的是东晋末年和刘宋政权,最小的是陈,其中在侯景之乱后,南方就明显处于劣势了。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找一找这五个政权还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六朝”概念,并指出也是在这些南方政权治理之下江南得到了开发。
学生观察地图。
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地图并相互讨论这些政权的相似点,回答问题。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介绍“江南”的地域概念。
(2)列出材料,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展示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3)归纳学生回答,分析材料的关键字词获得信息。
阅读材料并用一个词来概括材料中的江南经济状况。
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找出江南在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回答逐个分析讲解。
(2)提问:江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介绍水稻从直播发展为育秧移栽的进步之处。
(4)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图,找出图中水稻主要种植区域。
(5)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找出双季稻种植区域。
(6)列出材料,介绍“稻麦兼作”技术。
(7)下一张ppt呈现材料并提出问题:当时政府引导人们干什么?
(8)介绍当时江南农业实现多种经营的史实。
(9)整体归纳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学生阅读书本,找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水稻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手工业
A.纺织业:
B.造纸
C.瓷器制造
(1)介绍手工业中江南的传统纺织业是麻,丝织业出现较晚。直到东晋后期,织锦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
(2)展示南朝诗歌,了解当时民间的丝织业发展。
(3)提问:纸张发明的时间?
(4)介绍东晋南朝时期造纸业的发展,纸张逐渐在此时取代了帛和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5)展示梁元帝诗歌,反映当时“藤纸”的优点,展示当时的纸书作品。
(6)展示青瓷作品。了解青瓷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瓷器,目前发现数量、质量和品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从目前考古发现的青瓷器中可以看出青瓷已经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百姓普遍使用的用具了。
阅读南朝诗歌。
回答问题。
阅读诗歌。
观看青瓷器图片。
(3)商业
(1)介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江南地区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2)展示《江南地区的开发》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当时有哪些商业城市。
(3)当时的建康是商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介绍南朝梁政权时建康的商业状况。
(4)展示在南京南朝墓葬中发现的玻璃杯等物品,了解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5)展示南朝萧绎的《职贡图》,印证南朝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
(6)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85“知识拓展”,进一步了解此时海外贸易的概括。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商业城市。
阅读书本。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打出《史记》中记载的西汉时期时期的江南,请学生再用一个词来描述。
(2)两个时期的江南作对比,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为何江南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
(3)展示《西晋末年到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提问当时北方人口南迁到江南的主要集中区域。
(4)展示《江南地区的开发》示意图,与上一幅图对比,概括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当时江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5)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我们学习的农业、手工业等内容思考,北方人南迁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具体影响。
(6)根据学生回答,整体归纳,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之前大家讨论的结果。
(7)展示书本中的“材料研读”,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归纳原因。
(8)引导学生回顾“元嘉之治”局面的出现,思考还有什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9)总结归纳江南开发的原因,点出北方人的南迁对于江南的开发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用一个词来描述西汉时期的江南。
讨论江南开发的原因。
观察地图并结合书本找出南迁人口主要聚集地。
两幅图对比观察。
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讨论哪些能够看出北方人南迁推动了江南开发。
阅读书本并找出一句话归纳。
阅读材料,归纳原因。
回想“元嘉之治”,讨论原因。
书本上勾画、补充整理江南开发的原因。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1)列出北方与南方在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和原因,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获得相应信息,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
(2)从表格中对比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最后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差距缩小,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3)本课小结。
学生阅读表格,自己提取信息。
书本导言内容中勾画相应内容。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晋的兴亡”。第二部分为“南朝的政治”。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阅读教材,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2.阅读教材,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
2.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教材,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3.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D.北方人南迁
4.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A
B
C
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何特点?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1.317年,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东晋。
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东晋在淝水之战中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局势稳定。
420年,东晋灭亡。
2.影响: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的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二、1.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2.南朝前期,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期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南朝后期,政治败坏,叛乱不断。
三、1.原因:(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表现:(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
(2)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推广和使用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
(3)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草药等。
(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5)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
区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社会环境:南方战争想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南迁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如文学、艺术、宗教等
1.D2.A3.D4.D
5.(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
(3)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第22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49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