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

1.明确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

2.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的①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③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⑤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⑥________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⑦______________受损害、⑧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⑨_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和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__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_________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____________。

3.规模的________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______________。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

(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⑨____________的矛盾。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表现成因

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供应是造成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便产生了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破坏。植被的破坏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到全球,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

3.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原因严重后果解决措施

全球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大量森林被砍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雨林

臭氧层破坏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大量使用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逐步减少并禁止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合作

酸雨问题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地表水体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酸性气体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建立自然保护区

海洋污染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流入海洋;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等造成石油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削弱人类的生存基础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防止石油泄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

下列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B.大气污染C.放射性物质泄漏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 D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更重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矛盾冲突主要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扩大了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A.人口的压力过大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什么关系()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5.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面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

c.酸雨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是()

A.土壤B.植被C.水文D.大气

2.下列不是由于人类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A.滥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B.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大面积塌陷

C.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D.有色金属冶炼产生“三废”污染环境

3.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环境问题的是()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4.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我国南方地区,近年酸雨频频发生

B.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多患大脖子病

C.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区,发生过“黑风暴”现象

D.近年以来,我国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现象严重

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

6.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是()

A.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受寒潮的侵袭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而减产

7.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

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

8.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B.多数国家资源比较贫乏,环境承载量小

C.接受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D.经济、技术水平有限,环境保护能力不足

二、综合题

9.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阶段。

(2)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A.核工业B.耕作农业C.钢铁工业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B点之后,其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10.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2:“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

(1)读图,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2)M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一~二、①资源短缺 ②生态破坏 ③资源短缺 ④废物 ⑤环境污染 ⑥植被 ⑦生物多样性 ⑧环境质量 ⑨土壤肥力 ⑩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 海洋污染 不可预见 时间 不可逆 干预环境 化学 不可逆的 全球 国家和地区

三、①自然 ②人为 ③人为 ④有限性 ⑤无限性 ⑥经济利益 ⑦环境效益 ⑧局部利益 ⑨大众利益

[基础达标]

1.C2.C3.A4.C5.D

6.(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拓展提升]

1.B2.C3.D4.B5.A6.B7.C8.B

9.(1)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以后

(2)C (3)B (4)C

10.(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土地荒漠化

相关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地理教案:《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事件

污染

致害原因玛纳斯大气污染洛杉矶多诺拉伦敦四日水俣海洋米糠油食品富山水体

【问题探究1】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

3、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4、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 ,其后果是: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

【归纳总结】

1.资源短缺

2. 八大公害事件(注意前四个异同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问题探究2】

1.读图1.8

⑴此图可表明哪一个环境问题?

⑵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⑷怎样治理?课本P60

2. 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总结】

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问题探究3】

1.(案例2)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如何到达极地地区的?

2.从上案例可以看出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归纳总结】

总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课堂反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基础检测】

1.干冰熔点很低是由于 ( )

A.CO2是极性分子 B.C=O键的键能小

C.CO2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2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低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分子其沸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3.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测定其分子具有三角锥形结构,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NCl3比PCl3难挥发

D.已知NBr3对光很敏感,则NCl3也可能具有光敏性

4.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 )

A.分子内共价键 B.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C.分子间的距离 D.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

5.下列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

A.H2O>H2Te>H2Se>H2S; B.Cs>Rb>K>Na>Li

C.I2>Br2>Cl2>F2 D.GeH4>SiH4>CH4

6.水具有反常高的沸点,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

A.氢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 D.新型化学键

7.下列化合物中存在氢键的是

A.H2O B.H2S C.HBr D.CH4

8.在HCl、 HBr 、HI 、HF中,沸点最低的是 ( )

A.HF B.HCl C.HBr D.HI

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干冰和氧化钠熔化

10.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的原因是 ( )

A.邻羟基苯甲醛不形成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氢键。

B.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

C.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体积小,分子更紧凑。

D.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对称性高

11.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结合。DNA分子复制前首先将双链解开,则DNA分子复制将双链解开的过程可视为(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变化

12.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由此可知,苯酚与硝基苯在水中溶解度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两者都是极性分子,都易溶于水

D.两者都是有机物,都难溶于水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氢键是一种类似与共价键的化学键。

B.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本质上都是静电作用。

C.只有电负性很强、半径很小的原子才能形成氢键。

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能力提高】

14.科学家发现的C60是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类足球的结构,被称为"足球分子"。最近科学家又确认存在着另一种"分子足球N60",它与C60的结构相似,在高温或机械撞击时,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下列对于N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60易溶于水

B.N60是N2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等物质的量分解吸收的热量N60>N2

D.N60是共价键结合的空心球状结构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16.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说来,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试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氯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苯(非极性分子)。

(2)碘易溶于CCl4(非极性分子),也易溶于水。

(3)食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非极性分子的混合物)。17.解释邻羟基苯甲酸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对羟基苯甲酸大。

18.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一般浮在水面上,试用氢键来解释。

【综合探究】

19、自然界中往往存在许多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现象,下表列出了若干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

结构简式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沸点/℃(1)H-OHH2O18100(2)CH3-OHCH4O3264(3)CH3CH2OHC2H6O4678(4)CH3COOHC2H4O260118(5)CH3-O-CH3C2H6O5856(6)CH3CH2CH2OHC3H8O6097(7)CH3CH2OCH3C3H8O6011它们的沸点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D 2.C 3.D 4.C 5.B 6.A 7.A 8.B 9.C 10.B 11.B 12.A 13.A 14.A

【能力提高】

15.C 16.(1)正确 (2)错误 (3)正确

17.邻羟基苯甲酸中存在着分子内氢键从而减小了它的极性,而CCl4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在CCl4中的溶解性极大。对羟基苯甲酸中不存在分子内氢键,极性较强,故在CCl4中的溶解性极小。

18.在水蒸气中水是以单个的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以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H2O)n;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综合探究】

19. 解析:从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理论加以分析:(2)、(3)、(6)均为醇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沸点越高;(4)、(6)、(7)相对分子质量均为60,沸点不同,这是由于(4)、(6)分子间存在氢键。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沸点越高。(2)分子间存在氢键,会使其沸点升高,分子极性越大,氢键越强,沸点越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巩固练习: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

读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5~6题。

甲乙丙丁

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5.甲和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寒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8.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境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

10.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11.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表示等高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1)煤 ③ 地形较平坦,SO2浓度较高

(2)酸雨 ① ①处SO2浓度较高,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开发新能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2.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简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2)说出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出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措施。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1)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2)湿地破坏。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湿地恢复。(任答两点即可)

(3)酸雨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导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1.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
巩固练习:
1.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将环境问题分为()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C.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D.人为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印度洋海啸 B.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C.日本水俣事件D.内蒙古草场的退化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人行为不会影响整体环境B.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
C.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污染事件不可能涉及到其他国家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相矛盾
4.发展中国家的次生环境问题以什么为主()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
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造成地面沉降
B.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利昂造成的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D.臭氧层遭到破坏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经济问题B.社会问题C.发展问题D.协调问题
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愿意及时充分解决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0.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11.对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问题是()
A.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地污染B.温室效应造成的大气温度上升
C.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量D.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沿海地区被淹
1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污染问题B.对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C.发展问题D.以生物多样化锐减
下图表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3~15题。
13.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圣彼得堡
14.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5.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16.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选择填空)
A.核工业B.耕作农业C.钢铁工业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选择填空)①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信宜中学

朱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教材首先明确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它指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并由此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一点:环境问题不完全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自然变化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

教材按照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次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环境问题,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介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危害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必修教材已就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已经熟知,在这里归纳得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6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