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课前感知}
1.牛顿在前人对惯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后认为:力是改变物体速度(包括改变速度的方向)的.也就是说,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转,而没有沿直线做匀速运动离开太阳,就是因为太阳对行星有,这个力使行星产生了.
2.为了简化,我们把行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假定有一颗行星,它的质量为m,公转周期为T,轨道半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就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即F=。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跟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写成公式就是F=。
4.由公式和可以得到F=,这个式子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5.在对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运用的定律和规律是
{即讲即练}
【典题例释】【我行我秀】
【例1】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
A.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所以陨石才落上地球
B.陨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
C.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上地球
D.陨石是在受到其他星球斥力作用落向地球的
【思路分析】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答案】B
【类题总结】与太阳等其他天体也存在引力的作用,但由于距离太大,所以起主要作用的是地球对其施加的引力作用。
【例2】一位同学根据向心力F=m说,如果人造卫星质量不变,当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人造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为原来的1/2;另一位同学根据引力公式F∝m推断,当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人造卫星受到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1/4。这两个同学中谁说的对?为什么?
【思路分析】要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在其他量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确定。卫星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的变化情况由公式F=m来判断,而卫星运动受到的向心力的变化情况则由公式F∝来判断。
【答案】第二位同学说的对,因为根据向心力公式F=m,只有当运动速率v一定时,需要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r成反比。由于星体的质量为定值,由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公式可知,卫星受到的引力F将与卫星轨道半径的平方r2成反比。
【类题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天体间的引力公式的理解。解题时注意,由于速度变化而需要的力和由于质量存在而产生的引力是不同的。
【例3】试说明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过程中,所用公式F=m、v=、=k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量的物意义。
【思路分析】公式F=mv2/2表示表示物以线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的大小为F,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质量为m。公式v=表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等于圆周轨道的周长C=2πr与运动周期T的比值。其中表示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k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其中R表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大小,T表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是一个太阳系中的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类题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公式。理解各公式的适用条件,明确各量的含义,根据相应的规律分析。
【例4】设地球E(质量为M)是沿圆轨道绕太阳S运动的,当地球运动到位置P时,有一艘宇宙飞船(质量为m)在太阳和地球连线上的A处,从静止出发,在恒定的推进力F的作用下,沿AP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如图7—2—2所示,两年后在P处(飞船之间的引力不计),根据以上条件,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
【思路分析】设半年时间为t,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半径为R,则飞船由A到P点的时间为4t,到Q点的时间为5t,P、Q两点的距离为2R,由此可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一年,即T=2t,其向心力由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来提供,所以
引=向=引=.
【类题总结】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提供行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1.某物体在地面所受引力是该物体在距地面高R/2处所受引力的倍。(R为地球半径)
2(1)如图7—2—1所示为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在卫星由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的过程中:()
A.地球引力对卫星不做功
B.卫星运行的速率不变
C.卫星的重力势能增加
D.卫星的机械能减少
2(2)一群小行星在同一圆形轨道上绕太阳旋转,这些小行星具有()
A.相同的速率
B.相同的加速度
C.相同的运转周期
D.相同的角速度
3.下面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距离成反比
4(1).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绕太阳的轨道半径是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作用,那么它们与太阳之间引力之比为,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4(2).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1B.
C.D.
{超越课堂}
〖基础巩固〗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大小相
等,其依据是()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D.开普勒第三定律
2.下面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3.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行,是因为()
A.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
B.太阳是宇宙的控制中心,所有星体都绕太阳旋转
C.太阳对行星有约束运动的引力作用
D.行星对太阳有排斥力作用,所以不会落向太阳
4.关于地球和太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太阳的引力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小得多
B.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C.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力有引力和向心力
D.在地球对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绕地球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
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6.把行星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则可推得()
A.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
B.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
C.行星受太阳的引力
D.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
7.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其中G为比例系数,由此关系式可知G的单位是()
A.Nm2/kg2B.Nkg2/m2
C.m3/kgs2D.kgm/s2
8.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A.周期越小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D.加速度越小
9.一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在由近日点运动到远日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行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C.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势能逐渐减小
D.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势能跟动能的和保持不变
10.对太阳系的行星,由公式,可以得到F=,这个式子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11.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动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则它们与太阳间的引力之比为。
12.已知地球质量为5.89×1024kg,太阳的质量为2.0×1030k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1011m,则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为N,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加速度为m/s2.(已知G=6.67×10-11Nm2/kg2)
〖能力提升〗
13〖易错题〗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A./81B.C.9D.81F
14.〖概念理解题〗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形,它的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立方之比为常数,即此常数k的大小()
A.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B.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C.与行星和恒星的质量都有关
D.与行星和恒星的质量都无关
15.〖应用题〗要使太阳对某行星的引力减小到原来的l/4,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使两者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小为原来的1/4
16.〖概念理解题〗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引力,而且地球对太阳也有引力作用,为什么它们不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A.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
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还不够大
C.不仅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
D.太阳对地球引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
17.〖信息题〗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A.这颗行星需要的向心力与地球等大
B.这颗行星的自转半径与地球相同
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D.这颗行星的公转半径与地球相同
18.〖综合题〗下列有关行星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B.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行星的加速度越大
C.由可知,星轨道半径越大,行星的加速度越小
D.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19.〖应用题〗若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m,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
A.B.
