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诺千金”,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共同探究理解课文

1.第一个故事。

思考:我的心理都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难堪的意思,体会那个男生为什么难堪,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你读了这个故事,哪里最让你感动?你想对那个男生说些什么?

3.第二个故事。

思考:对于两人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4.第九、十自然段。

思考:你认为这两段应该怎样去读,请读出你的理解来。

请谈一谈你对这两段的理解。

(二)品读回顾,提高思想认识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之妙。

思考: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渡自然。

练说,提高思想认识。

学了这两个故事以后,你对一诺千金怎样看呢?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我觉得一诺千金就是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诚信的重要性。

三、练习

一诺千金的故事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除了这个故事以外,还有许多讲诚信的人与事。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诚信故事。

四、总结

一个人没有诚信必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无法立足于社会。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孩子,让你的生活中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尊,多一份赞赏,多一份幸福!

五、作业

课外阅读有关诚信的书,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写一写关于诚信的故事。

编辑推荐

五年级上《一诺千金》教学设计(冀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一诺千金》教学设计(冀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五年级上《一诺千金》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一诺千金、如期归还、罕见、坦荡无愧、目睹”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体会生活中的平淡与精彩。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诚信的词语、典故、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故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奠定基础
 1、学生交流诚信的名言警句、谚语、格言,词语等。
 2、本文作者秦文君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导入新课。
 3、介绍“一诺千金”的由来和意思。出示课件典故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原文是:“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本文围绕中心写了几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情。
 2、小组交流,整理,要求对本文讲述的两个小故事表述的既完整又简洁。出示课件
 小男孩为给母亲买葡萄糖,而向“我”借了两元钱后,每天夜里帮人干活,终于在第五天的拂晓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朋友,看到一个少年凭借自己的执着与朋友欢聚,而“我”由于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3、小组内交流对下面词语的理解:一诺千金、如期归还、酣睡、严谨、罕见、坦荡无愧、目睹、灵魂等词语
 要求:在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借助工具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三、总结所学,有所提升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交流品议,整体感悟
(一)勾画、批注第一个小故事:为什么说那是我和那男生的唯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出示课件
 1、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达成小组内的共识。
 2、学生汇报:
 借“我”钱的男生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小男孩为了如期归还小女孩钱自己每天夜里去帮菜家推菜,顺便导出通过哪些词语看出小男孩的钱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画出“淌、攥、哑”等词语来理解课文。
顺便抓住“狂奔、十分火急、穿行”这些词语来表现小男孩的焦急心态。还有“他也快活地笑了”说明孩子对于守信的态度。
可以看出小男孩不但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好孩子,还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男孩问我借钱”一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
“犹豫、只得、责怪、恍恍惚惚、惊喜”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我这些心理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明白,守信带给其人的快乐。
在这里履行诺言对“我”和他的影响是什么?
以后再让我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我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出示课件
 “总会、严谨、升腾”在这句话中怎么理解,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二)默读第二个故事,学生评析受感动的句子。
 1、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一诺千金》的最后明明是写“我”在车站等朋友,为什么又写到了两少年的事?
 找出描写少年守信的语句。
 少年的固执却等来了如约而至的朋友,而远道而来的朋友也看到了真诚守候的少年。在风雨中再次见证了一诺千金的行为。
 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出示课件
 两个少年为什么如此快乐?两个男孩相互的欣赏,他们相互在欣赏什么?
 2、文末为什么“我想说”,不过“我什么也没说”?
 具体品析“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天地间白茫茫的”与“区区风雨”是否矛盾。出示课件
 “朋友”的推脱与少年与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揣摩语句、体会写作手法
 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1、本文第一个故事我前后内心有什么变化,你从中学到什么?
 2、文中第二个故事是谁和谁进行对比,这样有什么作用?
 3、课文的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1、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理解,你对一诺千金是怎样理解的呢?
 2、那么,你能不能讲述一下发生在你身边的或者从课外书本上获得的关于一诺千金的故事?
 3、出示课件思考:平时自己对什么人做出了承诺,自己做到了吗?没有兑现的承诺,应该怎么去做?
 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1、本文第一个故事我前后内心有什么变化,你从中学到什么?
 2、文中第二个故事是谁和谁进行对比,这样有什么作用?
 3、课文的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晨昏诺日朗》


