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信宜中学
朱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教材首先明确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它指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并由此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一点:环境问题不完全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自然变化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
教材按照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次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环境问题,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介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危害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必修教材已就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已经熟知,在这里归纳得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③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类型
主要类型(按性质划分)表现
⑨____________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⑩_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
(2)主要污染类型
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
水污染____________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______________、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A.大气污染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D.矿产资源的减少
3.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湿地面积B.大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考查点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
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
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5.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渍化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
考查点3 环境污染问题
6.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耕地沙化
C.自然资源枯竭D.土壤污染
(2)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环境问题引起的是()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D.臭氧层破坏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按环境要素划分:水体污染。理由:水体是环境要素之一。
按生产类型划分: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理由:农业、生活(主要是第三产业)属于不同的生产类型。
按地理空间划分: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理由:局部、全球是按地理空间的大小划分的。(P87)
活动探究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有: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开矿修路、不合理的灌溉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2.(1)地球的总面积,特别是适宜人类生存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逐渐增大,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资源日趋紧张。
(2)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逐渐减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3)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超过了合理的环境容量,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使部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P88)
活动探究
1.
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3.禁止乱捕滥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P90~P91)
活动探究
本活动是一个关于土壤污染的题目,要求学生参照图示,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专业语言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施用农药、化肥等活动产生的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可能产生的后果: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2.对农作物的危害:使农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进而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P93)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人类活动 ②自然原因 ③生存和发展 ④工农业 ⑤经济 ⑥废弃物 ⑦资源 ⑧生态破坏 ⑨环境污染⑩酸雨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资源衰竭 开采砍伐森林 生物链 赖以生存 土地荒漠化 生产 环境质量 健康 生活污水 生态环境 水质恶化 一氧化氮 温室效应 病原体土壤质量恶化
基础达标练
1.C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当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规律之后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2.B [环境问题的种类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的减少是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全球变暖则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3.D [圣诞老人划船送礼是因为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
4.C [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是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5.A [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6.A [酸雨容易导致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紫外线辐射强烈会损害人及其他动物的皮肤,沙尘暴频繁主要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浊等危害,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
方法技巧练
(1)D (2)D [(1)森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导致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质排入土壤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2)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后会破坏臭氧层。]
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1课时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学案(湘教版选修6)
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表现。2.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①____________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②______________、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
(1)现状量:④ 、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 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⑤、东南、东北多,西北、⑥ 较少
(2)破坏森林的方式: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和采矿等。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⑦____________、工业革命和⑧__________加速。
(4)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⑨________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5)原始林:生物种类及⑩________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____________低。
2.我国草场退化
(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____________。
(2)利用方式:________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
(3)问题:草场退化严重、________不断下降。
3.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原退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问题后果
森林面
积锐减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____________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原
退化改变草原的植物____________、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造成荒漠化。
三、水土流失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____________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2.形式:水蚀和________。
3.概念:在________因素的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
4.原因
5.后果
6.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大,具有长期效应。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生态环境问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
B.草场退化
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骤减
考查点2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2.我国很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主要原因是()
①采伐速度过快 ②疏林地多 ③基本建设 ④采矿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大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4.关于目前我国草场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场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B.重用轻养,草场退化严重
C.草场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
D.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2/3
考查点3 水土流失
阅读漫画“长江、黄河的对话”,完成5~6题。
5.漫画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D.沙尘暴
6.引起该问题出现的人为因素有()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②过度放牧 ③开矿修路 ④外来生物入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理解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只看到距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带。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近20年来,流动沙丘步步逼近,蚕食着绿色走廊,大风、沙尘暴天气常席卷全疆,上千农牧民举家迁徙,沦为“生态难民”。
(1)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结构和功能 ②土地荒漠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森林覆盖率 ⑤西南 ⑥华北 ⑦人口激增 ⑧现代化 ⑨总面积 ⑩种群 单位蓄积量 澳大利亚 粗放 生产力 生态系统 种类成分 黄土高原 风蚀 人为 地形 土壤 开矿修路土地 河床抬高
基础达标练
1.B [由图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
2.B [疏林地多是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不是原因。]
3.D [解此题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问法,因为“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可以达到增大木材产量,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四个目的,但题目问的是首要目标,应该是改善生态环境。]
4.D [目前我国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1/3,并有继续扩大之势。]
5.C 6.C [第5题,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原因是流经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图中长江的应答是题眼,说明长江的含沙量也很高。第6题,过度放牧出现在草原地区,外来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方法技巧练
(1)塔里木河给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自然原因:南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人类活动的原因: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流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人们还砍伐胡杨林,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衰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3)胡杨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该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环境功能。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楼兰古城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公元3世纪以前,塔里木河为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胡杨林茂密,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胡杨林失去了保护当地环境的作用,塔里木河流量减少,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环境逐渐恶化。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2课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学案(人教版选修6)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
(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⑨____________的矛盾。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人类的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
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
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
教材P6 思考
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降解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这幅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从而导致了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诱发了资源紧张、地区冲突及贫困等问题。人类对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人口数量。
教材P7 思考
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的看法,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 ②人为 ③人为 ④有限性 ⑤无限性 ⑥经济利益 ⑦环境效益 ⑧局部利益 ⑨大众利益
基础达标练
1.C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过自然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导致环境恶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B [材料说明美国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方法技巧练
(1)C (2)A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04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