C.D.
20.〖应用题〗若两颗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则它们的向心加速之比为()
A.1:1B.m2r1:m1r2
C.D.
21.〖应用题〗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500s,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3.2×107s,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4kg.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为多大?(答案只需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思维拓展〗
22.〖信息题〗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图7—2—3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C.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
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23.〖探究题〗在用公式时,某同学查表计算出行星绕太阳运转的/s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k2=1.020×1013m3/s2,他从有关资料上查出太阳质量M=1.989×1030kg、地球质量为m=5.976×1024kg,它分别计算出m3/(kgs2)=(kgs2)=1.71×10-12m3/(kg
s2),m3/(kgs2)=1.71×10-12m3/(kgs2).如果我们把k称为开普勒常量,当行星绕太阳运转时,称太阳为中心星球,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称地球为中心星球,从这个计算结果可以作下面的猜想()
A.开普勒常量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B.开普勒常量k是一个与中心星球质量无关的常量
C.开普勒常量k与中心星球质量的一次方成正比
D.开普勒常量是与中心星球质量的一次方成反比
24.〖探究题〗2004年最壮观的天文现象莫过于金星凌日,金星是太阳系里惟一逆向自转的行星,金星上太阳西升东落,人们称金星为太阳的逆子就是这个原因.如图7—2—4金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同一平面内的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金星和地球公转的半径分别为1.1×108km和1.5×108km.从图中所示的金星与地球相距最近的时刻开始计时,估算金星再次与地球相距最近需多少地球年?(地球公转周期为1年)
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课前感知】
1.原因吸引力加速度2.等于3.正比反比
4、【思路分析】由已知得:
所以,由此看出,F与m成正比,与r的二次方成反比。
行星的质量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平方
5、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我行我秀】
1、(1)【思路分析】根据得
【解后反思】灵活运用引力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由于两个天体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故可直接利用。
2、(1)C【思路分析】卫星与地球间的引力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其作用力方向始终在卫星与地球的连线上。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的过程中,与地球的距离r不断变化,相当于一个物体距地面的高度在变化,所以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将对卫星做功,所以卫星的动能减小,速率减小;由于离地面高度的增加,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大;由于仅受引力作用,所以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解后反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与引力、引力做功、引力势能概念的认识,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ACD
3、A【思路分析】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其大小等于
4、(1)
(2)D【思路分析】由
【超越课堂】
1、C【思路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2、AD【思路分析】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它的大小与行星和太阳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A对B错。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三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推导出来的,所以C错,D对。
3、C4、B5、AB6、AC7、AC
8、BCD【思路分析】由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9、ABD10、;行星的质量;行星和太阳距离的二次方
11、
12、【思路分析】
地球公转向心加速度为
13、B【思路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易错点是学生容易忽略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误认为与质量成正比。
14、A15、D16、D17、D18、D19、B20、D
21、【思路分析】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由于椭圆非常接近圆轨道,所以可将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是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
【答案】因为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用的时间为500s,所以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c为光速)
所以,代入数据得。
【解后反思】在有的物理问题中,所求量不能直接用公式进行求解,必须利用等效的方法间接求解,这就要求在等效替换中建立一个恰当的物理模型,利用相应的规律,寻找解题的途径。
22、BCD【思路分析】“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在椭圆轨道上,太阳对彗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彗星做椭圆运动的向心力,而且彗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在近日点时,动能大,势能小;在远日点时,动能小,势能大,所以B正确。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得C正确,由得,此式表示彗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23、C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行星地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行星地球
1.1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天体类型
A、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
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
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天体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按照从低级到高给的顺序依次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总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划分依据:距日距离、质量、体积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表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离适中——适于生命姓的发展的温度条件
B、质量和体积适中——吸附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C、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处的位置及自身条件外,还和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很大的关系。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课堂小结]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教学目标而选取的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巩固。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气运动与气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专题三大气运动与气侯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的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中国气候(气温分布和雨带移动、特殊天气)
(6)世界气候(各洲气候特点和特殊情况)
主干知识分析
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3、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四、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弄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地转偏向力
其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4)高空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离地面1500米以上的高度)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5)风向的画法:
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d.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6).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
2.气温的判断:
对于天气系统中温度高低的判断,主要是考虑该地云量的多少,联系天气系统中晴阴状况的知识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出结论。例如高压为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这一内容在大气热力状况部分已作了分析,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3.降水的判断:
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
1)、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气旋、锋面、受地形的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
2)、当较低纬度暖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
五、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
一)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来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大陆,8月是北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大陆,2月是南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
2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C属热带;最冷月均温0°C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
A.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B.夏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C.冬雨型:地中海气候D.少雨型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
(二)依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来判读气候类型
热带
1
2
3
4
亚热带
5
6
温带
7
8
范例分析
[例题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大气中有逆温的一层,叫“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
答案:(1)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人为原因是: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是: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例题2]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
冷却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例题3]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原因是该地受到_______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
(3)图示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请在图上画出G的风向。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天气系统的综合试题。从图上看,大陆上共有3个气压系统,A处为高压系统,其余是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多晴朗天气;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因降温而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此外,图中的锋面皆出现于低压系统向外凸出部分,即低压槽部,与气旋组合成锋面气旋系统。与一般的锋面系统相比,锋面气旋因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导致气流上升强烈,产生的天气过程更加剧烈。由图上看,存在着4个锋面气旋系统,C、E处于冷锋前缘,D、F处于暖锋之后,四处都在暖气团一侧,但E、F位置偏南,因此比C、D两处气团更加暖湿。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冷锋将经过C、E两处,将形成较强烈的下雨、刮风、降温等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答案:(1)高压系统天气晴朗低压系统出现阴雨
(2)C、E冷锋阴天、下雨、刮风、降温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3)强烈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使气流上升强烈
(4)北图略
[例题4](1999年高考题)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读图,图中横坐标是气温大小,纵坐标代表降水多少,标点是时间,每个标点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出现的月份。以标点所在的位置垂直向下对应着横坐标上的气温数据,水平向左对应着降水量的数据。从图中可见第一年的12月—第二年的1-3月气温较低,但降水量较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半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但降水量却达到最低值。说明夏季炎热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再联系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其它问题了。
答案:(1)地中海气候(2)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控制(3)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或旧金山)
专题训练
1.等高线与等温线的相互关系是()
A.等高线越密集,等温线越稀疏
B.等高线与等温线一定完全重合
C.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大,等温线值越小
D.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小,等温线值也越小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3.有关气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由于气流上升,高空气压比地面高
B.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C.高气压的气流是由四周流向中心的
D.低气压地区因高空气压高而气流下沉向四周分散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5.读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
7.读“浙江省某山地等高线图”,此时为夏季,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处于_____________,气流下沉,气温升高,空气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状态。
(2)若此时C地气温是20℃时,A地气温为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种气候,属于热带的有_____,亚热带有_____,温带有___,寒带有______。
(2)图中气候图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图中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其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_。
(4)图中气候类型南半球没有的是_______,南半球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
(5)图中气候类型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季节移动形成的有____。
参考答案
1.C2.D3.B4.D5.D
6.(1)海洋陆地(2)夏(3)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7.(1)B地背风坡(2)14℃
8.(1)CAB和DE;
(2)E7(或8)月为最冷月1月为最热月;
(3)C降水集中在6—9月份;
(4)B和CE;(5)A和C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性不育现象,后经多年的研究,人们了解了水稻雄性不育的某些规律。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日本学者先后培育出了水稻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互作所导致的不育类型,继而实现了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为水稻杂交种的生产开创了一条道路。1958年日本学者胜尾清用中国的野生稻为母本与日本粳稻藤坂5号杂交,结果发现野生稻的细胞质可使杂种的雄花败育(花粉没有授精能力),为了获得纯合稳定的不育材料,他让野生稻与藤坂5号的杂种后代始终接受藤坂5号的花粉--这种杂种与其亲本之一的杂交称做回交。如此回交几代之后,杂种除了细胞质来自原母本野生稻(杂种的细胞质由母本提供),其细胞核基因几乎都来自藤坂5号,遗传特性也几乎完全象藤坂5号,只是由于其细胞质来自野生稻,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这便育成了藤坂5号雄性不育系。与此同时藤坂5号便是该不育系的保持系,因为它与该不育系的杂交后代可以保持雄花不育性。与之相反,另外一些品种与此不育系杂交的Fl代其雄花可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215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49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