“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晨昏诺日朗》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煮茗()曝晒()恣意()颤栗()深邃()迷眩()粗犷()绿林豪杰()晶莹剔透()树枝槎桠()奔放不羁()

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形的正误,并改正。

(1)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映像,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

(2)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轻福的机会的。

(3)这响声便发展成震天憾地的哄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声音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如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

(2)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在一道是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A.渐渐继而集中B.渐渐继而会聚

C.逐步进而集中D.逐步进而会聚

二、点击课堂

4.《江南的冬景》一文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特征。

5.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比较突出描写了江南冬天的美好?

6.《晨昏诺日朗》一文除了直接描写瀑布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对于描写诺日朗瀑布有何作用?

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钮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2、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

(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想想: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一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000克

例:(生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

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

(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盐,感觉他们一样重)

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三、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

2、你会用这些秤吗?

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的称一下?(生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

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伯伯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但去之前可要经过熊猫老板的考验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抢答。

练习十八第一题。你想帮谁?

练习十八第二题。你想告诉谁?

2、第二关:实验报告

请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填写,先估一估,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汇报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轻重

一袋苹果

两包饼干

一个果冻

一瓶椰汁

3、游戏:看谁估得准

游戏规则: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的最准确。

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五、结课。

师:现在我代表熊猫森林超市热烈欢迎大家的加入。(掌声响起,全课结束)

千米的认识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学生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课下让学生再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提高觉悟。

槐乡五月--金耀敏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槐乡五月--金耀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槐乡五月--金耀敏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

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槐花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孩子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教学后记:

本文语句优美、意境怡人,很容易就把学生引入遐想之地,紧抓时机,我口气就把课文上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可加入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心。

2、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札记: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应好好把握。

尊敬普通人

教材简析:

本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百年乐理,感悟到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当尊敬普通人。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应该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千克的初步认识 ,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千克的初步认识 ,,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7页的内容。《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之后,并初步认识了重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学习重量单位吨打下基础,也为学习其他学科铺路。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1千克的实际重量,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千克重量观念的建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这样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案秤称物品重量的方法,会看商品包装上的重量标识,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特别订出了情感目标:激活学生认识千克的主观需求,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三、说学法和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上一课时对重量单位克进行了学习,且二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重量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二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重量单位千克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品重量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把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法确定为:主要采用分组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重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针对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为:启发式、讲解法,分组实验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采用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一些以克作为重量单位的物品。比如这个苹果重200克,那么两个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克?5个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克?如果我们要知道一大筐苹果重多少?重量再用克作单位合适吗?生答后师指出:一大筐苹果的重量以克作单位,由于数目较大就不方便了,这就需要一个比克大一些的新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课题:千克的初步认识)。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克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分三个环节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吾腰千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理解:

本文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中主题。

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最喜欢什么。如有学生回答喜欢钱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为了金钱,你愿意舍弃什么?生命呢?让我们看看这个永州人是怎么做的。

二、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简介作者柳宗元,让学生了解其生平既主要成就。

2、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先不要参照译文,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根据词义、句义进行断句;突出重点实义词;叙述与对话感情色彩要有所区别等。

4、对于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氓:古义与今义的区别。

咸:全、都。程度副词。

善:同擅,擅长。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通假字的知识。

绝:横渡。

济:ji

第四声。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i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5、进行有感情诵读训练。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如何处理两人的对话,该用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溺水者:贪婪与固执同伴:关切与焦急

6、扫清字词障碍后,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提问:

落水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

如果你是落水人,该如何去做?

