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

一、教材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本节课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这节内容是继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二、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复述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1.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这节课采用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延伸阅读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二》教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二》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二》教案分析
三维目标:在地球仪上比较认识经线与纬线的概念、形状、数量、长度、指示方向、零度的线等内容。

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及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求知精神。

教学重点:经线与纬线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经线与纬线指示的方向及零度经线的规定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演示说明法

学生学法:观察法、读图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人类认识地球大概经过了哪些过程?地球有多大,怎样形容?什么是地球仪,有何用?——学生会答后教师作简要评价,引出本节新课学习:经线与纬线

新课学习: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设问:地球仪上最多的是哪些线?地球上有吗?(经线与纬线,地球上有但看不见)

2、引导学生学习——看书本P5-P7和观察地球仪,比较认识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形状

线的数量

长度

指示方向

零度的线

3、学生合作学习填表,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正误并运用地球仪作演示讲解,展示相关表格填写内容

经线

纬线

概念

(P5,略)

(P5,略)

形状

一个半圆

一个圆圈

线的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每条相等

不完全相等。由赤道向两极缩短,赤道最长,两极最短;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零度的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补充解析: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

(板书)子午线就是经线,表示与时间相关的线(到地球自转是学习);本初子午线就是零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画出相关内容并在地球仪上找出本初子午线来。

(探究设问:为什么要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环球航行不少次为何只记载麦哲伦船队的?)

三、小结本节学习内容,板书如上表(述)所示。

四、布置作业:复习记忆本节学习内容,预习填写以下表格内容:

经线

纬线

度数的划分

范围与记法

度数的变化

特点

划分的半球

与界线

半球的度数

范围

特殊的线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目的是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学内容,把知识的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直接摆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列表分析,地理事物的差异变得更加具体、可见。更容易理解与记忆。

二次备课

设问与列表相结合,引导与分析更有吸引力。

本节课在内容重难点上初步了解经纬线的特征、方向,为经纬度划分学习提供基础。教法上设问问题选择经典,列表比较详细得当,板书结构恰到好处,教法上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一》教案分析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一》教案分析

三维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来说明地球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形状。

2、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地理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勇于进取,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过程2.识记地球的三个重要数据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事例或现象与数据等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比较认识地球与地球仪的异同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设问法、列举法、比较法、演示说明法

学生学法:读图法、观察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我们每天生活的大地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多大?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的前人又是怎样认识大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二、新课学习:1、学生看书本第一章第一节的P1—P4.

2、引导学生学习——

阅读:P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解答P4活动第3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于评价肯定与表扬,并作小结叙述:科学研究、真理探求是一个需要人类具有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努力,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为追求科学真理刻苦学习、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3)生活中能用来证明是个球体的事例:P3-P4活动第1、2题

让学生说说体会认识,教师再作解析说明。

过渡:人类不仅很好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还测量出了地球的相关尺寸,有哪些?

(3)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的数据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的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补充认识:(地图册P4)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与极半径6337千米有差距,因此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阅读P4文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的评价与叙述:因为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要学习认识地球表面的事物通过地球仪——地球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去认识就方便可行;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最大的区别是地球仪是个规则的球体,而真正的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地球仪跟地球相比少得多,制作出来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非常微小(1米半径的地球仪相差不到1毫米)。

三、本课小结:以板书简述(略)

四、布置作业:

复习理解本节学习要点,预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P1~P3)。完成练习册《学科王》本节相关习题。预习经线与纬线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大地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生活中能用来证明是个球体的事例:

A.海边看帆船

B.月食

C.站得高,看得远

(3)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的数据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的周长:约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二次备课

以问题引入新课,引导性更强、更直接。

二次备课

举例尽量选用教材的事例,宜经典不宜多。

此处可适当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板书上要注重知识结构层次,宜简不宜繁。

作业布置应该精选题目,适当即可,不宜太多。

板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脉络。

本次教学能够根据设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利用列举法精选经典事例,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具体,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比较法,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一目了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四》教案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四》教案分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四)课型新课三维目标:理解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学会在地图和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教学难点: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来定位教学方法:演示说明法、举例法学生学法:观察法、读图法、练习法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相等

标度的范围

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

本初子午线为0°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经纬度的表示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0°一90°

0°一180°

讲授新课: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东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东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板书设计:一、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1、什么是经纬网?它有何作用,为什么有这个作用?它在哪些方面有用途?2、如何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利用经纬度(网)来定位?

二次备课

复习,温故而知新。加强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联系生活现象生活知识分析地理问题。

二次备课

利用地理挂图、结合生活知识与经纬度特点,分析地球上典型地点的位置的确定方法。板书展示知识重难点知识框架,让学生把握本节知识脉络。教

本节课利用回顾知识引入新课,温故而知新。通过演示与抢答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把知识与比赛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愉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050.html

更多
上一篇:春雨沙沙 下一篇:小溪笑了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