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启发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所了解的邓颖超、周恩来。
邓颖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她具有聪明、活跃、雄辩、开朗、坦诚和开诚布公的性格。
周恩来(1898年-197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1)把课文中的生字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圈出来。
(2)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选其中一个造句。
2、理清课文线索和层次结构
本文以海棠花为线索,84岁高龄的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表现作者与周恩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三、探究课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作者追忆了什么,与海棠花有什么联系?
学法指导: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点拨与解析: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喜爱,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
活动二、读文,体会作者运用了怎样抒情方式?
学法指导: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讨论完成。
点拨与解析:一是融情于事。在叙事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情的色彩。如第四段写花寄日内瓦,“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挚爱深情,浸透字里行间。二是直接抒情。往事如昨,萦绕心间,挥之不去,说到动情处,又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为了便于直抒胸臆,从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将第三人称“他”转换成第二人称“你”。以下的文字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活动三、探究发现: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点拨与解析:文章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物生情,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事件的回忆,展现已逝去的情景,饱含对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文章第二段人称由第一段的“他”改为“你”,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
3、第三段描写了海棠花的漂亮和海棠果实的味美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矛盾吗?
表达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
不矛盾,因为深爱对方,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4、第五段抒情属于哪一种方式?与第四段有什么区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属于直接抒情,第四段是在叙事中抒发情感。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
5、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四、语言品析(本文朴素的语言,感受融情于事的手法)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学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四、小结
邓颖超在该文中称自己的这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84岁的邓大姐在文章中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和相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岁月。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五、作业
查阅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向同学讲一讲。
周恩来如何称呼邓颖超
周恩来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称邓为“小超”;在比他年轻的熟人眼前,有时也遵从他们对邓颖超亲昵的称呼,称之为“邓大姐”。但他从不用“太太”或当年盛行的“爱人”,更不袭用旧社会读书人谦称“拙荆”、“贱内”、“糟糠”一类的称谓。那么,在外宾面前,周恩来又怎样称呼邓颖超呢?1956年9月间,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求见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夫人访南。周恩来在这次接见中,称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妻子为“夫人”,而三次称邓颖超为“我的妻子”。因为洋人分不清“爱人”与“情人”的区别,只有“妻子”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

扩展阅读

九年级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九年级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略读课文,宜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材分析

1988年4月,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的海棠花后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这篇散文由西花厅开放的海棠花引出了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通过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与赞美,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情怀,也展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目标

1.感受邓颖超对周总理的深情思念和崇敬之情,以及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2.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方式。

3.欣赏本文朴素情真的语言。

4.把握思路,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方式。

2.欣赏本文朴素情真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朴实自然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纪录片《邓颖超》主题歌:

你走进永远,把海棠留在庭院,那伟岸的温馨,那朴实的浪漫/你走进深秋,让海棠开在春天,那平易的灿烂,那亲切的悠远/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间/一片厚爱,在天地之间。

2.课件展示西花厅、海棠花、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这基础上,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周、邓的资料。可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发表时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所写的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这是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同志观花后三次口述,由我们记录下来的。整理好后,她看过。当时本想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但她没有想好在什么时间发表为好,就放下来了。邓颖超同志当时对我们说:现在不发表。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欢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表就发表,作为我的遗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怀。否则,就烧掉。”1988年邓颖超同志已84岁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花厅,去嗅一嗅海棠花的芳香,听一听这位革命老人的深情讲述。

(二)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以深情的语调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动的句子。(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说明被感动的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例: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又”字饱含无限深意,再次看到一树树盛开的海棠,绚烂极了,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十二年来,“你的背影”仿佛仍在花间,更是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所以仿佛就在“昨天”;然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分隔于两个世界,思念太深,太切,十二年又是何其漫长漫长。)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花的主人已走,深情呼唤“你到哪里去了啊”,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再读课文,理出文章所叙的几件事,体会融情于事的写法

1?几件事:赏花思人,寄花传情,相识“觉悟”,传书明志,结婚广州。

2?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其次,海棠花见证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今,睹物思人,怎能不引起对过去日子的深情怀念?自然引出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四)配乐朗读文章第1—6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五)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课文,揣摩文中感人的语段。

2?熟记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含义,用字词积累中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周恩来传·革命婚姻》中这样写道:“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生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结合。”我们阅读文章第7—11段,去解读这真挚的爱情和成功的婚姻。

(二)读一读、悟一悟

学生默读第7—11段,思考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相识“觉悟社”,两人共同投身五四运动,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可谓志同道合;尽管分居两地,但是为革命、为理想奋斗,是共产主义战壕中的战友;他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他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能够忠贞不渝成为终身伴侣。同志、战友、伴侣三个称呼体现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所以这位老人说:“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三)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人称变化对情感表达产生的不同效果

第二段开始,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二人称“你”,这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感人,直接抒情,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四)总结全文

提示:1?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方式。

2?体会本文朴素情真饱含深情的语言。

(五)阅读迁移

阅读欣赏史铁生的《合欢树》,从内容、抒情方式、情感几方面比较异同。(说明:这环节的设置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知识点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知识点

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一、文学常识

邓颖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二、字词

海棠(tánɡ)甬(yǒnɡ)道短暂(zàn)丰硕(shuò)头颅(lú) 花轿(jiào)

热血(xuè)澎湃(pénɡpài)卖国贼(zéi)

无边无际:形容没有边际。

含笑九泉:带着笑容离开人世,形容死而无憾。

在所不惜:指绝不可惜。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困难或灾祸。

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浮想联翩(piān):指头脑中的感想连续不断地涌现。

心潮澎湃: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激荡。

甬道:这里指庭院里居中的路。

三、中心内容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文章,时年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引发对过去与周恩来总理革命生活等经历的回忆,表达了深深的追念之情,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怀。

四、写作特点

1、用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感情。

2、运用多种抒情方式表达感情。

(1)融情于事。

(2)直接抒情。

五、重点问题

1、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总理喜欢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怎能不引起对过去日子的深情怀念?所以文章以海棠花写起,以引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2、文章第一段是第三人称,而从第二段开始却变成了第二人称,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从第二段开始,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二人称“你”,这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感人,直接抒情,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3、收集周总理的故事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何以60多岁了依然神采奕奕,显得年轻又英俊,周总理坦然说:“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

(3)又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西方记者故意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意在嘲笑新中国的贫穷。

周总理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

周总理解释说:“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中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言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知识点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知识点语文版

一、走近作者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周恩来夫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二、重点字词

[偶然]不经意间,无意中。

[盛开]指花茂盛地开放。

[院落]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

[依旧]照旧。

[可口]食物味美合口。

[繁忙]指事情繁多,不得空闲。

[观赏]观看欣赏。

[短暂]时间短。

[漫长]绵延得很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鸿雁]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回味]原指食后的余味;课文中为引申义,指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中坚]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繁荣昌盛]形容兴旺发达、蓬勃发展。

[在所不惜]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

[共勉]共同勉励。

[交织]课文中指交叉在一起。原指穿梭往来,纵横交错,或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无畏]无所畏惧。

[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

[沉着]指遇事镇定,从容不迫。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确认。

[交往]互相来往。

[思潮]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的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在意]留意,放在心上。

[通报]通知,告知。

[征途]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艰难险阻]指行进道路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进。

[风习]风俗习惯。

[排场]指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阔气]豪华奢侈。

[遥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浮想联翩]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九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52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