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从本单元主题进行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展延伸,深化主题

1、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些事例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这篇文章是节选,为了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使文章变得完整,将结尾补上: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理解这句话,进而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病态的追求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

3、引学生将本文中的金钱与生命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处理二者的冲突。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即可。

4、教师总结:喜爱金钱,无可厚非;追求利益,理所应当,但当这些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又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课题。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毕竟世界上还有许多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

四、效果预设

本节课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以前接触过,但在独自阅读理解上还会有些难度。经过上述步骤的学习,相信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将比较轻松;而深化拓展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的局限,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理解程度不作硬性要求。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读后感。

板书设计:

吾腰千钱

金钱生命

四、千米毫米


四、千米毫米
第1课时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课时千米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例3。(千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3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
2?合作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
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3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4及第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毫米8厘米=()毫米()厘米=50毫米60毫米=()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cm=10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1m101dm101cm101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91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测量人体部位的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软尺、测量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想测量自己的身高,可是他手里只有一把20厘米的尺子,怎么办呢?小明灵机一动,用尺子量出自己脚的长度,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身高,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人的脚长跟人的身高之间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它们吧!
二、测量探究
1?测量身高与脚长
在测量前,先明确脚长和身高的意义,引导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测量方法进行指导。
测量完毕后,引导学生分析:脚长跟身高有什么关系?得出: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
教师:现在你知道小明是怎么算出自己身高的吧。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人身上还有许多小秘密,你们还想测量什么部位的长度?
教师:小组合作,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出示测量记录表,学生分组测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根据测量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人身上这么多的秘密,课下同学们查阅一下资料,看一看人身上还有哪些秘密。

千变万化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变万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攒、千变万化、憨厚、照顾、训练、惭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石匠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
4、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5、引导学生抓这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会如何做人。
2、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朋友“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可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重点指导读音。
3、教师范读生字。
4、全班认读生字。
5、记忆生字。
6、重点分析的字:邻、封、替。
五、再读课文分清条理。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课文共8个自然段,讲了一对好朋友对待钱的不同态度的故事。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赵、李两人是邻居,又是好朋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石匠要求商人保管自己的钱,回来后发现钱不翼而飞,而商人却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石匠只好作罢。
第三部分(4——7自然段):商人外出,托石匠照顾孩子,石匠乘机教育商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石匠和商人消除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积累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不翼而飞:本文指东西突然不见了
憨厚:朴实厚道。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二、分段探究。
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
“他们俩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学生练习说句。
提问:他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本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他们产生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发现银圆不翼而飞时双方的表现各是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4、指名学生汇报。
探究学习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看看石匠是如何感化商人的。
3、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可以看出石匠对商人的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
4、对比阅读感悟。
A、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圆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B、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东西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绝不会一种东西变成不同性质的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银子不会变成瓦片,孩子也不会变成猴子。石匠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商人进行感化教育。
5、自由感悟。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自学最后一部分。
1、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感悟。
3、指名汇报。(经过这件事后,商人和石匠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朋友。)
三、回顾全文,感悟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
23、千变万化
商人保管石匠的银圆——银圆变成瓦片、石子(东西是千变万化的)
石匠照顾商人的孩子——孩子都变胖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

《克和千克》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85-87页《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
生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
生6:我家里有弹簧秤。
(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量比较轻的物体。)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
(1)观察秤面,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0刻度,下面还有2Kg的字样,Kg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100g的字样,g就是单位克,表示如果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八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生2:指针离200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1千克盐都是两袋,而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生1: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
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
生2:一桶矿泉水。
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19千克。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物品前,要先将游码(指着游码)拨回0刻度,再将天平调平衡,也就是使指针指向正中间(演示)。称的时候,刻度朝自己,物品放在左边托盘(取下托盘让学生认识),砝码(出示砝码让学生认识)放在右边托盘。砝码不合适时可以拨动游码,砝码上标了重量,砝码的重量加游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3.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砝码:100+50+10+10+5=175(克)
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讨论)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准确?
生:天平。
4.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师:1枚2分的硬币重1克。
5.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师: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6.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图钉。
生2:一张纸。(随手撕下一张作业本纸,用天平称出重量,发现比1克重,一小张纸的重量才是1克。)

千以内数的读写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读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题

千以内数的读写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拐弯处”的数法仍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位置值和十进制,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可是数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棒、课件、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诺千金》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1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